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工业循环水系统用杀菌灭藻剥离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ー种エ业循环水系统用杀菌灭藻剥离剂,适用于エ业循环水系统的杀菌灭藻以及剥离附着于管道壁、设备夹套壁上的污垢、藻类;属于エ业循环水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エ业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是エ业节约水资源的主要方法之一,由于エ业循环冷却水占エ业用水量的70 80%,因此做好冷却水的循环利用及优化是エ业节水的关键。而在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由于水源、空气、水处理药剂、生产中泄露的物料等因素,在充足的溶解氧、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微生物、细菌很容易生长和繁殖,形成污垢和泥藻对设备及管道造成结垢、腐蚀,藻类成团后进入管道及设备,造成堵塞降低冷却水流量,从而降低冷却水使用效率,増加生产运行成本。同时,细菌、藻类形成的粘状沉积物会在金属表面建立差异腐蚀电池而引起金属的腐蚀,并且粘状沉积物覆盖在金属表面,加快金属的点腐蚀而形成锈垢。目前エ业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杀菌灭藻剂主要可分为氧化性和非氧化性两大类,单独某ー种杀生剂都有其优点和缺点。氧化性杀菌剂的优点在于其价格低廉,缺点是使用后容易对水体产生环境安全问题;而非氧化性杀菌剂的优点在于其低毒、易降解,但其对循环水水体环境有一定的局限性,且杀菌时间较短,微生物易对其产生抗药性。因此,无论从环保角度还是节水角度出发,研发出低毒、杀菌时间长、用量小、性价比高的杀菌灭藻剂剥离剂都是具有一定的意义及实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种适用于エ业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杀菌灭藻剥离剂,本发明能有效解决常规杀菌灭藻剥离剂的杀菌有效时间短、细菌易产生抗药性、剥离效果差、易对水体环境二次污染等缺陷。本发明是按以下方法实现的本发明杀菌灭藻剥离剂的原料包括(按质量分数最佳配比范围)十四烷基ニ甲基苄基氯化铵50% 55%,四羟基甲基硫酸磷10% 15%,异噻唑啉酮15% 20%,余下为去离子水。本发明杀菌灭藻剥离剂在具体配制比例中,可采用活性物含量为15 45%的十四烷基ニ甲基苄基氯化铵占40 60%,活性含量为15 35%的四羟基甲基硫酸磷占5 15%,活性物含量为5 10%的异噻唑啉酮占10 20%,余下为去离子水。前3种物质具体可分别采用活性物含量为15 45%的十四烷基ニ甲基苄基氯化铵溶液,活性含量为15 35%的四羟基甲基硫酸磷溶液,活性物含量为5 10%的异噻唑啉酮溶液。按以上组分配制的本发明杀菌灭藻剥离剂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I).将所述的十四烷基ニ甲基苄基氯化铵溶液缓慢加入四羟基甲基硫酸磷中,同时开启搅拌,控制反应温度在20 45°C以内,加料完成后搅拌I 2小吋。(2).将异噻唑啉酮缓慢加入步骤(I)所得到的混合液中,加料完成后搅拌O. 5小时,加入按配比计算好重量的去离子水,搅拌O. 5小吋,即得エ业循环水系统用杀菌灭藻剥离剂。本发明エ业循环冷却水用杀菌灭藻剥离剂的杀菌灭藻剥离机理,初步认为产品中的部分成分在水中电离后带正电荷,通过静电力、氢键カ吸附帯负电的细菌体,聚集在细胞壁上产生室阻效应,导致细菌生长受抑而死亡,同时憎水烷基还能与细菌的亲水基作用,改变原生膜的通透性,使细菌体表面的脂肪壁溶解,从而引起细菌死亡,粘液层脱落。产品中的另外成分通过断开细菌及藻类蛋白质键,迅速抑制其生长,从而导致微生物细胞的死亡。由于产品中的各组分有着不同的杀菌灭藻剥离效果,因此形成互补,对循环冷却水中的细菌体能够全部杀死、剥离,同时使细菌体很难产生抗药性。现正进一歩研究开发中。综上所述,本发明能有效地解决常规杀菌灭藻剥离剂的杀菌有效时间短、细菌易产生抗药性、剥离效果差、易对水体环境二次污染等问题。