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噻呋酰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杀菌组合物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2041757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含噻呋酰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杀菌组合物病害上的应用。技术背景噻呋酰胺(thifluzamide)别名:千斤丹、宝穗,化学名称:2,6-二溴-2-甲基-4-三氟甲氧基-4-三氟甲基-1,3-噻唑-5-羰酰代苯胺。噻呋酰胺具有较强的内吸作用,持效期长。主要作用是抑制病原真菌三羧酸循环中的酸去氢酶,导致菌体死亡。肟菌酯、氟嘧菌酯、醚菌胺、苯氧菌酯、啶氧菌酯均属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杀菌剂是醌外抑制剂,通过阻碍细胞色素b与细胞色素c1的电子传递,抑制线粒体呼吸。内吸性杀菌剂,具有保护性、治疗性、铲除性与长残效性,抑制孢子萌发。在农业生产的实际过程中,防治病害最容易产生的问题是病害抗药性的产生。不同品种成分进行复配,是防治抗性病害很常见的方法。不同成分进行复配,根据实际应用效果,来判断某种复配是增效、加和还是拮抗作用。绝大多数情况下,农药的复配效果都是加和效应,真正有增效作用的复配很少,尤其是增效作用非常明显、增效比值很高的复配就更少了。经过发明人研究,发现将噻呋酰胺与肟菌酯、氟嘧菌酯、醚菌胺、苯氧菌酯、啶氧菌酯相互复配,在一定范围内有很好的增效作用,且有关噻呋酰胺与肟菌酯、氟嘧菌酯、醚菌胺、苯氧菌酯、啶氧菌酯相关复配,目前在国内外尚未见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使用成本低、防效好的含噻呋酰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杀菌组合物。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含噻呋酰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杀菌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重量比为1∶80~60∶1,所述的活性成分A选自噻呋酰胺,活性成分B选自肟菌酯、氟嘧菌酯、醚菌胺、苯氧菌酯、啶氧菌酯中的一种。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的优选重量比为1∶60~40∶1;更优选为噻呋酰胺与肟菌酯的重量比为1∶30~15∶1;噻呋酰胺与氟嘧菌酯的重量比为1∶30~15∶1;噻呋酰胺与醚菌胺的重量比为1∶30~15∶1;噻呋酰胺与苯氧菌酯的重量比为1∶30~15∶1;噻呋酰胺与啶氧菌酯的重量比为1∶30~10∶1。所述的含噻呋酰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杀菌组合物,可制成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水乳剂、悬乳剂、微囊悬浮剂、微囊悬浮-悬浮剂,还可以制成微乳剂。所述的含噻呋酰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作物的病害,所述的作物包括果树、蔬菜、粮食作物、观赏植物、纤维作物。所述的病害包括纹枯病、锈病、颖枯病、网斑病、白粉病、霜霉病、稻瘟病、黑星病、早疫病、晚疫病、叶枯病、褐斑病、灰霉病、炭疽病。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取决于单独使用时的施用量,也取决于一种化合物与另一种化合物的混配比例以及增效作用程度,同时也与目标病害有关。通常组合物中活性成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总重量的1%~90%,较佳的为5%~80%。根据不同的制剂类型,活性成分含量范围有所不同。通常,液体制剂含有按重量计1%~60%的活性物质,较佳地为5%~50%;固体制剂含有按重量计5%~80%的活性物质,较佳地为10%~80%。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中至少含有一种表面活性剂,以利于施用时活性组分在水中的分散。表面活性剂含量为制剂总重量的2%~30%,余量为固体或液体稀释剂。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所选用的表面活性剂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可以选自分散剂、湿润剂、增稠剂或消泡剂中的一种或几种。根据不同剂型,制剂中还可以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稳定剂、抗冻剂等。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可以由使用者在使用前经稀释或直接使用。其配制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加工方法制备,即将活性成分与液体溶剂或固体载体混合后,再加入表面活性剂如分散剂、稳定剂、湿润剂、粘结剂、消泡剂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物制成可湿性粉剂时包含如下组分及含量:活性成分A1%~60%、活性成分B1%~80%、分散剂1%~12%、湿润剂1%~8%、填料余量。组合物制成悬浮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及含量:活性成分A0.5%~50%、活性成分B0.5%~50%、分散剂1%~10%、湿润剂1%~10%、消泡剂0.01%~2%、增稠剂0~2%、抗冻剂0~8%、去离子水加至100%。组合物制成水分散粒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及含量:活性成分A1%~60%、活性成分B1%~80%、分散剂1%~12%、湿润剂1%~8%、崩解剂1%~10%、粘结剂0~8%、填料余量。