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绿僵菌素和吡丙醚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00475阅读:59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药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含绿僵菌素和吡丙醚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绿僵菌素(destruxin)又称腐败菌素或破坏素,是由5个氨基酸和1个羟基酸组成的环缩羧肽毒素,为绿僵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次生代谢产物,对鳞翅目、同翅目、双翅目、等翅目、直翅目、鞘翅目等20多种害虫具有触杀作用、胃毒作用和拒食作用;绿僵菌素与某些虫生真菌或商品杀虫剂混用具有增效作用,如与球孢白僵菌、爪哇拟青霉、绿僵菌等混用能显著提高对烟粉虱、斜纹夜蛾、蛴螬等的防效;与Bt、阿维菌素、吡虫啉等混用也能显著提高对云杉卷叶蛾、小菜蛾和烟粉虱的防效,并且具有高效、货架寿命长、不易受环境条件影响、防治效果稳定等特点。目前,绿僵菌素主要应用于大田害虫的防治。吡丙醚是一种苯醚类昆虫生长调节剂,是保幼激素类型的壳多糖合成抑制剂,具有高效、用药量少、持效期长、对作物安全、对鱼类低毒、对生态环境影响小的特点,可用于防治同翅目、缨翅目、双翅目、鳞翅目害虫。它对昆虫的抑制作用表现在影响昆虫的蜕皮和繁殖。对蚊蝇类卫生害虫,后期的4龄幼虫用低剂量本品即导致化蛹阶段死亡,抑制成虫形成,还可防治甘薯粉虱及介壳虫。蚊蝇醚还具有内吸转移活性,可影响隐藏在叶片背面的幼虫。但吡丙醚最大的缺点是对成虫的防治效果不明显。白纹伊蚊(AedesalbopictusSkuse)是登革热和流行性异性脑膜炎等多种虫媒病的重要传播媒介,他分布广,种群数量大,活动季节长,吸食人血,被认为是重要的世界性半居家型的卫生害虫。目前,白纹伊蚊的防治还是以化学防治为主,许多药剂毒性偏大,对生态环境不友好。白纹伊蚊也对部分长期使用的药剂产生中/高抗性。因此,需要利用环境友好的、作用机理独特的新型药剂来防治白纹伊蚊。采用农药复配技术或混合施用技术是克服或延缓抗药性的一个重要方法,绿僵菌素与吡丙醚的混合使用,增多了药剂对害虫的作用位点,延缓害虫对药剂抗药性的提高;扩大了药剂的杀虫虫态,不仅对白纹伊蚊的卵、幼虫具有长期的杀灭功效,而且能够快速的杀灭成虫,控制虫口密度。因此,筛选绿僵菌素和吡丙醚最佳的混配比例,将具有重要意义。本发明是国际上首次将绿僵菌素应用于防治白纹伊蚊,也是首次开发绿僵菌素与吡丙醚的复配杀虫剂。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昆虫激素类农药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新型高效杀虫组合物,绿僵菌素·吡丙醚杀虫组合物的应用可以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农药残留,延缓害虫抗性、减少农药使用量,增加杀虫虫态。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将绿僵菌素·吡丙醚杀虫组合物应用于防治蚊、蝇的用途。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发明的一种杀虫组合物,含有绿僵菌素和吡丙醚,所述绿僵菌素与所述吡丙醚按如下比例混合:所述绿僵菌素与所述吡丙醚的克数比为1:(1-99),优选的绿僵菌素与所述吡丙醚的克数比为1:(1-89)。优选的,所述组合物由绿僵菌素、吡丙醚和辅剂组成。本发明农药组合物在实际应用时,根据环境采用已知的方法制备配制成颗粒剂、水乳剂、悬浮剂、微乳剂使用。本发明农药组合物使用的辅助成分包括溶剂、乳化剂、润湿剂、分散剂、共乳剂、稳定剂、增稠剂、PH调节剂、成膜剂、填料剂等有益于有效成分在制剂中稳定和发挥药效的已知物质,都是农药制剂中常用或允许使用的各种成分,具体成分和用量根据配方要求通过试验确定。本发明所描述的产物可以成品制剂的形式提供,即组合物中各物质已经混合,施药方式:颗粒剂可以撒施、沟施、穴施等的一种进行,水乳剂、悬浮剂、微乳剂采用喷雾的方式进行。所述绿僵菌素为含绿僵菌素A、B、C、D、E的纯净物或混合物,所述吡丙醚为含吡丙醚的纯净物或混合物。