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凡纳滨对虾小水体育苗方法

文档序号:248018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凡纳滨对虾小水体育苗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凡纳滨对虾小水体育苗方法,属于水产品养殖【技术领域】,其方法包括海水处理、幼体投放、环境控制、饲料投喂、水质调控、质量检验六个步骤;该育苗方式技术方法简单、操作方便、适合于优质健康的凡纳滨对虾种苗的生产,培育出来的虾苗外观无崎形,整齐均匀,摄食、游动正常有力,且逆水性好、反应灵敏。
【专利说明】一种凡纳滨对虾小水体育苗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凡纳滨对虾小水体育苗方法,具有涉及一种通过采用微生物制剂控制水质和投喂藻类、酵母等生物饵料进行凡纳滨对虾育苗的技术,属于水产品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我国海水养殖的对虾类,主要有中国对虾、日本对虾、斑节对虾及南美白对虾等对虾类组成。其中南北美对虾,又名凡纳滨对虾,原产于美洲太平洋沿岸水域,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对虾养殖优良品种之一,其产量已跻身于世界三大高产虾种之列。自20世纪80年代末引进以来,凡纳滨对虾养殖在中国得到迅猛的发展。目前,中国每年养殖产量30 XIO4 t以上,约占全国对虾养殖总产量的80%。但是,随着养殖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凡纳滨对虾育苗过程中出现的病害逐渐增多,幼体存活率低、滥用药物和虾苗质量下降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阻碍了对虾育苗和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0003]究其原因,在养殖中缺乏健康优质的凡纳滨对虾种苗是影响养殖成功率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目前,对虾育苗技术都是采用工厂化模式,以人工饵料为主,水环境及饵料生物无法满足幼体生理生态需求,病害频发,幼体死亡率高,导致虾苗产量和质量不稳定。另外,传统育苗大量使用抗生素等化学药物以提高存活率,造成对虾生理障碍及药物残留,也使养殖池中的正常菌群失调,导致耐药性微生物大量出现,严重影响了虾苗的质量甚至最终对虾养殖产品的质量。而虾苗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养虾业者的切身利益以及对虾养殖可持续健康发展,因此虾苗的健康育苗技术成为全球渔业界的共识。
CN200810015938.5公开了一种凡纳滨对虾的育苗方法,利用了生物水质调控技术,保持水环境稳定,同时为凡纳滨对虾的各期幼体生长发育提供优良生物饵料,其生物水质调控仅使用小球藻进行控制,小球藻用量大,成本高;CN201110033585.3公开了一种适用于中国南方地区的无特定病原凡 纳滨对虾苗种的培养方法,包括土地培养轮虫的纯化,杀灭病菌和营养强化,以轮虫为主要饵料的无特定病原凡纳滨对虾苗种培育工艺,其水质改善是通过在育苗水提内添加EM菌,同样存在着成本较高的问题,且仅有益生菌调控水质,容易引起水质不稳定的问题。而目前利用微生物制剂、藻类物质双重控制对虾育苗水体水质的技术还没见到。
