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频振式杀虫灯和诱集植物防治黄野螟的方法

文档序号:306793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利用频振式杀虫灯和诱集植物防治黄野螟的方法【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檀香或假蒿等诱集植物在防治黄野螟上的用途,属于植物害虫生物物理防治方法领域。本发明还公开了利用频振式杀虫灯和诱集植物防治黄野螟的方法,即在白木香林中种植诱集植物;然后在黄野螟成虫羽化期,在开花的诱集植物上方或旁边空旷位置悬挂频振式杀虫灯,天黑开灯,天亮关灯。本发明对黄野螟的杀虫效果好,每盏灯每天杀虫可达上千头,为高效防治黄野螟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其次,本发明是在黄野螟成虫羽化期诱杀成虫,尤其是孕卵雌虫,可降低落卵率,从而有效地降低下代黄野螟的虫口密度和基数;此外,本发明操作简便,成本低;本发明方法不用化学农药,既不存在环境污染,也避免了沉香药材的农药残留问题。【专利说明】利用频振式杀虫灯和诱集植物防治黄野螟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植物害虫生物物理防治方法领域,具体涉及利用频振式杀虫灯和诱集植物防治黄野螟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白木香(Aquilariasinensis(Lour.)Gilg)(又称土沉香、香材,白木香,牙香树,女儿香,栈香,青桂香,崖香,芫香或沉香等)属沉香属(Aquilaria),多年生常绿乔木,是名贵天然香料和中药沉香来源。野生白木香是1994年华盛顿公约认定的国际濒临绝种植物之一。白木香野生资源日益稀少,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其供需矛盾更加突出。为满足对沉香药材的大量需求,保护野生资源,改善其资源匮乏的现状,人工种植白木香是有效途径,为此我国海南、广东、云南、广西等省从十余年前开始大规模种植白木香。但是白木香的种植受到害虫黄野螟的严重威胁。[0003]黄野螟(HeortiavitessoidesMoore)属鱗翅目(Lepidoptera),是对白木香危害最严重的食叶害虫。黄野螟是典型的寡食性害虫,仅取食白木香和漆树等少数几种植物(苏跃平.中药材,1994.17(12):7-9;Kalita等.Geobios(Jodhpur,India),2002.29:13-16),在我国,仅发现黄野螟为害白木香(苏跃平.中药材,1994.17(12):7_9;陈志云等.中国植保导刊,2011.31(11):10-14;Qiao等.EntomologiaExperimentalisetApplicata,2012.143:269-279)。该害虫具有暴发性、暴食性的特点,主要以幼虫咬食白木香叶片,严重时,被害株率高达90%以上,单株虫口数量从几百头到上千头。由于虫口密度大,生长速度快,数天内便可把被害树的叶片全部吃光,甚至树干及枝条皮层也被啃食,造成白木香树光秃无叶,严重的整株死亡。[0004]目前,对黄野螟的防治方法主要有:(I)、农业防治,冬季树冠下翻土消灭越冬蛹、化蛹盛期人工挖蛹等;(2)、化学防`治,在白木香林间喷施化学农药。由于白木香树植株高大,尤其是野生白木香,多生于杂树林和村边树林地中,零星分布,施药难度极大;其次,化学农药的使用,又常常导致害虫抗药性的增加、天敌数量减少,自然控制力量减弱;同时,大量使用农药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和药材农药残留超标问题,直接影响白木香药材的质量和产区的生态环境,也影响中药沉香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0005]利用灯光诱杀害虫是一种高效环保的物理防治方法,主要是利用害虫趋光性的特点借助灯光诱杀害虫。诱虫灯的种类非常多,一般只要可以用于照明的光源均可作为诱虫灯使用,但是其中的效能却差别很大。频振式杀虫灯是农林业害虫防治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杀虫灯。它杀虫种类广,可诱杀多种害虫,近年来在大面积防治水稻、小麦、杂粮、棉花、蔬菜、果树、油料、林木、仓库多种害虫均取得了显著效果(叶文娣,南京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8)。但是,已有的研究认为黄野螟成虫对灯光仅具有略趋光性或弱趋光性(苏跃平.中药材,1994.17(12):7-9;陈志云等,中国植保导刊,2011.31(11):10-14)。经检索,没有发现利用灯光诱杀防治黄野螟的报道。[0006]诱集植物是用以引诱昆虫、线虫或其它有害生物并以此保护目标作物(主栽作物)免受有害生物危害的植物,它对有害生物的引诱作用明显高于目标作物。利用诱集植物防治害虫,即是将害虫嗜食的寄主植物适当种植在农田和果园中,利用害虫对其表现出的取食和产卵的选择性,可以在关键时期把害虫引诱到诱集植物上,然后集中进行防控(许向利等.植物保护,2005,31(6):7-10;BoucherTJ.Whyperimetertrapcroppingworks.Proceedingsofthe2003.NewYork:StateVegetableConference,2003,131-132;HokkanenHMT.AnnualReviewofEntomology,1991,36:119-138)。[0007]经检索,没有发现利用频振式杀虫灯防治黄野螟的的报道,也没有发现将频振式杀虫灯和诱集植物两者结合应用于防治黄野螟的报道。【
