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脱粒装置半喂入履带行走联合收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925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平板脱粒装置半喂入履带行走联合收割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收获机械领域;涉及一种采用平板脱粒 装置的半喂入履带行走稻麦联合收割机;因其从根本上克服了诸多机型的 缺陷,并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损失率,因此开发推广此机型的经济价值非 常巨大。
背景技术
..目前日本生产的久保田(专利号为CN1158213)及洋马 (专利号为CN1155372),虽经过多年的技术改进及生产开发,许多功能己 达到较高程度并占有了一定市场,但因采用的是滚筒式脱粒,导致其前部 夹持输送复杂,输送距离远,并且其输送要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些本质性 缺陷,导致以下不良后果1、 因作物被多次夹持输送使籽粒掉落严重且无法回收,这样造成的 损失率较高;并且收割越矮的作物损失越大;成熟程度越好的作物损失程 度越高;收割速度越快作物籽粒掉落越严重、浪费越多;而这些掉落的籽 粒都是非常饱满的籽粒,是作物的精华部分;在目前的生产实践中,农户 对这些问题反映非常强烈、表现出极大的不满。2、 生产制造工艺复杂,制造成本高。3、 维修不万便,维修费用高。另有一些机型如江龙——120及专利号为CN85102242U及 CN87208881U机型,虽采取各种手段,勉强地降低了输送高度或者缩短了 输送距离,但有的则无法使矮径作物穗底部的籽粒完全脱粒,有的则在脱 粒过程中籽粒会夹带在秸秆中而被带出机外造成大量浪费,有的则因断穗 断秸秆现象严重虽用二次脱粒也无法脱净,导致损失过大,损失率过高。

发明内容
1、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机型的缺点,着重于减少作物在收割过 程中的损失而设计的。其特征是用一种平板脱粒装置(或称带式脱粒装置) 代替传统的滚筒脱粒,这种装置如图l——IO所示它由轴(37)、轴承及 轴承座(36)、皮带轮(45)、导带轮(44)、主传动链轮(43)、密封传动 带(34)、弓形齿(32)、弓形齿固定板(33)、支架(35)、组合筛板(39)、 底板(40)、盖板(41)、导穗板(42)、防秸秆缠绕割刀(31)及两端封毛 刷(46)组成。(其四周围的密封根据生产制做实际而定,在此不详述)这 种平板脱粒装置的线速度(弓形齿运动速度)可在360米/分钟——600米/ 分钟之间调整。本装置安装在紧靠前夹持输送的后面,机体的中部靠左, 其底板置于行走机架上方(也可安装在机体的中前部靠右,实施这一方案 则其它部分需作相应调整)。本装置运转方向与机体前进方向垂直,上脱粒 面的运动方向从机体侧端朝向中部。2、 本发明与平板脱粒装置相对应的设计了一种落粒托板装置,这种 装置使因扶禾及中间输送掉落的籽粒能回收到集谷箱,从而减少浪费,降 低损失率。3、 本发明所述之收割机采用了一种斗式提升装置,这种装置使经过 脱下的籽粒及少部分杂质能通过滑槽传送到摇动筛,然后至出粮口,这样 克服了传统的双螺旋输送造成的交接口堵塞现象,也使籽粒破损率得到降 低,该装置安装于机体的右部。4、 本发明的割台输送采用的是先由三条输送链呈直立输送,转过90G 角后,再依次错开,形成两个空间,再分别交给一条喂入链, 一条脱粒输 送链呈倒卧状态输送至脱粒装置脱粒之后将秸秆排出。