组合物制成水乳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及含量:活性成分A0.5%~50%、活性成分B0.5%~50%、溶剂1%~20%、乳化剂1%~12%、抗冻剂0~8%、消泡剂0.01%~2%、增稠剂0~2%、去离子水加至100%。组合物制成悬乳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及含量:活性成分A0.5%~50%、活性成分B0.5%~50%、乳化剂1%~10%、分散剂1%~10%、溶剂0~20%、消泡剂0.01%~2%、增稠剂0~2%、抗冻剂0~8%、稳定剂0~3%、去离子水加至100%。组合物制成微乳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及含量:活性成分A0.5%~50%、活性成分B0.5%~50%、乳化剂3%~25%、溶剂1%~10%、抗冻剂0~8%、稳定剂0~3%、消泡剂0.01%~2%、去离子水加至100%。组合物制成微囊悬浮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及含量:活性成分A0.5%~50%、活性成分B0.5%~50%、高分子囊壁材料1%~10%、分散剂2%~10%、溶剂1%~10%、乳化剂1%~7%、pH调节剂0.01%~5%、消泡剂0.01%~2%、去离子水加至100%。组合物制成微囊悬浮-悬浮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及含量:活性成分A0.5%~50%、活性成分B0.5%~50%、高分子囊壁材料1%~12%、分散剂1%-12%、湿润剂1%-8%、溶剂1%~15%、乳化剂1%~8%、消泡剂0.01%~2%、增稠剂0~2%、pH调节剂0.01%~5%、去离子水加至100%。本发明的可湿性粉剂主要技术指标:本发明的悬浮剂主要技术指标:本发明的水分散粒剂主要技术指标:本发明的水乳剂主要技术指标:本发明的悬乳剂主要技术指标:本发明的微乳剂主要技术指标:本发明的微囊悬浮剂主要技术指标:本发明的微囊悬浮-悬浮剂主要技术指标: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本发明组合物在一定范围内有很好的增效与持效作用,防效高于单剂;(2)农药用药量减少,降低农药在作物上的残留量,减轻环境污染;(3)扩大了杀菌谱,对多种病害如纹枯病、锈病、颖枯病、网斑病、白粉病、霜霉病、稻瘟病、黑星病、早疫病、晚疫病、叶枯病、褐斑病、灰霉病、炭疽病都有较高活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中的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应用实施例一实例1~14可湿性粉剂将噻呋酰胺、活性成分B、分散剂、湿润剂、填料混合,在混合缸中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机粉碎后再混合均匀,即可制成本发明所述的可湿性粉剂产品。具体见表1、2。表1实例1~8组分及含量表2实例9~14各组分及含量将表中肟菌酯、氟嘧菌酯、醚菌胺、苯氧菌酯、啶氧菌酯互换,可制得新制剂。实例15~28悬浮剂将分散剂、湿润剂、消泡剂、增稠剂、抗冻剂,经过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加入噻呋酰胺、活性成分B,在球磨机中球磨2~3小时,使微粒粒径全部在5μm以下,余量用去离子水补足,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悬浮剂产品,具体见表3、4。表3实例15~22各组分及含量表4实例23~28各组分及含量将表中肟菌酯、氟嘧菌酯、醚菌胺、苯氧菌酯、啶氧菌酯互换,可制得新制剂。实例29~42水分散粒剂将噻呋酰胺、活性成分B、分散剂、湿润剂、崩解剂、填料等一起经气流粉碎得到需要的粒径,再加入粘结剂等其它助剂,得到制粒用料。将料品定量送进流化床制粒干燥机内经过制粒及干燥后,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水分散粒剂产品,具体见表5、6。表5实例29~36各组分及含量表6实例37~42各组分及含量将表中肟菌酯、氟嘧菌酯、醚菌胺、苯氧菌酯、啶氧菌酯互换,可制得新制剂。实例43~47水乳剂将噻呋酰胺、活性成分B、溶剂、乳化剂加在一起,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将去离子水、抗冻剂、增稠剂、消泡剂混合在一起,成均一水相。在高速搅拌下,将水相加入油相,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水乳剂产品。具体见表7。表7实例43~49各组分及含量将表中肟菌酯、氟嘧菌酯、醚菌胺、苯氧菌酯、啶氧菌酯互换,可制得新制剂。实例50~54悬乳剂将噻呋酰胺中加入分散剂、消泡剂、增稠剂、抗冻剂、稳定剂、经过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在球磨机中球磨2~3小时,使微粒粒径全部在5μm以下,制得活性成分B悬浮剂,然后将活性成分B、乳化剂、溶剂及各种助剂用高速搅拌器直接乳化到悬浮剂中,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悬乳剂产品。具体见表8。表8实例50~54各组分及含量将表中肟菌酯、氟嘧菌酯、醚菌胺、苯氧菌酯、啶氧菌酯互换,可制得新制剂。实例55~59微囊悬浮剂将噻呋酰胺、活性成分B、高分子囊壁材料、溶剂混合,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在剪切条件下,将油相加入到含有乳化剂、pH调节剂、分散剂、消泡剂的水相溶液中,余量用去离子水补足,两种材料在油水界面发生反应,形成高分子囊壁,制成本发明组合物分散良好的微囊悬浮剂产品。具体见表9。表9例55~59各组分及含量将表中肟菌酯、氟嘧菌酯、醚菌胺、苯氧菌酯、啶氧菌酯互换,可制得新制剂。实例60~64微囊悬浮-悬浮剂将活性成分B、高分子囊壁材料、溶剂混合,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将油相在剪切条件下加入到含有乳化剂、pH调节剂的水相溶液中,制成分散良好的微囊悬浮剂。将分散剂、湿润剂、消泡剂、增稠剂经过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加入噻呋酰胺,在球磨机中球磨2~3小时,使微粒粒径全部在5μm以下,制得悬浮剂,然后将悬浮剂加入到微胶囊悬浮剂的水相溶液中,去离子水补足余量,制成本发明组合物分散良好的微囊悬浮-悬浮剂产品。