发明内容】[0008]本发明人在研究中意外发现,黄野螟成虫具有很强的趋光性;另外,本发明人还发现,黄野螟成虫喜欢取食开花植物的花蜜、蜜露来补充营养,例如假蒿、檀香等。在黄野螟成虫羽化期,每株开花植物上的成虫数量高达几百头。根据以上意外发现,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诱集植物在防治黄野螟上的应用。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利用频振式杀虫灯和诱集植物防治黄野螟的方法。[0009]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0010]本发明诱集植物在防治黄野螟上的应用。[0011]上述应用中所述的诱集植物是指假蒿(KuhniarosmarnifoliaVent.)或檀香(SantalumalbumL.)等。所述的诱集植物优选假蒿。[0012]本发明利用频振式杀虫灯和诱集植物防治黄野螟的方法,在白木香林中种植诱集植物;然后在黄野螟成虫羽化期,在开花的诱集植物上方或旁边空旷位置悬挂频振式杀虫灯,天黑开灯,天亮关灯;每天清理接虫袋和高压电网上的虫体和污垢。从而达到诱杀黄野螟成虫,保护白木香树免受黄野螟危害的目的。[0013]上述方法中所述的诱集植物是指假蒿(KuhniarosmarnifoliaVent.)或檀香(SantalumalbumL.)等。[0014]上述方法中所述的诱集植物的种植方式为在白木香林的周围或中间,采用条带式或棋盘式等方式种植。[0015]上述方法中所述的诱集植物的种植时期,可以在白木香种植时期同时种植假蒿或檀香;或者后期移栽假蒿或檀香。[0016]上述方法中所述的诱集植物的种植面积占白木香林总种植面积的5%。[0017]上述方法中所述的频振式杀虫灯悬挂高度离地面2?3米,距离诱集植物I?2米;或悬挂于诱集植物顶端上方0.1?0.5米。[0018]上述方法中所述的悬挂频振式杀虫灯的分布按照诱集植物种植的方式进行条带式分布或棋盘式分布,在诱集植物上方或旁边空旷位置放置频振式杀虫灯。[0019]上述方法中所述的杀虫灯可悬挂在两棵树之间,或路旁电线杆或牢固物体上,用铁丝稳固好灯的底座,防止灯架晃动;接线口要用防水绝缘胶布严密包扎。[0020]上述方法中所述的频振式杀虫灯的光的波长为320?400nm。[0021]上述方法中所述的频振式杀虫灯包括频振灯管、高压电网和接虫袋;其中高压电网缠绕在灯管周围,灯下设有接虫袋。频振灯管能产生特定频率的光波,引诱害虫靠近扑灯,高压电网能将飞来的害虫杀死或击昏,接虫袋可将诱捕到的害虫收集在内,便于集中处理,从而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0022]上述方法中所述的频振式杀虫灯的高压电网的电压为2300V±115V。[0023]上述方法中所述的频振式杀虫灯是指PS-15II频振式杀虫灯。所述的PS-15II为频振式杀虫灯的型号。PS-15II频振式杀虫灯是鹤壁佳多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0024]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1)本发明是在本发明人意外发现黄野螟成虫具有很强的趋光特性,且羽化后的成虫喜欢取食开花植物(假蒿、檀香)的花蜜、蜜露来补充营养基础上形成的,本发明为高效防治黄野螟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2)本发明方法对黄野螟的杀虫效果好,利用诱集植物吸引害虫,然后利用灯光诱杀诱集植物和附近的害虫,根据成虫数量的不同,每盏灯每晚可能诱杀上千头黄野螟成虫。(3)本发明是在黄野螟成虫羽化期进行诱杀成虫,尤其是孕卵雌虫,可降低落卵率,从而有效地降低下代黄野螟的虫口密度和基数。(4)本发明操作简便,成本低。挂灯通电即可杀虫,一盏杀虫灯控害面积可达2公顷左右;相比传统的防治方法,本发明方法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费用和人工摘卵等农业防治的大量用工费用。(5)本发明方法不用化学农药,属于环境友好,维护生态平衡。既不存在环境污染问题,也避免了沉香药材的农药残留,对人、畜安全,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具体实施方式】[0025]实施例1:利用频振式杀虫灯和诱集植物防治黄野螟试验[0026]本试验于2012年10月在广东省化州市白木香林中进行。