白炽灯降压预热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11121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白炽灯降压预热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发明的白炽灯降压预热控制装置属于节能降耗自动控制技术。
在已有技术中,常用的白炽灯在环境温度较低,且经常频繁起动时,使用寿命明显缩短,损坏率高,耗能较大,浪费严重。
本实用新型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一个白炽灯降压预热控制装置,少白炽灯灯丝在起动时的电流冲击,以达到延长使用寿命、降低损耗率、节约电源的目的。
根据实验数据可以看到,白炽灯的灯丝阻值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其变化的对比情况如下表所示附表灯丝阻值随温度变化情况表灯丝阻值(欧姆)灯泡功率(瓦)22℃-19℃2400-2600℃(灯泡正常点燃温度)40110901210608060806.610060404842004030242根据欧姆定律(I=U/R)当电压为常数(220伏),灯泡在低温状态下,要在1/10~1/100秒时间内使灯丝温度由-19℃增加到点燃温度(2400~2600℃)灯丝要承受的电流冲击是很大的。(根据测试为额定工作电流的10-18倍)。为此本实用新型发明的降压预热控制装置就是采用降低灯泡接通时的电压,使灯丝在低电压下预热,逐渐达到点燃值,再自动加入正常电压(220伏),以缓解电流冲击,达到延长白炽灯使用寿命、降低损坏率和节约电源。
本实用新型发明的白炽灯降压预热控制装置由主电路和延时控制电路组成,其主电路由受接触器[C]的常开触头控制的二极管[D]和白炽灯[ZD]组成,其延时控制电路由时间继电器[SJ]和接触器[C]组成,它们之间由时间继电器[SJ]的延时触头和接触器[C]的触头互相控制。
本实用新型发明的控制装置经过多次反复对比试验,在低温(-19℃)时,不采用降压预热装置的一组白炽灯经过开闭1440次后就先后损坏,而采用本装置控制的一组白炽灯开闭72000次才烧坏,寿命延长近50倍,同时因为灯泡开时接入二极管,电能节省近35%,若全面推广应用,特制在冷藏库中应用,必将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


图1.白炽灯降压预热控制装置原理图。
附图2.冷藏库用白炽灯降压预热控制装置实施图。
本实用新型在冷藏库中使用的实施例如附图2所示,它由主电路和延时控制电路组成,主电路由受接触器[C]的常开触头控制的二极管[D]和一组白炽灯[ZD]组成,当接触器[C]的常开触头闭合时,二极管[D]被短路,二极管[D]的容量根据所连接的灯泡数决定。
延时控制电路由接触器[C]和时间继电器[SJ]组成,在时间继电器[SJ]电路上接入接触器[C]的常闭触头,受其动作控制。在接触器[C]电路上接入时间继电器[SJ]的延时触头,并以本身的常开触头自锁。
图中R为降压电阻,XD为信号指示灯。
当电源开关ZK闭合,电源经二极管[D]向一组白炽灯[ZD]供电,由于二极管[D]的单向导电作用,使灯丝两端电压约为额定电压的1/2左右,灯泡发出暗光并开始预热。
延时控制电路中,时间继电器[SJ]按实际要求延时吸合,其延时时间根据接入灯泡的数目及功率决定。继电器[C]继而得电动作,并以本身的常开触头自锁,同时,另一组常开触头使二极管[D]短接,使额定电压加于一组白炽灯[ZD]上,形成正常亮度。时间继电器[SJ]因接触器[C]动作而失电,从而完成白炽灯降压延时预热控制。
权利要求1.一种白炽灯降压预热控制装置由主电路和延时控制电路组成,本实用新型发明的特征在于装置的主电路由受接触器[C]的常开触头控制的二极管[D]和白炽灯[ZD]组成,其延时控制电路由接触器[C]和时间继电器[SJ]组成,它们之间由时间继电器[SJ]的延时触头和接触器[C]的触头相互控制。
专利摘要白炽灯降压预热控制装置由主电路和延时控制电路组成,它利用时间继电器的延时作用,使白炽灯降压开启,预热一定时间后自动接入额定电压,从而减少白炽灯点燃时的电流冲击,延长灯泡使用寿命,节省电源,有很大的经济效益。
文档编号H05B39/02GK2098138SQ91219100
公开日1992年3月4日 申请日期1991年7月24日 优先权日1991年7月24日
发明者张周智 申请人:辽宁省大连海洋渔业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