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收割机的谷粒搬送结构和普通型联合收割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34732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联合收割机的谷粒搬送结构和普通型联合收割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联合收割机的谷粒搬送结构和普通型联合收割机,该联合收割机的谷粒搬送结构具有自脱粒装置向集谷箱搬送谷粒的仰送装置,仰送装置具有自脱粒装置的谷粒排出部朝上地延伸出的下侧搬送机构和自下侧搬送机构的搬送终端部朝上地延伸出的上侧搬送机构,下侧搬送机构和上侧搬送机构的任一方由通过环状转动带的转动来利用设在环状转动带上的多个搬送体仰送谷粒的板条式输送装置或斗输送装置构成,另一方由通过跨设在其上下两端部的螺旋叶片的旋转来仰送谷粒的螺旋输送装置构成,环状转动带跨设在设于所述任一方的搬送机构的上下两端部的旋转体上。
【专利说明】联合收割机的谷粒搬送结构和普通型联合收割机
[0001]本申请是株式会社久保田于2013年03月08日提交的名称为“联合收割机的谷粒搬送储存结构”、申请号为201320105702.7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0002]本实用新型涉及在脱粒装置的上方配置集谷箱并具有将谷粒自所述脱粒装置向所述集谷箱搬送的仰送装置的联合收割机的谷粒搬送储存结构。
【背景技术】
[0003]作为如上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谷粒搬送储存结构的以往结构,存在如下结构:仰送装置由单一的仰送谷粒输送装置构成,该仰送谷粒输送装置配置成自脱粒装置(脱粒/分选部)的谷粒排出部朝向在集谷箱(谷粒箱)上部形成的供给口(谷粒投入口)在一直线上延伸出的状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76736号公报(图1、图3)
[0005]在将集谷箱配置在脱粒装置上方的结构中,容易进行在将脱粒装置和集谷箱在水平方向上并排设置的结构中因脱粒装置而被限制的集谷箱在宽度方向上的扩展。但是,在上述以往的结构中,因自脱粒装置的谷粒排出部朝向集谷箱的供给口在一直线上延伸出的仰送谷粒输送装置,使得集谷箱的大小、形状或供给口的形成部位等受到限制。因此,难以有效进行集谷箱在宽度方向上的扩展。另外,即便进行了集谷箱在宽度方向上的扩展,因集谷箱的形状、供给口的形成部位受到限制,在自供给口向集谷箱内供给谷粒时也容易产生死角,由此,容易导致集谷箱内的谷粒填充率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仰送装置的结构进行改进,能够有效地进行集谷箱在宽度方向上的扩展而不会降低集谷箱内的谷粒填充率。
[0007]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I的联合收割机的谷粒搬送结构具有自脱粒装置向集谷箱搬送谷粒的仰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仰送装置具有自所述脱粒装置的谷粒排出部朝上地延伸出的下侧搬送机构和自所述下侧搬送机构的搬送终端部朝上地延伸出的上侧搬送机构,所述下侧搬送机构和所述上侧搬送机构的任一方由通过环状转动带的转动来利用设在所述环状转动带上的多个搬送体仰送谷粒的板条式输送装置或斗输送装置构成,另一方由通过跨设在其上下两端部的螺旋叶片的旋转来仰送谷粒的螺旋输送装置构成,所述环状转动带跨设在设于所述任一方的搬送机构的上下两端部的旋转体上。
[0008]在技术方案I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2的联合收割机的谷粒搬送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上侧搬送机构由所述螺旋输送装置构成,在所述螺旋输送装置的搬送终端部,具有利用与所述螺旋叶片的一体旋转将仰送的谷粒抛投到所述集谷箱内部的抛投板。
[0009]在技术方案I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3的联合收割机的谷粒搬送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下侧搬送机构由所述板条式输送装置或所述斗输送装置构成,在以向所述谷粒排出部搬送谷粒的状态配置在所述脱粒装置中的一次螺旋叶片的搬送终端部,以一体旋转的状态配置所述下侧搬送机构的下端部侧的所述旋转体。
[0010]在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4的联合收割机的谷粒搬送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下侧搬送机构由所述板条式输送装置或所述斗输送装置构成,在以向所述谷粒排出部搬送谷粒的状态配置在所述脱粒装置中的一次螺旋叶片的搬送终端部,以一体旋转的状态配置所述下侧搬送机构的下端部侧的所述旋转体。
[0011]在技术方案I?4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5的联合收割机的谷粒搬送结构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下侧搬送机构的搬送终端部设有谷粒导向部,该谷粒导向部引导所述下侧搬送机构所仰送的谷粒而使该谷粒向所述上侧搬送机构的搬送始端部流下。
[0012]在技术方案5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6的联合收割机的谷粒搬送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谷粒导向部由管道构成。
[0013]在技术方案I?4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7的联合收割机的谷粒搬送结构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下侧搬送机构及所述上侧搬送机构的处于机体外侧的部位,配置有自所述下侧搬送机构向所述上侧搬送机构进行传动的传动系统。
[0014]在技术方案6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8的联合收割机的谷粒搬送结构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下侧搬送机构及所述上侧搬送机构的处于机体外侧的部位,配置有自所述下侧搬送机构向所述上侧搬送机构进行传动的传动系统。
