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空气引入到冷却器的罩部件、冷却器系统以及玉米收割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将空气引入到冷却器的罩部件、冷却器系统以及玉米收割机,罩部件包括:箱形主体,所述箱形主体的面向所述冷却器的主体第一侧设置有空气出口;空气入口部,所述空气入口部位于所述空气出口的上方且与所述箱形主体的上侧的开口相通,其中,箱形主体的与所述主体第一侧相对布置的主体第二侧的上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导流板,导流板适于将来白所述开口的部分空气引导向所述空气出口,所述导流板与所述主体第二侧之间形成空气流动通道。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具有上述的罩部件的冷却器系统以及具有该冷却器系统的玉米收割机。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减少了杂草碎屑附着罩部件和堵塞冷却器(例如水箱)的机会,且可使气流均匀通过整个冷却器表面,有利于冷却器的散热。
【专利说明】将空气引入到冷却器的罩部件、冷却器系统以及玉米收割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将空气引入到冷却器的罩部件,具有该罩部件的冷却器系统以及具有该冷却器系统的玉米收割机。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玉米收割机中,发动机风扇为吸风式结构,且水箱位置较低。不过,田间作业环境杂草碎屑多。因此,在已有水箱罩在前侧面开进风孔的情况下,在收割机作业时草叶碎屑等会被吸附在水箱的进风面上,通过进风孔进入水箱内部,长期积累堵塞水箱。
[0003]此外,发动机风扇运转时会产生噪声,但是由于水箱罩前侧开孔,会在水箱及水箱罩上形成噪声的直线传播通道,从而车辆行走噪声存在超标风险。
[0004]另外,由于车辆运转导致的杂草和碎屑的积累会对水箱罩和水箱造成堵塞,造成水箱进风量下降,直接影响水箱的散热效果;同时会导致经过发动机表面的风速和风量下降,发动机表面尤其是高温部件表面杂草积累和起火的概率升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通过改进将空气引入到冷却器(例如水箱)的罩部件,减少进风面的堵塞以及冷却器的堵塞。
[0006]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将空气引入到冷却器的罩部件,包括:箱形主体,所述箱形主体的面向所述冷却器的主体第一侧设置有空气出口 ;以及空气入口部,所述空气入口部位于所述空气出口的上方且与所述箱形主体的上侧的开口相通,其中:所述箱形主体的与所述主体第一侧相对布置的主体第二侧的上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导流板,导流板适于将来白所述开口的部分空气引导向所述空气出口,其中所述导流板与所述主体第二侧之间形成空气流动通道。
[0007]因为空气入口部位于所述空气出口的上方,进气位置相对提高,减少了杂草碎屑附着罩部件和堵塞冷却器(例如水箱)的机会。而且,由于罩部件的与主体第一侧相对的主体第二侧上没有设置进风口(即表面密闭),使后面提及的吸风风扇的噪声在传播过程中产生折射,有利于控制整车行走噪声。另外,由于设置了导流板,可使气流均匀通过整个冷却器表面,有利于冷却器的散热。
[0008]可选的,所述导流板可通过肋条连接到所述主体第二侧。
[0009]可选的,所述至少一个导流板包括上导流板和下导流板,其中,上导流板与主体第二侧之间的距离大于下导流板与主体第二侧之间的距离。
[0010]可选的,所述箱形主体具有彼此平行相对的主体第三侧和主体第四侧,所述主体第三侧垂直于所述主体第一侧;且每一个导流板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到主体第三侧和主体第四侧。
[0011]可选的,所述导流板包括直板和弧形板,所述直板平行于所述主体第二侧设置,所述弧形板连接在所述直板的下方并且凹面朝向所述空气出口。
[0012]可选的,每一个所述导流板为单个弧形板或单个斜板。
[0013]可选的,上述罩部件中,所述空气入口部的至少一个侧面设置有进风口。在多个侧面同时进风的情况下,可以增加进气面积。
[0014]可选的,上述罩部件中,所述空气入口部包括上部和下部,所述下部与所述开口相通,所述上部与所述下部相连且所述上部的垂直于上下方向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下部的垂直于上下方向的横截面积。进一步的,所述箱形主体具有彼此平行相对的所述主体第一侧和主体第二侧;所述空气入口部的上部具有彼此平行相对的上部第一侧和上部第二侧,其中所述上部第一侧平行于所述主体第一侧;所述空气入口部的下部具有下部第一侧和下部第二侧,其中所述下部第一侧为连接所述上部第一侧和所述主体第一侧的斜面,所述上部第二侧为所述下部第二侧向上延伸形成。更进一步的,所述箱形主体具有彼此平行相对的主体第三侧和主体第四侧,所述主体第三侧垂直于所述主体第一侧;所述空气入口部具有彼此平行相对的入口部第三侧和入口部第四侧,其中,入口部第三侧和入口部第四侧分别由主体第三侧和主体第四侧的向上延伸件形成。如此形成的罩部件中,上部为凸出设计,这同样有助于增加进气面积。
[0015]上述的罩部件中,可选的,所述箱形主体的与所述主体第一侧相对布置的主体第二侧是能够拆卸的或可滑动的,以露出箱形主体的内部。主体第二侧的可开启设计,可以便于冷却器内堆积杂物的清理。
[0016]本实用新型也涉及一种冷却器系统,包括:冷却器,所述冷却器的管道中流动冷却液;设置在冷却器的一侧的上述的罩部件,其中从所述空气出口吹出的空气吹向所述冷却器而穿过冷却器的管道之间的间隙;设置在冷却器的另一侧的吸风风扇,所述吸风风扇抽吸空气以驱使空气穿过冷却器。上述的冷却器系统还可包括发动机冷却风道,来自所述吸风风扇的空气的至少一部分进入所述发动机冷却风道。在本实用新型的冷却器系统中,流过发动机表面的气流得到保证,降低了起火隐患。
