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申嗪霉素复配杀菌剂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5995阅读:54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复配杀菌剂及其应用,尤其是涉及一种申嗪霉素复配杀菌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水稻纹枯病又称云纹病。苗期至穗期都可发病。叶鞘染病在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浸状边缘模糊小斑,后渐扩大呈椭圆形或云纹形,中部呈灰绿或灰褐色,湿度低时中部呈淡黄或灰白色,中部组织破坏呈半透明状,边缘暗褐。发病严重时数个病斑融合形成大病斑,呈不规则状云纹斑,常致叶片发黄枯死。叶片染病病斑也呈云纹状,边缘褪黄,发病快时病斑呈污绿色,叶片很快腐烂,茎秆受害症状似叶片,后期呈黄褐色,易折。穗颈部受害初为污绿色,后变灰褐,常不能抽穗,抽穗的秕谷较多,千粒重下降。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网状菌丝,后汇聚成白色菌丝团,形成菌核,菌核深褐色,易脱落。高温条件下病斑上产生一层白色粉霉层即病菌的担子和担孢子。

目前研究发现,水稻纹枯病的病原thanatephoruscucumeris(frank)donk.称瓜亡革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无性态rhizoctoniasolanikühn称立枯丝核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致病的主要菌丝融合群是ag-1占95%以上,其次是ag-4和ag-bb(双核线核菌)。从菌丝生长速度和菌核开始产生扎需时间来看,r.solaniag-1和ag-4较快,而双核丝核菌ag-bb较慢。在pda上23℃条件下ag-1形成菌核需时3天。菌核深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较紧密。菌落色泽浅褐至深褐色;ag-4菌落浅灰褐色,菌核形成需3-4天,褐色,不规则形,较扁平,疏松,相互聚集;ag-bb菌落灰褐色,菌核形成需3-4天,灰褐色,圆形或近圆形,大小较一致,一般生于气生菌丝丛中。

针对上述问题,农药的随意使用使得农药公害问题和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关注日益突出。然而,开发一个新杀菌剂成分的成本相当大,进行现有成分复配开发的 成本则相对要小很多。通过以往的实验表明,两种作用机制不同的农药混配,不仅能推迟抗性产生,还能提高药效和延长持效期,降低使用量,减少农民的施药成本。例如,申请号为201210399633.5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布了一种咪鲜胺锰盐和噻呋酰胺复配杀菌剂,其含有咪鲜胺锰盐12~30%,噻呋酰胺0.3~15%,上述的咪鲜胺锰盐和噻呋酰胺复配杀菌剂将咪鲜胺锰盐和噻呋酰胺复配在一起,具有很强的增效效果,对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的防治效果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具有增效作用、安全环保,能有效延缓病菌抗药性,并减少药物的使用量,降低农药残留,对农作物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的申嗪霉素复配杀菌剂及其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申嗪霉素复配杀菌剂,该复配杀菌剂的活性成分为噻呋酰胺及申嗪霉素,并且所述的噻呋酰胺与申嗪霉素的重量之比为1:20~40:1。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噻呋酰胺与申嗪霉素的重量之比为1:10~30:1。

所述的复配杀菌剂包括以下组分及重量百分比含量:噻呋酰胺1~20%,申嗪霉素1~40%,乳化剂3~5%,增稠剂0.1~1%,消泡剂0.1~1%,余量为水。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复配杀菌剂包括以下组分及重量百分比含量:噻呋酰胺10%,申嗪霉素1%,乳化剂4%,增稠剂0.3%,消泡剂0.1%,余量为水。

所述的乳化剂为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所述的消泡剂为有机硅油。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包括十二烷基硫酸钠或木质素磺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

所述的增稠剂包括羟甲基纤维素、硅酸铝镁或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一种申嗪霉素复配杀菌剂的应用,所述的复配杀菌剂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

所述的复配杀菌剂的剂型为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

本发明复配杀菌剂在制成剂型时,采用的试剂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常用试剂,下面以水乳剂剂型的制备为例进行说明。

本发明复配杀菌剂的水乳剂剂型的制备方法为:将噻呋酰胺与申嗪霉素溶解在植物油中,加入乳化剂、消泡剂搅拌均匀作为油相,再将增稠剂加入水中搅拌均匀 作为水相,在1500-2000r/min搅拌下将油相加入水相或者水相加入油相,然后在4200-4800r/min下高速循环剪切20-45min,得到水乳剂产品,其平均粒径在10微米以下。

其中,所述的水为自来水或离子水,优选自来水。

本发明中,所述的噻呋酰胺(thifluzamide)为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即通过在细胞色素合成中阻止电子转移,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该成分具有保护、治疗、叶片渗透传导作用。噻呋酰胺是琥珀酸酯脱氢酶抑制剂,由于含氟,其在生化过程中竞争力很强,一旦与底物或酶结合就不易恢复,其对丝核菌属、柄锈菌属、黑粉菌属、腥黑粉菌属、伏革菌属、核腔菌属等致病真菌也均有很好的防效。经实验研究表面,噻呋酰胺对黄瓜白粉病、霜霉病和香蕉黑星病、叶斑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该成分经过田间药效实验表明对黄瓜、香蕉安全,未见药害发生。