[0015]在技术方案7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9的联合收割机的谷粒搬送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系统由第一带轮、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二带轮和传动带构成,所述第一带轮以与所述板条式输送装置或所述斗输送装置的接近所述螺旋输送装置的一方所述旋转体一体旋转的状态配置在所述板条式输送装置或所述斗输送装置的机体外侧的侧端部,所述第一锥齿轮以与所述螺旋叶片一体旋转的状态配置在所述螺旋输送装置的接近所述板条式输送装置或所述斗输送装置的上下一端部,所述第二锥齿轮以在平行于所述第一带轮的姿势下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状态配置在所述螺旋输送装置的上下一端部,所述第二带轮以与所述第二锥齿轮一体旋转的状态配置在所述第一带轮所在的所述板条式输送装置或所述斗输送装置的机体外侧的侧端部,所述传动带卷挂在所述第一带轮和所述第二带轮上。
[0016]在技术方案8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10的联合收割机的谷粒搬送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系统由第一带轮、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二带轮和传动带构成,所述第一带轮以与所述板条式输送装置或所述斗输送装置的接近所述螺旋输送装置的一方所述旋转体一体旋转的状态配置在所述板条式输送装置或所述斗输送装置的机体外侧的侧端部,所述第一锥齿轮以与所述螺旋叶片一体旋转的状态配置在所述螺旋输送装置的接近所述板条式输送装置或所述斗输送装置的上下一端部,所述第二锥齿轮以在平行于所述第一带轮的姿势下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状态配置在所述螺旋输送装置的上下一端部,所述第二带轮以与所述第二锥齿轮一体旋转的状态配置在所述第一带轮所在的所述板条式输送装置或所述斗输送装置的机体外侧的侧端部,所述传动带卷挂在所述第一带轮和所述第二带轮上。
[0017]在技术方案I?4、6、8?10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11的联合收割机的谷粒搬送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集谷箱配置在所述脱粒装置的上方,所述集谷箱宽广地构成为具有向所述脱粒装置的外侧伸出的伸出部,所述下侧搬送机构以沿着与所述伸出部的伸出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状态配置在所述伸出部的下方。
[0018]在技术方案I?4、6、8?10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12的联合收割机的谷粒搬送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上侧搬送机构以沿着所述集谷箱的外表面的状态配置。
[0019]在技术方案12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13的联合收割机的谷粒搬送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上侧搬送机构以倾斜姿势配置。
[0020]在技术方案I?4、6、8?10、13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14的联合收割机的谷粒搬送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仰送装置构成为,具有在所述脱粒装置的外侧自所述脱粒装置的谷粒排出部朝上地延伸出的下侧搬送机构和在所述集谷箱的外侧自所述下侧搬送机构的搬送终端部朝上地延伸出的上侧搬送机构。
[0021]在技术方案I?4、6、8?10、13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15的联合收割机的谷粒搬送结构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脱粒装置的横向一侧方配置发动机,所述下侧搬送机构配置在所述脱粒装置与所述发动机之间。
[0022]在技术方案14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16的联合收割机的谷粒搬送结构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脱粒装置的横向一侧方配置发动机,所述下侧搬送机构配置在所述脱粒装置与所述发动机之间。
[0023]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17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的特征在于,配置有左右一对前轮和左右一对后轮,具有如技术方案15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谷粒搬送结构,所述脱粒装置是整杆投入型的。
[0024]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18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的特征在于,配置有左右一对前轮和左右一对后轮,具有如技术方案16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谷粒搬送结构,所述脱粒装置是整杆投入型的。
[0025]另外,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I’的联合收割机的谷粒搬送储存结构在脱粒装置的上方配置集谷箱,并具有自所述脱粒装置向所述集谷箱搬送谷粒的仰送装置,所述联合收割机的谷粒搬送储存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仰送装置构成为具有:在所述脱粒装置的外侧自所述脱粒装置的谷粒排出部朝上地延伸出的下侧搬送机构和在所述集谷箱的外侧自所述下侧搬送机构的搬送终端部朝上地延伸出的上侧搬送机构。
[0026]在上述实用新型中,可以使集谷箱在宽度方向上扩展而不受仰送装置的限制。而且,在扩展后的集谷箱中,即便在将谷粒供给到集谷箱内部时难以产生死角的位置形成供给口,仰送装置也可以构成为,以不给谷粒的搬送带来障碍地绕过脱粒装置及集谷箱的外侧的状态自脱粒装置的谷粒排出部横跨至集谷箱的供给口。
[0027]因此,可以有效地进行集谷箱在宽度方向上的扩展而不会降低集谷箱内的谷粒填充率,结果能够大幅增大集谷箱的谷粒储存量。
[0028]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2’的实用新型在上述技术方案I’所述的实用新型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谷箱宽广地构成为具有向所述下侧搬送机构的上方伸出的伸出部。
