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渔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湖泊有机团头鲂增殖方法。
背景技术:
团头鲂是一种优质的中型淡水鱼,规格适中、肉质细嫩,营养丰富,由于规模化养殖的团头鲂采用精饲料投喂,团头鲂成鱼生长快、肉质不紧凑,使团头鲂成鱼失去原有风味,致使养殖的团头鲂鱼体呈体型粗短,肉质松散、泥腥味重,人们不再喜食纯人工养殖的团头鲂,而自然水域的团头鲂因捕捞过度、自然增殖缓慢等因素影响,使优质团头鲂成鱼数量减少,不能满足消费者对生态、健康团头鲂成鱼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湖泊有机团头鲂增殖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湖泊有机团头鲂增殖方法,其特征是:有机团头鲂在鱼苗鱼种培育阶段,采用湖湾网箱培育;在有机团头鲂成鱼增殖阶段,利用湖泊设置间隔网围区实施生态化增殖。
有机团头鲂增殖适合在濒临湖泊的湖湾设置网箱进行,要求湖湾及周边无任何污染源,具备生产有机食品的必备条件,所有污染物包括工业三废、农业废弃物、生活垃圾等都不能在湖湾区及周边环境中存在,湖湾区水质环境符合有机团头鲂生产要求。
团头鲂鱼苗培育网箱:前期为网目40—60目的筛绢网制作,网箱长3.0—4.0米,宽1.5—2.0米,高1.2—1.5米,中期为网目0.5—0.8厘米的鱼花布网片制作,后期为网目1.0—2.0厘米的聚乙烯网片制作,网箱长4.0—6.0米、宽2.5—4.0米、高1.5—2.3米,网箱为敞口式,以竹竿、木桩为框架,网箱内设置微管增氧系统,网箱设置在无任何污染物的湖泊间隔网围区附近的湖湾处。
湖泊间隔网围区靠近设置网箱培育团头鲂鱼苗鱼种的湖泊湖湾处,间隔网围区要求水质清新、无污染、水体透明度30—40厘米的区域,底质为较硬的泥沙底质,水草覆盖率60%—80%,要求背风向阳、有微流水,间隔网围区每个网围30—50亩为一个单元,网围之间间隔50米,网围须设置双层网,内外网围间隔5—8米,内层网目2.0—2.5厘米,外层网目3.0—3.5厘米,水深1.5—2.5米,围网高出水面1米并向内设置“7”型折网,折网0.5米,防止鱼外逃,间隔网围区增殖一个生产季节后更换地域,在间隔区设置网围继续增殖团头鲂,原网围区则休养生息,恢复水生植被,保护生态环境。
团头鲂鱼苗鱼种培育过程:(1)筛绢网网箱培育:采购有生产资质的鱼苗繁殖场生产的符合有机鱼苗技术规程生产的团头鲂苗,每平方米放养1—2万尾,采取泼洒豆浆、投喂蛋白含量为38%—42%的微囊颗粒饲料的方式投喂,每天投喂5-6次,每天保持微管充氧16—18小时,分别为凌晨0—8时充氧8小时、每次投喂时充氧2小时,每隔3—5天使用一次光合细菌,每次每立方米水体使用3—5克,经过15—20天的培育长至团头鲂乌仔;(2)鱼花布网箱培育:将团头鲂乌仔放养到鱼花布网箱培育,鱼花布网箱每平方米放养乌仔200—400尾,投喂蛋白含量为35%—38%的微颗粒饲料,每天投喂4-5次,每天保持微管充氧12—14小时,分别为每天凌晨1—7时充氧6小时,每次投喂时充氧1.5—2.0小时,每隔5—7天使用一次光合细菌,每次2—3克,经过20—30天的培育长至体重为4—6克的团头鲂鱼种;(3)聚乙烯网箱培育:过筛将鱼种转入网目1.0厘米的网箱内培育,每平方米放养规格为4—6克的团头鲂鱼种1.0—2.0千克,采用蛋白含量为33%—35%的团头鲂鱼种专用颗粒饲料,每天投喂4次,日投喂量为存网箱鱼种体重的5%-8%