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紫花苜蓿种子的培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种子的培养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紫花苜蓿种子的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紫花苜蓿被誉为牧草之王,是目前全球种植范围最广、面积最大的一种牧草;主要因为紫花苜蓿不仅是一种高植物蛋白优质饲料,同时也是一种很好的养地、肥地、保护环境的绿色植物;目前,国内的紫花苜蓿种子的生产通常只能作为饲料草的副产品,缺少专业化的种子生产,每年的种子都不够用,主要是因为现有紫花苜蓿种子的培养技术落后,紫花苜蓿种子的培养对地质、施肥和授粉都有很高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紫花苜蓿种子的培养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措施一种紫花苜蓿种子的培养方法,包括播种、施肥、灌溉、授粉和收获,在播种之前选好地块,在地块上开垄,开垄好后即在垄上进行紫花苜蓿种子的播种,播种采用每亩0. 3 0. 4千克种子,施肥播种时,每亩施磷酸二铵10 15千克,在孕蕾期间每亩施磷酸二铵 3 5于克、硫酸钾3千克和硼砂1千克,灌溉种子成熟后期停止灌溉,授粉每亩地块配置2000 3000只蜜蜂进行外力授粉,收获当紫花苜蓿种子的荚果颜色变成褐色时,即可收割,即可获得紫花苜蓿种子。所述的地块上开好的垄与垄之间的行距为65厘米。当紫花苜蓿生长到10 15厘米时,要进行间苗,间苗后株距为30 45厘米。选地块要选碱性地块,其最优方案是在地块上施用熟石灰。在孕蕾期间实施氮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提高了紫花苜蓿种子的产量,为推动畜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解决了目前国内紫花苜蓿种子紧缺的问题。
具体实施例方式一种紫花苜蓿种子的培养方法,包括播种、施肥、灌溉、授粉和收获,在播种之前选好地块,在地块上开垄,开垄好后即在垄上进行紫花苜蓿种子的播种,开垄后再播种,有利于紫花苜蓿通风、接受阳光,播种采用每亩0. 3 0. 4千克种子,施肥播种时,每亩施磷酸二铵10 15千克,保证了在生长的前期有足够的营养,在孕蕾期间每亩施磷酸二铵3 5千克、硫酸钾3千克和硼砂1千克,硼砂可以促进紫花苜蓿开花,并有助于花粉管延伸,灌溉种子成熟后期停止灌溉,以利于种子收获,授粉每亩地块配置2000 3000只蜜蜂进行外力授粉,紫花苜蓿是异花授粉,其自交授粉率一般不超过2.6%,蜜蜂在其采花过程中, 可以辅助授粉,收获当紫花苜蓿种子的荚果颜色变成褐色时,即可收割,即可获得紫花苜蓿种子。所述的地块上开好的垄与垄之间的行距为65厘米,在节约地块的同时,是地块的通风和采光达到了最佳状态。当紫花苜蓿生长到10 15厘米时,要进行间苗,间苗后株距为30 45厘米,保证紫花苜蓿在生长的时候能更加充分的吸收地块上的养分,利于紫花苜蓿、采光,增加了紫
花苜蓿种子的产量。选地块要选碱性地块,其最优方案是在地块上施用熟石灰,紫花苜蓿适宜于在中性或者是碱性的土壤中生长,对酸性的土壤非常的敏感,当地块的PH值过低的时候,可以在地块上施用熟石灰,以增加土壤的PH值,创造有利于紫花苜蓿生长的环境。在孕蕾期间实施氮肥,在此期间,根瘤菌老化,其固氮能力下降,容易出现氮素供应不足的情况,适时的供应氮肥,可以提高紫花苜蓿种子的产量。本领域内普通的技术人员的简单更改和替换,都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紫花苜蓿种子的培养方法,包括播种、施肥、灌溉、授粉和收获,其特征在于在播种之前选好地块,在地块上开垄,开垄好后即在垄上进行紫花苜蓿种子的播种,播种采用每亩0. 3 0. 4千克种子,施肥播种时,每亩施磷酸二铵10 15千克,在孕蕾期间每亩施磷酸二铵3 5千克、硫酸钾3千克和硼砂1千克,灌溉种子成熟后期停止灌溉,授粉每亩地块配置2000 3000只蜜蜂进行外力授粉,收获当紫花苜蓿种子的荚果颜色变成褐色时,即可收割,即可获得紫花苜蓿种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紫花苜蓿种子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块上开好的垄与垄之间的行距为65厘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紫花苜蓿种子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紫花苜蓿生长到10 15厘米时,要进行间苗,间苗后株距为30 45厘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紫花苜蓿种子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选地块要选碱性地块,其最优方案是在地块上施用熟石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紫花苜蓿种子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孕蕾期间实施氮肥。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紫花苜蓿种子的培养方法,包括播种、施肥、灌溉、授粉和收获,在播种之前选好地块,在地块上开垄,开垄好后即在垄上进行紫花苜蓿种子的播种,播种采用每亩0.3~0.4千克种子,施肥播种时,每亩施磷酸二铵10~15千克,在孕蕾期间每亩施磷酸二铵3~5千克、硫酸钾3千克和硼砂1千克,灌溉种子成熟后期停止灌溉,授粉每亩地块配置2000~3000只蜜蜂进行外力授粉,收获当紫花苜蓿种子的荚果颜色变成褐色时,即可收割,即可获得紫花苜蓿种子;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提高了紫花苜蓿种子的产量,为推动畜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解决了目前国内紫花苜蓿种子紧缺的问题。
文档编号A01G1/00GK102498924SQ201110431329
公开日2012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1日
发明者傅春泉, 徐苏凌, 杨菲菲, 楼月琴, 王燕丽 申请人:金华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