[0004]微生态制剂是从天然环境中提取分离出来的微生物经过培养扩增后形成的含有大量有益菌的制剂,具有成本低、无毒副作用、无药物残留、无耐药性等优点,可以用来改善养殖,生态环境、净化水质、作为饲料添加剂等广泛使用,成为替代抗生素的较为理想的产品。本发明目前在无节幼体到仔虾阶段使用小水体进行操作、通过采用微生物制剂和藻类物质控制水质和投喂藻类、酵母等生物饵料、进行凡纳滨对虾育苗。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凡纳滨对虾小水体育苗方式,该育苗方式技术方法简单、操作方便、适合于优质健康的凡纳滨对虾种苗的生产,培育出来的虾苗外观无崎形,整齐均匀,摄食、游动正常有力,且逆水性好、反应灵敏。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凡纳滨对虾的育苗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a.海水处理:海水经过砂滤、臭氧和化学消毒处理,臭氧由臭氧发生器生成,投放量为0.01、.03 mg/L,臭氧消毒后用二氧化氯(ClO2 ) 30^50 mL/m3消毒,充气搅匀后静置12^24h后用硫代硫酸钠消除余氯,然后再依次经过孔径10、1.0、0.5μπι的滤膜过滤;
b.幼体投放:将优质健康的凡纳滨对虾无节幼体按照150-200只/升的密度放入大小为Im3的圆形水族箱中;
c.环境控制:
水温:蚤状幼体阶段28~29°C,糠虾幼体阶段2iT3(TC,仔虾阶段27~30°C ;
溶解氧:6.0mg/L以上,充气量随虾苗生长发育而逐渐增大;
盐度:25~30%。;
光照:全黑暗;
d.词料投喂:
(1)待对虾幼体发育到第6期幼体时加入角毛藻或骨条藻,及酵母、轮虫,使角毛藻或骨条藻的密度恒定为I万cel/mL,酵母的密度为0.20-θ.25g/m3 ;
(2)待对虾幼体发育到蚤状幼体第一阶段(Zl)时,继续补充角毛藻或骨条藻,使角毛藻的密度恒定为5~7万cell/mL,或使骨条藻的密度恒定为4飞万cell /mL ;加入藻类12小时后投喂酵母,使酵母的密度恒定为0.1(T0.15g/ m3,轮虫的密度为5~10个/mL,每4飞个小时用显微镜观察一次,计算藻类的数量,使藻类的密度保持恒定;
(3)待对虾幼体发育到蚤状幼体第二阶段时(Z2阶段),适当使用虾片或BP(育苗用微囊饵料)与藻类、轮虫共同进行投喂,每:1~4个小时观察投饵一次,使BP的密度恒定为0.05、.1Og/ m3,若是投喂虾片,则使虾片的密度恒定为0.5~lg/m3,且虾片投喂前必须要先经过150目筛网过滤搓洗,再使用搅拌器和适量淡水搅拌均匀后使用;投喂的藻类为角毛藻或骨条藻,投喂量与蚤状体第一阶段(Zl)时相同,轮虫投喂量为0.3(T0.35g/m3,且从这个阶段开始每天添加10-20%的海水;
(4)待幼体发育到糠虾I期时,每天投饵6次,两次为丰年虫,其余4次为BP或虾片;丰年虫每次投喂数量与对虾幼体的数量比例约为1:1,如果观察到丰年虫没有吃完,则不能再加入丰年虫;ΒΡ或虾片的投喂量及处理方法与蚤状幼体第二阶段(Ζ2)时相同,同时保证水体中角毛藻或骨条藻维 持在3飞万cell/mL的密度;
(5)从糠虾到仔虾阶段逐渐调整幼体数量和丰年虫的每次用量比例到1:8~1:10;每天投喂丰年虫两次;另外投喂4次BP或虾片,投喂量及处理方法等与蚤状幼体第二阶段(Z2)时相同;
e.水质调控:
在步骤c (4)阶段加入小球藻密度为5~7万celll/mL ;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及乳酸芽孢杆菌的其中两种以任意比复配,和光合细菌以1:广5:1的质量比复配使用,以添加量为0.001~0.01%加入到水中;
g.质量检验:待仔虾发育到第十天(P10),在经过仔虾质量控制合格后即可进行出苗销售;仔虾质量控制的方法有两种:a)盐度耐受性测试:将适量虾苗快速浸入淡水中15分钟,再放回苗池水15分钟;b)饥饿耐受性测试:将适量虾苗放于平的水瓢,不充气,饥饿I天;经过盐度耐受性测试或饥饿耐受性测试,虾苗的成活率能够达到90%以上时,即为仔虾质量控制合格,可出苗出售;
所述的步骤c中(3)所用的海水,需经过步骤a的处理;
所述的步骤e,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及乳酸芽孢杆菌为活化后菌株,活力为IX IO7Cfu /mL以上,光合细菌的活力为I XlO7Cfu /mL以上。
[0007]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出了健康优质种苗繁育的新方法,适合于优质健康的凡纳滨对虾种苗的生产,培育出来的虾苗外观无崎形,整齐均匀,摄食、游动正常有力,且逆水性好、反应灵敏,存活率高,养殖成功率平均高出30%左右;本发明利用微生物制剂、藻类物质双重控制对虾育苗水体水质的技术,不仅有效的降低了因投喂人工饵料而造成的水质污染,而且使得微生物制剂和藻类物质的使用量下降,有利于降低成本,且降低了对虾幼体因应激而产生病害或免疫力下降;本发明技术方法简单、操作方便,适于工业上的大规模应用,从而对虾养殖业的发展。
【具体实施方式】
[0008]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这些实施例仅用来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09]实施例1
a.海水处理:海水经过砂滤、臭氧和化学消毒处理,臭氧由臭氧发生器生成,投放量为
0.01mg/L,臭氧消毒后用`二氧化氯(ClO2) 30 mL/m3消毒,充气搅匀后静置12h后用硫代硫酸钠消除余氯,然后再依次经过孔径10、1.0、0.5μπι的滤膜过滤;
b.幼体投放:将优质健康的凡纳滨对虾无节幼体按照150只/升的密度放入大小为Im3的圆形水族箱中;
c.环境控制:
水温:蚤状幼体阶段28°C,糠虾幼体阶段29°C,仔虾阶段30°C ;
溶解氧:6.0mg/L以上,充气量随虾苗生长发育而逐渐增大;
盐度:25%o ;
光照:全黑暗;
d.词料投喂:
(1)待对虾幼体发育到第6期幼体时加入角毛藻或骨条藻,及酵母、轮虫,使角毛藻或骨条藻的密度恒定为I万cel/mL,酵母的密度为0.20/m3 ;
(2)待对虾幼体发育到蚤状幼体第一阶段(Zl)时,继续补充角毛藻或骨条藻,使角毛藻的密度恒定为5万cell/mL,或使骨条藻的密度恒定为4万cell /mL ;加入藻类12小时后投喂酵母,使酵母的密度恒定为0.1Og/ m3,轮虫的密度为5个/mL,每4个小时用显微镜观察一次,计算藻类的数量,使藻类的密度保持恒定;
(3)待对虾幼体发育到蚤状幼体第二阶段时(Z2阶段),适当使用虾片或BP(育苗用微囊饵料)与藻类、轮虫共同进行投喂,每3个小时观察投饵一次,使BP的密度恒定为0.05g/m3,若是投喂虾片,则使虾片的密度恒定为0.5g/m3,且虾片投喂前必须要先经过150目筛网过滤搓洗,再使用搅拌器和适量淡水搅拌均匀后使用;投喂的藻类为角毛藻或骨条藻,投喂量与蚤状体第一阶段(Zl)时相同,轮虫投喂量为0.30g/m3,且从这个阶段开始每天添加10%的海水;