所述的申嗪霉素(phenazino-1-carboxylicacid)是由荧光假单胞菌经生物培养分泌的一种抗菌素,同时具有广谱抑制植物病原菌并促进植物生长作用的双重功能,该生物杀菌剂具有广谱、高效的特点,能有效防治水稻、小麦、蔬菜等作物上的枯萎病、蔓病、疫病、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霜霉病、条锈病、菌核病、赤霉病、炭疽病、灰霉病、黑星病、叶斑病、青枯病、溃疡病、姜瘟及土传病害土壤处理。

本发明中,申嗪霉素对真菌细胞毒害的作用机理主要是:利用吩嗪-1-羧酸其氧化还原能力,在真菌细胞内积累活氧,抑制线粒体中呼吸转递链的氧化磷酸化用,从而抑制菌丝的正常生长。而噻呋酰胺是琥珀酸酯脱氢酶抑制剂,抑制病菌三羧酸循环中琥珀酸去氢酶,导致菌体死亡,它具有很强的内吸传导性能,可以叶面喷雾、种子处理、土壤处理等方式施用,用于水稻、禾谷类作物和草坪,对丝核菌属、柄锈菌属、腥黑分菌属、伏革菌属、黑粉菌属等致病真菌有效,对担子菌纲真菌引起的病害,如立枯病、纹枯病等有特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

1)两种活性组分之间具有优异的协同效果,无明显的交互抗性,扩大杀菌谱,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能有效延缓病菌抗药性,并减少药物的使用量,并且两活性组分均为低毒,对环境影响小;

2)本发明复配杀菌剂能病原菌的抗药性,降低农民的劳动成本,对病害的抗性及综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3)本发明复配杀菌剂可以与其它具有除草、杀虫或杀菌性能的化合物混合使用,也可以与杀线虫剂、防护剂、生长调节剂、植物营养素或土壤调节剂混合使用,使用范围广,成本低,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为验证噻呋酰胺和申嗪霉素两种有效成分复配的增效作用,首先使用这两种成分进行了室内生测试验,试验方法以及结果如下:

首先分析了两种有效成分的作用特点后,将生测的对象定为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solani),该菌属担子菌亚门瓜亡革菌属,为活物寄生菌,仅能在生活植株上寄生,有致病性分化现象。该病菌的孢子囊靠气流和雨水传播,可以引起水稻纹枯病。

室内生测的试验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药剂对水稻纹枯病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在预备试验的基础上,从各药剂对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达10%~90%范围内设计5个浓度,先将95%噻呋酰胺原药和95%申嗪霉素原药以甲醇为溶剂配成系列浓度的药液备用,然后将药液按1%比例加入到已融化并冷却到室温的pda培养基中,充分摇匀后,倒入灭菌的培养皿(φ90mm)中制成带药平板,每处理四次重复,以加入等量无药液的甲醇处理为空白对照;用灭菌的打孔器(φ6mm)挑取水稻纹枯病菌菌饼,菌丝面朝下无菌接种于带药平板的中央,置于25℃的恒温培养箱内培养,培养2天后采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计算出各药剂对病原菌的ec50,并按照下述公式计算毒力指数,比较不同药剂的毒力及抑菌作用。上述生测试验所用原药以及试剂均从其他厂家购买。

混配制剂的联合毒力采用孙云沛的共毒系数方法表示:

混配制剂的理论毒力指数tti=σ(某药的毒力指数ati×在混剂中该药有效成分的百分率)。

共毒系数ctc大于120时为增效作用,小于80时为拮抗作用,介于80-120之间时为加和作用。

表1噻呋酰胺和申嗪霉素及不同配比对水稻纹枯病生测试验的测定结果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噻呋酰胺和申嗪霉素以不同比例复配时,配方的共毒系数(ctc)均大于120,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可见,吡唑醚菌酯和申嗪霉素的复配可成为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理想药剂。

通过室内生测试验验证噻呋酰胺和申嗪霉素两种有效成分复配具有很好的增效作用。

以下通过具体实例用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绝非仅仅限于以下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配方中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所使用的原药及助剂均为其他厂家购买。

本实施例复配杀菌剂的剂型为悬浮剂。

选择以上实例进行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试验,确定配方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效果,同时通过与24%噻呋酰胺sc、1%申嗪霉素sc的效果对比,验证复配后的增效效果。

24%噻呋酰胺sc、1%申嗪霉素sc以及其它制剂做田间防治水稻纹枯病的药效试验。

试验地点为上海市奉贤区,时间为2015年9月1日,试验每个处理三个重复,小区随机排列,每个小区面积为90m2,采用背负式电动压缩喷雾器,施药当天晴朗无风,所有小区的种植习惯均与当地的种植习惯相同,记录施药当天和其后一周的天气资料,具体如下:

表2施药日期及天气情况

调查方法为:每个小区对角线定两点,每点直线前进定25丛,施药后第7天、21天,定点调查,调查各小区病指,计算防效,并进行邓肯氏新复极差分析。

病情指数的分级标准:

0级:无病斑;

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0%;

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1%~25%;

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6%~50%;

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1%以上。

表3水稻纹枯病的防效

注:表中数据为3次重复的平均值,字母相同为duncan测试差异不显著时间:2012年6月,地点:上海奉贤

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噻呋酰胺和申嗪霉素复配制剂在药后7天防效为 77.06%,而2%噻呋酰胺sc在药后7天防效为43.51%,2%申嗪霉素sc在药后7天的防效为40.48%,复配制剂的防效与单剂相比差异极显著,可见两种有效成分复配有很好的增效作用。而在药后21天,复配制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达到了85.34%,与药后7天的防效相比,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显然,复配制剂高效、低毒,延长了持效期,扩大杀菌谱,降低了劳动成本,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实施例2:

配方中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所使用的原药及助剂均为其他厂家购买。

本实施例复配杀菌剂的剂型为悬浮剂。

表4水稻纹枯病的防效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申嗪霉素复配杀菌剂的活性成分为噻呋酰胺及申嗪霉素,并且噻呋酰胺与申嗪霉素的重量之比为1:40。

本实施例复配杀菌剂包括以下组分及重量百分比含量:噻呋酰胺1%,申嗪霉素40%,乳化剂5%,增稠剂1%,消泡剂1%,余量为水。

其中,乳化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消泡剂为有机硅油,增稠剂为聚乙烯醇。

本实施例申嗪霉素复配杀菌剂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

本实施例申嗪霉素复配杀菌剂的剂型为水乳剂。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申嗪霉素复配杀菌剂的活性成分为噻呋酰胺及申嗪霉素,并且噻呋酰胺与申嗪霉素的重量之比为20:1。

本实施例复配杀菌剂包括以下组分及重量百分比含量:噻呋酰胺20%,申嗪霉素1%,乳化剂3%,增稠剂0.1%,消泡剂0.5%,余量为水。

其中,乳化剂为木质素磺酸钠,消泡剂为有机硅油,增稠剂为羟甲基纤维素、硅酸铝镁及聚乙烯醇按质量比为1:1:1的混合增稠剂。

本实施例申嗪霉素复配杀菌剂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

本实施例申嗪霉素复配杀菌剂的剂型为微乳剂。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申嗪霉素复配杀菌剂的活性成分为噻呋酰胺及申嗪霉素,并且噻呋酰胺与申嗪霉素的重量之比为1:1。

本实施例复配杀菌剂包括以下组分及重量百分比含量:噻呋酰胺10%,申嗪霉素10%,乳化剂5%,增稠剂0.8%,消泡剂0.4%,余量为水。

其中,乳化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与木质素磺酸钠按质量比为1:2的混合乳化剂,消泡剂为有机硅油,增稠剂为羟甲基纤维素与聚乙烯醇按质量比为1:1的混合增稠剂。

本实施例申嗪霉素复配杀菌剂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

本实施例申嗪霉素复配杀菌剂的剂型为水乳剂。

实施例6:

本实施例申嗪霉素复配杀菌剂的活性成分为噻呋酰胺及申嗪霉素,并且噻呋酰胺与申嗪霉素的重量之比为1:30。

本实施例复配杀菌剂包括以下组分及重量百分比含量:噻呋酰胺1%,申嗪霉素30%,乳化剂4.2%,增稠剂0.7%,消泡剂0.1%,余量为水。

其中,乳化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消泡剂为有机硅油,增稠剂为硅酸铝镁与聚乙烯醇按质量比为1:1的混合增稠剂。

本实施例申嗪霉素复配杀菌剂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

本实施例申嗪霉素复配杀菌剂的剂型为水乳剂。

实施例7:

本实施例申嗪霉素复配杀菌剂的活性成分为噻呋酰胺及申嗪霉素,并且噻呋酰胺与申嗪霉素的重量之比为10:30。

本实施例复配杀菌剂包括以下组分及重量百分比含量:噻呋酰胺10%,申嗪霉素30%,增稠剂1%,消泡剂1%,余量为水。

其中,消泡剂为有机硅油,增稠剂为羟甲基纤维素。

本实施例申嗪霉素复配杀菌剂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

本实施例申嗪霉素复配杀菌剂的剂型为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8:

本实施例申嗪霉素复配杀菌剂的活性成分为噻呋酰胺及申嗪霉素,并且噻呋酰胺与申嗪霉素的重量之比为15:35。

本实施例复配杀菌剂包括以下组分及重量百分比含量:噻呋酰胺15%,申嗪霉素35%,增稠剂0.8%,消泡剂0.7%,余量为水。

其中,消泡剂为有机硅油,增稠剂为聚乙烯醇。

本实施例申嗪霉素复配杀菌剂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

本实施例申嗪霉素复配杀菌剂的剂型为可湿性粉剂。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发明。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揭示,不脱离本发明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