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环酰菌胺、噻霉酮的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03487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药复配组合物及其应用领域,具体地说是以环酰菌胺和噻霉酮为有效活性成分复配的二元复合物,主要应用于农作物上病害的防治。
背景技术
:环酰菌胺(Fenhexamid)化学名称:N-(2,3-二氯-4-羟基苯基)-1-甲基-环己基甲酰胺,分子式:C14H17Cl2NO2。一种酰胺类杀菌剂,种子处理剂,育苗箱处理剂,属于内吸、保护性杀菌剂。与现有杀菌剂不同,无杀菌活性,不抑制病原菌菌丝的生长。抑制黑色素生物合成和在感染病菌后可加速植物抗菌素如momilactoneA和sakuranetin的产生,这种作用机理预示环丙酰菌胺可能对其他病害亦有活性。噻霉酮(benziothiazolinone)化学名称:1,2苯并异噻唑啉-3-酮,分子式:C7H5SON。异噻唑杂环化合物,是一种高效、低毒、广谱性杀菌剂,其作用机制是:与细菌、霉菌的细胞膜表面的阴离子结合或与巯基反应,破坏蛋白质和细胞膜的合成系统,从而抑制细菌、霉菌繁殖,干扰病原菌细胞新陈代谢,使其生理紊乱,导致病原菌死亡。农药单一品种的长时间连续使用,容易产生抗性风险和用量增加风险,进而增加成本和环境负荷,而通过不同农药品种的复配筛选出具有显著协同增效作用的复配组合物,不仅能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使用成本、减少抗性风险,还能降低潜在的环境风险,增加农药使用寿命。本发明人在研究环酰菌胺和噻霉酮组合配方的过程中,意外地发现环酰菌胺、噻霉酮进行组合,在一定的组合比例范围内对农作物有害病菌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大田使用效果优异,经进一步研究,完成了本发明。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分合理,协同增效作用显著,杀菌效果优秀,持效期长,用药成本低,能延缓病原菌产生抗药性,且对农作物安全的农药二元组合物。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有环酰菌胺、噻霉酮的组合物制剂剂型。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组合物在防治农作物有害病菌的用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含有环酰菌胺、噻霉酮的组合物,有效成分由环酰菌胺、噻霉酮组成,环酰菌胺、噻霉酮的重量比为60:1~1:60,优选重量比为30:1~1:30,最优选重量比为10:1。本发明组合物中,环酰菌胺重量占组合物总重量的1%~60%,优选30%;噻霉酮重量占组合物总重量的1%~60%,优选3%。本发明复配组合物可以制备成适合农业生产上使用的任意剂型,比较好的剂型有悬浮剂、可分散油悬浮剂、干悬浮剂、水分散粒剂和可湿性粉剂等。本发明组合物制备的各种应用剂型中,除了有效活性成分外,还包括农药中允许使用或可以接受的各种助剂成分。所述的助剂是溶剂、乳化剂、润湿剂、稳定剂、分散剂、增稠剂、pH调节剂、消泡剂、防冻剂、填料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均为已知物质,是农药制剂中常用的各种助剂,根据不同情况可以有所变化,并无特别限定。所述溶剂可以是溶剂油S-200、三甲苯、四甲苯、甲基萘、油酸甲酯、脂肪酸甲酯、松基油、大豆油、生物柴油、醋酸仲丁酯、碳酸二甲酯、柴油、白油、机油、N-甲基吡咯烷酮等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乳化剂可以是十二烷基苯磺酸钙、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丙烯聚氧乙烯嵌段聚合物、二苄基联苯基聚氧乙烯醚、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蓖麻油聚氧乙烯醚、苯乙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苯乙基苯酚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烷基芳基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苯乙基苯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失水山梨脂肪酸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天然脂肪醇与环氧乙烷加成物、脂肪酸与环氧乙烷缩合物、聚氧乙烯脂肪酸酯、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等中的一种或几种。润湿剂可以是丁基萘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6-7)醚、磺化琥珀酸二辛酯钠盐、MorwetEFW、烷基萘磺酸盐、无患子粉、月桂醇基硫酸钠等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崩解剂可以是复硝酚钠、碳酸氢钠、氯化镁、氯化铝、氯化钠、尿素、硫酸铵、膨润土等中的一种或几种。