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卷帘绕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97153阅读:40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温室大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卷帘绕线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卷帘机工作时,由一人操作。由于铺放时棉被出现卷曲或斜拉,会导致绕线不均或反向。如发现不及时就会造成骨架的破坏。维修费时又怕火灾,且费时费力。伤人事件时有发生。所以需要时常调整绳子非常费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卷帘绕线装置,解决绕线不均匀以及工作人员在扶正时容易发生危险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卷帘绕线装置,包括螺纹转轴、行走套筒和卸力滑轮组支架,所述行走套筒可转动套设在所述螺纹转轴上,所述行走套筒配合所述螺纹转轴的螺纹可随所述螺纹转轴的转动沿所述螺纹转轴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卸力滑轮组支架固定设置在所述行走套筒的外表面上。

进一步,所述卸力滑轮组支架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三个滑轮,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行走套筒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一端铰接,所述第一支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另一端通过弹簧连接,三个所述滑轮分别可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另一端、所述第二支架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铰接位置处,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形成的平面垂直于所述螺纹转轴的轴线。

进一步,所述行走套筒内壁设置有与所述螺纹转轴配合的螺纹。

进一步,所述行走套筒包括套筒本体和至少一组滚轮及滚轮支架,所述套筒本体上设有平行于所述螺纹转轴的开口,所述滚轮通过所述滚轮支架设置在所述开口位置处,所述滚轮与所述滚轮支架可转动连接,所述滚轮支架固定设置在所述开口两侧,所述滚轮与所述螺纹转轴搭接,所述套筒本体外壁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开口、滚轮和所述滚轮支架设置有三组,三组滚轮和所述滚轮支架均匀分布在所述套筒本体的外侧。

进一步,所述滚轮由橡胶材料制成。

进一步,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为三角钢。

进一步,所述行走套筒和所述卸力滑轮组支架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行走套筒固定设置在所述连接件的一端端部,所述卸力滑轮组支架固定设置在所述连接件另一端的左侧。

本发明提供一种卷帘绕线装置,包括螺纹转轴、行走套筒和卸力滑轮组支架,所述行走套筒可转动套设在所述螺纹转轴上,所述行走套筒配合所述螺纹转轴的螺纹可沿所述螺纹转轴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卸力滑轮组支架固定设置在所述行走套筒的外表面上。这样,当进行绕线时,螺纹转轴顺时针转动,线束从卸力滑轮组支架上穿过,在卸力滑轮组支架进行卸力后,在螺纹转轴上缠线,卸力滑轮组支架因为线束的线束约束力,使得卸力滑轮组支架在绕线位置处受力平衡,不会随着螺纹转轴一起转动,由于卸力滑轮组支架固定设置在所述行走套筒的外表面上,且行走套筒可转动套设在所述螺纹转轴上,所以行走套筒配合螺纹转轴的螺纹实现位移。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的优点是:线束均落在螺纹槽内,绕线更加均匀,节约以往调整绳子的时间,节约劳动力,同时有效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卷帘绕线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套筒本体,2、螺纹转轴,3、第一支架,4、第二支架,5、滑轮,6、滚轮,7、滚轮支架,8、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卷帘绕线装置,包括螺纹转轴2、行走套筒和卸力滑轮组支架,所述行走套筒可转动套设在所述螺纹转轴2上,所述行走套筒配合所述螺纹转轴2的螺纹可随所述螺纹转轴2的转动沿所述螺纹转轴2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卸力滑轮组支架固定设置在所述行走套筒的外表面上。这样,当进行绕线时,螺纹转轴2顺时针转动,线束从卸力滑轮组支架上穿过,在卸力滑轮组支架进行卸力后,在螺纹转轴2上缠线,卸力滑轮组支架因为线束的线束约束力,使得卸力滑轮组支架在绕线位置处受力平衡,不会随着螺纹转轴2一起转动,由于卸力滑轮组支架固定设置在所述行走套筒的外表面上,且行走套筒可转动套设在所述螺纹转轴2上,所以行走套筒配合螺纹转轴2的螺纹实现位移。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的优点是:线束均落在螺纹槽内,绕线更加均匀,节约以往调整绳子的时间,节约劳动力,同时有效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性。

本发明的卷帘绕线装置,如图1所示,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卸力滑轮组支架包括第一支架3、第二支架4和三个滑轮5,所述第一支架3与所述行走套筒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3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4一端铰接,所述第一支架3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4另一端通过弹簧8连接,三个所述滑轮5分别可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3另一端、所述第二支架4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一支架3与所述第二支架4铰接位置处,所述第一支架3与所述第二支架4形成的平面垂直于所述螺纹转轴2的轴线。这样,在绕线时,将线束从第二支架4外端滑轮5上部穿过,从第一支架3与第二支架4铰接位置处的滑轮5下部穿入,从第一支架3与第二支架4铰接位置处的滑轮5的上部传出,线束最后从第一支架3上部滑轮5的下部穿入,从第一支架3上部滑轮5的上部穿出,最好缠绕在螺纹转轴2上,线束通过这种方式缠绕后,可以有效卸掉线束的侧应力,而且三个滑轮5的受力使得其整体结构受力达成平衡,不会因为螺纹转轴2的转动导致卸力滑轮组支架整体转动。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行走套筒内壁设置有与所述螺纹转轴2配合的螺纹。这样,行走套筒与螺纹转轴2通过螺纹配合实现行走套筒的横向移动。

本发明的卷帘绕线装置,如图1所示,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行走套筒包括套筒本体1和至少一组滚轮6及滚轮支架7,所述套筒本体1上设有平行于所述螺纹转轴2的开口,所述滚轮6通过所述滚轮支架7设置在所述开口位置处,所述滚轮6与所述滚轮支架7可转动连接,所述滚轮支架7固定设置在所述开口两侧,所述滚轮6与所述螺纹转轴2搭接,所述套筒本体1外壁与所述第一支架3固定连接。这样,当螺纹转轴2转动时,由于滚轮6与所述螺纹转轴2搭接,滚轮6同时跟随转动,滚轮6转动就会沿着螺纹槽滚动,由于滚轮6可转动设置在滚轮支架7上,滚轮支架7固定设置在所述开口两侧的套筒本体1上,使得套筒本体1能够沿着螺纹转轴2长度方向移动。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开口、滚轮6和所述滚轮支架7设置有三组,三组滚轮6和所述滚轮支架7均匀分布在所述套筒本体1的外侧。这样,三组滚轮6和所述滚轮支架7均匀分布在所述套筒本体1的外侧,使得螺纹转轴2周向均有滚轮6滚动连接,使得套筒本体1在移动时更加平稳,有效减少套筒本体1与螺纹转轴2之间的摩擦。

本发明的卷帘绕线装置,如图1所示,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滚轮6由橡胶材料制成。这样,橡胶材料质地较软,有效减少滚轮6在螺纹转轴2上滚动时,对螺纹转轴2螺纹的磨损,有效延长螺纹转轴2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卷帘绕线装置,如图1所示,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第一支架3和所述第二支架4为三角钢。这样,三角钢具有较强的结构强度,而且成本较低,有效节约成本。

本发明的卷帘绕线装置,如图1所示,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行走套筒和所述卸力滑轮组支架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行走套筒固定设置在所述连接件的一端端部,所述卸力滑轮组支架固定设置在所述连接件另一端的左侧。这样,行走套筒固定设置在连接件的一端端部,卸力滑轮组支架固定设置在连接件另一端的左侧,线束从卸力滑轮组支架绕出后,线束处于连接件的左侧,线束与连接件形成位置偏差,不会发生干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