[0029]在上述实用新型中,由于可以将下侧搬送机构的上方区域有效用于集谷箱的扩展区域,因此,可以在不浪费的合适的状态下有效地进行集谷箱在宽度方向上的扩展。[0030]在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3’的特征在于,所述下侧搬送机构以处于其搬送终端部在俯视时位于所述伸出部的外侧这种状态的倾斜姿势配置,所述上侧搬送机构以沿着处于所述下侧搬送机构的搬送终端部突出这种状态的所述集谷箱的外表面的状态配置。
[0031]在上述实用新型中,下侧搬送机构位于伸出部的下方,上侧搬送机构处于靠近集谷箱外表面的状态,因此,仰送装置可以构成俯视时自集谷箱伸出较少的紧凑状态。
[0032]并且,可以使上侧搬送机构的搬送始端部位于下侧搬送机构的搬送终端部的下方,由此,相比横向输送供给,能够通过顺畅的落下供给来进行谷粒自下侧搬送机构的搬送终端部向上侧搬送机构的搬送始端部的供给。
[0033]因此,在仰送装置构成紧凑状态的同时,可以自下侧搬送机构向上侧搬送机构顺畅地供给谷粒。
[0034]在技术方案I’?3’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4’的特征在于,所述下侧搬送机构以沿着所述脱粒装置的外表面的状态配置。
[0035]在上述实用新型中,由于下侧搬送机构处于靠近脱粒装置外表面的状态,因此,仰送装置可以构成为俯视时自脱粒装置伸出较少的紧凑状态。
[0036]在技术方案I’?4’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5’的特征在于,在所述集谷箱的前方配置驾驶室,所述下侧搬送机构以自所述脱粒装置的横向一侧部所具有的所述脱粒装置的谷粒排出部朝向上前方的前倾姿势配置,所述上侧搬送机构配置在所述集谷箱和所述驾驶室之间。
[0037]在上述实用新型中,能够将在集谷箱和驾驶室之间形成的空间用作上侧搬送机构的配置空间。并且,仰送装置可以构成为如下的紧凑状态:自脱粒装置的谷粒排出部穿过脱粒装置的横向一侧方朝向集谷箱和驾驶室之间延伸并穿过集谷箱和驾驶室之间朝向集谷箱的供给口延伸。
[0038]在技术方案I’?5’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6’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下侧搬送机构的搬送终端部,具有将所述下侧搬送机构所仰送的谷粒进行引导使其流到所述上侧搬送机构的搬送始端部的谷粒导向部。
[0039]在上述实用新型中,通过沿着谷粒导向部的谷粒的流下来进行谷粒自下侧搬送机构的搬送终端部向上侧搬送机构的搬送始端部的供给。
[0040]并且,可以提高将下侧搬送机构的搬送终端部和上侧搬送机构的搬送始端部连接的连接部位处的结构的自由度。
[0041]因此,可以顺畅地进行谷粒自下侧搬送机构向上侧搬送机构的供给,进而可以构成为使仰送装置更适合于脱粒装置及集谷箱的结构、形状等的状态。
[0042]在技术方案I’?6’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7’的特征在于,所述下侧搬送机构由板条式输送装置或斗输送装置构成,所述板条式输送装置或斗输送装置利用横跨其上下两端部的环状转动带的转动,通过在所述环状转动带上设置的多个搬送体仰送谷粒。
[0043]在上述实用新型中,与由在搬送中有可能因谷粒的嵌入等而导致产生损伤的螺旋输送装置构成下侧搬送机构的情况相比,可以抑制由搬送引起的谷粒品质的降低。
[0044]在技术方案I’?V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8’的特征在于,所述上侧搬送机构由利用横跨其上下两端部的螺旋叶片的旋转来仰送谷粒的螺旋输送装置构成,在所述螺旋输送装置的搬送终端部,具有利用与所述螺旋叶片的一体旋转将仰送的谷粒抛投到所述集谷箱内部的抛投板。
[0045]在上述实用新型中,可以将由螺旋输送装置仰送的谷粒,利用通过与螺旋叶片的一体旋转来进行抛投动作的抛投板,以扩散的状态抛投供给到集谷箱内的储存区域。
[0046]因此,可以谋求简化与抛投板的驱动相关的结构。并且,能够将谷粒以使其均等地扩散的状态储存到集谷箱内,因此可以提高集谷箱内的谷粒填充率。
[0047]在技术方案I’?8’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9’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脱粒装置的横向一侧方配置发动机,所述下侧搬送机构配置成位于所述脱粒装置和所述发动机之间。
[0048]在上述实用新型中,可以将在脱粒装置和发动机之间形成的空间用作下侧搬送机构的配置空间。并且,由于下侧搬送机构以相比发动机更靠近脱粒装置的状态配置,因此,可以将机体中的发动机侧的横向一侧方的区域以不浪费的状态更有效地用作配置发动机的周边设备等的配置区域。
[0049]在技术方案I’?9’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10’的特征在于,所述下侧搬送机构和所述上侧搬送机构之间的中继部位构成为位于所述脱粒装置的上方。
[0050]在上述实用新型中,由于中继部位是自下侧搬送机构将谷粒供给到上侧搬送机构的部位,因此其容易堆起,该中继部位位于成为相比脱粒装置更容易进行形状、配置的变更的集谷箱的配置区域的脱粒装置上方。
[0051]因此,可以提高在构成仰送装置这方面的自由度。并且,可以容易地谋求简化与仰送装置相关的结构。
[0052]另外,本实用新型的联合收割机的谷粒储存结构,利用仰送装置仰送来自脱粒装置的谷粒,并将来自所述仰送装置的谷粒经由抛投装置向集谷箱的内部抛投供给,所述联合收割机的谷粒储存结构的特征在于,能够自所述抛投装置向所述集谷箱内部抛投供给谷粒的供给口,以位于所述集谷箱上端部中的由前后一个纵向板和与该纵向板相连的左右一个纵向板形成的转角部分的状态形成,所述抛投装置构成为,利用在所述仰送装置的搬送终端部设置的抛投板的旋转,将谷粒自所述供给口以横跨形成所述转角部分的所述两个纵向板而扩散的状态向所述集谷箱内部抛投供给,并且所述抛投装置配置在所述仰送装置的搬送终端部。
[0053]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的联合收割机的谷粒储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仰送装置具有利用螺旋叶片的旋转来仰送谷粒的螺旋输送装置,所述抛投板以与所述螺旋叶片一体旋转的状态配置在所述螺旋输送装置的搬送终端部。
[0054]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的联合收割机的谷粒储存结构,其特征在于,能够旋转地支承所述抛投板的旋转轴以倾斜姿势配置,以使谷粒在形成所述转角部分的所述两个纵向板之间扩散。
[0055]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的联合收割机的谷粒储存结构,其特征在于,谷粒自所述抛投板经由所述集谷箱的顶板供给到所述集谷箱的内部。
