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新型林业专用育苗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98945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新型林业专用育苗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是一种林业设备,尤其是一种可调节新型林业专用育苗装置,包括上端及下端均敞口的空心的第一筒体、保水海绵,所述第一筒体侧壁上均匀设置有若干通气孔,所述第一筒体采用透明的塑料材质制作而成,还包括含有底壁的第二筒体,所述第二筒体采用透明的塑料制作而成且其上端敞口;所述第一筒体上端内侧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二筒体外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一筒体的内螺纹相对应的外螺纹,所述第二筒体与第一筒体螺纹连接;所述第二筒体的底壁上均匀设置有若干透水孔,所述保水海绵可分离地放置于第二筒体内。本实用新型操作方便、适用性强,是一种能够根据林苗高度调节出最佳育苗腔的新型林业育苗装置。
【专利说明】—种可调节新型林业专用育苗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林业设备,具体是涉及一种可调节新型林业专用育苗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林业进行育苗时,一般直接将林苗放置在室内的培养土里,这种育苗方式中,林苗直接外露,容易收到病虫害的侵扰,影响林苗的成活率。现有技术中,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 203608620 U提供了一种“林业育苗装置”,使用者直接将由透明塑料制成的育苗筒扣在林苗上,并将浸泡后的保水海绵放置到保水腔内;由于筒体的侧壁上设有通气孔,能有效保持林苗得到充足的光照和水分,同时有效防止外界害虫的侵扰。但林苗种类繁多,同一时期不同林苗的高度不同,不同时期同一林苗的高度也不同,而上述方案中的育苗筒的育苗腔高度固定不变,不能很好适用林苗培育过程中的多样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操作方便的可调节新型林业专用育苗
>J-U ρ?α装直。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可调节新型林业专用育苗装置,包括上端及下端均敞口的空心的第一筒体、保水海绵,所述第一筒体侧壁上均匀设置有若干通气孔,所述第一筒体采用透明的塑料材质制作而成,还包括含有底壁的第二筒体,所述第二筒体采用透明的塑料制作而成且其上端敞口 ;所述第一筒体上端内侧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二筒体外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一筒体的内螺纹相对应的外螺纹,所述第二筒体与第一筒体螺纹连接;所述第二筒体的底壁上均匀设置有若干透水孔,所述保水海绵可分离地放置于第二筒体内。
[0006]优选的方案是,所述第一筒体下端可拆卸连接一用于放置林苗的底座。
[0007]优选的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第一筒体下端内侧壁上也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底座外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一筒体下端内螺纹相对应的外螺纹,所述底座与第一筒体下端螺纹连接。
[0008]优选的再可以是,所述第一筒体外侧壁横截面呈上大下小的等腰梯形状。
[0009]优选的再可以是,所述第一筒体下部两侧设有呈圆周间隔分布的支撑片,所述支撑片边缘设有可插入地面的针体。
[0010]优选的再可以是,所述支撑片顶部设有环体,环体上设有侧向开口的驱虫药腔。
[0011]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0012]使用者将林苗置于透明的第一筒体内部,由于第一筒体侧壁上设置有通气孔,保水海绵通过透水孔将水分供给林苗,如此能够保持林苗得到充足的光照及水分,同时有效防止外界害虫的侵扰;其中,由于第二筒体与第一筒体螺纹连接,便于通过旋转第二筒体上移或下移而实现对第一筒体内用于容纳林苗的育苗腔的高度调节,适用于同一时期不同林苗的不同高度、适用于不同时期同一林苗的不同高度,适用性强。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实用新型再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标号为:1_第一筒体,11_通气孔,2-第_■筒体,21-底壁,211-透水孔,3-底座,4-育苗腔,5-保水海绵、6-支撑片、7-针体、8-环体、9-驱虫药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19]图1公开了一种可调节新型林业专用育苗装置,包括上端及下端均敞口的空心的第一筒体1、保水海绵5,所述第一筒体I侧壁上均匀设置有若干通气孔11,所述第一筒体I采用透明的塑料材质制作而成,还包括含有底壁21的第二筒体2,所述第二筒体2采用透明的塑料制作而成且其上端敞口 ;所述第一筒体I上端内侧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二筒体2外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一筒体I的内螺纹相对应的外螺纹,所述第二筒体2与第一筒体I螺纹连接;所述第二筒体2的底壁21上均匀设置有若干透水孔211,所述保水海绵5可分离地放置于第二筒体2内。