图l 为平板脱粒装置(1),视图(整体示意图) 图2 为图1的A视图 图3 为图1的B视图 图4 为图1的C一C剖面图 图5 为图1的D"D剖面图 图6为弓形齿(32)其固定板(33)的示意图 图7 为图6的A视图 图8为两端密封毛刷(46)的示意图 图9 为图8的A视图 图10为图8的B视图 图ll为夹持输送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A视图 图13为图11的B视图 图14为落粒托板的整体示意图 图15为图14的A视图 图16为斗式提升装置(19)的整体示意图 图17图16的A视图 图18为本发明的整体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注及符号说明(1)平板脱粒装置整体、(2)大节距加宽滚子脱粒输送链、(3)喂 入链、(4)输送链、(5)输送链、(6)输送链、(7)割刀、(8)大齿咬合 齿轮、(9)带齿三角带、(10)扶禾链及扶禾齿、(11)落粒托板、(12)夹持输送及割刀主传动轴、(13)主传动轴、(14)扶禾传动轴、(15)大齿咬 合齿轮传动轴、(16)变速箱、(17)操作室、(18)发动机、(19)斗式提 升装置、(20)摇动筛、(21)出粮口、 (22)鼓风机、(23)装粮操作座椅、 (24)平板脱粒装置传动链、(25)秸秆切碎装置、(26)履带及行走装置、 (27)液压开降器、(28)次传动轴、(29)摇动筛传动轴、(30)滑槽、(31) 防秸秆缠绕割刀、(■> )穗头入口、 (□>〇)秸秆出口、 (32)弓形齿、 (33)弓形齿固定板、(34)密封传送带、(35)脱粒装置及两端密封毛刷 固定支架、(36)脱粒装置轴承及轴承座、(37)脱粒装置传动轴、(38)固 定脱粒装置方管立柱、(39)组合筛板、(40)脱粒装置底板、(41)脱粒装 置盖板、(42)导穗板、(43)脱粒装置传动链轮及变速链轮、(44)密封传 动带导带轮、(45)密封传动带主传动皮带轮、(46)两端密封毛刷、(47) 密封带螺栓孔即弓形齿固定板螺栓孔、(48)密封毛刷固定板、(49)密封 毛刷固定孔、(50)密封毛刷固定板活动搭接、(51)毛刷、(52)输送链(4) 的导链轮、(53)输送链(5)的导链轮、(54)输送链(6)的导链轮、(55) 输送链(4) (5) (6)张紧轮(三个)、(56)输送链(4) (5) (6)主传动 链轮(三个)、(57)输送链(2)导链轮、(58)喂入链主传动链轮、(59) 进入脱粒装置穗头托板、(60)掉落籽粒滑入孔、(61)穗头入口处下方落 粒托板、(62)斗式提升装置导带轮、(63)提升斗、(64)传送带、(65) 传送带导带轮、(66)斗式提升装置主动轮、(67)传送带张紧轮、(68)斗 式提升主传动链轮。 实施过程1、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过程作详细说明随着机体前移,作物先被(10)扶起,再通过(9)传递,再由(8)(四个两两配套的大齿咬合齿轮)夹持,此时由(7)切断之后,由传送链(4)、 (5)、 (6)依次错开形成两个空间,分别传送给(2)及(3),穗头 一端由喂入链(3)传送至平板脱粒装置入口处,此时作物呈倒卧状态,穗 头脱离(3),然后继续由(2)夹持传送进入并通过脱粒装置的上表面,直 至完成脱粒,最后由(2)夹持秸秆排出机外或由(25)将秸秆切碎再排出; 而部分断穗或短小穗则在脱粒装置下表面经弓形齿及平面筛板复脱粒后再 将杂质排出机外,复脱后的籽粒经过筛网直接进入集谷箱。在平板脱粒装 置内,装有平板与弧形相组合的筛板(39),籽粒通过筛板之后,再经过(19) 提升斗将粗筛后含少部分杂质的籽粒提升起来落至滑槽(30)上,再滑入(20)进行筛选,并由风机(22)清选,再经(21)至出粮口。2、 此机型采用了平板脱装置,使脱粒箱降低了高度,这样参照附图 (14—15)可安装落粒托板,通过托板把少部分掉落下的籽粒托住,并使掉落的籽粒能自然地进入到集谷箱。3、 本发明采用的是斗式提升装置,参照附图(16—17)该装置的底 部贴近平板脱粒装置的底板,由(25)上的轴的右端通过链轮及链条传动。参照附图18对传动部分的实施过程作进一步描述 <1〉发动机(18)通过皮带盘输出,带动变带箱(16)然后带动履带 (26)实施行走。<2〉发动机(18)通过三角带带动主轴(13)、 (13)通过蜗轮带动(14) (二套),在(14)的未端装有主传动链轮带动(10)实施扶禾过程,在(14) 的中端装有链轮并通过链条再带动另外两套扶禾链(10)。〈3〉主轴(13)通过蜗轮带动(12); (12)的底部装有3套传动链轮 分别带动(4)、 (5)、 (6),最底端安装有一套偏心轮,偏心轮通过连杆带动杠杆轴然后带动割刀(7)。〈4〉主轴(13)又通过蜗轮带动(15)、 (15)通过锥形齿带动(8), (8) 通过轴及皮带轮带动(9)。<5>主轴(13)右端装有链轮通过链条带动次轴(28), (28)通过链 条带动(25), (25)的轴右中端装有齿轮,再通过齿轮带动脱粒传送链(2), 脱粒传动链上的导链轮(58)带动穗头喂入链(3),达到使穗头进入脱粒 装置,并由(2)完成脱粒及排出秸秆。