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深水打气的风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360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深水打气的风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用于深水打气的风力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力发电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深水打气的风力装置。
技术背景[0002]由于全球原油被大量开采及使用,其存储量日益减少、价格不断向上攀升,再加上大量使用石油所排放出的二氧化碳等气体而造成臭氧层破坏及温室效应等,越来越多的绿色能源已逐渐应用于供电系统上。[0003]另一方面,在水产养殖业中,水池的溶氧量是养殖体存活的一个重要条件;然而, 外界大气直接与水面接触所能提供的溶氧量非常有限,故从事水产养殖时,通常需要设置曝氧机来增加水中的含氧量,以使溶氧更为均勻,进而改善水质,并防止养殖体因缺氧而死亡;由于曝氧机的运转需持续供电,长期下来所需付出的电费则是一大负担,不但影响水产养殖业的收益,也大量耗竭地球资源。[0004]此外,由于曝氧机是利用拍击水池表面来增加溶氧量,因此,接近水池表面的水中含氧量充足,但对于生活在水池较深处部分养殖体(如虾、蟹等)却稍嫌不足。实用新型内容[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深水打气的风力装置,以省却庞大的电费, 并提升深水处的含氧量。[0006]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深水打气的风力装置,所述用于深水打气的风力装置包含[0007]—浮力载体,其包含一承载座、一竖立于所述承载座的支撑结构以及一对连接于所述承载座两端的浮筒;[0008]一风轮模组,其连接于支撑结构的上部;[0009]一打气机构,其包含一唧筒及一连通所述唧筒内部的输气管;[0010]一第一传动元件,其连接于风轮模组及打气机构,风轮模组通过第一传动元件而带动所述唧筒作动;以及[0011 ] 一气体扩散器,其连接于输气管。[0012]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用于深水打气的风力装置还包含一安装于浮力载体上的搅水器、一连接于风轮模组及搅水器的第二传动元件,所述风轮模组通过第二传动元件而带动搅水器旋转,且第二传动元件及第一传动元件分别为皮带。[0013]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支撑结构包含一纵向筒柱及一固定于所述纵向筒柱的横向筒柱,输气管部分穿设于纵向筒柱内。[0014]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支撑结构还包含一组结合于纵向筒柱的夹置板,唧筒固定于所述夹置板之间,风轮模组包含一枢接于横向筒柱的扇叶转轴及一固接于扇叶转轴的扇叶。[0015]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浮力载体还包含一套接于纵向筒柱的调整套板,搅水器包含一枢接于调整套板的叶轮转轴及一固接于叶轮转轴的叶轮,且所述扇叶转轴与叶轮转轴为相互平行。[0016]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打气机构还包含一固定于所述夹置板上的曲柄连杆结构,曲柄连杆结构的一端连接于第二传动元件,另一端则连接于唧筒。[0017]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用于深水打气的风力装置还包含一固定于横向筒柱的尾舵,承载座包含一承架,承架顶端凸伸有一凸轴,纵向筒柱套设于凸轴,且支撑结构相对于承载座作枢转。[0018]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气体扩散器包含一连接输气管的分支管及一连接分支管的出气元件。[0019]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出气元件为一泡棉,其包覆于分支管,且分支管设有多个开孔。[0020]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出气元件为一气泡石。[0021]相较于已知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002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深水打气的风力装置,其具有安装于浮力载体上的搅水器、连接风轮模组及搅水器的第二传动元件,另在支撑结构的纵向筒柱上装设调整套板,当第二传动元件老化或磨耗而使张力减弱时,将调整套板下移即可重新拉紧第二传动元件, 以保持传动力;[0023]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深水打气的风力装置,其在风轮模组上装设有尾舵,且使支撑结构可相对于该承载座作枢转,故风向因季节或大气变化而改变时,尾舵可随风向变动将扇叶调整为受风风向,以更有效利用风力;[0024]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深水打气的风力装置,其主要是将风力应用为曝氧装置的动力,吹动风轮模组运转,带动搅水器快速打水,以改善水质,并增加深水中的含氧量;[0025]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深水打气的风力装置,其风轮模组运转时会同时带动打气机构作动,以压缩空气并送入输气管,再经由气体扩散器而扩散至水中深处;[0026]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深水打气的风力装置,毋需提供电力即可运作,且装置结构简单,具有极高的经济效益。