[0027](一)试验设计:本试验中所用的频振式杀虫灯为PS-15II频振式杀虫灯(以下简称:频振式杀虫灯,为鹤壁佳多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本试验具体处理设计如下:[0028](I)处理1:频振式杀虫灯+檀香。[0029](2)处理I1:频振式杀虫灯+假蒿。[0030](3)对照:只用频振式杀虫灯。[0031](二)试验方法:[0032](I)按照行距2.5米,株距2米条带式种植白木香,并且每隔2株白木香种植2株檀香。[0033](2)在白木香林的周围种植假蒿。[0034](3)2012年10月于黄野螟的六代成虫羽化期,(a)在白木香林内,在开花的檀香树旁边I米距离悬挂频振式杀虫灯I盏,灯的离地高度为2米;(b)在开花的假蒿上方悬挂频振式杀虫灯I盏,灯位于假蒿顶端上方0.3米;(c)在纯白木香林的林间空旷处,悬挂频振式杀虫灯I盏,灯的离地高度为2米。[0035](4)用粗绳将频振式杀虫灯悬挂在两个坚固的木桩中间,并用铁丝固定好灯的底座,以防止晃动掉落。[0036](5)接通220V的交流电源,打开灯的开关?’每天20:00开灯,24:00关灯;所诱集到的黄野螟成虫被频振式杀虫灯的高压电网杀死后掉入接虫袋。[0037](6)每天早晨关掉电源,然后用刷子将高压电网上被杀死的黄野螟成虫清除到接虫袋内。[0038](7)记录接虫袋内诱捕到的黄野螟雌雄成虫数量。[0039](8)清除干净接虫袋内的害虫,再将接虫袋安装在频振式杀虫灯上,然后接通电源。本试验连续进行3天。[0040]表I利用频振式杀虫灯和诱集植物防治黄野螟试验结果【权利要求】1.诱集植物在防治黄野螟上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诱集植物是指假蒿(KuhniarosmarnifoliaVent.)或擅香(SantalumalbumL.)。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诱集植物是假蒿。3.利用频振式杀虫灯和诱集植物防治黄野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白木香林中种植诱集植物;然后在黄野螟成虫羽化期,在开花的诱集植物上方或旁边空旷位置悬挂频振式杀虫灯,天黑开灯,天亮关灯;每天清理接虫袋和高压电网上的虫体和污垢。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治黄野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诱集植物是指假蒿(KuhniarosmarnifoliaVent.)或擅香(SantalumalbumL.)。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治黄野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诱集植物的种植方式为在白木香林的周围或中间,采用条带式或棋盘式种植。6.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治黄野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频振式杀虫灯悬挂高度离地面2?3米,距离诱集植物I?2米;或悬挂于诱集植物顶端上方0.1?0.5米。7.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治黄野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频振式杀虫灯的光的波长为320?400nm。8.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治黄野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频振式杀虫灯包括频振灯管、高压电网和接虫袋;其中高压电网缠绕在灯管周围,灯下设有接虫袋。9.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治黄野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频振式杀虫灯的高压电网的电压为2300V±115V。10.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治黄野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频振式杀虫灯是指PS-15II频振式杀虫灯。【文档编号】A01M1/04GK103430925SQ201310392075【公开日】2013年12月11日申请日期:2013年9月2日优先权日:2013年9月2日【发明者】乔海莉,陈君,徐常青,徐荣,李向明,赵醒寰,覃蓉敏,张国斌申请人: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化州市绿色生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