本发明农药组合物可应用在防治卫生害虫,优选防治蚊虫。施药量根据虫种、虫口密度、虫龄和虫态等条件不同经简单试验确定。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中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与单剂农药相比,杀虫毒力明显提高;2.农药的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减少;3.本发明是绿僵菌素首次用于防治卫生害虫,复配使用减少了绿僵菌素的使用量,降低使用成本;4.将两种作用机制完全不同的农药成分进行复配,增加了靶位点,使昆虫不易产生抗药性;5.复配后的组合物不仅对害虫的卵、幼虫、蛹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而且能有效杀灭成虫,控制虫口密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实施例中的百分比均指重量百分比,所述绿僵菌素均指有效量,所述吡丙醚的量均为有效量,实际配制时根据所用原药含量进行折算,偏差的量通过填料加入量进行调节。实施例1:绿僵菌素与吡丙醚对白纹伊蚊联合毒力的测定试验试剂:绿僵菌素原粉(华南农业大学)、吡丙醚原药(上海生农生化制品有限公司)。试验对象:白纹伊蚊2-3龄幼虫(AedesalbopictusSkuse)试验方法:按照WHO幼虫浸液法。试验统一采用500ml烧杯为试验容器,通过预实验选出合适浓度梯度范围,在合适浓度范围内设置5个浓度梯度,药剂浓度以脱氯自来水分别配制,并以脱氯自来水为空白对照。每杯放入三日龄幼蚊50条,将所有处理,均置于25℃的恒温箱,光照周期为12:12;相对湿度为60±5%。5天后,观察记录死亡幼蚊数,重复3次,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各处理的校正死亡率。并参照NY/T1154.1-2006采用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若对照死亡率<5%,不校正;对照死亡率在5%-20%之间,进行校正;对照死亡率>20%,试验需重做。以药剂浓度(mg/L)的对数值为自变量x,以校正死亡率的机率值为因变量y,分别建立毒力回归方程式,采用spss软件计算单剂及各配比混剂的LC50、95%置信限及其混剂共毒系数,比较增效情况。按照NY/T11547.7-2006杀虫剂联合作用划分标准:共毒系数(CTC值)≥120表现为增效作用;共毒系数(CTC值)≤120表现为拮抗作用;80<共毒系数(CTC值)<80表现为相加作用。用SPS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药剂的LC50,以此来评价供试药剂的活性。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ATI-混剂实测毒力指数;S-标准杀虫剂的LC50,单位为毫克每升;M-混剂的LC50,单位为毫克每升。TTI=TIA×PA+TIB×PB式中:T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IA—A药剂毒力指数;PA—A药剂在混剂中的百分含量,单位为百分率;TIB—B药剂毒力指数;PB—B药剂在混剂中的百分含量,单位为百分率。式中:CTC—共毒系数;AT—混剂实测毒力指数;T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复配剂的共毒系数(CTC):表1为本发明的含不同比例的绿僵菌素(A)和吡丙醚(B)的杀虫组合物的不同供试药剂的活性(LC50)、共毒系数(CTC)的检测结果。由表1结果可以看出,绿僵菌素(A)与吡丙醚(B)的质量比为1:(1-89)均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以绿僵菌素:吡丙醚(质量比)=1:59增效效果最明显,绿僵菌素:吡丙醚(质量比)=1:99表现出相加作用。表1绿僵菌素·吡丙醚对白纹伊蚊联合毒力的测定A:绿僵菌素B:吡丙醚实施例2:绿僵菌素·吡丙醚颗粒剂的配方及加工方法。将上述配方按比例进行粉碎,投入搅拌器中搅拌均匀后加入造粒盘中加水进行造粒,将造好的颗粒用燥箱干燥处理,冷却,过筛,包装制得6%绿僵菌素·吡丙醚颗粒剂。