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珍稀幌菊组培快繁的方法

文档序号:265987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珍稀幌菊组培快繁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珍稀幌菊组培快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外植体的选择与消毒处理,(2)发芽培养,(3)继代培养,(4)生根培养,(5)驯化、移栽等步骤。选择了合适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利用枝条作为外植体快速繁殖成功。本发明首次建立起该植物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体系,使其种苗繁殖不受时间、季节等限制,从而极大地缩短了育苗周期,提高了育苗效率,育苗周期由1年缩短到4至5个月,每年育苗批数由2批提高到5至10批,为其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专利说明】一种珍稀幌菊组培快繁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珍稀幌菊组培快繁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幌菊(Ellis1phyllumpinnatum(Wal1.)Makino)为田基麻科,幌菊属,原产北美。该植物喜凉爽干燥,不耐湿热、寒冷,要求光照充足,宜肥沃疏松的土壤。可秋播也可春播,秋播9月上旬进行,均行盆播,入低温温室越冬,供春季和夏初开花使用。春播于4月份进行,供秋季观花使用。
[0003]幌菊是一种极具观赏价值的花木,半肉质,枝一般三叉。叶对生,矩圆状倒卵形,羽状深裂。花单生于叶腋,合办花,先端5裂,呈线盘状,花有底为亮蓝色,中央呈白色,或白色底,中央黑色,或蓝色,上有紫色脉纹等,花瓣先端有一滴紫色,花期4-6月。蒴果球形。每两个月剪掉一次带有老叶和黄叶的枝条,只要温度适宜,能四季开花。供花境、花丛、花群栽植,也可盆栽观赏。
[0004]种子繁殖、扦插繁殖和嫁接繁殖是花卉苗木常用的常规繁殖方法。到目前为止,幌菊最常用的繁殖方法是种子繁殖。然而,一方面由于幌菊种子极易散落,采集较困难,且种子较小,后熟期长,萌发率较低;另一方面采用幌菊枝条扦插繁殖成活率低;而嫁接繁殖则需要先通过种子繁殖或扦插培育砧木苗。
[0005]组培快繁的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繁殖获得一定数量的苗木。目前,国内外关于幌菊属植物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面的报道较少,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没有建立起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体系。因此,我们以幌菊枝条为外植体,探索建立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体系,为幌菊大面积育苗提供技术支撑,满足生产需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珍稀幌菊组培快繁的方法,为幌菊大面积育苗提供技术支撑,满足生产需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8]一种珍稀幌菊组培快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I)以当年生半木质化的幌菊枝条为外植体,将枝条剪成2 - 3cm的带腋芽茎段,剪去叶片,用自来水洗去灰尘,用洗洁精溶液浸泡lOmin,再在自来水下冲洗Ih ;在超净工作台上用吸水纸吸去水分后,用75%乙醇溶液浸泡30s后,用无菌水荡洗一次;加入5.6%次氯酸钠溶液浸泡并不断摇动,15min后倒去次氯酸钠,再加入0.1 %升萊浸泡8 -1Omin,每隔2min剧烈摇动一次,最后用无菌水冲洗4 - 5次,将其放在无菌纸上吸干水分待用。
[0010]2)将灭菌后外植体伤口处切掉1- 2mm,将末端向下垂直插入Pl培养基中,培养5 - 7d后转入到新的Pl培养基中,并继续培养10 - 15d长出新芽。
[0011]3)将长出的新芽茎段基部发黑部分切除后转移至P2培养基中进行新芽伸长培养,20d后新芽伸长大于2.5cm。
[0012]4)将伸长生长后的新芽切成Icm左右的小段,将其转入P2培养基中进行继代培养,25 - 30d后增殖新芽萌发并伸长到2cm以上,继代增殖培养代数不超过3代。
[0013]5)将步骤4)长至2cm以上的新芽剪下,去掉靠近培养基基部的叶片并转入至P3培养基,培养15d后陆续长出新根。
[0014]6)生根培养25 -30d后,将根系生长健壮的组培苗移出培养室,经驯化后移栽入大田。