具体见表10。表10实例60~64各组分及含量将表中肟菌酯、氟嘧菌酯、醚菌胺、苯氧菌酯、啶氧菌酯互换,可制得新制剂。本发明实施例是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先通过室内毒力测定,明确两种药剂按一定比例复配后的增效比值(SR),SR<0.5为拮抗作用,0.5≤SR≤1.5为相加作用,SR>1.5为增效作用,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田间试验。试验方法:经预试确定各药剂有效抑制浓度范围后,药剂按有效成分含量分别设5个剂量处理,设清水对照。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进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药剂对作物病菌的毒力。72h后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计算各处理净生长量、菌丝生长抑制率。净生长量(mm)=测量菌落直径-5将菌丝生长抑制率换算成机率值(y),药液浓度(μg/m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二乘法求得毒力回归方程(y=a+bx),并由此计算出每种药剂的EC50值。同时根据Wadley法计算两药剂不同配比联合增效比值(SR),SR<0.5为拮抗作用,0.5≤SR≤1.5为相加作用,SR>1.5为增效作用。计算公式如下:其中:a、b分别为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在组合中所占的比例;A为噻呋酰胺;B选自肟菌酯、氟嘧菌酯、苯氧菌酯、醚菌胺、啶氧菌酯中之一种。应用实施例二:供试病害:水稻纹枯病试验药剂均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提供。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噻呋酰胺与肟菌酯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抑制浓度范围。毒力测定结果表11噻呋酰胺与肟菌酯复配对水稻纹枯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由表11可知,噻呋酰胺与肟菌酯复配防治水稻纹枯病的配比在1∶80~60∶1时,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说明两者在1∶80~60∶1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噻呋酰胺与肟菌酯的配比在1∶30~15∶1,增效作用更为突出;噻呋酰胺与肟菌酯重量比为1∶2时增效比值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经申请人试验发现噻呋酰胺与肟菌酯的配比为15∶1、10∶1、5∶1、4∶1、3∶1、2∶1、1∶1、1∶2、1∶3、1∶4、1∶5、1∶6、1∶7、1∶8、1∶9、1∶10、1∶15、1∶20、1∶25、1∶30时对纹枯病、锈病、颖枯病、网斑病、白粉病、霜霉病、稻瘟病、黑星病、早疫病、晚疫病、叶枯病、褐斑病、灰霉病、炭疽病的防治都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增效比值均在2.06以上。应用实施例三:供试病害:小麦锈病试验药剂均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提供。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噻呋酰胺与氟嘧菌酯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抑制浓度范围毒力测定结果表12噻呋酰胺与氟嘧菌酯复配对小麦锈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由表12可知,噻呋酰胺与氟嘧菌酯复配防治小麦锈病的配比在1∶80~60∶1时,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说明两者在1∶80~60∶1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噻呋酰胺与氟嘧菌酯的配比在1∶30~15∶1,增效作用更为突出;噻呋酰胺与氟嘧菌酯重量比为1∶2时增效比值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经申请人试验发现噻呋酰胺与氟嘧菌酯的配比为15∶1、10∶1、5∶1、4∶1、3∶1、2∶1、1∶1、1∶2、1∶3、1∶4、1∶5、1∶6、1∶7、1∶8、1∶9、1∶10、1∶15、1∶20、1∶25、1∶30时对纹枯病、锈病、颖枯病、网斑病、白粉病、霜霉病、稻瘟病、黑星病、早疫病、晚疫病、叶枯病、褐斑病、灰霉病、炭疽病的防治都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增效比值均在2.01以上。应用实施例四:供试病害:葡萄白粉病试验药剂均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提供。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噻呋酰胺与醚菌胺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抑制浓度范围。毒力测定结果表13噻呋酰胺与醚菌胺复配对葡萄白粉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由表13可知,噻呋酰胺与醚菌胺复配防治葡萄白粉病的配比在1∶80~60∶1时,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说明两者在1∶80~60∶1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噻呋酰胺与醚菌胺的配比在1∶30~15∶1,增效作用更为突出;噻呋酰胺与醚菌胺重量比为1∶2时增效比值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经申请人试验发现噻呋酰胺与醚菌胺的配比为15∶1、10∶1、5∶1、4∶1、3∶1、2∶1、1∶1、1∶2、1∶3、1∶4、1∶5、1∶6、1∶7、1∶8、1∶9、1∶10、1∶15、1∶20、1∶25、1∶30时对纹枯病、锈病、颖枯病、网斑病、白粉病、霜霉病、稻瘟病、黑星病、早疫病、晚疫病、叶枯病、褐斑病、灰霉病、炭疽病的防治都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增效比值均在2.01以上。