[0056]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的联合收割机的谷粒储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给口在形成所述转角部分的所述两个纵向板中的一个纵向板上形成,所述顶板以具有水平部和一对倾斜部的状态形成,所述水平部相比与形成所述供给口的一个纵向板相连的一对纵向板的上端缘而位于上方,所述一对倾斜部自与所述一对纵向板的上端缘相对的所述水平部的一对侧端缘朝向对应的所述上端缘倾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57]图1是普通型联合收割机的整体右视图。
[0058]图2是普通型联合收割机的整体左视图。
[0059]图3是普通型联合收割机的整体俯视图。
[0060]图4是普通型联合收割机的整体后视图。
[0061]图5是集谷箱及仰送装置等的立体图。
[0062]图6 Ca)是表示集谷箱及仰送装置等的结构的主视图,图6 (b)是表示脱粒装置上部的结构的纵剖主视图。
[0063]图7 Ca)是表示集谷箱的储存状态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图7 (b)是表示集谷箱的倾倒状态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
[0064]图8是表示将集谷箱的盖板摆动操作到了打开位置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0065]图9是表示脱粒装置及仰送装置等的结构的右视图。
[0066]图10 (a)是表示下侧搬送机构的结构的主要部分的局部纵剖右视图,图10 (b)是表示下侧搬送机构的结构的主要部分的局部纵剖主视图。
[0067]图11 (a)是表示仰送装置的中继部位及传动系统的结构的主要部分的局部纵剖右视图,图11 (b)是表示仰送装置的中继部位及传动系统的结构的主要部分的局部纵剖主视图。
[0068]图12 (a)是表示抛投装置中的引导部的供给状态的主要部分的局部横剖俯视图,图12 (b)是表示抛投装置中的引导部的避让状态的主要部分的局部横剖俯视图。
[0069]图13 (a)是表示利用抛投装置供给谷粒的供给状态的主要部分的横剖俯视图,图13 (b)是表示利用抛投装置供给谷粒的供给状态的主要部分的纵剖右视图。
[0070]附图标记说明
[0071]3 脱粒装置
[0072]3A谷粒排出部
[0073]4 集谷箱
[0074]4B伸出部
[0075]9 驾驶室
[0076]13发动机
[0077]54仰送装置
[0078]55下侧搬送机构
[0079]56上侧搬送机构
[0080]60环状转动带
[0081]61搬送体
[0082]62板条式输送装置
[0083]63谷粒导向部(中继部位)[0084]65螺旋叶片
[0085]66螺旋输送装置
[0086]68抛投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87]以下,作为用于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形态的一例,基于【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将本实用新型的联合收割机的谷粒搬送储存结构应用于联合收割机的一例即普通型(整杆投入型)联合收割机的实施方式。
[0088]如图1?6所示,本实施方式所例示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构成为,将伴随着机体的行驶而收割收获对象的谷杆并将收割的谷杆向后方搬送的收割搬送装置2,以自行驶机体I向前方延伸出的状态能够升降摆动地配置在行驶机体I的前部。在行驶机体I上搭载有对来自收割搬送装置2的谷杆进行脱粒处理并对通过脱粒处理而得到的处理物进行分选处理的脱粒装置3。在脱粒装置3的上方配置有将通过脱粒装置3的脱粒处理及分选处理而得到的单粒化谷粒储存的集谷箱4。在脱粒装置3的后端部连结有对脱粒处理后的脱粒谷杆进行碎断处理并向机体外排出的碎断处理装置5。
[0089]行驶机体I具有组装方管等各种钢材而形成为格子状的机体框架6,在该机体框架6的前部配置有作为驱动轮的左右一对前轮7,在机体框架6的后部配置有作为转向轮的左右一对后轮8,从而构成前轮驱动型的后轮转向式行驶机体。
[0090]在机体框架6的前部,横跨左右的前轮7宽广地形成的驾驶室9经由在机体框架6的前部竖立设置的驾驶室用的支承框架10,以位于左右的前轮7上方的状态配置。在驾驶室9的内部配置有后轮转向用的方向盘11及驾驶座位12等。
[0091]在机体框架6的右侧前轮7的后方且在脱粒装置3的前部右侧方部位搭载有发动机13。而且,将来自该发动机13的动力经由传动系统(未图示)传送到收割搬送装置2、脱粒装置3、碎断处理装置5及左右的前轮7等。
[0092]如图1?3所示,收割搬送装置2利用在其前部的左右两端部位设置的分禾器14,将未收割谷杆梳分为收获对象的谷杆和非收获对象的谷杆。另外,利用配置在收割搬送装置2前部上方的旋转卷筒15向后方扒搂收获对象谷杆的结粒侧,并且,利用配置在收割搬送装置2底部的推剪型切断机构16切断收获对象谷杆的根部侧,从而将收获对象的谷杆收进来。接着,将收进来的谷杆利用在切断机构16的后方沿左右方向配置的螺旋输送式的绞龙17聚拢到左右中央侧的规定部位并向后方送出,利用以自该规定部位到达脱粒装置3的前端上部的方式架设的送料装置18朝向脱粒装置3搬送。
[0093]送料装置18构成为,利用内置在外壳19内的板条式输送装置(未图示),将谷杆朝向脱粒装置3前端上部地拢起搬送,并自形成在脱粒装置3前端上部的谷杆投入口 20投入到脱粒装置3的内部。另外,以穿过由机体框架6的前部和驾驶室用的支承框架10包围的空间能够在该空间的上下宽度内进行升降摆动的方式,将送料装置18的后端部与脱粒装置3的前端上部连结。
[0094]收割搬送装置2利用架设在机体框架6的前端下部和送料装置18的前端下部的液压式升降缸21,以与脱粒装置3连结的连结点为支点升降摆动。而且,构成为,能够通过该升降摆动来进行收割高度调节等。[0095]如图1?6所示,脱粒装置3利用在兼用作脱粒框架的脱粒箱22的上部沿前后方向内置的脱粒筒23,对自谷杆投入口 20投入到了脱粒箱22内部的谷杆进行脱粒处理。接着,将通过该脱粒处理而得到的处理物中的、从自下方覆盖脱粒筒23的承接网24漏下的处理物,作为分选对象的处理物供给到在承接网24下方配置的摆动分选机构25。摆动分选机构25将分选对象的处理物向后方移送的同时进行筛选以使谷粒等漏下。在摆动分选机构25的下前方配置有自该下前方的位置向利用摆动分选机构25进行的分选处理中的处理物吹送分选风的风机26。即,除利用摆动分选机构25进行筛选之外,进行将比重轻的杆沫等向后上方进行风力搬送以防止杆沫等漏下的风力分选。
[0096]在摆动分选机构25前部侧的下方,配置有将自摆动分选机构25的前部侧漏下的单粒化谷粒作为一次处理物进行回收的一次回收部27。在摆动分选机构25后部侧的下方,配置有将自摆动分选机构25的后部侧漏下的带枝梗的谷粒、分岔谷粒等作为二次处理物进行回收的二次回收部28。在一次回收部27中,沿左右方向配置有将回收的一次处理物向脱粒装置3的右侧部具有的谷粒排出部3A搬送的一次螺旋叶片29。在二次回收部28中,沿左右方向配置有将回收的二次处理物向脱粒装置3的右端部具有的二次返回机构30搬送的二次螺旋叶片31。二次返回机构30构成为,对回收的二次处理物进行脱粒处理,仰送脱粒处理后的二次处理物使其返回摆动分选机构25。
