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姬菇菌渣栽培草菇的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44218阅读:84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真姬菇菌渣栽培草菇的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食用菌产业日益扩大,食用菌产量及相应产生的菌渣数量也日趋增多。食用菌菌渣得不到合适的处理,其危害性也被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不同食用菌对培养料中的养分利用程度不同,大多数培养料在出完菇后仍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因此,食用菌菌渣再利用收到了行业的重视,食用菌菌渣主要被用来做燃料、优质肥料、家禽饲料等,也有将食用菌菌渣用作食用菌再生产。

真姬菇是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重要品种之一,其工厂化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每年有大量的菌渣产生,将其用于草菇栽培,不仅节省草菇生产成本,也是对真姬菇菌渣的有效处理方式之一。真姬菇培养料主要由木屑、玉米芯等物质组成,经过真姬菇生长利用后,菌渣中含有较多的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和菌丝残体蛋白等物质,具有用作草菇栽培原料的潜力。我国福建等地的农户利用过真姬菇菌渣栽培草菇,他们的方法主要是将真姬菇菌渣从工厂收购回来后经过粉碎,薄薄地铺在水泥地上,再拖入胶皮水管每天反复喷淋菌渣,使菌渣层不发热,达到自然温度,对于菌渣的处理程度主要依靠经验值,即用自来水反复喷淋菌渣7-15天,这种方法不仅浪费人力物力及时间,而且喷淋过的废水任意流放也会对环境造成影响,而且草菇的产量也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真姬菇菌渣栽培草菇的培养基,其由如下重量百分比含量的组分组成:

真姬菇菌渣75%-78%,废棉20%,石灰2%-5%;

其中真姬菇菌渣购自上海光明森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以如下成分的培养基栽培真姬菇(生长周期90d左右)后得到的菌渣:

木屑35%,玉米芯25%,米糠24%、豆粕8%,麸皮7%、石灰1%(以干重计);

废棉购自山东省夏津县宋楼镇坤山四合棉渣厂。

本发明还提供了制备上述培养基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原料的预处理:将真姬菇菌渣移入预湿池充分预湿;废棉提前预湿,加入0.5%-1.0%的石灰水拌匀,使其含水量达到70%-75%,pH为9;

(2)培养基的发酵:用铲车将预湿好的真姬菇菌渣铲出,再使用刨料机将真姬菇菌渣和预湿好的废棉混合均匀,然后建堆,加水,使含水量为72%;建堆后每隔2天翻堆一次,共翻堆3次,发酵结束后即可进入菇房;

(3)培养基的灭菌:菇房内通入蒸汽,培养基温度控制到58℃-62℃,保持8-10h,完成巴氏消毒。

其中步骤(1)中的预湿池尺寸为:长10m,宽10m,深0.4m;真姬菇菌渣以浸泡出暗褐色汁水为宜;

所述步骤(2)中的建堆堆高1.5米、堆宽1.8米,堆积发酵;翻堆时可调节含水量并混入1.5-4.0%的石灰,含水量为70%-75%,使原料分解更均匀。

最终培养基发酵合格的指标是:培养基呈深褐色,料疏松柔软、有弹性,可看见均匀分布的白色放线菌斑,pH值为8左右,含水量为65-68%左右。

上述制备的培养基可以用于草菇的栽培,其具体的栽培工艺如下:

1)播种:待培养基温度下降到35℃-40℃时,开始播种;

2)发菌和出菇管理:菇房内温度控制在30℃-35℃;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5%-90%,定时通风换气,菇床喷水以保证培养基的水分,补水量为0.5L/㎡,待出现原基扭结后,增加光照以刺激和诱导原基形成,并降低室温至30℃左右;

3)采收:当草菇子实体由蛋形期进入伸长期适时采摘。

其中播种量为0.5kg/m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方法原材料处理方法简单省时,节省人力物力;

(2)本方法处理菌渣的污水经过环保处理,减少污水任意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3)本发明的方法实现了真姬菇菌渣的再利用,减少了菌渣堆放造成的环境影响;

(4)本发明实现了栽培原料重复利用,增加了草菇栽培原料种类,降低了草菇生产成本;

(5)本发明草菇产量高,比传统以废棉为主料栽培的草菇产量提高13%。

本发明栽培草菇的方法,前期对真姬菇菌渣的处理方式简单可行,比福建等地的农户处理真姬菇菌渣的方法省时省力,较传统方法处理原材料的7-15天,本方法只需1天,且不需要过多的人力,节约水资源,减少污水排放造成的环境影响。此外,实现了 真姬菇菌渣的有效利用,增加了草菇生产的原材料种类,降低了草菇生产成本,稳定的生产工艺适用于草菇工厂化周年生产,与传统的以废棉为主料栽培草菇的方法相比产量提高了13%,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草菇菌种:V9715,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提供;

废棉购自山东省夏津县宋楼镇坤山四合棉渣厂;

真姬菇菌渣购自上海光明森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由生长周期为90d左右的真姬菇采收后挖瓶得到,其中真姬菇培养基成分为:木屑35%,玉米芯25%,米糠24%、豆粕8%,麸皮7%、石灰1%(以干重计)。

(1)真姬菇菌渣的处理:将无杂菌污染、无虫卵、未变质的真姬菇菌渣移入预湿池充分预湿。预湿池尺寸为:长10m,宽10m,深0.4m。经过一天的浸泡,汁水呈暗褐色即可捞出沥干水分。

(2)培养基的配方:真姬菇菌渣78%,废棉20%,石灰2%。废棉需要提前预湿,并加入0.5%的石灰水拌匀,使其含水量为70%-75%,pH为9。。

(3)培养基的发酵:

1)建堆:用铲车将预湿好的真姬菇菌渣铲出,再使用刨料机将真姬菇菌渣和预湿好的废棉与1.5%石灰混合均匀,然后建堆,添加尽可能多的水,但水不会流出为宜;建堆堆高1.5米、堆宽1.8米,堆积发酵。最适含水量为72%。

2)翻堆:建堆后每隔2天翻堆一次,共翻堆3次,发酵结束后即可进入菇房。翻堆使原料分解更均匀。

(4)培养基的灭菌:菇房内通入蒸汽,培养基温度控制到58℃-62℃,保持8-10h,完成巴氏消毒过程,以杀灭培养基中的杂菌和害虫。

最终培养基发酵合格的指标是:培养基呈深褐色,料疏松柔软、有弹性,可看见均匀分布的白色放线菌斑,pH值为8左右,含水量为63%重量计左右。

(5)栽培工艺

1)播种:待培养基温度下降到35℃-40℃时,开始播种。播种量为0.5kg/m2

2)发菌和出菇管理:菇房内温度控制在30℃-35℃;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5%-90%,定时通风换气,菇床喷水以保证培养基的水分,补水量为0.5L/㎡,待出现原基扭结后,增加光照以刺激和诱导原基形成,并降低室温至30℃左右。

3)采收:当草菇子实体由蛋形期进入伸长期适时采摘。

栽培结果比较见如下表1,其中配方1培养料成分为:98%稻草+2%石灰;配方2培养料成分为:98%废棉+2%石灰;配方3是本实施例配方制备而成的培养料。从表1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制备的培养基栽培的草菇产量明显高于配方1和2栽培的产量,且生产周期短,成本大大降低。

表1栽培结果比较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