[0017]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玉米收割机,包括一上述的冷却器系统。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玉米收割机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中的玉米收割机的另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0020]图3为图2中的玉米收割机的示意图,其中部分为剖视图;
[0021]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罩部件的立体示意图;
[0022]图5为图4中的罩部件的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虽然将参照含有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附图充分描述本实用新型,但在此描述之前应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修改本文中所描述的实用新型,同时获得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因此,须了解以下的描述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为一广泛的揭示,且其内容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
[0024]下面参照图1-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将空气引入到冷却器的罩部件100。罩部件100包括:箱形主体110,所述箱形主体110的面向冷却器200的主体第一侧111设置有空气出口 112 ;以及空气入口部120,所述空气入口部120位于所述空气出口 112的上方且与所述箱形主体的上侧的开口 113相通。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空气入口部120位于所述空气出口 112的上方”表示在高度方向上,空气入口部120的位置高于空气出口 112的位置。
[0025]因为空气入口部120位于所述空气出口 112的上方,进气位置相对提高,减少了杂草碎屑附着罩部件100和堵塞冷却器200 (例如水箱)的机会。而且,由于罩部件100的与主体第一侧111相对的主体第二侧114上没有设置进风口(即表面密闭),使后面提及的吸风风扇300的噪声在传播过程中产生折射,有利于控制整车行走噪声。
[0026]上述的罩部件中,可选的,如图2-5所示,所述箱形主体的主体第二侧114的上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导流板117,导流板117适于将来自所述开口的部分空气引导向所述空气出口一且所述导流板117与所述主体第二侧114之间形成空气流动通道,其中所述导流板117可通过肋条118连接到所述主体第二侧114。
[0027]可选的,如图2-3所示,所述至少一个导流板包括上导流板和下导流板,其中,上导流板与主体第二侧之间的距离大于下导流板与主体第二侧之间的距离。
[0028]可选的,所述导流板117包括直板117a和弧形板117b,所述直板平行于所述主体第二侧设置,所述弧形板连接在所述直板的下方并且凹面朝向所述空气出口。
[0029]需要指出的是,导流板117也可以固定在主体第三侧和主体第四侧上。
[0030]导流板也可以不限于图中示出的形式。例如,每一个导流板可为单个弧形板或单个斜板。
[0031]利用导流板117,可使气流均匀通过整个冷却器表面,有利于冷却器的散热。
[0032]所述空气入口部120的至少一个侧面设置有进风口。在多个侧面同时进风的情况下,可以增加进气面积。空气入口部120的顶部也可设置进风口。进风口可以是板上形成多个孔眼的形式,也可以是细网格的形式,有利的,在保证空气流动阻力不大的情况下,使用具有较小的孔眼或网格的进风口。
[0033]如图4所示,所述空气入口部120包括上部121和下部122,所述下部122与所述开口 113相通,所述上部121与所述下部122相连且所述上部121的垂直于上下方向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下部的垂直于上下方向的横截面积。
[0034]进一步的,如图2-3所示,所述箱形主体110具有彼此平行相对的所述主体第一侧111和主体第二侧114 ;所述空气入口部120的上部121具有彼此平行相对的上部第一侧121a和上部第二侧121b,其中所述上部第一侧121a平行于所述主体第一侧111 ;所述空气入口部120的下部122具有下部第一侧122a和下部第二侧122b,其中所述下部第一侧122a为连接所述上部第一侧121a和所述主体第一侧111的斜面,所述上部第二侧122b为所述下部第二侧向上延伸形成。更进一步的,所述箱形主体具有彼此平行相对的主体第三侧115和主体第四侧116,所述主体第三侧115垂直于所述主体第一侧111 ;所述空气入口部120具有彼此平行相对的入口部第三侧123和入口部第四侧124,其中,入口部第三侧123和入口部第四侧124分别由主体第三侧115和主体第四侧116的向上延伸件形成。如此形成的罩部件中,上部121为凸出设计,这同样有助于增加进气面积。
[0035]上述的罩部件中,可选的,所述箱形主体的主体第二侧114是能够拆卸的或可滑动的,以露出箱形主体的内部。主体第二侧114的可开启设计,可以便于冷却器内堆积杂物的清理。例如,如图4所示,可以利用卡扣119可释放地锁紧主体第二侧114。
[0036]本实用新型也涉及一种冷却器系统,包括:冷却器200,所述冷却器的管道中流动冷却液,例如水;设置在冷却器200的一侧(例如图2-3中的右侧)的上述的罩部件100,其中从所述空气出口吹出的空气吹向所述冷却器而穿过冷却器的管道之间的间隙;设置在冷却器的另一侧(例如图2-3中的左侧)的吸风风扇300,所述吸风风扇300抽吸空气以驱使空气穿过冷却器。上述的冷却器系统还可包括发动机400的冷却风道,来自所述吸风风扇的空气的至少一部分进入所述发动机400的冷却风道。在本实用新型的冷却器系统中,流过发动机表面的气流得到保证,降低了起火隐患。
[0037]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玉米收割机1000,包括上述的冷却器系统,如图1-3中所