[0020]使用者将林苗置于透明的第一筒体I内部,由于第一筒体I侧壁上设置有通气孔11,保水海绵5通过透水孔211将水分供给林苗,如此能够保持林苗得到充足的光照及水分,同时有效防止外界害虫的侵扰;其中,由于第二筒体2与第一筒体I螺纹连接,便于通过旋转第二筒体2上移或下移而实现对第一筒体I内用于容纳林苗的育苗腔4的高度调节,适用于同一时期不同林苗的不同高度、适用于不同时期同一林苗的不同高度,适用性强。
[0021]进一步参照图1所示,所述第一筒体I下端可拆卸连接一用于放置林苗的底座3。所述第一筒体I下端内侧壁上也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底座3外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一筒体I下端内螺纹相对应的外螺纹,所述底座3与第一筒体I下端螺纹连接。第一筒体I下端螺纹连接有底座3,对于不适宜直接栽入露天土壤中的林苗或者需要无土栽培的林苗而言,可以将此类林苗放在底座3上,然后将底座3旋入第一筒体I内,操作方便,使用效果好;同时,也可以防止爬虫通过第一筒体I底面与土壤间的间隙进入第一筒体I内去侵害林苗。
[0022]进一步参照图1所示,所述第一筒体I外侧壁横截面呈上大下小的等腰梯形状,可以防止有些爬虫爬上第一筒体I通过通气孔11进入第一筒体I内去侵害林苗,进一步降低爬虫进入第一筒体I内侵害林苗的可能性。
[0023]图2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筒体下部两侧设有呈圆周间隔分布的支撑片6,所述支撑片6边缘设有可插入地面的针体7,针体7可以插入地面,支撑片6起全方位的支撑作用,这样的方案设置在地面上时更为稳定,受到较大风吹也不会摔倒,防止林业育苗装置倒翻而毁坏林苗,明显地,不这样改进也是可行的,只是达不到这样的效果。支撑片6可以是90度间隔分布或者60度间隔分布。
[0024]图3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支撑片6顶部设有环体8,环体8上设有侧向开口的驱虫药腔9,驱虫药腔9内放入少量驱虫药后,可以防止虫子子往上爬,而侧向开口可以起到防水作用,这样的方案实用性更强。
[0025]上述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举例说明,明显地,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上述实施例。
[0026]本领域技术人员对上述实施例所作的各种等同修改或补充,都应当落入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可调节新型林业专用育苗装置,包括上端及下端均敞口的空心的第一筒体(I)、保水海绵(5),所述第一筒体(I)侧壁上均匀设置有若干通气孔(11),所述第一筒体(I)采用透明的塑料材质制作而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含有底壁(21)的第二筒体(2),所述第二筒体(2)采用透明的塑料制作而成且其上端敞口 ;所述第一筒体(I)上端内侧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二筒体(2)外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一筒体(I)的内螺纹相对应的外螺纹,所述第二筒体(2)与第一筒体(I)螺纹连接;所述第二筒体(2)的底壁(21)上均匀设置有若干透水孔(211),所述保水海绵(5 )可分离地放置于第二筒体(2 )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新型林业专用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体(I)下端可拆卸连接一用于放置林苗的底座(3 )。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新型林业专用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体(I)下端内侧壁上也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底座(3 )外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一筒体(I)下端内螺纹相对应的外螺纹,所述底座(3)与第一筒体(I)下端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新型林业专用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体(I)外侧壁横截面呈上大下小的等腰梯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新型林业专用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体(I)下部两侧设有呈圆周间隔分布的支撑片(6),所述支撑片(6)边缘设有可插入地面的针体(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新型林业专用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片(6)顶部设有环体(8),环体(8)上设有侧向开口的驱虫药腔(9)。
【文档编号】A01G9/10GK204014623SQ201420514702
【公开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5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5日
【发明者】袁新征, 姚峰, 刘冰, 高萍, 张娜, 王亮, 陈国辉 申请人:袁新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