[0097]脱粒箱22使可动箱33经由多个铰链34及带手柄螺栓35与连结在机体框架6上的固定箱32的上端部连结,于是在解除了利用带手柄螺栓35进行的连结的状态下,能够进行以多个铰链34为支点的可动箱33在遮住脱粒筒23上部的关闭位置和敞开脱粒筒23上部的打开位置之间的开闭摆动操作。
[0098]如图1?8所示,集谷箱4利用将方管等各种钢材进行组装而形成的箱框架36、底板37、前后左右的纵向板38?41及顶板42等构成为具有:向脱粒装置3的左外方伸出的左侧伸出部4A和向脱粒装置3的右外方伸出且位于发动机13等的上方的右侧伸出部4B,从而与驾驶室9同样地横跨左右的前轮7宽广地扩展形成。而且,以该集谷箱4的左半部侧位于脱粒装置3的上方而右半部侧位于脱粒装置3上端部的更下方这种状态扩展形成。
[0099]箱框架36在其前后两端部的右下端部位具有向前方或后方突出的支轴部36A,并且,在其底部的左侧部位具有向下方延伸出的前后一对脚部36B。
[0100]各支轴部36A能够相对旋转地内嵌在集谷箱用的支承框架43的右上端部所具有的前后一对枢支部43A内,该支承框架43竖立设置在机体框架6中的脱粒装置3的右侧方部位。即,构成为,集谷箱4能够以前后的支轴部36A为支点向左右方向进行摆动操作。而且,横跨箱框架36和支承框架43地架设有液压式倾泄缸44,该倾泄缸44使集谷箱4以前后的支轴部36A为支点在靠近脱粒装置3上部的谷粒储存用的储存位置和自脱粒装置3上部离开并向右方倾倒的谷粒排出用的排出位置之间向左右方向进行摆动驱动。
[0101]各脚部36B构成为,它们的下端部通过倾泄缸44的收缩动作而抵接在脱粒装置3的左端部,从而将集谷箱4保持在储存位直。
[0102]在集谷箱4的右端部,右侧纵向板41以其下部侧相比上部侧位于机体的更左外侧的状态形成。在集谷箱4的右端部具有:以能够自该集谷箱的下部排出谷粒的状态形成在底板37的右端部和右侧纵向板41的下端部之间的谷粒排出口 45 ;按照以具有能够改变谷粒排出口 45前后宽度的功能的状态对谷粒排出口 45进行开闭的方式能够左右摆动地与右侧纵向板41的下端部垂下连结的多个开闭板46 ;以及以其与箱框架36连结的连结轴47为支点在沿着右侧纵向板41的下部侧立起的姿势和向右外方倒伏的姿势之间进行起伏摆动的盖板48。盖板48在其立起姿势下阻止各开闭板46向右外方摆动,从而封闭谷粒排出口45,并且,在其倒伏姿势下允许各开闭板46向右外方摆动,从而能够使谷粒排出口 45敞开。横跨前后的纵向板38、39和盖板48架设有前后一对弯头连杆49,该前后一对弯头连杆49使倒伏的盖板48作为将谷粒向机体右外方引导并使其流下的导向板起作用。在前后的纵向板38、39的右端上部能够左右摆动地配置有以一体摆动的状态具有前后一对卡合臂51的锁定杆52,该前后一对卡合臂51通过与对应的弯头连杆49的盖板侧的枢支轴50卡合来将盖板48固定保持在关闭位置。
[0103]根据上述结构,对锁定臂52进行摆动操作来解除盖板48在关闭位置处的固定保持,将盖板48自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进行摆动操作,并使倾泄缸44进行伸长动作以便将集谷箱4自储存位置摆动驱动到排出位置,从而可以将集谷箱4从在其内部储存谷粒的储存状态切换到向右方倾倒以便将内部的储存谷粒自谷粒排出口 45排出到机体的右外方的倾倒状态。另外,将盖板48自打开位置向关闭位置进行摆动操作,并对锁定臂52进行摆动操作以便将盖板48固定保持在关闭位置,并且使倾泄缸44进行收缩动作以便将集谷箱4自排出位置摆动驱动到储存位置,从而可以将集谷箱4从倾倒状态切换到储存状态。
[0104]而且,通过将集谷箱4切换到倾倒状态,可以将脱粒装置3上部具有的可动箱33摆动操作到打开位置,从而可以从上方对脱粒装置3上部具有的脱粒筒23等进行维护。
[0105]顶板42以具有水平部42A、后侧的倾斜部42B及左右的倾斜部42C、42D这种状态形成,所述水平部42A相比后侧纵向板39的上端缘及左右的纵向板40、41的上端缘位于更上方,所述后侧的倾斜部42B从与后侧纵向板39的上端缘相对的水平部42A的后端缘朝向后侧纵向板39的上端缘倾斜,所述左右的倾斜部42C、42D从与左右的纵向板40、41的上端缘相对的水平部42A的左右的侧端缘朝向对应的左右的纵向板40、41的上端缘倾斜。
[0106]集谷箱4在集谷箱4的上端部中的由前侧纵向板38和左侧纵向板40形成的转角部分4C形成有能够向集谷箱4内部供给谷粒的供给口 53。具体而言,供给口 53以沿着顶板42的左侧倾斜部42C的朝向左下方的倾斜姿势形成在前侧纵向板38上端部的左端侧部位。
[0107]如图1?6及图9?13所示,自脱粒装置3的谷粒排出部3A至集谷箱4的供给口 53架设有将通过脱粒装置3的脱粒处理及分选处理而得到的单粒化谷粒搬送到集谷箱4中的仰送装置54。仰送装置54具有下侧搬送机构55和上侧搬送机构56,从而构成为绕过作为集谷箱4的谷粒排出侧的右侧伸出部4B,其中,该下侧搬送机构55在脱粒装置3的右外侧自脱粒装置3的谷粒排出部3A以朝向上前方的前倾姿势延伸出,该上侧搬送机构56在集谷箱4的前外侧自下侧搬送机构55的搬送终端部以朝向左上方的左倾倒姿势延伸出。
[0108]下侧搬送机构55由板条式输送装置62构成,该板条式输送装置62构成为,在与脱粒装置3的谷粒排出部3A连通连接的输送装置箱57的内部,卷挂于在该输送装置箱57的上下两端部具有的旋转体58、59即驱动链轮58和从动链轮59上的环状转动带60即环状转动链60进行转动,从而利用以在环状转动链59的转动方向上隔着一定间隔的状态设置于环状转动链59的多个搬送体61即搬送板61将谷粒排出部3A的谷粒拢起并搬送。在下侧搬送机构55的搬送终端部具有将仰送的谷粒引导并使其流到上侧搬送机构56的搬送始端部的谷粒导向部63。谷粒导向部63构成为采用管道来防止谷粒漏出。
[0109]上侧搬送机构56由螺旋输送装置66构成,该螺旋输送装置66构成为,在与谷粒导向部63连通连接的输送装置箱64的内部,横跨该输送装置箱64的上下两端部能够旋转地架设的螺旋叶片65旋转,从而将下侧搬送机构55搬送的谷粒仰送到集谷箱4的供给口53。在上侧搬送机构56的搬送终端部配置有将仰送的谷粒自集谷箱4的供给口 53向集谷箱4的内部抛投供给的抛投装置67。抛投装置67具有一对抛投板68和抛投箱69等,所述一对抛投板68利用与螺旋叶片65的俯视时左旋的一体旋转将仰送的谷粒向离心方向呈放射状地抛投,所述抛投箱69覆盖抛投板68并且以能够以螺旋叶片65的旋转中心为中心进行旋转的状态外嵌在输送装置箱64的上端部。在抛投箱69上形成有将抛投板68抛投的谷粒引导到集谷箱4内部的引导部69A。
[0110]下侧搬送机构55在集谷箱4的右侧伸出部4B的下方利用在脱粒装置3的右侧面和发动机13之间形成的空间配置成以穿过该空间的状态位于脱粒装置3的右侧面和发动机13之间。而且,上述下侧搬送机构55以沿着与右侧伸出部4B的伸出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状态沿着脱粒装置3的右侧面配置。由此,可以将下侧搬送机构55以靠近脱粒装置3右侧面的状态配置,可以将机体框架6中的、下侧搬送机构55的右外方部位作为配置发动机13和发动机13周边设备等的配置区域以不浪费的状态更有效地利用。
[0111]并且,在该下侧搬送机构55的搬送终端部具有的谷粒导向部63,以构成俯视时相比集谷箱4的右侧伸出部4B的前端位于机体前侧且该谷粒导向部63的上端部相比脱粒装置3位于上方这种状态的方式以前倾姿势配置。由此,集谷箱4容易扩展形成为其右半部侧相比脱粒装置3的上端部位于下方这种状态,而且,可以简单地进行谷粒导向部63与配置在集谷箱4前外侧的上侧搬送机构56之间的连接,并且,与以垂直姿势进行配置的情况相比,可以谋求提高下侧搬送机构55的谷粒的搬送效率。另外,利用上侧搬送机构56进行的螺旋输送变短,从而可以抑制螺旋输送时有可能产生的谷粒的损伤。