/Jn ο
[0038]虽然在上文已经公开了结合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所公开的实施例。相反地,本申请旨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一般原则覆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化、用途或修改。而且,本实用新型意图涵盖偏离本公开内容的、如落入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中已知或习惯做法范围内这种内容。
【权利要求】
1.一种将空气引入到冷却器的罩部件,包括: 箱形主体,所述箱形主体的面向所述冷却器的主体第一侧设置有空气出口, 其特征在于,所述罩部件还包括: 空气入口部,所述空气入口部位于所述空气出口的上方且与所述箱形主体的上侧的开口相通, 其中:所述箱形主体的与所述主体第一侧相对布置的主体第二侧的上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导流板,导流板适于将来白所述开口的部分空气引导向所述空气出口,其中所述导流板与所述主体第二侧之间形成空气流动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罩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板通过肋条连接到所述主体第二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罩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导流板包括上导流板和下导流板,其中,上导流板与主体第二侧之间的距离大于下导流板与主体第二侧之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罩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形主体具有彼此平行相对的主体第三侧和主体第四侧,所述主体第三侧垂直于所述主体第一侧; 每一个导流板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到主体第三侧和主体第四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罩部件,其特征在于, 每一个所述导流板包括直板和弧形板,所述直板平行于所述主体第二侧设置,所述弧形板连接在所述直板的下方并且凹面朝向所述空气出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罩部件,其特征在于, 每一个所述导流板为单个弧形板或单个斜板。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罩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入口部的至少一个侧面设置有进风口。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罩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入口部包括上部和下部,所述下部与所述开口相通,所述上部与所述下部相连且所述上部的垂直于上下方向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下部的垂直于上下方向的横截面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罩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形主体具有彼此平行相对的所述主体第一侧和主体第二侧; 所述空气入口部的上部具有彼此平行相对的上部第一侧和上部第二侧,其中所述上部第一侧平行于所述主体第一侧; 所述空气入口部的下部具有下部第一侧和下部第二侧,其中所述下部第一侧为连接所述上部第一侧和所述主体第一侧的斜面,所述上部第二侧为所述下部第二侧向上延伸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罩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形主体具有彼此平行相对的主体第三侧和主体第四侧,所述主体第三侧垂直于所述主体第一侧; 所述空气入口部具有彼此平行相对的入口部第三侧和入口部第四侧,其中,入口部第三侧和入口部第四侧分别由主体第三侧和主体第四侧的向上延伸件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罩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形主体的与所述主体第一侧相对布置的主体第二侧是能够拆卸的或可滑动的,以露出箱形主体的内部。
12.—种冷却器系统,包括: 冷却器,所述冷却器的管道中流动冷却液; 设置在冷却器的一侧的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罩部件,其中从所述空气出口吹出的空气吹向所述冷却器而穿过冷却器的管道之间的间隙; 设置在冷却器的另一一侧的吸风风扇,所述吸风风扇抽吸空气以驱使空气穿过冷却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冷却器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发动机冷却风道,来自所述吸风风扇的空气的至少一部分进入所述发动机冷却风道。
14.一种玉米收割机,其 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冷却器系统。
【文档编号】A01D75/18GK203523346SQ201320628180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1日
【发明者】白玉杰, 曹春玲, 王喜君, 艾伦·D·施德勒 申请人:约翰迪尔(天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