,保证鱼种的摄食,每天保持微管充氧12—14小时,分别为凌晨1—7时充氧6小时、每次投喂时充氧1.5—2.0小时,每隔7—10天使用一次光合细菌,每次每立方米水体使用2—3克,网箱内套养规格为100克的鲢鳙鱼100尾,当团头鲂鱼种长到25—30克时,转入网目为2厘米的网箱,每平方米放养2.5—3.5千克,采用蛋白含量为30%—33%的团头鲂鱼种颗粒饲料投喂,每天投喂4-5次,日投喂量为存网箱鱼种体重的4%-6%,充分保证鱼种摄食,每天保持微管充氧12—14小时,分别为凌晨1—7时充氧6小时、每次投喂时充氧1.5-2.0小时,每隔10—15天使用一次光合细菌,每次每立方米水体使用3—5克,网箱内套养规格为200克的鲢鳙鱼50-70尾,防止网箱区水质过肥;网箱培育期间每月泼洒一次生石灰水;当鱼种长到50—80克时放入间隔网围区进行有机团头鲂成鱼生态化增殖。
间隔网围区有机团头鲂成鱼生态化增殖:鱼种放养前,网围区培植好水草,并清除野鱼,团头鲂鱼种放养量为每亩200—260尾,同时放养规格为200克的鲢鱼每亩20—30尾、250克鳙鱼每亩40—60尾,8—10厘米黄颡鱼每亩50—80尾,增殖期间投喂黑麦草、苏丹草,适当补充团头鲂生态颗粒饲料,颗粒饲料的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0.5%—1.5%,饲草以当天吃完为准,不留有饲草在水域内过夜,每天投喂三次,上午9时投喂饲草,中午12时投喂颗粒饲料,下午4时前再投喂一次饲草,每天清除残饵剩渣,定期检查围网防止破损,大风大雨前加固网围;每月沿网围泼洒一次生石灰水,进行消毒,预防病害发生,间隔网围区在团头鲂生长阶段,每月泼洒一次微生物制剂,每次每亩1千克,经过1—2年的增殖培育,采取分次间捕方式,有机团头鲂成鱼长到800—1200克时起捕上市。
有益效果:采用湖泊增殖的有机团头鲂成鱼,多种鱼类在间隔网围区共同生长,和谐共生,充分利用湖泊水域环境,增殖的有机团头鲂体质健壮、体型好、肉质紧凑、营养丰富,能满足人们对有机团头鲂等鱼类的生态、健康的要求,并且采取轮换间隔网围增殖方式,湖泊增殖期间污染物排放少,不破坏湖泊水域生态平衡,对水质环境影响小,符合生态渔业发展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阐明本发明,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予以说明。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湖泊有机团头鲂增殖方法,其特征是:有机团头鲂在鱼苗鱼种培育阶段,采用湖湾网箱培育;在有机团头鲂成鱼增殖阶段,利用湖泊设置间隔网围区实施生态化增殖。
有机团头鲂增殖适合在濒临湖泊的湖湾设置网箱进行,要求湖湾及周边无任何污染源,具备生产有机食品的必备条件,所有污染物包括工业三废、农业废弃物、生活垃圾等都不能在湖湾区及周边环境中存在,湖湾区水质环境符合有机团头鲂生产要求。
团头鲂鱼苗培育网箱:前期为网目50目的筛绢网制作,网箱长3.0米,宽2.0米,高1.2米,中期为网目0.6厘米的鱼花布网片制作,后期为网目1.0—2.0厘米的聚乙烯网片制作,网箱长4.0米、宽2.5米、高1.5米,网箱为敞口式,以竹竿、木桩为框架,网箱内设置微管增氧系统,网箱设置在无任何污染物的湖泊间隔网围区附近的湖湾处。