[0112]上侧搬送机构56利用在集谷箱4的前面和驾驶室9的背面之间形成的空间,以自位于脱粒装置3右外侧的下侧搬送机构55的搬送终端部朝向位于集谷箱4左上端部的供给口 53的左倾倒姿势配置成沿着集谷箱4前面的状态。由此,可以将驾驶室9用作上侧搬送机构56的支承框架。其结果是,集谷箱4构成为通过向左右方向的摆动操作能够切换到储存状态或倾倒状态,同时可以谋求简化用于将上侧搬送机构56以使其靠近集谷箱4前面的状态固定配置以便能够自上侧搬送机构56的抛投装置67向集谷箱4内部抛投供给谷粒的支承构造所需的结构。
[0113]另外,上侧搬送机构56的下端部构成为位于与脱粒装置3的上端部大致相同的高度。由此,可以减小上侧搬送机构56的下端部和供给口 53之间的高度差,与此相应地,可以使上侧搬送机构56的搬送倾斜角度平缓。其结果是,可以提高上侧搬送机构56的谷粒搬送效率。
[0114]如图10所示,下侧搬送机构55构成为,通过将其驱动链轮58以与一次螺旋叶片29 一体旋转的状态配置在一次螺旋叶片29的搬送终端部,从而与一次螺旋叶片29连动。即,通过由板条式输送装置62构成下侧搬送机构55,能够以仅将其驱动链轮58配置在一次螺旋叶片29的搬送终端部这样的简单结构使下侧搬送机构55与一次螺旋叶片29连动。
[0115]如图5、图6、图9及图11所示,在下侧搬送机构55及上侧搬送机构56的处于机体外侧的右外侧配置有自下侧搬送机构55向上侧搬送机构56进行传动的传动系统70。传动系统70构成为具有:在下侧搬送机构55的上部的右外侧端部配置的带张紧式第一传动机构71以及内置在与上侧搬送机构56底部连接的传动箱72内的锥齿轮式第二传动机构73等部件。
[0116]第一传动机构71构成为具有:经由左右方向的从动轴74与下侧搬送机构55的从动链轮59 —体旋转的第一带轮75 ;通过设置在自传动箱72向右外方延伸出的传动轴76的伸出端而配置在第一带轮75所处的下侧搬送机构55右外侧端部的第二带轮77、以及卷挂在第一带轮75和第二带轮77上的传动带78等部件。
[0117]第二传动机构73构成为具有:以与上侧搬送机构56的螺旋叶片65 —体旋转的状态配置在上侧搬送机构56底部的第一锥齿轮79、以及以与第一带轮75平行的姿势在与第一锥齿轮79啮合的状态在经由传动轴76与第二带轮77 —体旋转的第二锥齿轮80等部件。
[0118]S卩,由于自下侧搬送机构55向上侧搬送机构56传送动力的传动系统70具有带张紧式第一传动机构71,因此,在上侧搬送机构56产生了谷粒堵塞的情况下,伴随着该堵塞而使得驱动负荷增大,从而可以在第一传动机构71的第一带轮75和第二带轮77之间引起传动带78打滑,可以使上侧搬送机构56停止。由此,可以有效地抑制因作为上侧搬送机构56的螺旋输送装置66在其内部产生了谷粒堵塞的状态下进行工作而导致谷粒损伤。
[0119]而且,由于在下侧搬送机构55及上侧搬送机构56的机体外侧配置了该第一传动机构71,因此,可以通过目视第一传动机构71来判定上侧搬送机构56中是否产生谷粒堵塞,从而容易尽早采取应对上侧搬送机构56中的谷粒堵塞的措施。另外,容易对第一传动机构71进行传动带78的更换等维护。
[0120]如图1?6、图9、图12及图13所示,上侧搬送机构56以与集谷箱4的供给口 53正交的左倾倒姿势固定在驾驶室9上。在将上侧搬送机构56的上端部与驾驶室9连结的连结部件81上配置有:以螺旋叶片65的旋转中心为中心使抛投箱69转动来对引导部69A进行摆动驱动的电动式雨刮电机82 ;以及检测抛投箱69的旋转角的角度传感器83。
[0121]虽然省略图示,但在行驶机体I上搭载有利用具有CPU及EEPROM等的微型计算机构成的电子控制单元(以下简称为ECU)。在ECU中,作为控制程序而具有谷粒储存控制构件,该谷粒储存控制构件例如基于对向脱粒装置3传送动力的传动系统所具有的脱粒离合器的工作状态进行检测的脱粒离合器传感器的输出,来判定脱粒装置3处于工作状态还是处于停止状态,并根据角度传感器83输出的抛投箱69的旋转角求出引导部69A的操作位置,进而基于判定出的脱粒装置3的状态和求得的引导部69A的操作位置等,控制雨刮电机82的工作来对引导部69A进行摆动操作。
[0122]如图5、图6、图9、图12及图13所示,引导部69A构成为,根据谷粒储存控制构件的控制工作,在脱粒装置3的工作状态下切换到自集谷箱4的供给口 53进入集谷箱4内部的供给状态,在脱粒装置3的停止状态下切换到避让到集谷箱4外部的避让状态。而且,弓丨导部69A构成为,在供给状态,在形成供给口 53所处的转角部分4C的前侧纵向板38和左侧纵向板40之间往复移动。
[0123]而且,如前所述,由于上侧搬送机构56的配置姿势处于与集谷箱4的供给口 53正交的左倾倒姿势,因此,能够旋转地支承抛投板68及抛投箱69的旋转轴84即螺旋叶片轴的姿势成为与集谷箱4的供给口 53正交的左倾倒姿势。因此,引导部69A在具有上下方向的移动成分的状态下在前侧纵向板38和左侧纵向板40之间往复移动,并沿着在前侧纵向板38上以沿着顶板42的左侧倾斜部42C的朝向左下方的倾斜姿势形成的供给口 53往复移动。
[0124]根据该结构,在脱粒装置3的工作状态下,抛投装置69的引导部69A成为供给状态并以具有上下方向的移动成分的状态在前侧纵向板38和左侧纵向板40之间往复移动。由此,可以将抛投板68抛投的谷粒从在集谷箱4的上部左前端部位的转角部分4C形成的供给口 53朝向集谷箱4内部以在形成该转角部分4C的前侧纵向板38和左侧纵向板40之间经由顶板42的状态扩散地供给。
[0125]而且,通过以如上所述的形态将谷粒朝向集谷箱4内部扩散地供给,在抛投装置69的引导部69A自前侧纵向板38朝向左侧纵向板40移动时,伴随着该移动,可以按照下述(I)?(7)的记载顺序连续地改变向集谷箱4供给谷粒的谷粒供给状态:
[0126](I)使谷粒沿着前侧纵向板38主要供给到集谷箱内的右前侧储存区域的状态;
[0127](2)使谷粒沿着顶板42的右侧倾斜部42D主要在集谷箱内的右侧供给到前后中央侧的储存区域的状态;
[0128](3)使谷粒沿着顶板42的水平部42A及右侧倾斜部42D主要供给到集谷箱内的右后侧储存区域的状态;
[0129](4 )使谷粒沿着顶板42的水平部42A及后侧的倾斜部42B主要在集谷箱内的后侧供给到左右中央侧的储存区域的状态;
[0130](5)使谷粒沿着顶板42的左侧倾斜部42C主要供给到集谷箱内的左后侧储存区域的状态;
[0131](6)使谷粒沿着顶板42的左侧倾斜部42C及左侧纵向板40主要在集谷箱内的左侧供给到前后中央侧的储存区域的状态;以及
[0132](7)使谷粒沿着左侧纵向板40主要供给到集谷箱内的左前侧储存区域的状态等。
[0133]与此相反,在抛投装置69的引导部69A自左侧纵向板40朝向前侧纵向板38移动时,伴随着该移动,可以按照与上述顺序相反的(7)?(I)的记载顺序连续地改变向集谷箱4供给谷粒的谷粒供给状态。
[0134]S卩,可以向集谷箱内的整个储存区域以不存在死角的状态均等地扩散供给谷粒,而且,可以将谷粒自供给口 53以使其沿着集谷箱4的顶板42的状态供给到集谷箱4内部,因此,可以提高集谷箱内的储存上限位置,其结果是,可以有效地提高集谷箱4内的谷粒填充率。