[0027]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深水打气的风力装置的立体外观示意图;[0028]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立体图;[0029]图3为本实用新型兼具打气功能的节能风力曝氧装置的组合剖视图;[0030]图4为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0031]图5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深水打气的风力装置的动作示意图;[0032]图6为图5中A部分的放大图;[0033]图7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深水打气的风力装置的使用示意图。[0034]主要元件符号说明[0035]风力装置-1 ;浮力载体-10;承载座-11 ;承架-111 ;跨接杆-112 ;凸轴-113 ;支撑结构-12 ;纵向筒柱-121 ;横向筒柱-122 ;夹置板-123 ;第一夹置板_123a ;第二夹置板-123b ;浮筒-13 ;调整套板-14 ;[0036]水面-2 ;风轮模组-20 ;扇叶转轴-21 ;扇叶-22 ;尾舵-23 ;[0037]搅水器-30 ;叶轮转轴-31 ;叶轮-32 ;[0038]第二传动元件-40 ;[0039]打气机构-50 ;唧筒-51 ;输气管-52 ;曲柄连杆结构_53 ;[0040]第一传动元件-60 ;[0041]气体扩散器-70 ;分支管-71 ;开孔-710 ;出气元件_72。
具体实施方式
[0042]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的详细说明和附图说明如下,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0043]请参照图1至图4,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深水打气的风力装置的立体外观示意图、A部分的放大立体图、风力装置的组合剖视图及A部分的放大剖视图;本实用新型用于深水打气的风力装置1包含一浮力载体10、一风轮模组20、一打气机构50、一第一传动元件 60以及一气体扩散器70。[0044]所述浮力载体10包含一承载座11、竖立于承载座11的一支撑结构12以及连接于承载座11的两端的一对浮筒13。所述浮筒13呈圆筒型(但不以此为限),承载座11包含一承架111及连接承架111底面的一跨接杆112。支撑结构12包含连接承架111的一纵向筒柱121、固定于纵向筒柱121的一横向筒柱122以及结合于纵向筒柱121上的一组夹置板 123,且纵向筒柱121下部套接有一调整套板14。[0045]风轮模组20连接于支撑结构12的上部。风轮模组20包含一枢接于横向筒柱122 的扇叶转轴21及一固接于扇叶转轴21的扇叶22。[0046]所述打气机构50包含一唧筒51、一连通唧筒51内部的输气管52以及一连接唧筒 51的曲柄连杆结构53。[0047]上述结构中,输气管52部分穿设于纵向筒柱121内,并自纵向筒柱121的末端穿出,此外,所述夹置板123包含间隔设置的一第一夹置板123a及一第二夹置板123b,唧筒 51固定于第一夹置板123a及第二夹置板12 之间,且曲柄连杆结构53固定于第一夹置板 123a 上。[0048]第一传动元件60为一皮带,其连接风轮模组20及打气机构50。曲柄连杆结构53 的一端连接第一传动元件60,另一端则连接唧筒51,因此,风力发电模20组通过第一传动元件60及曲柄连杆结构53而带动唧筒51作动,以压缩唧筒51内的空气并送入输气管52。[0049]所述气体扩散器70连接输气管52,其用以扩散输气管52内的气体。气体扩散器 70包含连接输气管52的一分支管71及连接分支管71的一出气元件72,出气元件72由多孔性材质所构成,其可为一泡棉或一气泡石;在本实施例中,出气元件72为一泡棉,其包覆分支管71,且分支管71设有多个开孔710,以利于输气管52内的气体从出气元件72表面的多处扩散。[0050]在本实施例中,风力装置1还包含有一搅水器30及一第二传动元件40。搅水器 30安装于该浮力载体上,搅水器30包含枢接于调整套板14前端的一叶轮转轴31及固接于叶轮转轴31的一叶轮32,且叶轮转轴31与扇叶转轴21为相互平行。第二传动元件40连接于风轮模组20及搅水器30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传动元件40为一皮带,其束紧地套接叶轮转轴31及扇叶转轴21,以利于风轮模组20通过第二传动元件40而带动搅水器20产生旋转,另外,将调整套板14的固定位置下移时,可调整第二传动元件40的张力,以保持传动力。[0051 ] 此外,风轮模组20还包含固定于横向筒柱的一尾舵23,承载座11的承架111顶端凸伸有一凸轴113(请参图3),纵向筒柱121套设凸轴113,以使支撑结构12可相对于承载座11作枢转。[0052]请再参照图5及图6,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深水打气的风力装置的动作示意图及A部分的放大图;当扇叶22受到外部风力作用时,扇叶22会因空气动力的作用而产生转动扭矩,使扇叶转轴21产生转动,此时,束紧地套接扇叶转轴21的第二传动元件40随着产生转动,并带动叶轮转轴31及叶轮32产生转动,据此使搅水器30产生旋转。[0053]另一方面,扇叶转轴21也同时带动第一传动元件60,并通过第一传动元件60的传动连接而带动曲柄连杆结构53,以使打气机构50即开始作动,此时,唧筒51内的压缩空气会被推入输气管52中,最后流入气体扩散器70内。[0054]请参照图7,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深水打气的风力装置的使用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用于深水打气的风力装置1使用时放置在一水面2上,且风力装置1以浮筒13浮在水面2 上,当风轮模组20及搅水器30作动后,旋转的叶轮32即连续地拍打水面,将空气带入水中并细化成气泡而与水分子进行混合,进而增加水中含氧量。