实施例3:绿僵菌素·吡丙醚水乳剂的配方及加工方法。将所述绿僵菌素、所述吡丙醚、甲醇、二甲苯溶剂、依次加入混合釜中,搅拌均匀,待完全溶解后加入烷基聚乙二醇醚、木质素磺酸盐、异丁醇、黄原胶、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乙二醇、去离子水,高剪切1小时,得到水乳剂杀虫组合物,灌装。实施例4:绿僵菌素·吡丙醚悬浮剂的配方及加工方法。将所述吡丙醚、绿僵菌素、苯乙烯苯酚聚氧乙烯醚、苯乙烯苯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盐、苯乙烯苯酚烷基酚铵盐、脂肪酸烷基、有机硅、硅酸镁铝、苯甲酸钠、50%泡敌和去离子水依次加入混合釜中,搅拌均匀,进入砂磨机进行砂磨,砂磨至90%粒径小于5微米后进入高剪切分散釜。将黄原胶用乙二醇浸泡至黄原胶完全溶解后加入高剪切分散釜,与砂磨后的物料,剩余50%泡敌一起高剪30分钟。取料检测,合格后灌装。实施例5:绿僵菌素·吡丙醚微乳剂的配方及加工方法。将计量好的所述绿僵菌素、吡丙醚、甲醇、环己酮、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嵌段共聚物、烷基苯基聚乙二醇醚、苯乙烯苯酚烷基酚铵盐、乙二醇用泵送到调配釜充分混合、混合成均匀透明的油相后,在搅拌下慢慢加入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形成油包水型乳状液,再经搅拌加热,使之转化成水包油型乳状液,冷却至室温后过滤,经检测合格后用泵送至成品贮罐,合格的物料进入自动包装机,灌装后即得杀虫组合物。实施例6:室外应用试验1:本研究试验组共设计绿僵菌素、吡丙醚、绿僵菌素·吡丙醚组合物(1:60)3个处理,每处理选用2.5×10-2毫克/升为有效成分浓度。选用统一规格,容积>10升的塑料桶12个,分别用于试验组与对照组。将桶置于室外有树荫的草地,晚上及与雨水天加盖,每桶加入蚊虫孳生地污水10升,在水体表层放置观察幼蚊的“网筐”,网筐直径10厘米,深5厘米,并用铁丝钩悬挂于桶的上沿,网内放置2到3日龄的淡色库蚊幼蚊50条,并投放少许、等量饲料。对照与每处理均三个桶,即重复三次,其中对照组为不加任何药剂的污水。幼蚊数量补充及死亡情况调查:为观察待测药物的持效时间,于施药后每周向网筐内补加幼蚊数到50条,同时补水到10升。自幼蚊放入桶中第二天开始调查,之后每周定时调查一次,观察记录幼蚊、蛹的死亡数、完成羽化的蛹皮数。采用EXCLE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其中对照组幼蚊死亡率>20%时则视为无效。校正死亡率=(处理死亡幼蚊数-对照死亡幼蚊数)/供试幼蚊数羽化率=观察期内成蚊数/观察的幼蚊总数×100%死亡率=观察期内死亡幼蚊、蛹与未脱离蛹皮的成蚊数/观察的幼蚊总数×100%。表2室外试验中药剂对白纹伊蚊幼虫的药效室外应用结果(表2)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对白纹伊蚊的幼虫有较高的防效,药后2天的死亡率从达到57.33%,药后9天,全部幼虫死亡,药效明显高于单剂的处理,体现出优异的速效性。药后37天,羽化率仅达到3%,因此,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能够有效控制白纹伊蚊的虫口密度。实施例7:室外应用试验2:试验现场位于华南农业大学一树林内,面积约2000m2,另选一个与试验区条件相似且相对独立的场所作为对照区(不施药),进行同步试验。将装有30只白纹伊蚊的挂笼挂在选定的区域内(试验区9笼,对照区3笼),挂笼距地面0.5-2m,距喷药点10m,施药人员沿着试验区上风向的边缘,匀速向试验区施药。1h后,将所有试虫带回实验室正常饲养,观察24h死亡数。用Abbott公式计算校正死亡率。表3药剂在室外防治白纹伊蚊成蚊的效果药剂喷药量ai·mg/m224h蚊虫死亡率%对照区蚊虫死亡率%绿僵菌素·吡丙醚0.1100.00绿僵菌素0.1100.00吡丙醚0.43.70室外应用结果(表3)表明该发明组合物绿僵菌素·吡丙醚以0.1ai·mg/m2的使用剂量24h对白纹伊蚊成虫的防效为100%,明显高于吡丙醚单剂0.4ai·mg/m2剂量的防效,与绿僵菌素单剂相同剂量的防效相当。但是绿僵菌素的成本居高,复配后相同防效的使用成本大大降低。最后所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