[0135]另一方面,在脱粒装置3的停止状态下,抛投装置69的引导部69A处于避让状态,于是在脱粒装置3的停止状态下进行的自集谷箱4排出谷粒的谷粒排出作业中,抛投箱69的引导部69A避让到集谷箱4的外部,从而允许依靠集谷箱4向左右方向的摆动操作来进行储存状态和倾倒状态之间的切换,因此,可以迅速进行自集谷箱4排出谷粒的谷粒排出作业而不会导致抛投装置69的引导部69A进行干涉这样的不便。
[0136]〔其他实施方式〕
[0137]〔I〕作为联合收割机,也可以不配置驾驶室9,另外也可以将发动机13配置在脱粒装置3的左侧方。[0138]〔2〕作为脱粒装置3,也可以是通过夹持收割的收获对象谷杆的根部侧并向后方进行搬送而仅对收割的收获对象谷杆的结粒侧进行脱粒处理的半喂入式用的脱粒装置。
[0139]〔3〕作为脱粒装置3,也可以在其左侧部具有谷粒排出部3A。
[0140]〔4〕作为集谷箱4,供给口 53可以在位于集谷箱4上端部中的由前侧纵向板38和左侧纵向板40形成的转角部分、由前侧纵向板38和右侧纵向板41形成的转角部分、由后侧纵向板39和左侧纵向板40形成的转角部分、以及由后侧纵向板39和右侧纵向板41形成的转角部分中的任一转角部分的状态下,形成在前后左右的纵向板38?41及顶板42中的任一个或横跨形成这些转角部分的前后左右的纵向板38?41及顶板42中的任两个而形成。另外,供给口 53也可以在位于上述转角部分以外的部分的状态下形成在前后左右的纵向板38?41及顶板42中的任一个。
[0141]〔5〕作为集谷箱4,也可以具有储存谷粒排出用的搬送装置或装袋装置等而并非构成为能够切换到储存状态或倾倒状态。另外,也可以是在行驶机体I上能够装卸地构成的集谷箱。
[0142]〔6〕作为集谷箱4,也可以是不具有向下侧搬送机构55的上方伸出的伸出部4B的集谷箱。
[0143]〔7〕作为仰送装置54,下侧搬送机构55也可以由利用横跨其上下两端部的环状转动链(环状转动带60)的转动而通过在环状转动链60上设置的多个斗(搬送体61)仰送谷粒的斗输送装置构成,另外,也可以由螺旋输送装置66构成。
[0144]〔8〕作为仰送装置54,上侧搬送机构56也可以由利用横跨其上下两端部的环状转动链(环状转动带60)的转动而通过在环状转动链60上设置的多个斗(搬送体61)仰送谷粒的斗输送装置构成,另外,也可以由板条式输送装置62构成。
[0145]〔9〕作为仰送装置54,可以构成为,下侧搬送机构55以处于其搬送终端部在俯视时位于左侧伸出部4A或右侧伸出部4B的横外侧这种状态的倾斜姿势配置,并且上侧搬送机构56以沿着集谷箱4的左侧纵向板40的外表面或右侧纵向板41的外表面的状态配置。
[0146]〔10〕作为仰送装置54,可以构成为,下侧搬送机构55以处于其搬送终端部在俯视时位于伸出部4A、4B的后外侧这种状态的倾斜姿势配置,并且,上侧搬送机构56以沿着集谷箱4的后侧纵向板39的外表面的状态配置。
[0147]〔11〕作为仰送装置54,可以构成为,下侧搬送机构55以处于其搬送终端部在俯视时位于左侧伸出部4A的前外侧这种状态的倾斜姿势配置,并且,上侧搬送机构56以沿着集谷箱4的前侧纵向板38的外表面的状态配置。
[0148]〔 12〕作为仰送装置54,能够以垂直姿势配置下侧搬送机构55及上侧搬送机构56中的至少任一方。
[0149]〔13〕作为仰送装置54,也可以在下侧搬送机构55的搬送终端部设置截面呈U形的谷粒导向部63,另外,也可以代替谷粒导向部63而具有将下侧搬送机构55仰送的谷粒横向输送到上侧搬送机构56的搬送始端部的横向输送机构等。
[0150]〔 14〕作为仰送装置54,也可以构成为下侧搬送机构55和上侧搬送机构56之间的中继部位(谷粒导向部63)位于脱粒装置3的上方。
[0151]〔 15〕也可以构成为,在上侧搬送机构56的搬送终端部具有将上侧搬送机构56仰送的谷粒利用依靠电动马达等的抛投板68的旋转驱动而抛投到集谷箱4内部的抛投装置68。
[0152]〔16〕也可以构成为,在螺旋输送装置66的搬送终端部不具有利用雨刮电机82的工作而摆动的引导部69A,而仅具有与螺旋叶片65 —体旋转的抛投板68或仅具有该抛投板68和固定式引导部,从而将螺旋输送装置66仰送的谷粒扩散地抛投到集谷箱4内部。
[0153]工业实用性
[0154]本实用新型的联合收割机的谷粒搬送储存结构能够适用于在脱粒装置的上方配置集谷箱并具有将谷粒自脱粒装置向集谷箱搬送的仰送装置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和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等。`
【权利要求】
1.一种联合收割机的谷粒搬送结构,具有自脱粒装置(3)向集谷箱(4)搬送谷粒的仰送装置(54),其特征在于, 所述仰送装置(54)具有自所述脱粒装置(3)的谷粒排出部(3A)朝上地延伸出的下侧搬送机构(55)和自所述下侧搬送机构(55)的搬送终端部朝上地延伸出的上侧搬送机构(56), 所述下侧搬送机构(55)和所述上侧搬送机构(56)的任一方由通过环状转动带(60)的转动来利用设在所述环状转动带(60)上的多个搬送体(61)仰送谷粒的板条式输送装置(62)或斗输送装置构成,另一方由通过跨设在其上下两端部的螺旋叶片(65)的旋转来仰送谷粒的螺旋输送装置(66)构成,所述环状转动带(60)跨设在设于所述任一方的搬送机构的上下两端部的旋转体(58)、(59)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谷粒搬送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侧搬送机构(56)由所述螺旋输送装置(66)构成, 在所述螺旋输送装置(66)的搬送终端部,具有利用与所述螺旋叶片(65)的一体旋转将仰送的谷粒抛投到所述集谷箱(4)内部的抛投板(68)。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谷粒搬送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侧搬送机构(55)由所述板条式输送装置(62)或所述斗输送装置构成, 在以向所述谷粒排出部(3A)搬送谷粒的状态配置在所述脱粒装置(3)中的一次螺旋叶片(29)的搬送终端部,以一体旋转的状态配置所述下侧搬送机构(55)的下端部侧的所述旋转体(58)、(59)。`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谷粒搬送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侧搬送机构(55)由所述板条式输送装置(62)或所述斗输送装置构成, 在以向所述谷粒排出部(3A)搬送谷粒的状态配置在所述脱粒装置(3)中的一次螺旋叶片(29)的搬送终端部,以一体旋转的状态配置所述下侧搬送机构(55)的下端部侧的所述旋转体(58)、(59)。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谷粒搬送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下侧搬送机构(55)的搬送终端部设有谷粒导向部(63),该谷粒导向部(63)引导所述下侧搬送机构(55)所仰送的谷粒而使该谷粒向所述上侧搬送机构(56)的搬送始端部流下。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谷粒搬送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谷粒导向部(63)由管道构成。