应用实施例五:供试病害:梨树黑星病试验药剂均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提供。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噻呋酰胺与苯氧菌酯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抑制浓度范围。毒力测定结果表14噻呋酰胺与苯氧菌酯复配对梨树黑星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由表14可知,噻呋酰胺与苯氧菌酯复配防治梨树黑星病的配比在1∶80~60∶1时,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说明两者在1∶80~60∶1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噻呋酰胺与苯氧菌酯的配比在1∶30~15∶1,增效作用更为突出;噻呋酰胺与苯氧菌酯重量比为1∶2时增效比值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经申请人试验发现噻呋酰胺与苯氧菌酯的配比为15∶1、10∶1、5∶1、4∶1、3∶1、2∶1、1∶1、1∶2、1∶3、1∶4、1∶5、1∶6、1∶7、1∶8、1∶9、1∶10、1∶15、1∶20、1∶25、1∶30时对纹枯病、锈病、颖枯病、网斑病、白粉病、霜霉病、稻瘟病、黑星病、早疫病、晚疫病、叶枯病、褐斑病、灰霉病、炭疽病的防治都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增效比值均在2.02以上。应用实施例六:供试病害:白菜霜霉病试验药剂均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提供。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噻呋酰胺与啶氧菌酯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抑制浓度范围。表15噻呋酰胺与啶氧菌酯复配对白菜霜霉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由表15可知,噻呋酰胺与啶氧菌酯复配防治白菜霜霉病的配比在1∶80~60∶1时,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说明两者在1∶80~60∶1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噻呋酰胺与啶氧菌酯的配比在1∶30~10∶1,增效作用更为突出;噻呋酰胺与啶氧菌酯重量比为1∶3时增效比值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经申请人试验发现噻呋酰胺与啶氧菌酯的配比为15∶1、10∶1、5∶1、4∶1、3∶1、2∶1、1∶1、1∶2、1∶3、1∶4、1∶5、1∶6、1∶7、1∶8、1∶9、1∶10、1∶15、1∶20、1∶25、1∶30时对纹枯病、锈病、颖枯病、网斑病、白粉病、霜霉病、稻瘟病、黑星病、早疫病、晚疫病、叶枯病、褐斑病、灰霉病、炭疽病的防治都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增效比值均在2.05以上。应用实施例七噻呋酰胺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水稻纹枯病药效试验本实验安排在陕西省汉中市,试验药剂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研发、提供,对照24%噻呋酰胺悬浮剂(市购)、25%肟菌酯悬浮剂(自配)、10%氟嘧菌酯乳油(自配)、20%醚菌胺可湿性粉剂(自配)、20%苯氧菌酯可湿性粉剂(自配)、25%啶氧菌酯悬浮剂(自配)。药前调查水稻纹枯病病情,于病情初期第一次施药,每7天施药一次,共施药3次。第三次施药后7天、14天、30天分别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表16噻呋酰胺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水稻纹枯病药效试验由表16可以看出,噻呋酰胺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后能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期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应用实施例八噻呋酰胺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葡萄白粉病药效试验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渭南市郊区,试验药剂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研发、提供,对照24%噻呋酰胺悬浮剂(市购)、25%肟菌酯悬浮剂(自配)、10%氟嘧菌酯乳油(自配)、20%醚菌胺可湿性粉剂(自配)、20%苯氧菌酯可湿性粉剂(自配)、25%啶氧菌酯悬浮剂(自配)。药前调查葡萄白粉病病情,于病情初期第一次施药,每7天施药一次,共施药2次。