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杀菌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384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杀菌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菌组合物,特别涉及第一活性成分丁香菌酯,第二活性成分噻呋酰胺、三环唑、稻瘟灵、稻瘟酰胺或春雷霉素的杀菌组合物,属于复配农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甲氧基丙烯酸类杀菌剂是近年来新开发的杀菌剂品种,是杀菌剂领域中一大里程碑。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它通过锁住细胞色素b和Cl之间的电子传递而阻止细胞的ATP合成,从而抑制其线粒体呼吸而发挥抑菌作用。对14-脱甲基化酶抑制剂、苯甲酰胺类、二羧酰胺类和苯并咪唑类产生抗性的菌株有效。具有保护、治疗、铲除、渗透、内吸活性,而且能在植物体内、土壤和水中很快降解。尽管该类杀菌剂作用机理独特,但病原菌对其产生抗性的速度也很快,使用成本高,所以限制了甲氧基丙烯酸类杀菌剂的大面积推广使用。
丁香菌酯是一种甲氧基丙烯酸甲酯类化合物,英文通用名coumoxystrobin,化学名称(E)-2- (2- ((3-丁基-4-甲基-香豆素-7-基-氧基)甲基)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是一种高效广谱的农用杀菌剂,对由鞭毛菌、结合菌、子囊菌、担子菌及半知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如油菜菌核病、苹果树腐烂病、黄瓜霜霉病、水稻稻瘟病、香蕉叶斑病、苹果斑点落叶病等有很好的防效。
噻呋酰胺,商品名满穗,英文通用名thif Iuzamide,化学名称2,6_ 二溴_2_甲基-4-三氟甲氧基-4-三氟甲基-1,3-噻二唑-5-羰酰代苯胺。噻呋酰胺属于噻唑酰胺类杀菌剂,具有强内吸传导性和长持效性。噻呋酰胺是琥珀酸酯脱氢酶抑制剂,对丝核菌属、 柄锈菌属、黑粉菌属、腥黑粉菌属、伏革菌属、核腔菌属等致病真菌均有活性,尤其对担子菌纲真菌引起的病害如纹枯病、立枯病等有特效。
三环唑,其他名称比艳、三赛唑、克痕灵、克痕唑,英文通用名tricyclazole,化学名称5-甲基-1,2,4-三唑并-[3,4-b]_苯并噻唑。具有较强的内吸性的保护性三唑类杀菌剂。能迅速被水稻各部位吸收,持效期长,药效稳定,用量低并且抗雨水冲刷。主要用于稻瘟病的防治。
稻痕灵,又名富士一号,英文通用名isoprothiolane,化学名称二异丙基_1, 3_ 二硫戊环-a-基丙二酸酯。稻瘟灵为高效内吸杀菌剂,是防治水稻稻瘟病的特效药剂。对稻瘟病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能够被水稻各部位吸收,并累积到叶部组织,从而发挥药效, 耐雨水冲刷,同时对水稻纹枯病和白叶枯病有一定防效。
稻痕酰胺,英文通用名fenoxanil,化学名N-(1_腈基_1,2_ 二甲基丙基)-2_(2,4-二氯苯氧基)丙酰胺。是一个新颖的 用于防治水稻稻瘟病的内吸性杀菌剂, 具有新颖作用机制,属于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剂(MBI),在叶面和水下施用时防治稻瘟病效果极佳,且持效显著。
春雷霉素,又叫春日霉素、加收米,英文通用名kasugamycin,化学名称(5-氨基-2-甲基-6-2,3,4,5,6-羟基环己基氧代)四氢吡喃_3_基)氨基-α -亚氨醋酸。春雷霉素是农用抗菌素,具有较强的内吸性,主要干扰氨基酸的代谢酯酶系统,从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抑制菌丝伸长和造成细胞颗粒化,对水稻上的稻瘟病有优异防效和治疗作用。
尽管丁香菌酯是一种高效广谱的农用杀菌剂,但它作为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作用机理单一,田间应用上长期重复使用病菌会产生抗性,导致防效降低,且使用成本高。上述噻呋酰胺、三环唑、稻瘟灵、稻瘟酰胺、春雷霉素等防治水稻稻瘟病、纹枯病专用农药,病原菌对其产生抗性的速度也很快,多年使用抗性逐年加大,目前还没有这些农药和丁香菌酯混配的技术报道。发明人通过试验发现,将作用机理不同的丁香菌酯和噻呋酰胺、三环唑、稻瘟灵、稻瘟酰胺、春雷霉素杀菌剂复配防治水稻稻瘟病和纹枯病,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能显著提高治疗、保护的防治效果、减少施药次数和用药量,减缓病菌抗性的产生,降低防治成本,对作物安全高。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分合理,增效作用显著,杀菌效果好,用药成本低, 不易产生抗药性、对作物安全的农用杀菌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组合物在防治水稻稻瘟病、纹枯病上的应用。
为了克服现有单一制剂的缺陷,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解决的Α)第一活性成分为丁香菌酯;B)第二活性成分为噻呋酰胺、三环唑、稻瘟灵、稻瘟酰胺或春雷霉素;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重量比为1:30 10 :1,优选的重量比为1:20 5 :1,更优选的重量比为1: 10 1:1,最优选的重量比为1:8 1:2。
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累积量为所述组合物总重量的2% 90%,优选为 5% 50%,活性成分累积量的大小也与农药组合和剂型相关,如丁香菌酯和春雷霉素组合的活性成分累积量一般不超过50%。
本发明防治水稻稻瘟病、纹枯病的农用杀菌组合物按照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方法可以配制的制剂剂型是可湿性粉剂、悬浮剂。
对可湿性粉剂,可使用的助剂有分散剂如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中一种或多种;润湿剂如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萘磺酸盐中一种或多种;填料如硫酸铵、尿素、蔗糖、葡萄糖、硅藻土、高岭土、白炭黑、轻钙、滑石粉、凹凸棒土、陶土一种或多种。
