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收割机的分离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联合收割机的分离装置,由盖板、凹板及滚筒三部分组成,其中盖板和凹板分别从上方和下方覆盖滚筒;所述盖板为部分圆筒状并以该圆筒的中心轴线作为盖板轴线;所述滚筒为回转体,其具有在其圆周上布置的分离齿,并以其回转轴线作为滚筒轴线,该滚筒轴线与所述盖板轴线平行;所述分离装置沿所述盖板轴线方向的一端为入口端,另一端为出口端;在盖板的面向所述滚筒的内表面设有多个导流板,各导流板以螺旋线方式固定在盖板上,所述导流板用于将物料从入口端引导至出口端,其中:沿盖板轴线方向观察,所述盖板轴线高于所述滚筒轴线。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分离装置,可以实现物料的均匀分布,从而提高分离效果和降低籽粒损失率。
【专利说明】联合收割机的分离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联合收割机的分离装置,以及包括该分离装置的联合收割 机。【背景技术】[0002]联合收割机通过收割装置来收割作物,随后将作物输送至脱粒分离装置进而借助 脱离分离装置对割下的作物脱粒并且将作物籽粒与茎杆分离。被分离的作物籽粒被收集起 来,而茎杆则被排出联合收割机。对于收割机来说,一项重要的性能指标是能够多大程度地 将作物的籽粒分离并收集起来,而脱粒分离装置的性能对该指标具有决定性的影响。[0003]一般来说,收割机的脱粒分离装置具有位于上方的盖板、位于下方的凹板,在盖板 和凹板之间形成脱粒分离腔室,能够旋转的滚筒设置在该脱粒分离腔室内,滚筒上的齿与 盖板和凹板配合,实现对作物的打击和搓擦而将作物籽粒脱下并将籽粒从作物的茎杆中分 离出来,分离出的籽粒从凹板的空隙中落下并被收集起来。[0004]现有联合收割机的脱离分离装置可以是一个整体的脱粒分离装置,也可以包括主 要负责脱粒的脱粒装置和主要负责分离的分离装置。在后者情况下,为了延长脱粒和分离 的路径,脱粒分离装置可以被分设成主要用于脱粒的脱粒装置和主要用于分离的分离装 置,二者之间设有连接过渡装置。此时,分离装置主要起到分离作物籽粒和茎杆的作用,尽 管其也不可避免地会起到脱粒的作用。实用新型内容[0005]为提高联合收割机的分离性能,提出本实用新型。[0006]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联合收割机的分离装置,该分离装置由盖板、凹板及滚筒三 部分组成,其中:盖板和凹板分别从上方和下方覆盖滚筒;所述盖板为部分圆筒状并以该 圆筒的中心轴线作为盖板轴线;所述滚筒为回转体,其具有在其圆周上布置的分离齿,并以 其回转轴线作为滚筒轴线,该滚筒轴线与所述盖板轴线平行;所述分离装置沿所述盖板轴 线方向的一端为入口端,另一端为出口端;在盖板的面向所述滚筒的内表面设有多个导流 板,各导流板以螺旋线方式固定在盖板上,所述导流板用于将物料从入口端引导至出口端, 其中:沿盖板轴线方向观察,所述盖板轴线高于所述滚筒轴线。[0007]通过以上方案,物料在分离腔室中旋转运动时,每旋转一周都能够经历从紧密到 蓬松再到紧密的过程,有助于提高了籽粒和茎杆的分离效果。[0008]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是,导流板从所述盖板上向所述滚筒凸出的高度沿其螺旋 线方向是变化的,其沿螺旋线方向从螺旋线的一端开始逐渐增大,并且随后逐渐减小;沿所 述盖板轴线方向观察,所有导流板的面向滚筒的边缘形成圆弧,该圆弧的圆心位于所述滚 筒轴线上。[0009]进一步优选的是,对于任何两个相邻的导流板,位于出口端一侧的导流板的螺旋 角大于或等于位于入口端一侧导流板的螺旋角。[0010]为了使分离腔室内的物料均匀分布,本实用新型的分离装置设置了第一缓冲区和 第二缓冲区:在最靠近所述入口端的入口导流板与盖板的一侧边缘以及盖板的入口端边缘 之间形成第一缓冲区,在该第一缓冲区内无导流板;[0011]在所述入口导流板和最靠近所述出口端的出口导流板之间借助连续的两个或更 多个缓冲区导流板形成第二缓冲区,在该第二缓冲区内无导流板。所述第一缓冲区在所述 盖板的一侧边缘上的长度可大于盖板沿盖板轴线长度的1/5。所述第一缓冲区在所述盖板 的一侧边缘上的长度可大于盖板沿盖板轴线长度的1/4。所述第一缓冲区在所述盖板的一 侧边缘上的长度可大于盖板沿盖板轴线长度的1/3。[0012]有利的,在所述入口导流板和最靠近所述出口端的出口导流板之间存在连续的两 个或更多个缓冲区导流板,所述缓冲区导流板均具有接近但未到达盖板的一侧边缘的末 端,所述末端与所述盖板的一侧边缘之间形成第二缓冲区,在该第二缓冲区内无导流板。