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合成饲料的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472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生物合成饲料的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饲料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生物合成饲料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饲料工业在我国获得了迅猛的发展,目前市售品种名目繁多,但是都存在一定的 问题,首先是畜禽饲料原料中经常含有一定的化肥、农药及重金属残留物,使得所生产的畜 禽产品不能达到食品的安全标准;并且经常要添加抗生素和激素等添加剂,这样虽然在某 些程度上加快了畜禽的生长速度,缩短了出栏时间,但是使畜禽的肉质越来越差。其次是由 于激素、抗生素的随意添加,在动物体内形成抗体,使得畜禽的免疫力低下、发病率高,大大 增加养殖成本和养殖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可增强畜禽的 抗病能力、提高肉质产品质量、促进畜禽生长效率、提高饲料利用率的生物合成饲料的生产 工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物合成饲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首先将复合 菌种、糖、麸皮、复合酶和微量元素作为载体进行好氧发酵4-5天后,培养成二级菌种;然后 将二级菌种在培养基中进行固体好氧发酵,发酵温度控制在45-60°C,发酵时间4-5天后进 行低温干燥,即可。上述复合菌种由乳酸菌、酵母菌、放线菌、曲霉菌、双歧杆菌和芽孢杆菌组成,它们 的重量配比是乳酸菌10-20份、酵母菌10-20份、放线菌4-6份、曲霉菌4_6份、双歧杆菌 10-20份和芽孢杆菌10-20份。上述复合酶由果胶酶、纤维素酶、植酸酶和蛋白酶组成;它们的重量配比是果胶 酶8-12份、纤维素酶30-50份、植酸酶30-40份和蛋白酶10-20份。上述微量元素可以是氨基酸、维生素、低聚糖。上述培养基由米糠、麸皮、豆粕、胚芽粕、糖和中草药组成。上述二级菌种在发酵过程中各种原料的重量配比是米糠15-25份、麸皮15-25 份、豆粕8-12份、胚芽粕30-50份、糖3-5份、中草药6-12份、二级菌种0. 5-1. 5份;加水量 是上述原料量的35-46%。上述中草药由黄芪50-70份、党参8-12份、当归8_12份、大青叶8_12份、板蓝根 8-12份组成。上述二级菌群在发酵过程中要搅拌、翻料4次。本发明的优点是本产品通过生物菌和中草药科学运用,可以替代普通饲料中的 激素和抗生素;该产品进入动物胃肠道后可以使有益菌迅速繁殖、调节动物体内菌群平衡、 增强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对禽流感、蓝耳病有明显的抵御作用,还能充分分解饲料中的营养 物质,除去抗营养因子,分解饲料带来的及动物体内的病毒、病菌,促进消化,改善养殖环境,长期使用可以提高肉产品质量。并使药物残留、重金属含量等25项指标达到或超过欧 盟标准。
具体实施例方式一种生物合成饲料的生产工艺,依照下列步骤进行1、培育菌种利用乳酸菌15份、酵母菌15份、放线菌5份、曲霉菌5份、双歧杆菌 15份、芽孢杆菌45份混合作为原菌(菌种),由果胶酶10Kg、纤维素酶40Kg、植酸酶35Kg 和蛋白酶15Kg混合制成复合酶。再利用糖10kg、麸皮75kg、复合酶5kg、原菌10kg、微量元 素(氨基酸、维生素、低聚糖)IOKg作为载体,并加水60kg进行好氧发酵五天,然后低温发 酵,培养成二级菌种。2、制作培养基取米糠20Kg、麸皮20Kg、豆粕10Kg、胚芽粕40Kg、糖4Kg、中草药 6Kg制成培养基。中草药由黄芪60Kg、党参10Kg、当归10Kg、大青叶10Kg、板蓝根IOKg组 成。3、发酵将二级菌种IOKg在培养基上进行固体好氧恒温发酵,并加水40Kg。温度 控制在55°C,发酵时间掌握在5天,视发酵温度一般发酵期要搅拌翻料4次,保持适宜的发 酵条件。
4、干燥采用低温干燥(< 60°C,低速机械作业干燥,成品水分含量12%以下)。5、质检按照产品质量进行检验,全部项目合格后方可出厂使用。6、称量、包装采用内衬薄膜塑料编织袋包装,贮存于通风、干燥、避光、低温的条 件下。
权利要求
一种生物合成饲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首先将复合菌种、糖、麸皮、复合酶和微量元素作为载体进行好氧发酵4 5天后,培养成二级菌种;然后将二级菌种在培养基中进行固体好氧发酵,发酵温度控制在45 60℃,发酵时间4 5天后进行低温干燥,即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合成饲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上述复合菌种由 乳酸菌、酵母菌、放线菌、曲霉菌、双歧杆菌和芽孢杆菌组成,它们的重量配比是乳酸菌 10-20份、酵母菌10-20份、放线菌4-6份、曲霉菌4_6份、双歧杆菌10_20份和芽孢杆菌 10-20 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合成饲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上述复合酶由果胶 酶、纤维素酶、植酸酶和蛋白酶组成;它们的重量配比是果胶酶8-12份、纤维素酶30-50 份、植酸酶30-40份和蛋白酶10-20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合成饲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上述微量元素可以 是氨基酸、维生素、低聚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合成饲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上述培养基由米糠、 麸皮、豆粕、胚芽粕、糖和中草药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合成饲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上述二级菌种在发 酵过程中各种原料的重量配比是米糠15-25份、麸皮15-25份、豆粕8_12份、胚芽粕30-50 份、糖3-5份、中草药6-12份、二级菌种0. 5-1. 5份;加水量是上述原料量的35_4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合成饲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上述中草药由黄芪 50-70份、党参8-12份、当归8-12份、大青叶8_12份、板蓝根8_12份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合成饲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上述二级菌群在发 酵过程中要搅拌、翻料4次。
全文摘要
一种生物合成饲料的生产工艺,首先将复合菌种、糖、麸皮、复合酶和微量元素作为载体进行好氧发酵4-5天后,培养成二级菌种;然后将二级菌种在培养基中进行固体好氧发酵,发酵温度控制在45-60℃,发酵时间4-5天后进行低温干燥,即可。本发明可增强畜禽的抗病能力、提高肉质产品质量、促进畜禽生长效率、提高饲料利用率。
文档编号A23K1/00GK101889628SQ200910070518
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22日
发明者陈连华 申请人:天津市祥华生物饲料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