另外,打气机构50也会同时作动,流入气体扩散器70内的气体自分支管71流出,再从出气元件72扩散而产生多个气泡, 据此将空气打入水中深处,以增加水中深处的含氧量。[0055]再者,风力装置1使用一段时间后,第二传动元件40 (皮带)可能因老化或磨耗而使张力减弱,此时,将套接在纵向筒柱121的调整套板14下移,可重新拉紧第二传动元件 40,借此保持传动力。而且,当风向因季节或大气变化而改变时,由于支撑结构12可相对于承载座11作枢转,故尾舵23可随风向变动将扇叶22调整为受风风向,以更有效利用风力。[005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 其它运用本实用新型专利精神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等,均应同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深水打气的风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深水打气的风力装置包含 一浮力载体,其包含一承载座、一竖立于所述承载座的支撑结构以及一对连接于所述承载座两端的浮筒;一风轮模组,其连接于支撑结构的上部; 一打气机构,其包含一唧筒及一连通所述唧筒内部的输气管; 一第一传动元件,其连接于风轮模组及打气机构,风轮模组通过第一传动元件而带动所述唧筒作动;以及一气体扩散器,其连接于输气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深水打气的风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深水打气的风力装置还包含一安装于浮力载体上的搅水器、一连接于风轮模组及搅水器的第二传动元件,所述风轮模组通过第二传动元件而带动搅水器旋转,且第二传动元件及第一传动元件分别为皮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深水打气的风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包含一纵向筒柱及一固定于所述纵向筒柱的横向筒柱,输气管部分穿设于纵向筒柱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用于深水打气的风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还包含一组结合于纵向筒柱的夹置板,唧筒固定于所述夹置板之间,风轮模组包含一枢接于横向筒柱的扇叶转轴及一固接于扇叶转轴的扇叶。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用于深水打气的风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力载体还包含一套接于纵向筒柱的调整套板,搅水器包含一枢接于调整套板的叶轮转轴及一固接于叶轮转轴的叶轮,且所述扇叶转轴与叶轮转轴为相互平行。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用于深水打气的风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气机构还包含一固定于所述夹置板上的曲柄连杆结构,曲柄连杆结构的一端连接于第二传动元件,另一端则连接于唧筒。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用于深水打气的风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深水打气的风力装置还包含一固定于横向筒柱的尾舵,承载座包含一承架,承架顶端凸伸有一凸轴,纵向筒柱套设于凸轴,且支撑结构相对于承载座作枢转。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深水打气的风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扩散器包含一连接输气管的分支管及一连接分支管的出气元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用于深水打气的风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元件为一泡棉, 其包覆于分支管,且分支管设有多个开孔。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用于深水打气的风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元件为一气泡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深水打气的风力装置,所述用于深水打气的风力装置包含浮力载体、风轮模组、打气机构、连接风轮模组及打气机构的第一传动元件及气体扩散器;所述浮力载体包含承载座、支撑结构及一对浮筒,风轮模组连接于支撑结构,打气机构包含唧筒及连通唧筒的输气管,风轮模组通过第一传动元件而带动唧筒作动,气体扩散器连接输气管。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深水打气的风力装置,其主要是将风力应用为曝氧装置的动力,吹动风轮模组运转,带动搅水器快速打水,以改善水质,并增加深水中的含氧量;其毋需提供电力即可运作,且装置结构简单,具有极高的经济效益。
文档编号A01K63/04GK202232587SQ201120379328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8日
发明者陈世雄 申请人:崨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