[0013]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分离装置,可以实现物料的均匀分布,从而提高分离效果和降 低杆粒损失率。【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0014]图1是从本实用新型的分离装置的斜下方观察的立体图;[0015]图2是沿滚筒轴线方向观察的视图;[0016]图3是从正下方观察盖板的视图。【具体实施方式】[0017]虽然将参照含有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附图充分描述本实用新型,但在此描 述之前应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修改本文中所描述的实用新型,同时获得本实用新 型的技术效果。因此,须了解以上的描述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为一广泛的揭示,且 其内容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0018]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分离装置,该分离装置沿作物流动的方向安装在脱离装 置的下游。该分离装置由滚筒3、凹板2及盖板I三部分组成,其中盖板I和凹板2分别从 上方和下方覆盖滚筒3,在盖板I和凹板2之间形成分离腔室。如图1所示,滚筒3具有多 根沿圆周方向均布的齿杆,当联合收割机运行时该滚筒旋转,齿杆及其上的分离齿击打作 物并带动作物在分离腔室内旋转。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分离装置,由于其滚 筒击打农作物而必然能够对农作物进行脱粒,因此不应认为该分离装置仅能分离作物籽粒 和茎杆,而应理解为该分离装置还能够同时起到脱粒作用。这一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 说属公知常识,不再赘述。[0019]如上所述,滚筒3在联合收割机运行时旋转,该滚筒3围绕旋转的轴线为滚筒轴线02。大致半圆筒状的盖板I以其所在圆筒的中心轴线作为盖板轴线01。图2示出了沿滚筒 轴线方向观察时的该分离装置的端面,如该图所示,所述盖板轴线01高于滚筒轴线02且在 滚筒轴线02的正上方。[0020]在联合收割机运行时,为了使作物顺利通过滚筒腔室,在盖板I内表面设有多个 导流板4,各导流板4以螺旋线方式固定在盖板I上,从盖板I的第一边缘11向第二边缘 12延伸;这些导流板4用于将作物料从分离装置的入口端IN (图3中的右端)引导至分离装置的出口端OUT (图3中的左端)。[0021]当滚筒3旋转工作时,进入分离腔室的作物在滚筒3和导流板4的作用下从入口 端逐渐向出口端运动;当茎杆等物料从分离腔室的底部向上部运动过程中,由于滚筒3与 盖板I采用偏心式装配,且盖板I的盖板轴线01高于滚筒轴线02,因此滚筒3和盖板I之 间的空间逐渐加大,同时由于惯性作用,物料在向上运动时会变得相对蓬松;此时,由于重 力作用籽粒会相对容易地从茎杆中分离出来;当物料从顶部向下运动时,由于滚筒3和盖 板I之间的空间变小,物料又变得相对紧密;这样,当物料在分离腔室中旋转运动时,每旋 转一周都要经历从紧密到蓬松再到紧密的过程,该过程提高了籽粒和茎杆的分离效果。[0022]导流板4从盖板I上向滚筒3凸出一定高度,但该高度并不是恒定不变的。如图2 可见,该高度沿导流板的螺旋线方向是变化的,具体来说,导流板4的高度沿其螺旋线从一 端开始逐渐增大,在盖板的中间位置(最顶端)增至最大,随后逐渐减小。沿盖板轴线方向观 察,各导流板4的面向滚筒3的边缘形成圆弧,优选的是,该圆弧的圆心位于所述滚筒轴线 02上。[0023]为了引导分离腔室内的作物,各导流板4具有确定的螺旋角。为避免歧义特指出, 此处的螺旋角是指图3中各导流板4所在的螺旋线(图3中示出为直线)与盖板母线所夹的 锐角。对所有的导流板来说,其螺旋角不尽相同。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基本原则是,对于任何 两个相邻的导流板,位于出口端OUT —侧的导流板的螺旋角大于或等于位于入口端IN—侧 导流板的螺旋角,因此,位于图3中最右端的入口导流板的螺旋角最小,而位于图3最左端 的出口导流板的螺旋角最大。这样的设置有利于将进入入口端的物料尽快地引导离开入口 端。[0024]为了避免物料发生聚集堵塞,本实用新型采用了缓冲区的设计。所谓缓冲区是指 没有通过去除或缩短导流板而在盖板上形成的无导流板区域。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了两个缓 冲区,即为了防止物料在入口端聚集堵塞而设置的第一缓冲区,以及为了防止离开入口端 的物料在入口端IN和出口端OUT之间发生聚集堵塞而设置的第二缓冲区10。