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棉花蚜虫生物测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防治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棉花蚜虫生物测定方法。
背景技术:
棉花一生遭受多种病虫的危害,常年因病虫危害损失15% 20%,严重发生年份损失50%以上,甚至绝收,通过病虫防控每年可挽回损失90万吨以上。由于农业生物灾害具有自然灾害所特有的长期性、反复性和突发性,特别是我国棉花有害生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起伏变化复杂、致灾频率高,加上我国农业种植结构和耕作制度不断变更,同时又受异常气候的影响,使得我国棉花病虫防控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新的转基因抗虫棉花大面积推广种植。但转Bt基因抗虫棉只对棉铃虫的危害有抗性,而对棉蚜、盲蝽等刺吸性害虫没有抑制作用,反而近年来,棉蚜等刺吸式害虫发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要实现农作物病虫害可持续控制,现有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和技术还应进一步发展提闻。我国现有的常规棉花对棉蚜抗性的鉴定方法是在在苗蚜发生期于棉苗三叶期、五叶期(发生高峰期)和七叶期进行三次调查;在伏蚜期,进行两次调查。该方法需利用田间自然虫源,通过调查被害分级,最后以蚜害指数与对照品种相比较,评定不同材料对苗蚜和伏蚜的抗性程度。现有常规田间或网室蚜虫鉴定技术时间长、费工,因此需要一种用时短,方法简便,易操作的蚜虫室内生物测定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并完成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时短、方法简便、易操作的蚜虫室内生物测定方法。本发明的抗蚜性鉴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将平底U型试管内装浓度为3%。_5%。的琼脂,用封口膜将瓶口封闭,置于温室内;(2)采集棉花顶部第二片展开叶,将叶柄穿过瓶口的封口膜,使其叶柄浸没在U型瓶的水中;(3)将采自棉田的棉蚜自然种群用毛笔接种于步骤(2)的叶片上,并将U型瓶置于光照培养箱中;(4)用透明塑料杯扣在连同步骤(3)中插有棉叶、接种蚜虫的U型试验管上,使其处于平整位置,以防塑料杯翻、倒而引起蚜虫外逃;(5)第6天调查蚜虫活虫数量,并进行统计分析;(6)计算蚜害指数及蚜害指数减退率。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蚜害指数及蚜害指数减退率计算公式如下
权利要求
1.一种抗蚜性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平底U型试管内装浓度为3wt%。_5wt%。的琼脂,用封口膜将瓶口封闭,置于温室内; (2)采集棉花顶部第二片展开叶,将叶柄穿过瓶口的封口膜,使其叶柄浸没在U型瓶的水中; (3)将采自棉田的棉蚜自然种群接种于步骤(2)的叶片上,并将U型瓶置于光照培养箱中; (4)用透明塑料杯扣在连同步骤(3)中插有棉叶、接种蚜虫的U型试验管上,使其处于平整位置,以防塑料杯翻、倒而引起蚜虫外逃; (5)第6天调查蚜虫活虫数量及叶片受害级别,并进行统计分析; (6)计算蚜害指数及蚜害指数减退率; (7)根据蚜害指数减退率判别鉴定品种对蚜虫的抗性级别。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蚜害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蚜害指数减退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生物防治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棉花蚜虫生物测定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1)将平底U型试管内装琼脂,用封口膜将瓶口封闭,置于温室内;(2)采集棉花顶部第二片展开叶,将叶柄穿过瓶口的封口膜,使其叶柄浸没在U型瓶的水中;(3)将采自棉田的棉蚜自然种群接种叶片上;(4)进行培养并调查蚜虫活虫数量,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蚜害指数及蚜害指数减退率,对蚜虫的抗性级别。该方法用时短,方法简便,易操作,准确可靠。
文档编号A01K67/033GK102715133SQ20121018744
公开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7日
发明者吕丽敏, 吴冬梅, 崔金杰, 张帅, 李春花, 王春义, 辛慧江, 雒珺瑜, 马艳 申请人: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