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泡片、使用其的电气设备、电子设备、和搭载触摸面板的设备的制造方法_6

文档序号:8692325阅读:来源:国知局
的体积。
[0170] 接着,利用最小刻度0.0 lg以上的上皿天秤测定发泡体的重量。根据这些值来算 出发泡体的密度(g/cm3)。
[0171] (动态粘弹性)
[0172] 利用粘弹性测定装置("ARES 2KFRTN1 - FCO" TA Instruments Japan 公司制) 的膜拉伸测定模式,在角频率为lrad/s时进行温度分散性试验。对此时的储能弹性模量E' 与损耗弹性模量E"的比率即损耗角正切(tan δ )的峰值的温度CC )和强度(最大值) 进行测定。
[0173] 表2的"tan δ温度"一栏记载了发泡体的损耗角正切(tan δ)的峰值的温度 (°C ),"tan δ最大值"一栏记载了该峰值的强度(最大值),"tan δ最大值/密度"一栏记 载了上述峰值的强度(最大值)除以发泡体的密度而得的值[相当于构成发泡体的材料自 身(除气泡以外)的tan δ的峰值强度(最大值)]。
[0174] (初期弹性模量)
[0175] 在23°C环境下且拉伸速度300mm/min的拉伸试验中,由10%应变时的斜率算出初 期弹性模量(N/mm 2),对该初期弹性模量进行评价。
[0176] (冲击吸收性试验)
[0177] 使用上述的摆锤型冲击试验机(冲击试验装置)(参照图1及图2)进行冲击吸收 性试验。对于在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得到的发泡片(样品尺寸:20mmX20mm),在使28g的铁 球倾斜30°的低冲击条件(a)、使28g的铁球倾斜40°的低冲击条件(b)、和使96g的铁球 倾斜47°的高冲击条件这三个条件下进行冲击试验,求出各条件下的冲击吸收率(%)。
[0178] 接着,用该冲击吸收率(%)除以发泡片的厚度(ym),求出每单位厚度的冲击吸 收率R。
[0179] (剪切粘接力)
[0180] 将发泡片切割为25mmX 25mm,分别在发泡体的双面粘贴SUS304BA板,从而制成测 定试样。使5kg的辊在水平放置的测定试样上往复一次来进行压接。压接后,在常温(23°C ) 下放置30分钟,然后按照使测定试样垂直的方式将其固定于拉幅机(Tensilon),以拉伸速 度50mm/min进行拉伸,测定了其最中央的剪切粘接力。在η = 2的条件下测定了测定试样, 将其平均值作为剪切粘接力(N/100mm2)。
[0181] (确认显示不匀发生的试验)
[0182] 将市售的智能手机拆开。在该智能手机中,在显示面板下部与筐体之间存在空间, 该空间的高度为0. 2mm。将该空间作为泡沫插入用空隙。
[0183] 接着,在该泡沫插入用空隙插入用于评价的样品,再将拆开的智能手机加以组装。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比较例2来说,在泡沫插入用空隙没有插入任何样品。
[0184] 起动智能手机,用拇指按压画面中央部。此时的力大约为12N。然后,确认是否发 生显示不匀,按照下述基准进行评价。
[0185] A :没有发生显示不匀。
[0186] B :虽然发生显示不匀,但是使用者可以没有问题地进行辨认,且可以没有问题地 操作智能手机。
[0187] C :由于显示不匀,因而对辨认性带来不良影响,使用者在智能手机的操作中伴有 不谐调的感觉。
[0188] (应力缓和试验)
[0189] 使用下述示出的应力缓和试验机,在泡沫插入用空隙插入用于评价的样品,对应 力缓和性进行评价。
[0190] 对于应力缓和试验机,示于图3及图4。图3是应力缓和试验机的上面示意图,图 4是应力缓和试验机的示意剖面图(图3的A - A'线的剖面图)。在图3及4中,6是应力 缓和试验机,61是推子(压子)、62是视窗镜片(window Iense)、63是液晶显不器(LCD)、64 是压敏纸、65是基板(基底板)、661及662是粘合带、67是筐体。另外,用虚线围起来的区 域68表示泡沫插入用空隙。应力缓和试验机6在液晶显示器63的背面侧具有压敏纸64、 且在液晶显示器63的表面侧具有视窗镜片62。在应力缓和试验机6中,在基板65上借助 粘合带662来配置筐体67,且借助粘合带661来将视窗镜片62固定在筐体上,从而存在由 视窗镜片62、粘合带661、粘合带662、筐体67及基板68划分的内部空间,在该内部空间配 置有液晶显示器63及压敏纸64的层叠体。另外,在压敏纸64的下部的内部空间设置有泡 沫插入用空隙68。
[0191] 需要说明的是,该应力缓和试验机的视窗镜片可视为触摸面板。
[0192] 推子61具有直径为13mm的球体的前端形状。作为粘合带661,使用的是双面粘 合带(厚300 μπκ商品名"双面粘合带HJ - 90130B"、日东电工株式会社制)。作为粘合 带662,使用的是双面粘合带(厚30 μ m、商品名"双面粘合带No. 5603"、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制)。触摸面板62的厚度为0. 8mm。液晶显示器63的厚度为I. 7mm。另外,基板65的厚度 为5mm。作为压敏纸64,使用的是应力测定膜(商品名"PRESCALE"(两片、微压用(4LW)、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制、具有经加压的部分发生显色的面的片、厚度〇. 16mm)。
[0193] 另外,在应力缓和试验机6中,筐体67能够交换,通过对筐体67的高度进行调节, 从而能够调节泡沫插入用空隙68的高度。
[0194] 将泡沫插入用空隙的高度设定为200 μm,在应力缓和试验机的泡沫插入用空隙插 入用于评价的样品和PET膜(厚:38 μπκ商品名"MRF # 38"、三菱树脂公司制)以使得总 厚度达到200 μ m附近,使用应力缓和试验机,利用推子对触摸面板的中心部施加12Ν的负 荷,确认压敏纸的变色,从而对应力缓和性进行评价。