对悬浮剂,可使用的助剂有分散剂如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如扩散剂ΝΝ0)、TERSPERSE 2020 (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烷基萘磺酸盐类)中一种或多种;乳化剂如农乳700#(通用名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农乳2201、斯盘-60# (通用名失水山梨醇硬脂酸酯)、吐温-60# (通用名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硬脂酸酯)、农乳 1601# (通用名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丙烯聚氧乙烯嵌段聚合物)、TERSPERSE 4894中的一种或多种;润湿剂如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苯乙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萘磺酸盐、TERSPERSE 2500中一种或多种;增稠剂如黄原胶、聚乙烯醇、膨润土、硅酸镁铝中一种或多种;防腐剂如甲醛、苯甲酸、苯甲酸钠中一种或多种;消泡剂如有机硅类消泡剂;防冻剂如乙二醇、丙二醇、甘油、尿素、无机盐类如氯化钠中一种或多种;水为去离子水。
本发明组分合理,治疗加保护作用,杀菌效果好,减少用药次数,用药成本低,且其活性和杀菌效果不是各组分活性的简单叠加,而是有显著的增效作用,能减缓抗性的产生, 对作物安全性好,符合农药制剂的安全性要求。本发明对水稻纹枯病、稻瘟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防治农业生产上的水稻稻瘟病、水稻纹枯病,发明人以丁香菌酯与噻呋酰胺、 三环唑、稻瘟灵、稻瘟酰胺、春雷霉素进行了相互复配的增效研究,具体方法为试验对象分别为稻痕病菌(Pyriculariagrisea)、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试验药剂丁香菌酯原药采用吉林八达农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原药,噻呋酰胺、三环唑、稻瘟灵、稻瘟酰胺、春雷霉素原药分别采用美国陶氏益农公司、江苏长青农化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中旗化工有限公司、江苏丰登农药有限公司、陕西绿盾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原药。由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技术部将原药配制成需要的试验药剂,试验方法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6. 2—2006》。首先将单剂及各混配药剂设置 5个不同浓度梯度(在预备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药剂组合和配比不同,浓度梯度设置亦有所不同,抑菌率在5% 90%的范围内按等差级数设定)。设清水对照,重复3次。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将培养 好的病原菌,在无菌条件下用直径为5 _打孔器,自菌落边缘切取菌饼,用接种针将菌饼接于不同药剂浓度的培养基平板上,置26°C温箱中培养72h ;检查菌落直径,计算各药剂处理抑制菌丝生长的百分率,通过抑制率的机率值和系列浓度的对数值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求出各药剂的EC5tl值,用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 以此来评价供试药剂对病菌的活性。
复配制剂的共 毒系数(CTC) ^ 120表现为增效作用;CTC ( 80表现为拮抗作用; 80 < CTC < 120表现为相加作用。
权利要求
1.一种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有两种,其中 A)第一活性成分为丁香菌酯; B)第二活性成分为噻呋酰胺或稻瘟酰胺; 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重量比是1:30 10 :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重量比是1:20 5 :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重量比是1:10 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重量比是1:8 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累积量为所述组合物总重量的2% 9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第一活性成分和第二活性成分的累积量为所述组合物总重量的5% 5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为可湿性粉剂、悬浮剂。
8.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在防治水稻稻瘟病、水稻纹枯病上的用途。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杀菌组合物,其活性成分由丁香菌酯与噻呋酰胺或稻瘟酰胺组成,其重量比是130~101。本发明可配制成农业上允许的可湿性粉剂、悬浮剂剂型。本发明组分合理,杀菌效果好,用药成本低,且其活性和杀菌效果不是各组分活性的简单叠加,与现有的单一制剂相比,除具有显著的杀菌效果外,而且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减缓抗性的产生,制剂残留量少,对作物无污染,安全性好,符合农药制剂的安全性要求,对水稻稻瘟病、水稻纹枯病有显著的防治效果。
文档编号A01N43/16GK103039465SQ20131001253
公开日2013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1日
发明者何爱华, 李明甫, 冯建雄, 张崇斌, 时晓磊, 张 杰, 黄发伟, 韦挺, 侯江利, 孙瑞, 赵海军, 梅红玉, 寇鹏斌, 乌小瑜, 陆海瑞, 刘卫博, 达普妮, 梁百亮, 郑敬敏 申请人: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