〈6>次轴(28)中端装有锥形齿,通过锥形齿带动一根短轴(图中未 注明)短轴上装有链轮然后通过链条(24)带动脱粒装置的主传动链轮及 变速链轮(43)达到使脱粒装置运动之目的。<7〉 (25)的右端装有链轮通过链条带动(68)从而带动斗式提升装 置(19)。〈8> (28)的左端装有皮带轮通过三角皮带带动风机(22)。 <9〉 (28)的中端装有链轮,通过链条带动(29),然后(29)通过连 秆再带动摇动筛(20)。〈10〉 (25)的中部装有园盘割刀,通过割刀切割达到秸秆切碎之目的。 实施效果(发明效果)1、这种采用平板脱粒装置的收割机,从根本上减少了夹持输送及中 间输送的环节,縮短了输送距离,使被割作物的输送高度降低,这样便彻 底地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减少了割台部分造成籽粒掉落的浪费,使作 物在收割过程中的总损失率《0.5%,比国家规定降低了 2.5%左右。原因之 一縮短了被割作物的输送距离及输送高度,大大地减少了作物籽粒因输 送而产生的掉落现象;其二使因扶禾及输送产生掉落的籽粒通过托板自然地回收到脱粒装置中,从而收集装袋。这样每亩农作物损失可减少10公 斤左右,开发此机型的价值及意义非常巨大。2、 无论穗头长短皆可全部喂入,并且在脱粒装置内的脱粒置留时间 长,脱粒干净。3、 避免了断穗、断秸秆现象的发生。4、 避免了籽粒夹杂在秸秆中被带出机外,而造成浪费的现象。5、 在平板脱粒装置内,弓形齿的分布先是短齿,后是长齿,这种分 布便使脱粒分了预脱、重脱两个阶段,这样则使脱粒后籽粒含杂少、作物 秸秆更完整。6、 部分断穗及小穗头被自然地抛摔到平板脱粒装置的下表面,通过 弓形齿与平面筛板进行复脱,这样便减少了安装复脱装置的环节与流程。7、 因中间输送采用了三条输送链,然后传送给二条输送链的输送技 术,所以避免了有些机型在中间输送过程中的阻塞现象。8、 本发明所采用的斗式提升装置避免了其它机型用双螺旋输送谷物 造成的交接口堵塞现象,并且有利于降低籽粒破损率。9、 整机结构简单,使生产制造成本低,维修更简便。10、 作物秸秆被排出的方向与机体行走方向完全垂直,而且落差低, 这样使秸秆可整齐地铺放在机体行走的后方,便于收集;也可将秸秆切碎 还田。
权利要求
1. 本发明所述之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采用平板脱粒装置(或称带式脱粒装置)进行脱粒及复脱粒。
2、 权利要求书(1)所述之联合收割机,其特征二是采用了落粒 托板装置收集因扶禾及夹持传送掉落的籽拉。
3、 权利要求书(1)所述之收割机,其特征三是前输送先由三条 输送链直立输送,之后交给一条喂入链、 一条脱粒输送链将作物成倒 卧状态进行脱粒输送然后将秸秆排出。
4、 权利要求书(1)所述收割机其特征四是采用斗式提升装置运 输谷物。
5、 权利要求书所述(1)、 (2)、 (3)、 (4)之特征的任何一单项及 其变更与调整,皆属此权利范围。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平板脱粒装置(或称带式脱粒装置)的半喂入履带行走联合收割机;所述之收割机由动力、变速箱、行走履带、液压升降、前扶禾输送、落粒回收、平板脱粒、斗式提升、清选及秸秆切碎等装置构成;本发明采用的是平板脱粒装置代替传统的滚筒脱粒装置,因此从根本上减少了前部夹持输送环节,缩短了输送距离,降低了输送高度,减少了作物籽粒因输送造成的掉落现象,且掉落的籽粒可自然回收,使损失率降低;本发明采用斗式提升装置输送,避免了双螺旋输送谷物造成的交接口堵塞及籽粒破损现象;本发明所述之联合收割机,结构简单、紧凑,布局科学、合理,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收获机械,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文档编号A01D41/00GK101223845SQ200710007870
公开日2008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07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07年1月20日
发明者冯细平 申请人:冯细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