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嫩茎为外植体的滇杨组织培养方法

文档序号:118451阅读:7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以嫩茎为外植体的滇杨组织培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组织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滇杨iPopulus yunnanensis)是杨柳科杨属青杨派树种,尚有的少量滇杨原始野生植株仅存于部分海拔较高的山区,现存滇杨林分主要以人工林为主,且基本由雄株组成, 雌株极为少见。滇杨作为林木遗传育种中的模式植物,其组织培养包括基本培养基及外源激素选择,外植体选择、消毒、分化、增殖与生根培养及炼苗移栽等步骤。杨树外植体的选择上,与茎尖分生组织接连的腋芽、叶片、茎尖具有较强的形态发生能力,通常从优树上选取相应组织部分复幼后再取外植体。金顺玉等在“黑林1号杨(小黑杨X波兰15A)的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植物生理学通讯[J],2003, 39(6) :639)中,利用叶片作为外植体,用75% 乙醇消毒Imin附加Naao消毒^iin获得了无菌苗。“3个杨树品种叶片再生体系的建立” (沈周高,等.[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 (11):90-92.),对3种黑杨杂种叶片不同时长的消毒处理结果中,0. l%HgCl2溶液消毒^iin处理,叶片污染率为20%,出愈率为76%。经过诱导,外植体重新开始细胞分裂与器官分化,形成完整植株。不同杨树的生长环境与生物学习性不同,导致适合其诱导、增殖及生根培养的培养基不同。例如,京2杨生长需要较高的营养,MS培养基更适于腋芽的启动和生长。(张蕾, 苏晓华等.京2杨组培条件的优化及再生体系建立[J].林业科学研究,2007,20 (6) 787-793)。欧美杨“山地一号”丛生芽的增殖以MH为基础培养基,用0.3-0. 8mg/L浓度 6-BA与0. 05mg/L浓度的NAA混配(杨传平等,“欧美杨‘山地1号’组织培养再生系统的建立”[J].分子植物育种,2006,4 ): 579-582.)。杨树的生根培养大都采用1/2MS为基础培养基,附加一定量的NAA、IAA、IBA。史绍林等诱导新西伯利亚银白杨的根,采用1/2MS+0. 1 mg/LNAA +0.02 mg/LIBA作为根诱导培养基配方,生根率达90%,根数多,生长健壮。(“新西伯利亚银白杨组织培养基配方的筛选与应用” [J].防护林科技,2008,(6):25-26.)在杨树组培苗炼苗移栽过程中,韩玉琴等在“山新杨微繁工厂化配套生产技术”中选择黑土和草炭土附加少量草木灰、细沙、马粪为移栽基质(黑龙江农业科学[J],2005,(2) :59-60.)。康冰等在欧美速生杨炼苗移栽中,选用干净河沙为基质,保持温度^°C,相对湿度为85%,30d 后成活率达到90%以上(“速生欧美黑杨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 [J].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4,40(5): 582·)。
此外,光照作为杨树组织培养过程中重要的影响因子,不同强度和波长的光照将直接影响再生体系的建立。与滇杨组织培养相关的文献中,有张春霞等以初春时采摘二年生滇杨枝条在室温下水培长出新叶,取水培新叶的叶柄消毒得到的无菌材料作为外植体,利用1/2MS 基本培养基附加苯基噻二唑基脲(TDZ)、NAA等组成的三种培养基对叶柄诱导分化、增殖以及生根等进行离体再生的研究(“滇杨的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植物生理学通讯 [J],2006,42(6) 1131)。但该方法作为实验室研究,而在工业化条件下叶柄取材量大,基础
3培养基和外源激素要求较高,尤其是对叶柄进行的离体组织培养实验较为单一,未对不同生长因子或激素的可能组合的培养基进行对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用滇杨离体嫩茎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建立以嫩茎为外植体的滇杨组织培养方法,为滇杨离体的工厂化快速繁殖和育苗、以及滇杨生理遗传性质研究提供方法。本发明目的通过下述方法实现
以嫩茎为外植体的滇杨组织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3年生滇杨枝条,摘除枝条上叶片,置于室温下水培一个月,待其长出嫩茎后剪下作为外植体;
(2)将步骤(1)嫩茎置入烧杯中,加入m次氯酸钠,振荡6min,无菌水冲洗3遍,再加 70%酒精消毒40s,之后加0. l%HgCl2消毒7 min,最后用无菌水冲洗5遍;
(3)用MS+6BA0.5mg/L+NAA0. 05mg/L作为滇杨嫩茎不定芽诱导的分化培养基,将步骤 (2)消毒后的无菌嫩茎平放入该培养基,20 25天生长出愈伤组织,约30天在愈伤上长出丛生不定芽;
(4)用MS+6BA0.lmg/L+NAAO. 02mg/L作为滇杨增殖培养基,将步骤(3)诱导后产生的不定芽接入该培养基,25天左右培养一代;
(5)用lAMS+NAAO.02mg/L作为滇杨生根培养基,将步骤(4)增殖培养后的壮苗插入该培养基,培养生根苗,15天左右生根;
(6)将步骤(5)的生根瓶苗在组织培养室培养25天,转到普通实验室内闭瓶培养3天、 开瓶培养2天进行炼苗前预处理,然后移栽到基质中炼苗;