分散剂可以是聚羧酸盐、甲基萘磺酸钠的甲醛缩合物、木质素磺酸钠、木质素磺酸钙、对甲氧基脂肪酰胺基苯磺酸、脱糖并分级的木质素磺酸钠、萘磺酸缩合物钠盐、烷基萘磺酸缩聚物钠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等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增稠剂可以是黄原胶、硅酸镁铝、膨润土、白炭黑等中的一种或几种。pH调节剂可以是氢氧化铵、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盐酸、醋酸、柠檬酸、磷酸等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稳定剂可以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环氧大豆油、环氧氯丙烷、丁基羟基茴香醚、二丁基羟基甲苯、没食子酸丙酯、特丁基对苯二酚等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消泡剂可以是硅酮类化合物、甲醇、硅油、氮酮、聚二甲基硅氧烷等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防冻剂可以是甘油、乙二醇、丙二醇、山梨醇、聚乙二醇等中一种或几种。所述缓释剂可以是聚乙烯醇、阿拉伯胶中的一种或两种。防腐剂可以是苯甲酸钠。所述粘结剂可以是聚乙二醇、工业明胶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复配组合物各种应用剂型的生产工艺均属现有已知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所述载体可以是自来水、去离子水、高岭土、硅藻土、膨润土、白炭黑、轻质碳酸钙、凹凸棒土、粘土、滑石粉、石英沙、淀粉、陶土、砖碴、烷基多糖苷、尿素、化肥等中的一种或几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环酰菌胺、噻霉酮组合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较之单一使用明显提升防治农作物病害的效果。2、环酰菌胺、噻霉酮二者作用机理互不相同,作用位点增加,延缓了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增加了农药的使用寿命,保障使用效果。3、环酰菌胺、噻霉酮两种活性成分组合,减少了单一农药使用量,减轻了化合物对环境的不良影响,降低了使用成本。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实质,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内容作进一步说明,但不能视为对本发明的限制,以下所述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对于不偏离本发明精神和原则所做的修改、替换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33%环酰菌胺·噻霉酮悬浮剂以下物质均为重量百分比:环酰菌胺30%、噻霉酮3%、双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8%、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丙烯聚氧乙烯嵌段聚合物5%、丙烯酸钠2%、卡松凯松0.5%、丙三醇2%、硅酸镁铝0.8%、去离子水补足100%。将上述物料按比例混合,经高速剪切分散均匀、砂磨机中砂磨后,即可制得33%环酰菌胺·噻霉酮悬浮剂。实施例二20%环酰菌胺·噻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以下物质均为重量百分比:环酰菌胺16%、噻霉酮4%、烷基萘磺酸盐6%、农乳1601#10%、白炭黑2%、尿素3%、乙二醇3%、油酸甲酯补足100%。将上述物料按比例混合,经高速剪切分散均匀、砂磨机中砂磨后,即可制得20%环酰菌胺·噻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实施例三21%环酰菌胺·噻霉酮水乳剂以下物质均为重量百分比:环酰菌胺20%、噻霉酮1%、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10%、二甲苯5%、溶剂油(牌号:S-150)10%、MP-106%、丁基羟基茴香醚1%、丙三醇2%、C10-20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0.2%、苯甲酸0.5%、去离子水补足100%。将上述物料按比例混合,经高速剪切搅拌均匀后,即可制得21%环酰菌胺·噻霉酮水乳剂。实施例四41%环酰菌胺·噻霉酮微乳剂以下物质均为重量百分比:环酰菌胺40%、噻霉酮1%、农乳600#5%、农乳400#5%、异丙醇3%、二甲苯5%、溶剂油(牌号:S-180)10%、乙二醇2%、硅油0.3%、环氧大豆油2%、去离子水补足100%。将上述物料按比例混合,经高速剪切搅拌均匀后,即可制得41%环酰菌胺·噻霉酮微乳剂。实施例五61%环酰菌胺·噻霉酮水分散粒剂以下物质均为重量百分比:环酰菌胺60%、噻霉酮1%、烷基萘甲醛缩合物磺酸盐10%、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5%、淀粉5%,硅藻土补足100%。将上述物料按比例混合,经气流粉碎混合均匀、捏合造粒、干燥筛分后、即可制得61%环酰菌胺·噻霉酮水分散粒剂。实施例六60%环酰菌胺·噻霉酮干悬浮剂以下物质均为重量百分比:环酰菌胺30%、噻霉酮30%、K-125%、木质素磺酸钠20%、聚羧酸盐8%、轻钙8%、高岭土余量。