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破碎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物料破碎装置,包括壳体、设于壳体上方的进料斗及设于壳体下方的出料口,壳体内设有至少两台用于对从进料斗进入的物料进行破碎的破碎器和用于将物料导至任一破碎器的分料槽;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壳体内部设置至少两台破碎器,破碎器共同对物料进行破碎,提高工作效率,而且一台破碎器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不仅可将部分物料抛射至其它破碎器、使该部分物料进行二次破碎,还可使部分被抛射物料之间产生相对撞击而进行二次破碎,从而增大对物料的破碎程度、保证物料粒型符合使用要求;此外,在急需进行破碎操作的情况下如其中一台破碎机出现故障,在无需进行维修、更换的情况下还可以利用其它破碎机进行破碎,其应急效率较高。
【专利说明】物料破碎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破碎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建筑用混凝土原材料制作的物料破
碎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破碎装置广泛应用于建筑、采矿、化工行业,是将输送来的物料破碎成体积符合要求的颗粒。其中,建筑用混凝土原材料制作的物料破碎装置也称作制砂机。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生产混凝土拌合物所必不可缺的最重要原材料之一即为细骨料的砂,其粒型要求较高。现有的物料破碎装置通常包括壳体、设于壳体上方的进料斗、设于壳体下方的出料口及一台设于壳体内的破碎机,由于只有一台破碎机,使得物料破碎程度低、物料粒型不佳,所生产出来的物料往往不能满足使用要求而需要另行进行二次破碎,既降低了生产效率又增加了运作成本。而且,在急需进行破碎操作的情况下如唯一一台的破碎机出现故障,则只能立即进行维修、更换,其应急效率低下、影响生产效率。
[0003]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物料破碎装置进行改进,使其能增大对物料的破碎程度、保证物料粒型符合使用要求而无需另行进行二次破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作成本;而且,能提高在急需进行破碎操作情况下的应急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料破碎装置,其能增大对物料的破碎程度、保证物料粒型符合使用要求而无需另行进行二次破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作成本;而且,能提高在急需进行破碎操作情况下的应急效率。
[0005]本实用新型的物料破碎装置,包括壳体、设于所述壳体上方的进料斗及设于所述壳体下方的出料口,所述壳体内设有至少两台用于对从所述进料斗进入的物料进行破碎的破碎器和用于将物料导至任一所述破碎器的分料槽。
[0006]进一步,所述破碎器包括破碎转子及沿所述破碎转子的周向均匀设置的破碎板锤,所述破碎转子通过传动带与设于所述壳体外的驱动电机相连。
[0007]进一步,所述破碎器为两台且两台所述破碎器相对于所述进料斗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0008]进一步,所述分料槽的纵截面为等腰三角形,所述分料槽的顶角正对所述进料斗的中心线。
[0009]进一步,所述进料斗的中心线和所述出料口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0010]进一步,所述进料斗上铰接有一用于阻挡物料从所述进料斗甩出的物料挡板。
[0011]进一步,所述出料口处设有用于筛选物料的物料筛。
[0012]进一步,所述出料口处还安装有位于所述物料筛下且能承接从所述物料筛落下的物料的落料滑槽。
[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物料破碎装置,通过在壳体内部设置至少两台破碎器,破碎器共同对物料进行破碎,提高工作效率,而且一台破碎器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不仅可将部分物料抛射至其它破碎器、使该部分物料进行二次破碎,还可使部分被抛射物料之间产生相对撞击而进行二次破碎,从而增大对物料的破碎程度、保证物料粒型符合使用要求;此外,在急需进行破碎操作的情况下如其中一台破碎机出现故障,在无需进行维修、更换的情况下还可以利用其它破碎机进行破碎,其应急效率较高;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物料破碎装置,包括壳体1、设于所述壳体I上方的进料斗2及设于所述壳体I下方的出料口 3,所述壳体I内设有至少两台用于对从所述进料斗2进入的物料进行破碎的破碎器4和用于将物料导至任一所述破碎器4的分料槽5 ;壳体I即本破碎装置的金属外壳,优选采用立轴锤式;进料斗2为一圆柱体,设于壳体I正上方,进料斗2最上方的开口即为进料口 ;出料口 3为壳体I下方的开口,当然也可以再出料口 3处设置出料槽以便于出料;破碎器4为锤头式,利用旋转甩锤对物料进行撞击以完成破碎;分料槽5可由若干溜槽构成,每一溜槽对应一台破碎器4,完成物料导向功能;通过在壳体I内部设置至少两台破碎器4,破碎器4共同对物料进行破碎,提高工作效率,而且一台破碎器4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不仅可将部分物料抛射至其它破碎器4、使该部分物料进行二次破碎,还可使部分被抛射物料之间产生相对撞击而进行二次破碎,从而增大对物料的破碎程度、保证物料粒型符合使用要求;此外,在急需进行破碎操作的情况下如其中一台破碎机4出现故障,在无需进行维修、更换的情况下还可以利用其它破碎机4进行破碎,其应急效率较高。