以上步骤(2) (5)消毒接种工作均在超净工作台中操作,试管苗的培养均在组织培养室内进行,其培养条件为温度25士2°C、光照1500-2000LX、光照时间12h/d、湿度70% 80%。所述方法的步骤(6)移栽炼苗基质的配方为河沙腐质土 珍珠岩=1:1:1。所述方法的步骤(6)炼苗基质以0. 3 %的高锰酸钾溶液淋溶消毒,盖上小棚膜,7 天后移栽炼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突出的进步和积极效果是
1、本发明采集滇杨3年生枝条摘除老叶,水培复幼,取材方便快捷,且不受季节的限
制;
2、以滇杨新生嫩茎为外植体,通过12种不同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配比的增殖培养基进行培养,生成愈伤组织后在愈伤上分化出丛生芽,筛选出嫩茎芽分化率较高的6BA和NAA 培养基,其诱导发芽率高,更适合滇杨离体快繁及获取同一规格的组培苗;
3、本发明选用4种不同激素配比的生根培养基进行培养,通过主根和须均多且健壮的生根组培苗,获得了适合滇杨离体快繁生根的培养基,为后期移栽炼苗的高成活率提供保障;
并且,6-BA及NAA试剂均较为廉价;
4、本发明选用7种不同基质配比的移栽炼苗基质进行生根组培苗移栽炼苗,并进行死亡率、30天成活率、苗高及苗的地径生长情况分析,筛选出适合滇杨生根组培苗移栽炼苗的培养基质配方,首次筛选了滇杨组培苗的炼苗基质。因此,本发明建立的滇杨离体培养再生体系,对滇杨离体快速繁殖和遗传改良有重要的意义。


图1是不同炼苗预处理对组培苗成活率的影响图。图2是不同基质中移栽死亡情况随时间的变化3是不同基质对组培苗高生长的影响图。图4是不同基质对组培苗地径的影响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一)外植体的消毒
取西南林业大学校园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三年生滇杨枝条,将枝条上的叶片全部摘除后,置于室温下水培一个月,待其长出嫩茎后剪下作为外植体材料。将嫩茎在烧杯中用自来水冲洗池后,放入三角瓶中,加入洲的次氯酸钠,振荡Smin后,取出嫩茎材料,用无菌水冲洗叶柄3遍;再用70%乙醇消毒嫩茎40sec,之后分别放入4个无菌瓶中,I :+ 的次氯酸钠 IOmin ; II :+10%H202IOmin ;III :+0. l%HgCl27min ;IV :+0. l%HgCl27min+2% 的次氯酸钠 8min。用无菌水冲洗叶柄6遍。选用MS为基础培养基接种。MS配方如表1
表1 MS培养基成分配方表
成分蔽里(mg/t )成分数簠(mg/L)ι t n —- ^fc 大里兀索微素HHJMQI1650MnSOi ■ 4Hs022. 3勵1900ZnSOi ■ mo8.6IHaPQi17。腳,6.2HgSO, ■ TByD370KI0.83CaCli ■ 2HD440Na ■ IoO, ■ 2tW0. 25有机物CuSOa ■ SHsO0.025肌握100CoCia ■ eao0.025烟酸0. B维生素B10.1甘觀2.0FeSOi ■ THsO37. 3维生素&0.1Ia ■ EDTA ■ 2ftO27.8
十五天后统计污染率、死亡率,并进行数据分析。设计和效果见表2
表2不同消毒剂对滇杨嫩茎的消毒效果
权利要求
1.以嫩茎为外植体的滇杨组织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3年生滇杨枝条,摘除枝条上叶片,置于室温下水培一个月,待其长出嫩茎后剪下作为外植体;(2)将步骤(1)嫩茎置入烧杯中,加入m次氯酸钠,振荡6min,无菌水冲洗3遍,再加 70%酒精消毒40s,之后加0. l%HgCl2消毒7 min,最后用无菌水冲洗5遍;(3)用MS+6BA0.5mg/L+NAA0. 05mg/L作为滇杨嫩茎不定芽诱导的分化培养基,将步骤 (2)消毒后的无菌嫩茎平放入该培养基,20 25天生长出愈伤组织,约30天在愈伤上长出丛生不定芽;(4)用MS+6BA0.lmg/L+NAAO. 02mg/L作为滇杨增殖培养基,将步骤(3)诱导后产生的不定芽接入该培养基,25天左右培养一代;(5)用lAMS+NAAO.02mg/L作为滇杨生根培养基,将步骤(4)增殖培养后的壮苗插入该培养基,培养生根苗,15天左右生根;(6)将步骤(5)的生根瓶苗在组织培养室培养25天,转到普通实验室内闭瓶培养3天、 开瓶培养2天进行炼苗前预处理,然后移栽到基质中炼苗;以上步骤(2) (5)消毒接种工作均在超净工作台中操作,试管苗的培养均在组织培养室内进行,其培养条件为温度25士2°C、光照1500-2000LX、光照时间12h/d、湿度70% 8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6)用于炼苗的基质的配方为河沙腐质土 珍珠岩=1:1: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6)用于炼苗的基质以0.3%的高锰酸钾溶液淋溶消毒,盖上小棚膜,7天后移栽炼苗。
全文摘要
以嫩茎为外植体的滇杨组织培养方法,属于植物组织培养方法。本发明采集滇杨3年生枝条水培后以嫩茎为外植体,无菌嫩茎平放入分化培养基,在愈伤上长出丛生不定芽,再分别接入增殖、生根培养基,移栽炼苗基质等。本发明取材方便快捷,各阶段的培养基和炼苗基质都分别进行筛选比较,为滇杨工厂化快速繁殖、育苗以及滇杨生理遗传性质研究提供了方法。
文档编号A01G31/00GK102246700SQ20111023683
公开日2011年1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8日
发明者何承忠, 刘岩, 周军, 李根前, 段安安, 胥辉, 辛培尧 申请人:西南林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