[0015]其中,所述各培养基的组份为:
[0016]Pl培养基:MS基本培养基、35g/L白砂糖、7.3g/L琼脂粉、0.2mg/L 6 -苄氨基腺嘌呤(6 - BA)、0.05mg/L 萘乙酸(NAA),pH 为 5.9 ;
[0017]P2培养基:MS基本培养基、35g/L白砂糖、7.3g/L琼脂粉、2mg/L 6 -苄氨基腺嘌呤(6 - BA)、0.lmg/L 萘乙酸(NAA),pH 为 5.9 ;
[0018]P3培养基:1/2MS基本培养基(大量元素减半)、25g/L白砂糖、7.3g/L琼脂粉、0.lmg/L 吲哚丁酸(IAA)、0.lmg/L 萘乙酸(NAA),pH 为 5.9 ;
[0019]步骤2)、3)的培养条件为温度24 - 26°C,光周期为14h光照/1h黑暗,光强为1500Lx ;
[0020]步骤4)的培养条件为温度为23± 1°C,12h/d的光周期,光照强度2000Lx ;
[0021]步骤5)的培养条件培养温度为23 土 1°C,14 - 18h/d的光周期,光照强度100Lx ;
[0022]所述驯化移栽方法为组培苗从培养室运出,松开组培瓶盖,在室内环境中生长
3- 5d ;移栽时,先用自来水洗净组培苗根部培养基,再用800?1000倍百菌清溶液浸泡根部3 - 5min,后栽入到装有育苗基质的穴盘中;全部移栽后,用塑料薄膜外罩黑色遮阳网覆盖遮阳、保湿,3d后逐渐打开塑料薄膜和遮阳网;每隔3d喷施一次800?1000倍百菌清溶液;待植株生长健壮后栽入到大田。
[0023]本发明有益效果是:针对幌菊常规繁殖效率低的问题,首次建立起该植物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体系,使其种苗繁殖不受时间、季节等限制,从而极大地缩短了育苗周期,提高了育苗效率,育苗周期由I年缩短到4至5个月,每年育苗批数由2批提高到5至10批,为其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0025]实施例
[0026]一种珍稀幌菊组培快繁的方法,具体如下:
[0027]I)以当年生半木质化的幌菊枝条为外植体,将枝条剪成2 - 3cm的带腋芽茎段,剪去叶片,用自来水洗去灰尘,用洗洁精溶液浸泡lOmin,再在自来水下冲洗Ih ;在超净工作台上用吸水纸吸去水分后,用75%乙醇溶液浸泡30s后,用无菌水荡洗一次;加入5.6%次氯酸钠溶液浸泡并不断摇动,15min后倒去次氯酸钠,再加入0.1 %升萊浸泡8 -1Omin,每隔2min剧烈摇动一次,最后用无菌水冲洗4 - 5次,将其放在无菌纸上吸干水分待用。
[0028]2)将灭菌后外植体伤口处切掉1- 2mm,将末端向下垂直插入Pl培养基中,培养5 - 7d后转入到新的Pl培养基中,并继续培养10 - 15d长出新芽。
[0029]3)将长出的新芽茎段基部发黑部分切除后转移至P2培养基中进行新芽伸长培养,20d后新芽伸长大于2.5cm。
[0030]4)将伸长生长后的新芽切成Icm左右的小段,将其转入P2培养基中进行继代培养,25 - 30d后增殖新芽萌发并伸长到2cm以上,继代增殖培养代数不超过3代。
[0031]5)将步骤4)长至2cm以上的新芽剪下,去掉靠近培养基基部的叶片并转入至P3培养基,培养15d后陆续长出新根。
[0032]6)生根培养25 -30d后,将根系生长健壮的组培苗移出培养室,经驯化后移栽入大田。
[0033]其中,所述各培养基的组份为:
[0034]Pl培养基:MS基本培养基、35g/L白砂糖、7.3g/L琼脂粉、0.2mg/L 6 -苄氨基腺嘌呤(6 - BA)、0.05mg/L 萘乙酸(NAA),pH 为 5.9 ;
[0035]P2培养基:MS基本培养基、35g/L白砂糖、7.3g/L琼脂粉、2mg/L 6 -苄氨基腺嘌呤(6 - BA)、0.lmg/L 萘乙酸(NAA),pH 为 5.9 ;
[0036]P3培养基:1/2MS基本培养基(大量元素减半)、25g/L白砂糖、7.3g/L琼脂粉、
0.lmg/L 吲哚丁酸(IAA)、0.lmg/L 萘乙酸(NAA),pH 为 5.9 ;
[0037]其中的含量(g/L或mg/L)均为各组分占总培养基的重量体积比。
[0038]所述MS基本培养基含有大量元素、微量元素、铁盐、有机成分四类。P1、P2培养基中,MS 基本培养基,以 IL 计,组成为:NH4N031650mg,KN031900mg, CaCl2.2H20 440mg,KH2P04170mg,MgSO4.7H20 370mg,FeSO4.7H20 27.8mg,Na2EDTA 37.3mg,H3B036.2mg,MnSO4.H2O 16.9mg,ZnSO4.7H20 8.6mg,Na2MoO4.2H20 0.25mg,CuSO4.5H20 0.025mg,CoCl2.6H20 0.025mg, KI 0.83mg,肌醇 10mg,甘氨酸 2mg,烟酸 0.5mg,维生素 B1.lmg,维生素B60.5mg和余量的无菌水。
[0039]P3 培养基中的大量元素减半,即 NH4N03、KN03、CaCl2.2H20、KH2P04、MgSO4.7H20 的含量减半,其它成分的含量不变。