将上述物料按比例混合,用去离子水溶解后抽入剪切釜中,再加入有效成分、填料。消泡剂,剪切30分钟,经胶体磨粗粉碎后,进行砂磨,砂磨至合格粒径后检测,合格后将浆料打入压力式喷雾干燥塔喷雾干燥,即得60%环酰菌胺·噻霉酮干悬浮剂。实施例七11%环酰菌胺·噻霉酮超低容量液剂以下物质均为重量百分比:环酰菌胺1%、噻霉酮10%、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5%、十二烷基苯磺酸钙10%、异佛尔酮2%、芸苔素内酯0.02%、乙基苯5%、N,N-二甲基甲酰胺10%、大豆油补足至100%。将上述物料按比例混合,充分搅拌均匀后,即可制得11%环酰菌胺·噻霉酮超低容量液剂。实施例八21%环酰菌胺·噻霉酮可湿性粉剂以下物质均为重量百分比:环酰菌胺1%、噻霉酮20%、烷基萘甲醛缩合物磺酸盐10%、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5%、NNO5%,K-123%、高岭补足100%。将上述物料按比例混合,经气流粉碎混合均匀,即可制得21%环酰菌胺·噻霉酮可湿性粉剂。实施例九环酰菌胺、噻霉酮组合室内毒力测定试验试验方法:参考《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1156.2-2006》,采用平皿法。用DP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药剂的EC50,并根据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共毒系数(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表1环酰菌胺、噻霉酮组合对番茄灰霉病原菌的室内毒力测定从表1可以看出,环酰菌胺、噻霉酮在60:1~1:60(按重量)的范围内复配时,共毒系数(CTC)均大于120,说明对番茄灰霉病原菌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环酰菌胺和噻霉酮以10:1(按重量)复配,协同增效作用最为显著,共毒系数(CTC)达到最大,为197.5。可见,环酰菌胺、噻霉酮组合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表2环酰菌胺、噻霉酮组合对辣椒疫病原菌的室内毒力测定从表2可以看出,环酰菌胺、噻霉酮在60:1~1:60(按重量)的范围内复配时,共毒系数(CTC)均大于120,说明对辣椒疫病原菌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环酰菌胺和噻霉酮以10:1(按重量)复配,协同增效作用最为显著,共毒系数(CTC)达到最大,为176.2。可见,环酰菌胺、噻霉酮组合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表3环酰菌胺、噻霉酮组合对苹果炭疽病原菌的室内毒力测定从表3可以看出,环酰菌胺、噻霉酮在60:1~1:60(按重量)的范围内复配时,共毒系数(CTC)均大于120,说明对苹果炭疽病原菌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环酰菌胺和噻霉酮以10:1(按重量)复配,协同增效作用最为显著,共毒系数(CTC)达到最大,为176.2。可见,环酰菌胺、噻霉酮组合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实施例十环酰菌胺、噻霉酮组合物田间试验于番茄灰霉病发病初期施药,每7d施药1次,共施药2次。施药前调查病情基数,第2次施药后14d调查病害发生情况,统计病情指数,计算防效。表4环酰菌胺和噻霉酮复配组合物制剂防治番茄灰霉病的田间试验药剂处理用量(ga.i./ha)防效(%)实施例一1095.07实施例二1091.45实施例五109126实施例六1090.3325%环酰菌胺悬浮剂1086.131.5%噻霉酮水乳剂1073.07从表4可以看出,环酰菌胺、噻霉酮组合物制剂均对番茄灰霉病表现出优异的防治效果,防效均在90%以上,明显高于各单剂单独使用,尤其是实施例一(33%环酰菌胺·3%噻霉酮悬浮剂)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效更加突出,防效达95%以上。同时在试验调查过程中未发现苯菌酮、环酰菌胺组合物各处理对番茄产生药害。表5环酰菌胺和噻霉酮复配组合物制剂防治辣椒疫病的田间试验药剂处理用量(ga.i./ha)防效(%)实施例一1092.57实施例二1090.81实施例五1088.26实施例六1086.5125%环酰菌胺悬浮剂1081.941.5%噻霉酮水乳剂1077.42从表4可以看出,环酰菌胺、噻霉酮组合物制剂均对辣椒疫病表现出优异的防治效果,防效均在86%以上,明显高于各单剂单独使用,尤其是实施例一(33%环酰菌胺·3%噻霉酮悬浮剂)对辣椒疫病的防效更加突出,防效达92%以上。同时在试验调查过程中未发现苯菌酮、环酰菌胺组合物各处理对辣椒产生药害。表6环酰菌胺和噻霉酮复配组合物制剂防治苹果炭疽病的田间试验药剂处理用量(ga.i./ha)防效(%)实施例一1095.37实施例二1093.05实施例五1091.76实施例六1092.0725%环酰菌胺悬浮剂1086.171.5%噻霉酮水乳剂1080.32从表4可以看出,环酰菌胺、噻霉酮组合物制剂均对苹果炭疽病表现出优异的防治效果,防效均在91%以上,明显高于各单剂单独使用,尤其是实施例一(33%环酰菌胺·3%噻霉酮悬浮剂)对苹果炭疽病的防效更加突出,防效达95%以上。同时在试验调查过程中未发现苯菌酮、环酰菌胺组合物各处理对苹果产生药害。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