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各实施例中采用的采用活性物含量为15 45%的十四烷基ニ甲基苄基氯化铵溶液(CAS :139-08-2)、活性物含量为15 35 %的四羟基甲基硫酸磷溶液(CAS 55566-30-8)、活性物含量为5 10%的异噻唑啉酮溶液(CAS =2682-20-4)均为市售商品。实例ー三ロ烧瓶中加入75ml活性物含量为15%的四羟基甲基硫酸磷溶液,开启搅拌,缓慢加入125ml活性物含量为15%的十四烷基ニ甲基苄基氯化铵溶液,温度控制在25°C搅拌I小时,缓慢加入50ml活性物含量为5%异噻唑啉酮溶液,搅拌O. 5小时,加入50ml去离子水,搅拌O. 5小时,制成本制剂。实例ニ 三ロ烧瓶中加入65ml活性物含量为25%的四羟基甲基硫酸磷溶液,开启搅拌,缓慢加入135ml活性物含量为25%的十四烷基ニ甲基苄基氯化铵溶液,温度控制在35°C搅拌I. 5小吋,缓慢加入50ml活性物含量为10%异噻唑啉酮溶液,搅拌O. 5小时,加入50ml去离子水,搅拌O. 5小时,制成本制剂。实例三三ロ烧瓶中加入55ml活性物含量为35%的四羟基甲基硫酸磷溶液,开启搅拌,缓慢加入145ml活性物含量为35%的十四烷基ニ甲基苄基氯化铵溶液,温度控制在45°C搅拌I. 8小吋,缓慢加入50ml活性物含量为10%的异噻唑啉酮溶液,搅拌O. 5小时,カロ入50ml去离子水,搅拌O. 5小时,制成本制剂。实例四三ロ烧瓶中加入45ml活性物含量为35%的四羟基甲基硫酸磷溶液,开启搅拌,缓慢加入155ml活性物含量为45%的十四烷基ニ甲基苄基氯化铵溶液,温度控制在35°C搅拌2小时,缓慢加入50ml活性物含量为5%的异噻唑啉酮溶液,搅拌O. 5小时,加入50ml去离子水,搅拌O. 5小时,制成本制剂。取本发明实施例四所得产品与其他杀菌灭藻剥离剂进行对比试验(其他实施例实验结果类似),试验结果如下表权利要求
1.一种工业循环水系统用杀菌灭藻剥离剂,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按质量百分比组成的原料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50 % 55 %,四羟基甲基硫酸磷10 % 15 %,异噻唑啉酮15% 20%,余下为去离子水。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杀菌灭藻剥离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的活性物含量为15 45%,所述的四羟基甲基硫酸磷的活性物含量为15 35%,所述的异噻唑啉酮的活性物含量为5 10%。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剥离剂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将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溶液缓慢加入四羟基甲基硫酸磷中,同时开启搅拌,控制反应温度在20 45°C以内,加料完成后搅拌I 2小时; (2)将异噻唑啉酮缓慢加入步骤(I)所得到的混合液中,加料完成后搅拌0.5小时,力口入按配比量的去离子水,搅拌0. 5小时,即得工业循环水系统用杀菌灭藻剥离剂。
全文摘要
一种工业循环水系统用杀菌灭藻剥离剂,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按质量百分比组成的原料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50%~55%,四羟基甲基硫酸磷10%~15%,异噻唑啉酮15%~20%,余下为去离子水。所述的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的活性物含量可为15~45%,所述的四羟基甲基硫酸磷的活性物含量可为15~35%,所述的异噻唑啉酮的活性物含量可为5~10%。本剥离剂的杀菌率可达99%以上,并对管道及设备中的污泥、污垢有很好的剥离作用,同时具有灭菌时间长、克服细菌抗药性的优点。
文档编号A01N43/80GK102626102SQ20121007880
公开日2012年8月8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3日
发明者余勇, 朱涛, 李庆新, 祝国强 申请人:湖北集萃化工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