[0025]由图3可见,第一缓冲区为入口导流板、盖板的第二边缘12和盖板的入口端边缘 形成的大致三角形,其沿盖板I的第二边缘12具有长度L,该长度L优选为大于盖板沿其轴 线长度的1/5,更优选大于盖板长度的1/4,再优选大于盖板长度的1/3。[0026]同样由图3可见,第二缓冲区10位于盖板I的入口端IN和出口端OUT之间的中 间部位,其由缓冲区导流板形成,所谓缓冲区导流板是指均具有接近但未到达盖板第二边 缘12的末端的导流板,这些缓冲区导流板的末端的连线与盖板的第二边缘12之间形成第 二缓冲区10,在该第二缓冲区内无导流板。[0027]在本实用新型中,可以设置与所述入口导流板相邻并且具有与入口导流板相同螺 旋角一个或多个导流板,还可以设置与所述出口导流板相邻并且具有与出口导流板相同螺 旋角一个或多个导流板。[0028]第二缓冲区10之后的导流板可以均匀布置,其间距相同且螺旋角相同。[0029]通过以上设计,借助入口端一侧的导流板将物料快速喂入到第二缓冲区;当物料 喂入不均时,通过第二缓冲区的调节作用,使物料在分离腔室内相对均匀地分布,物料的均 匀分布对于分离装置的分离效果起到相当大的帮助,从而降低籽粒损失率。[0030]虽然在上文已经公开了结合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所公开的实施例。相反地,本申请旨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一般原则覆盖本实用新 型的任何变化、用途或修改。而且,本实用新型意图涵盖偏离本公开内容的、如落入本实用 新型所属领域中已知或习惯做法范围内这种内容。
【权利要求】
1.一种联合收割机的分离装置,由盖板、凹板及滚筒三部分组成,其中盖板和凹板分别 从上方和下方覆盖滚筒;所述盖板为部分圆筒状并以该圆筒的中心轴线作为盖板轴线;所述滚筒为回转体,其具有在其圆周上布置的分离齿,并以其回转轴线作为滚筒轴线, 该滚筒轴线与所述盖板轴线平行;所述分离装置沿所述盖板轴线方向的一端为入口端,另一端为出口端;在盖板的面向所述滚筒的内表面设有多个导流板,各导流板以螺旋线方式固定在盖板 上,所述导流板用于将物料从入口端引导至出口端;其特征在于:沿盖板轴线方向观察,所述盖板轴线高于所述滚筒轴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从所述盖板上向所述滚 筒凸出的高度沿其螺旋线方向是变化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的所述高度沿其螺旋线 从螺旋线的一端开始逐渐增大,并且随后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盖板轴线方向观察,所有所述 导流板的面向滚筒的边缘形成圆弧,该圆弧的圆心位于所述滚筒轴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一 4之一所述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于任何两个相邻的导流 板,位于出口端一侧的导流板的螺旋角大于或等于位于入口端一侧导流板的螺旋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最靠近所述入口端的入口导流板与 盖板的一侧边缘以及盖板的入口端边缘之间形成第一缓冲区,在该第一缓冲区内无导流 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区在所述盖板的一侧 边缘上的长度大于盖板沿盖板轴线长度的1/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区在所述盖板的一侧 边缘上的长度大于盖板沿盖板轴线长度的1/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区在所述盖板的一侧 边缘上的长度大于盖板沿盖板轴线长度的1/3。
10.根据权利要求6— 9之一所述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入口导流板和最靠 近所述出口端的出口导流板之间存在连续的两个或更多个缓冲区导流板,所述缓冲区导流 板均具有接近但未到达盖板的一侧边缘的末端,所述末端与所述盖板的一侧边缘之间形成 第二缓冲区,在该第二缓冲区内无导流板。
【文档编号】A01F12/30GK203407250SQ201320502830
【公开日】2014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16日
【发明者】庞凤斌, 王洪源, 李军榜, 韩艳鹏, 甄宝华, 庞秀兵 申请人:约翰迪尔(天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