(4)待幼体发育到糠虾I期时,每天投饵6次,两次为丰年虫,其余4次为BP或虾片;丰年虫每次投喂数量与对虾幼体的数量比例约为1:1,如果观察到丰年虫没有吃完,则不能再加入丰年虫;BP或虾片的投喂量及处理方法与蚤状幼体第二阶段(Z2)时相同,同时保证水体中角毛藻或骨条藻维持在3万cell/mL的密度;
(5)从糠虾到仔虾阶段逐渐调整幼体数量和丰年虫的每次用量比例到1:8;每天投喂丰年虫两次;另外投喂4次BP或虾片,投喂量及处理方法等与蚤状幼体第二阶段(Z2)时相同;
e.水质调控:
在步骤c (4)阶段加入小球藻密度为5万celll/mL ;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及乳酸芽孢杆菌的其中两种以任意比复配,和光合细菌以1:11的质量比复配使用,以添加量为0.001%加入到水中;
g.质量检验:待仔虾发育到第十天(P10),在经过仔虾质量控制合格后即可进行出苗销售;仔虾质量控制的方法有两种:a)盐度耐受性测试:将适量虾苗快速浸入淡水中15分钟,再放回苗池水15分钟;b)饥饿耐受性测试:将适量虾苗放于平的水瓢,不充气,饥饿I天;经过盐度耐受性测试或饥饿耐受性测试,虾苗的成活率能够达到90%以上时,即为仔虾质量控制合格,可出苗出售。
[0010]实施例2
a.海水处理:海水经过砂滤、臭氧和化学消毒处理,臭氧由臭氧发生器生成,投放量为0.03 mg/L,臭氧消毒后用二氧化氯(C`lO2 ) 50 mL/m3消毒,充气搅匀后静置24h后用硫代硫酸钠消除余氯,然后再依次经过孔径10、1.0、0.5μπι的滤膜过滤;
b.幼体投放:将优质健康的凡纳滨对虾无节幼体按照200只/升的密度放入大小为Im3的圆形水族箱中;
c.环境控制:
水温:蚤状幼体阶段29°C,糠虾幼体阶段30°C,仔虾阶段27°C ;
溶解氧:6.0mg/L以上,充气量随虾苗生长发育而逐渐增大;
盐度:30%。;
光照:全黑暗;
d.词料投喂:
(1)待对虾幼体发育到第6期幼体时加入角毛藻或骨条藻,及酵母、轮虫,使角毛藻或骨条藻的密度恒定为I万cel/mL,酵母的密度为0.25g/m3 ;
(2)待对虾幼体发育到蚤状幼体第一阶段(Zl)时,继续补充角毛藻或骨条藻,使角毛藻的密度恒定为7万cell/mL,或使骨条藻的密度恒定为5万cell /mL ;加入藻类12小时后投喂酵母,使酵母的密度恒定为0.15g/ m3,轮虫的密度为10个/mL,每6个小时用显微镜观察一次,计算藻类的数量,使藻类的密度保持恒定;
(3)待对虾幼体发育到蚤状幼体第二阶段时(Z2阶段),适当使用虾片或BP(育苗用微囊饵料)与藻类、轮虫共同进行投喂,每4个小时观察投饵一次,使BP的密度恒定为0.1Og/m3,若是投喂虾片,则使虾片的密度恒定为lg/m3,且虾片投喂前必须要先经过150目筛网过滤搓洗,再使用搅拌器和适量淡水搅拌均匀后使用;投喂的藻类为角毛藻或骨条藻,投喂量与蚤状体第一阶段(Zl)时相同,轮虫投喂量为0.35g/m3,且从这个阶段开始每天添加20%的海水;
(4)待幼体发育到糠虾I期时,每天投饵6次,两次为丰年虫,其余4次为BP或虾片;丰年虫每次投喂数量与对虾幼体的数量比例约为1:1,如果观察到丰年虫没有吃完,则不能再加入丰年虫;BP或虾片的投喂量及处理方法与蚤状幼体第二阶段(Z2)时相同,同时保证水体中角毛藻或骨条藻维持在5万cell/mL的密度;
(5)从糠虾到仔虾阶段逐渐调整幼体数量和丰年虫的每次用量比例到1:10;每天投喂丰年虫两次;另外投喂4次BP或虾片,投喂量及处理方法等与蚤状幼体第二阶段(Z2)时相同;