湖泊间隔网围区靠近设置网箱培育团头鲂鱼苗鱼种的湖泊湖湾处,间隔网围区要求水质清新、无污染、水体透明度30—40厘米的区域,底质为较硬的泥沙底质,水草覆盖率60%,要求背风向阳、有微流水,间隔网围区每个网围40亩为一个单元,网围之间间隔50米,网围须设置双层网,内外网围间隔5米,内层网目2.0厘米,外层网目3.0厘米,水深1.5—2.0米,围网高出水面1米并向内设置“7”型折网,折网0.5米,防止鱼外逃,间隔网围区增殖一个生产季节后更换地域,在间隔区设置网围继续增殖团头鲂,原网围区则休养生息,恢复水生植被,保护生态环境。
团头鲂鱼苗鱼种培育过程:(1)筛绢网网箱培育:采购有生产资质的鱼苗繁殖场生产的符合有机鱼苗技术规程生产的团头鲂苗,每平方米放养1.5万尾,采取泼洒豆浆、投喂蛋白含量为38%—42%的微囊颗粒饲料的方式投喂,每天投喂5次,每天保持微管充氧18小时,分别为凌晨0—8时充氧8小时、每次投喂时充氧2小时,每隔3天使用一次光合细菌,每次每立方米水体使用4克,经过20天的培育长至团头鲂乌仔;(2)鱼花布网箱培育:将团头鲂乌仔放养到鱼花布网箱培育,鱼花布网箱每平方米放养乌仔300尾,投喂蛋白含量为35%—38%的微颗粒饲料,每天投喂5次,每天保持微管充氧14小时,分别为每天凌晨1—7时充氧6小时,每次投喂时充氧1.5—2.0小时,每隔7天使用一次光合细菌,每次3克,经过28天的培育长至体重为4—6克的团头鲂鱼种;(3)聚乙烯网箱培育:过筛将鱼种转入网目1.0厘米的网箱内培育,每平方米放养规格为4—6克的团头鲂鱼种1.5千克,采用蛋白含量为33%—35%的团头鲂鱼种专用颗粒饲料,每天投喂4次,日投喂量为存网箱鱼种体重的5%-8%,保证鱼种的摄食,每天保持微管充氧14小时,分别为凌晨1—7时充氧6小时、每次投喂时充氧1.5—2.0小时,每隔10天使用一次光合细菌,每次每立方米水体使用2克,网箱内套养规格为100克的鲢鳙鱼100尾,当团头鲂鱼种长到30克时,转入网目为2厘米的网箱,每平方米放养3.5千克,采用蛋白含量为30%—33%的团头鲂鱼种颗粒饲料投喂,每天投喂4次,日投喂量为存网箱鱼种体重的4%-6%,充分保证鱼种摄食,每天保持微管充氧12小时,分别为凌晨1—7时充氧6小时、每次投喂时充氧1.5-2.0小时,每隔10天使用一次光合细菌,每次每立方米水体使用3克,网箱内套养规格为200克的鲢鳙鱼50尾,防止网箱区水质过肥;网箱培育期间每月泼洒一次生石灰水;当鱼种长到60克时放入间隔网围区进行有机团头鲂成鱼生态化增殖。
间隔网围区有机团头鲂成鱼生态化增殖:鱼种放养前,网围区培植好水草,并清除野鱼,团头鲂鱼种放养量为每亩240尾,同时放养规格为200克的鲢鱼每亩25尾、250克鳙鱼每亩50尾,8—10厘米黄颡鱼每亩80尾,增殖期间投喂黑麦草、苏丹草,适当补充团头鲂生态颗粒饲料,颗粒饲料的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0.5%—1.5%,饲草以当天吃完为准,不留有饲草在水域内过夜,每天投喂三次,上午9时投喂饲草,中午12时投喂颗粒饲料,下午4时前再投喂一次饲草,每天清除残饵剩渣,定期检查围网防止破损,大风大雨前加固网围;每月沿网围泼洒一次生石灰水,进行消毒,预防病害发生,间隔网围区在团头鲂生长阶段,每月泼洒一次微生物制剂,每次每亩1千克,经过1—2年的增殖培育,采取分次间捕方式,有机团头鲂成鱼长到1000克时起捕上市;采用湖泊增殖有机团头鲂成鱼,多种鱼类在间隔网围区共同生长,和谐共生,充分利用湖泊水域环境,团头鲂及其他鱼类体质健壮、体型好、肉质紧凑、营养丰富,能满足人们对有机团头鲂等鱼类的生态、健康的要求,并且采取轮换间隔网围增殖方式,湖泊增殖期间污染物排放少,不破坏湖泊水域生态平衡,对水质环境影响小,符合生态渔业发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