馅面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522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馅面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制造机械,尤指一种简单实用的、可制作带馅面条的馅面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制造业也越来越发达,如各种面条机,和面机、肉馅机、榨汁机等等纷纷出台,使当今市埸琳琅满目,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但上述设备只能生产单一的食品,或者是面条,或者是肉馅,不能在同一台设备上生产出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品味的新型产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用的、可在一台机器上制造出内为馅外为面的、具有两种口味的馅面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馅面机,主要包括传动装置、螺旋挤压杆、内外套筒及固定架组成,其特征在于上述传动装置通过相互啮合的两个齿轮组分别与置于内外套筒内的螺旋挤压杆相连,并带动螺旋挤压杆作垂直方向的转动;上述内外套筒的上端分别固定在固定架上,其下端设有出料口,一侧的适当位置处设有进料口。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参见
图1、一种馅面机,主要包括传动装置1、内外螺旋挤压杆3、4、内外套筒5、6及固定架7组成,其中,上述传动装置1外接马达,并通过马达、皮带轮(图中末示)带动与皮带轮11同轴上的、相互啮合的上、下齿轮组12、13转动,两个齿轮组12、13分别与内、外螺旋挤压杆3、4相连,并带动内、外螺旋挤压杆3、4作垂直方向的转动;内螺旋挤压杆3为实心杆置于内套筒5内、一端与相互啮合的上齿轮组12相连,另一端接近内套筒5底部向内缩的出料口51,该出料口51为馅的出口。
外螺旋挤压杆4为中空杆置于外套筒6内,一端与相互啮合的下齿轮组13相连,另一端接近外套筒6底部向内缩的出料口61,该出料口61为面的出口,上述馅的出料口51在上,面的出料口61在下,并位于同一轴线上,彼此相适应。
上述固定架7呈型,上齿轮组12位于固定架7上支架71的上方,下齿轮组13位于同侧固定架7下支架72的上方,并分别通过固定在固定架7内的轴承(图中末示)与内、外螺旋挤压杆3、4的一端相连。
上述内套筒5的一端固定在固定架7上支架71的下方,外套筒6固定在同侧固定架下支架72的下方。
上述内、外套筒5、6的下端分别设有出料口51、61、其一侧的适当位置处设有进料口52、62,其中进料口52进馅,另一进料口62进面。
上述内套筒5的1/2或2/3套置在外螺旋挤压杆4的中心孔内,与外螺旋挤压杆4的底端相适应。
上述内螺旋挤压杆3的直径小於外螺旋挤压杆4的直径,上述内螺旋挤压杆3的螺距小於外螺旋挤压杆4的螺距,另内螺旋挤压杆3的转速较外螺旋挤压杆4稍快点或基本同步,这样流出的馅多皮则薄,使带馅面条的质量好。
工作时,启动马达,通过传动装置1带动上、下齿轮组12、13及内、外螺旋挤压杆3、4在内、外套筒5、6内作垂直方向的转动,将拌好的馅和面分别从进料口52、62中放入,此时在内、外螺旋挤压杆3、4的转动、推动和挤压下,将馅和面分别沿轴线方向移动,并自出料口51和61挤出,形成馅在内,面在外,面包围馅的形式,冷却后即制成所需的馅面条。
该结构简单实用,而且方便可靠,利用该设备制作出的馅面条口味好,并为市埸填补了新的机械设备和食品种类,估计市埸潜力会很大,会有很多消费群体出现。
权利要求1.一种馅面机,主要包括传动装置、螺旋挤压杆、内外套筒及固定架组成,其特征在于上述传动装置通过相互啮合的两个齿轮组分别与置于内外套筒内的螺旋挤压杆相连,并带动螺旋挤压杆作垂直方向的转动;上述内外套筒的上端分别固定在固定架上,其下端设有出料口,一侧的适当位置处设有进料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馅面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内螺旋挤压杆为实心杆置于内套筒内,一端与相互啮合的上齿轮组相连,另一端接近内套筒底部向内缩的出料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馅面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外螺旋挤压杆为中空杆置于外套筒内,一端与相互啮合的下齿轮组相连,另一端接近外套筒底部向内缩的出料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馅面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内套筒的1/2或2/3套置在外螺旋挤压杆的中心孔内,与外螺旋挤压杆的底端相适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馅面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内螺旋挤压杆直径小於外螺旋挤压杆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馅面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内螺旋挤压杆的螺距小於外螺旋挤压杆的螺距。
专利摘要一种馅面机,主要包括传动装置、螺旋挤压杆、内外套筒及固定架组成,其特征在于:上述传动装置通过相互啮合的两个齿轮组分别与置于内外套筒内的螺旋挤压杆相连,并带动螺旋挤压杆作垂直方向的转动;上述内外套筒的上端分别固定在固定架上,其下端设有出料口,一侧的适当位置处设有进料口。该设备简单实用,可制造出口味好的带馅面条,并为市埸填补了新的机械设备和食品种类。
文档编号A23P1/00GK2445599SQ0025058
公开日2001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00年9月11日 优先权日2000年9月11日
发明者金南关 申请人:金南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