e.水质调控:
在步骤c (4)阶段加入小球藻密度为7万celll/mL ;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及乳酸芽孢杆菌的其中两种以任意比复配,和光合细菌以5:1的质量比复配使用,以添加量为0.01%加入到水中;
g.质量检验:待仔虾发育到第十天(P10),在经过仔虾质量控制合格后即可进行出苗销售;仔虾质量控制的方法有两种:a)盐度耐受性测试:将适量虾苗快速浸入淡水中15分钟,再放回苗池水15分钟;b)饥饿耐受性测试:将适量虾苗放于平的水瓢,不充气,饥饿I天;经过盐度耐受性测试或饥饿耐受性测试,虾苗的成活率能够达到90%以上时,即为仔虾质量控制合格,可出苗出售。
[0011]实施例3
a.海水处理:海水经过砂滤、臭氧和化学消毒处理,臭氧由臭氧发生器生成,投放量为0.01 mg/L,臭氧消毒后用二氧化氯(C102 ) 30 mL/m3消毒,充气搅匀后静置12h后用硫代硫酸钠消除余氯,然后再依次经过孔径10、1.0,0.5 μ m的滤膜过滤;
b.幼体投放:将优质健康的凡纳滨对虾无节幼体按照200只/升的密度放入大小为Im3的圆形水族箱中;
c.环境控制:
水温:蚤状幼体阶段29°C,糠虾幼体阶段30°C,仔虾阶段27°C ;
溶解氧:6.0mg/L以上,充气量随虾苗生长发育而逐渐增大;
盐度:30%。;
光照:全黑暗;
d.词料投喂:
(1)待对虾幼体发育到第6期幼体时加入角毛藻或骨条藻,及酵母、轮虫,使角毛藻或骨条藻的密度恒定为I万cel/mL,酵母的密度为0.25g/m3 ;
(2)待对虾幼体发育到蚤状幼体第一阶段(Zl)时,继续补充角毛藻或骨条藻,使角毛藻的密度恒定为7万cell/mL,或使骨条藻的密度恒定为5万cell /mL ;加入藻类12小时后投喂酵母,使酵母的密度恒定为0.15g/ m3,轮虫的密度为10个/mL,每6个小时用显微镜观察一次,计算藻类的数量,使藻类的密度保持恒定;(3)待对虾幼体发育到蚤状幼体第二阶段时(Z2阶段),适当使用虾片或BP(育苗用微囊饵料)与藻类、轮虫共同进行投喂,每4个小时观察投饵一次,使BP的密度恒定为0.1Og/m3,若是投喂虾片,则使虾片的密度恒定为lg/m3,且虾片投喂前必须要先经过150目筛网过滤搓洗,再使用搅拌器和适量淡水搅拌均匀后使用;投喂的藻类为角毛藻或骨条藻,投喂量与蚤状体第一阶段(Zl)时相同,轮虫投喂量为0.35g/m3,且从这个阶段开始每天添加20%的海水;
(4)待幼体发育到糠虾I期时,每天投饵6次,两次为丰年虫,其余4次为BP或虾片;丰年虫每次投喂数量与对虾幼体的数量比例约为1:1,如果观察到丰年虫没有吃完,则不能再加入丰年虫;BP或虾片的投喂量及处理方法与蚤状幼体第二阶段(Z2)时相同,同时保证水体中角毛藻或骨条藻维持在5万cell/mL的密度;
(5)从糠虾到仔虾阶段逐渐调整幼体数量和丰年虫的每次用量比例到1:10;每天投喂丰年虫两次;另外投喂4次BP或虾片,投喂量及处理方法等与蚤状幼体第二阶段(Z2)时相同;
e.水质调控:
在步骤c (4)阶段加入小球藻密度为7万celll/mL ;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及乳酸芽孢杆菌的其中两种以任意比复配,和光合细菌以5:1的质量比复配使用,以添加量为0.01%加入到水中;
g.质量检验:待仔虾发育到第十天(P10),在经过仔虾质量控制合格后即可进行出苗销售;仔虾质量控制的方法有两种:a)盐度耐受性测试:将适量虾苗快速浸入淡水中15分钟,再放回苗池水15分钟;b )饥饿耐受性测试:将适量虾苗放于平的水瓢,不充气,饥饿I天;经过盐度耐受性测试或饥饿耐受性测试,虾苗的成活率能够达到90%以上时,即为仔虾质量控制合格,可出苗出售。
