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高温型微生物菌肥生产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465阅读:480来源:国知局
耐高温型微生物菌肥生产技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耐高温型微生物菌肥生产技术,通过提高微生物菌肥的发酵效率(即腐熟功能),使得有机质腐熟达到70-80°高温,将物料熟化中的有害菌、虫卵杀灭,同时,通过提高微生物调节植物根系营养的作用,使微生物在80°的条件下存活率达50%以上,实现微生物菌肥与腐熟剂二者功能的叠加。从生产工艺上减少“复配”环节,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农民使用肥料的一般劳动量,省时省力、快捷高效。
【专利说明】耐高温型微生物菌肥生产技术
【技术领域】[0001]耐高温型微生物菌肥生产技术属于微生物学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最近几年,我国在利用生物技术构建高效工程菌、PGPR制剂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国内改良了一批固氮特性的工程根瘤菌;研制和筛选ー批已经进入应用或经改良可应用于豆科作物的高效根瘤菌和促生、促结瘤PGPR菌株,在大豆、花生等豆科作物取得良好示范效果;PGPR制剂应用在小麦、玉米等作物上也取得了增产和抗病效果。欧、美等发达国家研究的重点主要是如何克服土壌中低效根瘤菌的强竞争,以及进行高效固氮菌株和豆科寄主的选择,目前已获得改造了竞争结瘤性的基因工程菌,并大規模地应用于田间。随着化肥环境问题的出现,溶磷、解钾等微生物肥料新产品不断问世。尤其PGPR (根际促生菌)的促生防病研究成为近10年研究热点。加拿大研制出“根瘤菌+PG-PR”复合菌肥,巴西的PGPR制剂以是小麦、玉米等作物的重要肥料。随着分子生物学的渗入,对促声防病遗传性状分析,采用遗传工程手段加以改良,英、美等国家已经成功构建表达Prn基因的菌株,并成功导入HCN基因簇,获得提高生防活性的菌株。另外,新型秸杆腐熟菌剂、土壤与环境污染修复菌剂等的研发业发展很快。
[0003]目前,在国家农业部登记的产品种类有11个,全国约有450个微生物菌肥企业,年产量超过200万吨,而微生物菌肥用菌种种类也达到80多种,应用面积累计近500多万公顷,现在已有少数产品开始进入国际市场。估计,全世界目前微生物肥料产量已超过1000万吨,除了在豆科作物上被广泛应用外,在蔬菜、粮食作物上应用面积也将不断扩大。

【发明内容】

[0004]该发明提供ー种技木,能够将普通微生物菌肥通过菌种复配或耐高温筛选,以期达到发酵有机肥用“腐熟剂”的特性且在发酵终止后不失活,即微生物菌肥与腐熟剂二者功能的叠加。从生产エ艺上減少“复配”环节,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农民使用肥料的一般劳动量,省时省力、快捷高效。
[0005]拟解决的技术关键点:
1、提高微生物菌肥的发酵效率(即腐熟功能),一般有机质腐熟需要达到70-80°高温,物料熟化的同时有害菌、虫卵会被杀灭,这是对腐熟剂的基本要求。而普通微生物菌肥发酵有机质最高温度55-60°。
[0006]2、目前在70-80°条件下微生物菌肥的存活率很低,仅为10-20%左右,严重影响其发挥微生物调节植物根系营养的作用。本发明的实施将使微生物在80°的条件下存活率达50%以上,争取达到90%。
【具体实施方式】
[0007]1、考察现有微生物菌肥的“腐熟”功能,与现有“腐熟剂”作对比,检测发酵有机质后N、P、K及有机养分含量,寻找差距,搭配菌种,逐步提高。可借鉴成熟的发酵有机肥技术路线和工艺,即:菌种活化、扩大培养、按一定比例接种到有机质上、堆肥、翻堆、检测等。
[0008]2、耐高温菌株的筛选路线:首先,对目前微生物菌肥用菌种进行高温培养驯化,筛选出耐受较高温度菌株作为初始菌株;其次,对初始菌株进行不同强度的紫外线照射,挑选耐高温变异菌株;再次,对耐高温变异菌株进行菌种鉴定、生物安全和生产性能(即发酵水平)评定;最后确定耐高温菌种的配方组合。
[0009]3、考察高温腐熟后的微生物菌存活量:以普通微生物菌肥在肥料中的正常使用量为参数,用平板计数法检测腐熟后的微生物活菌含量,二者比较即可。平板技术法是常规的微生物活菌检测方法,即:将样品通过递倍稀释到一定浓度,接种到平板(培养皿)上,恒温培养到一定时间,观察、记录平 板上的菌落数量,乘以稀释倍数即是原样品中活菌含量。
【权利要求】
1.提高微生物菌肥的发酵效率(即腐熟功能),一般有机质腐熟需要达到70-80度高温,微生物在70-80°的条件下存活率达50%以上。
【文档编号】C05F17/00GK103570390SQ201210277814
【公开日】2014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7日
【发明者】马祥青 申请人:马祥青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