第二次施药后7天、14天、30天分别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表17噻呋酰胺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葡萄白粉病药效试验由表17可以看出,噻呋酰胺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后能有效防治葡萄白粉病,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期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应用实施例九噻呋酰胺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梨树黑星病病药效试验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咸阳市,试验药剂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研发、提供,对照24%噻呋酰胺悬浮剂(市购)、25%肟菌酯悬浮剂(自配)、10%氟嘧菌酯乳油(自配)、20%醚菌胺可湿性粉剂(自配)、20%苯氧菌酯可湿性粉剂(自配)、25%啶氧菌酯悬浮剂(自配)。药前调查梨树黑星病病情,于病情初期第一次施药,每7天施药一次,共施药2次。第二次施药后7天、14天、30天分别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表18噻呋酰胺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梨树黑星病药效试验由表18可以看出,噻呋酰胺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后能有效防治梨树黑星病,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期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应用实施例十噻呋酰胺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小麦锈病药效试验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渭南市郊区,试验药剂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研发、提供,对照24%噻呋酰胺悬浮剂(市购)、25%肟菌酯悬浮剂(自配)、10%氟嘧菌酯乳油(自配)、20%醚菌胺可湿性粉剂(自配)、20%苯氧菌酯可湿性粉剂(自配)、25%啶氧菌酯悬浮剂(自配)。调查小麦锈病病情,于病情初期第一次施药,每7天施药一次,共施药2次。第二次施药后7天、14天、30天分别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表19噻呋酰胺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小麦锈病药效试验由表19可以看出,噻呋酰胺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后能有效防治小麦锈病,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期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应用实施例十一噻呋酰胺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番茄早疫病药效试验本实验安排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试验药剂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研发、提供,对照24%噻呋酰胺悬浮剂(市购)、25%肟菌酯悬浮剂(自配)、10%氟嘧菌酯乳油(自配)、20%醚菌胺可湿性粉剂(自配)、20%苯氧菌酯可湿性粉剂(自配)、25%啶氧菌酯悬浮剂(自配)。药前调查番茄早疫病病情,于病情初期第一次施药,每7天施药一次,共施药2次。第二次施药后7天、14天、30天分别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表20噻呋酰胺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番茄早疫病药效试验由表20可以看出,噻呋酰胺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后能有效防治番茄早疫病,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期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应用实施例十二噻呋酰胺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药效试验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西安市郊区,试验药剂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研发、提供,对照24%噻呋酰胺悬浮剂(市购)、25%肟菌酯悬浮剂(自配)、10%氟嘧菌酯乳油(自配)、20%醚菌胺可湿性粉剂(自配)、20%苯氧菌酯可湿性粉剂(自配)、25%啶氧菌酯悬浮剂(自配)。药前调查马铃薯晚疫病病情,于病情初期第一次施药,每7天施药一次,共施药2次。第二次施药后7天、14天、30天分别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表21噻呋酰胺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药效试验由表21可以看出,噻呋酰胺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后能有效防治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期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后经过在全国各地不同地方的试验得出,噻呋酰胺与肟菌酯、氟嘧菌酯、醚菌胺、苯氧菌酯、啶氧菌酯复配后对多种作物上的纹枯病、锈病、颖枯病、网斑病、白粉病、霜霉病、稻瘟病、黑星病、早疫病、晚疫病、叶枯病、褐斑病、灰霉病、炭疽病等常见病害的防效均在95%以优上,于单剂防效,增效作用明显。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