[0012]实施例4
a.海水处理:海水经过砂滤、臭氧和化学消毒处理,臭氧由臭氧发生器生成,投放量为0.01 mg/L,臭氧消毒后用二氧化氯(ClO2 )30 mL/m3消毒,充气搅匀后静置12h后用硫代硫酸钠消除余氯,然后再依次经过孔径10、1.0,0.5 μ m的滤膜过滤;
b.幼体投放:将优质健康的凡纳滨对虾无节幼体按照150只/升的密度放入大小为Im3的圆形水族箱中;
c.环境控制:
水温:蚤状幼体阶段28°C,糠虾幼体阶段29°C,仔虾阶段30°C ;
溶解氧:6.0mg/L以上,充气量随虾苗生长发育而逐渐增大;
盐度:30%。;
光照:全黑暗;
d.词料投喂:
(1)待对虾幼体发育到第6期幼体时加入角毛藻或骨条藻,及酵母、轮虫,使角毛藻或骨条藻的密度恒定为I万cel/mL,酵母的密度为0.25g/m3 ;
(2)待对虾幼体发育到蚤状幼体第一阶段(Zl)时,继续补充角毛藻或骨条藻,使角毛藻的密度恒定为7万cell/mL,或使骨条藻的密度恒定为5万cell /mL ;加入藻类12小时后投喂酵母,使酵母的密度恒定为0.15g/ m3,轮虫的密度为10个/mL,每6个小时用显微镜观察一次,计算藻类的数量,使藻类的密度保持恒定;
(3)待对虾幼体发育到蚤状幼体第二阶段时(Z2阶段),适当使用虾片或BP(育苗用微囊饵料)与藻类、轮虫共同进行投喂,每4个小时观察投饵一次,使BP的密度恒定为0.1Og/m3,若是投喂虾片,则使虾片的密度恒定为lg/m3,且虾片投喂前必须要先经过150目筛网过滤搓洗,再使用搅拌器和适量淡水搅拌均匀后使用;投喂的藻类为角毛藻或骨条藻,投喂量与蚤状体第一阶段(Zl)时相同,轮虫投喂量为0.35g/m3,且从这个阶段开始每天添加20%的海水;
(4)待幼体发育到糠虾I期时,每天投饵6次,两次为丰年虫,其余4次为BP或虾片。丰年虫每次投喂数量与对虾幼体的数量比例约为1:1,如果观察到丰年虫没有吃完,则不能再加入丰年虫;BP或虾片的投喂量及处理方法与蚤状幼体第二阶段(Z2)时相同,同时保证水体中角毛藻或骨条藻维持在5万cell/mL的密度;
(5)从糠虾到仔虾阶段逐渐调整幼体数量和丰年虫的每次用量比例到1:10。每天投喂丰年虫两次;另外投喂4次BP或虾片,投喂量及处理方法等与蚤状幼体第二阶段(Z2)时相同;
e.水质调控:
在步骤c (4)阶段加入小球藻密度为7万celll/mL ;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及乳酸芽孢杆菌的其中两种以任意比复配,和光合细菌以5:1的质量比复配使用,以添加量为0.01%加入到水中;
g.质量检验:待仔虾发育到第十天(P10),在经过仔虾质量控制合格后即可进行出苗销售;仔虾质量控制的方法有两种:a)盐度耐受性测试:将适量虾苗快速浸入淡水中15分钟,再放回苗池水15分钟;b)饥饿耐受性测试:将适量虾苗放于平的水瓢,不充气,饥饿I天;经过盐度耐受性测试或饥饿耐受性测试,虾苗的成活率能够达到90%以上时,即为仔虾质量控制合格,可出苗出售。
[0013] 实施例5
a.海水处理:海水经过砂滤、臭氧和化学消毒处理,臭氧由臭氧发生器生成,投放量为
0.02 mg/L,臭氧消毒后用二氧化氯(ClO2) 45 mL/m3消毒,充气搅匀后静置18h后用硫代硫酸钠消除余氯,然后再依次经过孔径10、1.0、0.5μπι的滤膜过滤;
b.幼体投放:将优质健康的凡纳滨对虾无节幼体按照200只/升的密度放入大小为Im3的圆形水族箱中;
c.环境控制:
水温:蚤状幼体阶段29°C,糠虾幼体阶段30°C,仔虾阶段27°C ;
溶解氧:6.0mg/L以上,充气量随虾苗生长发育而逐渐增大;
盐度:30%。;
光照:全黑暗;
d.词料投喂:
(1)待对虾幼体发育到第6期幼体时加入角毛藻或骨条藻,及酵母、轮虫,使角毛藻或骨条藻的密度恒定为 I万cel/mL,酵母的密度为0.25g/m3 ;
(2)待对虾幼体发育到蚤状幼体第一阶段(Zl)时,继续补充角毛藻或骨条藻,使角毛藻的密度恒定为7万cell/mL,或使骨条藻的密度恒定为5万cell /mL ;加入藻类12小时后投喂酵母,使酵母的密度恒定为0.15g/ m3,轮虫的密度为10个/mL,每6个小时用显微镜观察一次,计算藻类的数量,使藻类的密度保持恒定;
(3)待对虾幼体发育到蚤状幼体第二阶段时(Z2阶段),适当使用虾片或BP(育苗用微囊饵料)与藻类、轮虫共同进行投喂,每4个小时观察投饵一次,使BP的密度恒定为0.1Og/m3,若是投喂虾片,则使虾片的密度恒定为lg/m3,且虾片投喂前必须要先经过150目筛网过滤搓洗,再使用搅拌器和适量淡水搅拌均匀后使用;投喂的藻类为角毛藻或骨条藻,投喂量与蚤状体第一阶段(Zl)时相同,轮虫投喂量为0.35g/m3,且从这个阶段开始每天添加20%的海水;
(4)待幼体发育到糠虾I期时,每天投饵6次,两次为丰年虫,其余4次为BP或虾片;丰年虫每次投喂数量与对虾幼体的数量比例约为1:1,如果观察到丰年虫没有吃完,则不能再加入丰年虫;BP或虾片的投喂量及处理方法与蚤状幼体第二阶段(Z2)时相同,同时保证水体中角毛藻或骨条藻维持在5万cell/mL的密度;
(5)从糠虾到仔虾阶段逐渐调整幼体数量和丰年虫的每次用量比例到1:10;每天投喂丰年虫两次;另外投喂4次BP或虾片,投喂量及处理方法等与蚤状幼体第二阶段(Z2)时相同;
e.水质调控:
在步骤c (4)阶段加入小球藻密度为7万celll/mL ;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及乳酸芽孢杆菌的其中两种以任意比复配,和光合细菌以5:1的质量比复配使用,以添加量为
0.01%加入到水中;
g.质量检验:待仔虾发育到第十天(P10),在经过仔虾质量控制合格后即可进行出苗销售。仔虾质量控制的方法有两种:a)盐度耐受性测试:将适量虾苗快速浸入淡水中15分钟,再放回苗池水15分钟;b)饥饿耐受性测试:将适量虾苗放于平的水瓢,不充气,饥饿I天;经过盐度耐受性测试或 饥饿耐受性测试,虾苗的成活率能够达到90%以上时,即为仔虾质量控制合格,可出苗出售。
【权利要求】
1.一种凡纳滨对虾小水体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海水处理:海水经过砂滤、臭氧和化学消毒处理,臭氧由臭氧发生器生成,投放量为0.0f0.03 mg/L,臭氧消毒后用二氧化氯(ClO2) 30^50 mL/m3消毒,充气搅匀后静置12~24h后用硫代硫酸钠消除余氯,然后再依次经过孔径10、1.0、0.5μmm 的滤膜过滤; b.幼体投放:将优质健康的凡纳滨对虾无节幼体按照150-200只/升的密度放入大小为Im3的圆形水族箱中; c.环境控制: 水温:蚤状幼体阶段28~29°C,糠虾幼体阶段2iT3(TC,仔虾阶段27~30°C ; 溶解氧:6.0mg/L以上,充气量随虾苗生长发育而逐渐增大; 盐度:25~30%。; 光照:全黑暗; d.