[0017]本实施例中,所述破碎器4包括破碎转子41及沿所述破碎转子41的周向均匀设置的破碎板锤42,所述破碎转子41通过传动带6与设于所述壳体I外的驱动电机7相连;该环锤式结构的破碎器4制造工艺简单、破碎率大,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而且用途广泛,可作干、湿两种形式的破碎;传动带6采用一般皮带即可;驱动电机7的功率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定;壳体I在与出料口 3同一平面处连接有机座71,驱动电机7固定在机座71上,便于本物料破碎装置的整体运输、移动。
[0018]本实施例中,所述破碎器4为两台且两台所述破碎器4相对于所述进料斗2的中心线21对称设置;如图1所示,两台破碎器4左右对称,而且左侧的破碎器4顺时针旋转、右侧的破碎器4逆时针旋转;同时协作时,一台破碎器4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可将部分物料抛射至另一台破碎器4、使该部分物料进行二次破碎,还可使部分被抛射物料之间产生相对撞击而进行二次破碎,从而增大对物料的破碎程度、保证物料粒型符合使用要求;此外,在急需进行破碎操作的情况下如其中一台破碎机4出现故障,在无需进行维修、更换的情况下还可以利用另一台破碎机4进行破碎,其应急效率较高。
[0019]本实施例中,所述分料槽5的纵截面为等腰三角形,所述分料槽5的顶角正对所述进料斗2的中心线21 ;分料槽5的两等腰用于将物料导向左右侧的破碎器4、底边用于支撑两腰以增强其结构强度;同样,分料槽5相对于进料斗2的中心线21对称设置,以均匀导向从进料斗2进入的物料,顶角正对进料斗2的中心线21便于分离物料。
[0020]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料斗2的中心线21和所述出料口 3的中心线31位于同一直线上,便于均匀出料;出料口 3为长方形开口,其长度略小于壳体I底部长度,其宽度略小于两破碎机4的破碎板锤42旋转轨道相对侧之间的距离,以充分、准确地进行出料。
[0021]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料斗2上铰接有一用于阻挡物料从所述进料斗2甩出的物料挡板8 ;自然状态下,物料挡板8挡住进料口,在需要进料时即翻开物料挡板8,该物料挡板8能防止旋转中的物料甩出伤害到工作人员,以保证安全可靠。
[0022]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料口 3处设有用于筛选物料的物料筛9 ;物料筛9设有落料孔,落料孔的大小与所需物料颗粒的大小相当,起到筛选物料颗粒的作用;当物料颗粒过大时物料即被截留在物料筛9上,此时这些物料将受破碎转子41的旋转力促使而再次参与破碎,以防止堵塞落料孔。
[0023]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料口 3处还安装有位于所述物料筛9下且能承接从所述物料筛落9下的物料的落料滑槽32 ;从落料孔落下的物料进入垂直设置或者倾斜设置的落料滑槽32,顺利完成出料;落料滑槽32可采用上部大、下部小的结构,出料时利用上部物料的重力推动下部物料运动。
[0024]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
1.一种物料破碎装置,包括壳体、设于所述壳体上方的进料斗及设于所述壳体下方的出料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至少两台用于对从所述进料斗进入的物料进行破碎的破碎器和用于将物料导至任一所述破碎器的分料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碎器包括破碎转子及沿所述破碎转子的周向均匀设置的破碎板锤,所述破碎转子通过传动带与设于所述壳体外的驱动电机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料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碎器为两台且两台所述破碎器相对于所述进料斗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物料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料槽的纵截面为等腰三角形,所述分料槽的顶角正对所述进料斗的中心线。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物料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斗的中心线和所述出料口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物料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斗上铰接有一用于阻挡物料从所述进料斗甩出的物料挡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物料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口处设有用于筛选物料的物料筛。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物料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口处还安装有位于所述物料筛下且能承接从所述物料筛落下的物料的落料滑槽。
【文档编号】B02C13/286GK203525773SQ201320733210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8日
【发明者】巢德明 申请人:重庆市大业混凝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