[0195] 需要说明的是,比较例3中在泡沫插入用空隙层叠了 PET膜(厚:38μπκ商品名 "MRF # 38"、三菱树脂公司制)5张。
[0196] 应力缓和试验的评价结果示于图5~图11。图5~11是分别对实施例1~5、比 较例1及3的压敏纸的变色进行数码处理,使作用于压敏纸的压力可视化而成的压力图像。
[0197] 表 1
[0198]
【主权项】
1. 一种发泡片,其厚度为30~500ym,所述发泡片由密度为0. 2~0. 4g/cm3的发泡 体构成。
2. -种发泡片,其厚度为30~500ym,所述发泡片由气泡率为60~80体积%的发泡 体构成。
3. -种发泡片,其厚度为30~500ym,所述发泡片由下述的发泡体构成,所述发泡体 的密度为0. 2~0. 4g/cm3、且在动态粘弹性测定中的角频率为lrad/s时的储能弹性模量与 损耗弹性模量的比率即损耗角正切tanS在一 30°C以上且30°C以下的范围内具有峰值。
4.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发泡片,其中,所述发泡体的平均泡孔直径为 10 ~150umD
5.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发泡片,其中,所述发泡体的损耗角正切tanS 在一 30°C以上且30°C以下的范围内的最大值为0. 2以上。
6.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发泡片,其中,在23°C环境下且拉伸速度为 300mm/min的拉伸试验中,发泡体的初期弹性模量为5N/mm2以下。
7.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发泡片,其中,在使用了摆锤型冲击试验机的 冲击吸收性试验中,下式所定义的冲击吸收率除以发泡片的厚度所得的值R在冲击子的重 量28g、摆起角度30°时为0. 15以上,所述冲击吸收率以%计,所述发泡片的厚度的单位是 ym, 冲击吸收率(%) ={(FfFjAVlXlOO 上述式中,F。是仅对支承板冲撞冲击子时的冲击力,?:是对由支承板和发泡片构成的 结构体的支承板上冲撞冲击子时的冲击力。
8.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发泡片,其中,所述发泡体的至少一个面相对于 SUS304BA板的剪切粘接力在23°C、拉伸速度50mm/min的条件下为0. 5N/100mm2以上。
9.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发泡片,其中,在发泡体的单面或双面具有粘合 剂层。
10.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发泡片,其用作电气设备或电子设备用冲击 吸收片。
11.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发泡片,其用于搭载触摸面板的设备。
12. -种电气设备或电子设备,其使用了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发泡片。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气设备或电子设备,其是具备显示构件的电气设备或电 子设备,所述电气设备或电子设备具有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发泡片被夹持在该 电气设备或电子设备的筐体与所述显示构件之间的结构。
14. 一种搭载触摸面板的设备,其使用了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发泡片。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搭载触摸面板的设备,其具有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 所述的发泡片、显示面板、及触摸面板,且在所述显示面板的背面侧的空间配置有所述发泡 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发泡片、使用其的电气设备、电子设备、和搭载触摸面板的设备。本实用新型的发泡片的厚度为30~500μm,所述发泡片由密度为0.2~0.4g/cm3的发泡体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发泡片的厚度为30~500μm,所述发泡片由气泡率为60~80体积%的发泡体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发泡片,其厚度为30~500μm,所述发泡片由密度为0.2~0.4g/cm3、且在动态粘弹性测定中的角频率为1rad/s时的储能弹性模量与损耗弹性模量的比率即损耗角正切(tanδ)在-30℃以上且30℃以下的范围内具有峰值的发泡体构成。上述发泡体的平均泡孔直径例如为10~150μm。优选上述发泡体的损耗角正切(tanδ)在-30℃以上且30℃以下的范围内的最大值为0.2以上。
【IPC分类】C08L9-02, C08L33-08, C08L9-00, C09J7-02
【公开号】CN204400888
【申请号】CN201420482961
【发明人】土井浩平, 长崎国夫, 大塚哲弥, 冈田美佳, 加藤和通, 德山英幸, 北原纲树, 高桥忠男, 松下喜一郎
【申请人】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6月17日
【申请日】2014年8月25日
【公告号】CN104419036A, CN104419037A
当前第6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