词料投喂: (1)待对虾幼体发育到第6期幼体时加入角毛藻或骨条藻,及酵母、轮虫,使角毛藻或骨条藻的密度恒定为I万cel/mL,酵母的密度为0.20-θ.25g/m3 ; (2)待对虾幼体发育到蚤状幼体第一阶段Zl时,继续补充角毛藻或骨条藻,使角毛藻的密度恒定为5~7万cell/mL,或使骨条藻的密度恒定为4飞万cell /mL ;加入藻类12小时后投喂酵母,使酵母的密度恒定为0.1(T0.15g/ m3,轮虫的密度为5~10个/mL,每4飞个小时用显微镜观察一次,计算藻类的数量,使藻类的密度保持恒定; (3)待对虾幼体发育到蚤状幼体第二阶段时Z2阶段,适当使用虾片或育苗用微囊饵料BP与藻类、轮虫共同进行投喂,每3~4个小时观察投饵一次,使BP的密度恒定为0.05、.1Og/ m3,若是投喂虾片,则使虾片的密度恒定为0.5~lg/m3,且虾片投喂前必须要先经过150目筛网过滤搓洗,再使用搅拌器和适量淡水搅拌均匀后使用;投喂的藻类为角毛藻或骨条藻,投喂量与蚤状体第一阶段Π时相同,轮虫投喂量为0.3(T0.35g/m3,且从这个阶段开始每天添加10~20%的海水; (4)待幼体发育到糠虾I期时,每天投饵6次,两次为丰年虫,其余4次为BP或虾片;丰年虫每次投喂数量与对虾幼体的数量比例约为1:1,如果观察到丰年虫没有吃完,则不能再加入丰年虫;BP或虾片的投喂量及处理方法与蚤状幼体第二阶段Z2时相同,同时保证水体中角毛藻或骨条藻维持在3~5万cell/mL的密度; (5)从糠虾到仔虾阶段逐渐调整幼体数量和丰年虫的每次用量比例到1:8~1:10,每天投喂丰年虫两次;另外投喂4次BP或虾片,投喂量及处理方法与蚤状幼体第二阶段Z2时相同; e.水质调控: 在步骤c (4)阶段加入小球藻密度为5~7万celll/mL ;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及乳酸芽孢杆菌的其中两种以任意比复配,和光合细菌以1:1~5:1的质量比复配使用,以添加量为0.001~0.01%加入到水中; g.质量检验:待仔虾发育到第十天,在经过仔虾质量控制合格后即可进行出苗销售;仔虾质量控制的方法有两种:a)盐度耐受性测试:将适量虾苗快速浸入淡水中15分钟,再放回苗池水15分钟;b)饥饿耐受性测试:将适量虾苗放于平的水瓢,不充气,饥饿I天;经过盐度耐受性测试或饥饿耐受性测试,虾苗的成活率能够达到90%以上时,即为仔虾质量控制合格,可出苗出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凡纳滨对虾小水体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c中(3)所用的海水,需经过步骤a的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凡纳滨对虾小水体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e,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及乳酸芽孢杆菌为活化后菌株,活力为I XlO7Cfu /mL以上,光合细菌的活力为I XlO7Cfu /mL以上`。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3766262SQ201410076358
【公开日】2014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4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4日
【发明者】陈康健, 刘唤明 申请人:湛江恒兴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