[0040]步骤2)、3)的培养条件为温度24 - 26°C,光周期为14h光照/1h黑暗,光强为1500Lx ;
[0041]步骤4)的培养条件为温度为23±1°C,12h/d的光周期,光照强度2000Lx ;
[0042]步骤5)的培养条件培养温度为23 土 1°C,14 - 18h/d的光周期,光照强度100Lx ;
[0043]所述驯化移栽方法为组培苗从培养室运出,松开组培瓶盖,在室内环境中生长
3- 5d ;移栽时,先用自来水洗净组培苗根部培养基,再用800?1000倍百菌清溶液浸泡根部3 - 5min,后栽入到装有育苗基质的穴盘中;全部移栽后,用塑料薄膜外罩黑色遮阳网覆盖遮阳、保湿,3d后逐渐打开塑料薄膜和遮阳网;每隔3d喷施一次800?1000倍百菌清溶液;待植株生长健壮后栽入到大田。
[0044]本发明针对幌菊常规繁殖效率低的问题,首次建立起该植物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体系,使其种苗繁殖不受时间、季节等限制,从而极大地缩短了育苗周期,提高了育苗效率,育苗周期由I年缩短到4至5个月,每年育苗批数由2批提高到5至10批,为其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权利要求】
1.一种珍稀幌菊组培快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以当年生半木质化的幌菊枝条为外植体,将枝条剪成2- 3cm的带腋芽茎段,剪去叶片,用自来水洗去灰尘,用洗洁精溶液浸泡lOmin,再在自来水下冲洗Ih ;在超净工作台上用吸水纸吸去水分后,用75%乙醇溶液浸泡30s后,用无菌水荡洗一次;加入5.6%次氯酸钠溶液浸泡并不断摇动,15min后倒去次氯酸钠,再加入0.1 %升萊浸泡8 -1Omin,每隔2min剧烈摇动一次,最后用无菌水冲洗4 - 5次,将其放在无菌纸上吸干水分待用; 2)将灭菌后外植体伤口处切掉1- 2mm,将末端向下垂直插入Pl培养基中,培养5 - 7d后转入到新的Pl培养基中,并继续培养10 - 15d长出新芽; 3)将长出的新芽茎段基部发黑部分切除后转移至P2培养基中进行新芽伸长培养,20d后新芽伸长大于2.5cm ; 4)将伸长生长后的新芽切成Icm左右的小段,将其转入P2培养基中进行继代培养,25 - 30d后增殖新芽萌发并伸长到2cm以上,继代增殖培养代数不超过3代; 5)将步骤4)长至2cm以上的新芽剪下,去掉靠近培养基基部的叶片并转入至P3培养基,培养15d后陆续长出新根; 6)生根培养25- 30d后,将根系生长健壮的组培苗移出培养室,经驯化后移栽入大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珍稀幌菊组培快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培养基的组份为: Pl培养基:MS基本培养基、35g/L白砂糖、7.3g/L琼脂粉、0.2mg/L 6 -苄氨基腺嘌呤(6 - BA)、0.05mg/L 萘乙酸(NAA),pH 为 5.9 ; P2培养基:MS基本培养基、35g/L白砂糖、7.3g/L琼脂粉、2mg/L 6-苄氨基腺嘌呤(6 - BA)、0.lmg/L 萘乙酸(NAA),pH 为 5.9 ; P3培养基:1/2MS基本培养基、25g/L白砂糖、7.3g/L琼脂粉、0.lmg/L吲哚丁酸(IAA)、0.lmg/L 萘乙酸(NAA),pH 为 5.9。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珍稀幌菊组培快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3)的培养条件为温度24 - 26°C,光周期为14h光照/1h黑暗,光强为1500Lx ;步骤4)的培养条件为温度为23± 1°C,12h/d的光周期,光照强度2000Lx ;步骤5)的培养条件培养温度为23±1°C,14 - 18h/d的光周期,光照强度100Lx。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珍稀幌菊组培快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驯化是指组培苗从培养室运出,松开组培瓶盖,在室内环境中生长3 -5d ;移栽时,先用自来水洗净组培苗根部培养基,再用800?1000倍百菌清溶液浸泡根部3 _5min,后栽入到装有育苗基质的穴盘中;全部移栽后,用塑料薄膜外罩黑色遮阳网覆盖遮阳、保湿,3d后逐渐打开塑料薄膜和遮阳网;每隔3d喷施一次800?1000倍百菌清溶液;待植株生长健壮后栽入到大田。
【文档编号】A01H4/00GK104221863SQ201410467194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2日
【发明者】张振超, 戴忠良, 潘跃平, 毛忠良, 姚悦梅, 秦文斌, 潘永飞, 肖燕, 王建华, 马志虎, 孙春青, 孙国胜 申请人:镇江瑞繁农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