7.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谷粒搬送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下侧搬送机构(55)及所述上侧搬送机构(56)的处于机体外侧的部位,配置有自所述下侧搬送机构(55)向所述上侧搬送机构(56)进行传动的传动系统(70)。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谷粒搬送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下侧搬送机构(55)及所述上侧搬送机构(56)的处于机体外侧的部位,配置有自所述下侧搬送机构(55)向所述上侧搬送机构(56)进行传动的传动系统(70)。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谷粒搬送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系统(70)由第一带轮(75)、第一锥齿轮(79)、第二锥齿轮(80)、第二带轮(77)和传动带(78)构成,所述第一带轮(75)以与所述板条式输送装置(62)或所述斗输送装置的接近所述螺旋输送装置(66 )的一方所述旋转体(59 ) 一体旋转的状态配置在所述板条式输送装置(62 )或所述斗输送装置的机体外侧的侧端部, 所述第一锥齿轮(79)以与所述螺旋叶片(65) —体旋转的状态配置在所述螺旋输送装置(66)的接近所述板条式输送装置(62)或所述斗输送装置的上下一端部, 所述第二锥齿轮(80)以在平行于所述第一带轮(75)的姿势下与所述第一锥齿轮(79)啮合的状态配置在所述螺旋输送装置(66)的上下一端部, 所述第二带轮(77)以与所述第二锥齿轮(80) —体旋转的状态配置在所述第一带轮(75)所在的所述板条式输送装置(62)或所述斗输送装置的机体外侧的侧端部, 所述传动带(78)卷挂在所述第一带轮(75)和所述第二带轮(77)上。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谷粒搬送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系统(70)由第一带轮(75)、第一锥齿轮(79)、第二锥齿轮(80)、第二带轮(77)和传动带(78)构成, 所述第一带轮(75)以与所述板条式输送装置(62)或所述斗输送装置的接近所述螺旋输送装置(66 )的一方所述旋转体(59 ) 一体旋转的状态配置在所述板条式输送装置(62 )或所述斗输送装置的机体外侧的侧端部, 所述第一锥齿轮(79)以与所述螺旋叶片(65) —体旋转的状态配置在所述螺旋输送装置(66)的接近所述板条式输送装置(62)或所述斗输送装置的上下一端部, 所述第二锥齿轮(80)以在平行于所述第一带轮(75)的姿势下与所述第一锥齿轮(79)啮合的状态配置在所述螺旋输送装置(66)的上下一端部, 所述第二带轮(77)以与所述第二锥齿轮(80) —体旋转的状态配置在所述第一带轮(75)所在的所述板条式输送装置(62)或所述斗输送装置的机体外侧的侧端部, 所述传动带(78)卷挂在所述第一带轮(75)和所述第二带轮(77)上。
11.如权利要求1~4、6、8~10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谷粒搬送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谷箱(4)配置在所述脱粒装置(3)的上方, 所述集谷箱(4)宽广地构成为具有向所述脱粒装置(3)的外侧伸出的伸出部(4B),所述下侧搬送机构(55)以沿着与所述伸出部(4B)的伸出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状态配置在所述伸出部(4B)的下方。
12.如权利要求1~4、6、8~10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谷粒搬送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侧搬送机构(56)以 沿着所述集谷箱(4)的外表面的状态配置。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谷粒搬送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侧搬送机构(56)以倾斜姿势配置。
14.如权利要求1~4、6、8~10、13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谷粒搬送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仰送装置(54)构成为,具有在所述脱粒装置(3)的外侧自所述脱粒装置(3)的谷粒排出部(3A)朝上地延伸出的下侧搬送机构(55 )和在所述集谷箱(4)的外侧自所述下侧搬送机构(55 )的搬送终端部朝上地延伸出的上侧搬送机构(56 )。
15.如权利要求1~4、6、8~10、13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谷粒搬送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脱粒装置的横向一侧方配置发动机(13), 所述下侧搬送机构(55)配置在所述脱粒装置(3)与所述发动机(13)之间。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谷粒搬送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脱粒装置的横向一侧方配置发动机(13), 所述下侧搬送机构(55)配置在所述脱粒装置(3)与所述发动机(13)之间。
17.—种普通型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配置有左右一对前轮(7)和左右一对后轮(8), 具有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谷粒搬送结构, 所述脱粒装置是整杆投入型的。
18.—种普通型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配置有左右一对前轮(7)和左右一对后轮(8), 具有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谷粒搬送结构, 所述脱粒装置是整杆投入型的。
【文档编号】A01F12/60GK203467253SQ201320537590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9日
【发明者】田中佑二, 中岛伸六, 吉田有作, 冈田干夫 申请人:株式会社久保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