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栽培姬松茸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02085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栽培姬松茸的方法。



背景技术:

姬松茸(又名巴西蘑菇),原产巴西、秘鲁,隶属于真菌门,担子菌亚门、蘑菇目、蘑菇科、蘑菇属。它是一种夏秋生长的腐生菌,具杏仁香味,口感脆嫩。姬松茸菌盖嫩,菌柄脆,口感极好,味纯鲜香,食用价值颇高。新鲜子实体含水分85-87%;可食部分每100克干品中含粗蛋白40-45克、可溶性糖类38-45克、粗纤维6-8克、脂肪3-4克、灰分5-7克;富含较多蛋白质,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麦角甾醇。

在现有姬松茸的培育过程中,通常采用木屑制成基质进行栽培,由于木屑成本低,现已被广泛使用,但是在森林资源日益匮乏的当今社会,保护森林资源是每个人的使命,该方法显然是与我们的责任和意愿相违背的,不利于环境的保护。因此,姬松茸的培育也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姬松茸产业的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栽培姬松茸的方法,以减少姬松茸培育过程中对木材的消耗,保护环境。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栽培姬松茸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制作培养基,取槟榔壳和椰子壳,并分别研磨成屑,按照重量份数将槟榔壳屑40-50份、椰子壳屑30-40份、牛粪10-20份、花生麸3-5份和石膏粉1-2份均匀混合成混料,在混料中添加40-50份水混合制成培养基;

b、堆放,将制成的培养基建堆并静置12-15天,静置期间进行3-5次翻堆;

c、播种,采用穴播,将培养基分成两部分,一部分铺撒于穴内,将菌种均匀撒于培养基表面,在穴上方架设塑料薄膜,在塑料薄膜上穿刺数个透气孔;

d、出菇管理,发满菌丝后,撤去塑料薄膜,取剩下的培养基与土壤均匀混合后,覆在菌丝表面,土壤覆盖厚度在3-5cm,保持土壤湿润并大量通风;

e、采收。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步骤c中,铺撒培养基前,先在穴内撒上竹叶屑。竹叶屑一方面能够为菌种的生长提供碳源,另一方面还能进行保水保温,保持穴内的温度和湿度,使其利于菌种生长。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步骤c中,穴距为8-10cm。利于相邻穴间的湿度和温度传递。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步骤a中,混合料内还包括5-10份豆渣。利用豆渣为菌种提供丰富的氮源。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步骤d中,将培养基与砂质壤土混合覆盖在菌丝表面。砂质壤土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和透气性,能够在菌种培育过程中保证穴内具有充足的养分和水源。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步骤b中,将培养基建堆后,用干树叶进行覆盖。利用干树叶为穴保暖和保水,同时防止外部多余的水分进入穴内。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1、本发明采用槟榔壳与椰子壳代替传统的木屑制成培养基,减少木材的消耗,利于环境的保护,并且由于槟榔壳和椰子壳均含有丰富的木质素、纤维素和糖类,能够为菌丝的培养提供充足的碳源和多种营养物质,促进姬松茸的生长;2、槟榔壳内含有丰富的生物碱,能够增加培养基中的营养元素,为菌种提供多类生长所需的物质,利于菌丝的出芽;3、槟榔壳和椰子壳还具有杀菌灭虫的功效,能够抑制其他杂菌的生长,保护姬松茸菌丝的生长获得足够的营养;4、菌丝萌发后,将培养基与土壤混合进行菌丝覆盖,能够补充菌丝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促进菇体的生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栽培姬松茸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制作培养基,取槟榔壳和椰子壳,并分别研磨成屑,将槟榔壳屑40千克、椰子壳屑40千克、牛粪10千克、豆渣10千克、花生麸3千克和石膏粉1千克均匀混合成混料,在混料中添加40千克水混合制成培养基;

b、堆放,将制成的培养基建堆,用干树叶进行覆盖,并静置12天,静置期间进行3次翻堆;

c、播种,采用穴播,穴距为8cm,将培养基分成两部分,在穴内先撒上竹叶屑,将一部分培养基铺撒于竹叶屑上层,将菌种均匀撒于培养基表面,在穴上方架设塑料薄膜,在塑料薄膜上穿刺数个透气孔;

d、出菇管理,发满菌丝后,撤去塑料薄膜,取剩下的培养基与砂质壤土均匀混合后,覆在菌丝表面,土壤覆盖厚度为3cm,保持土壤湿润并大量通风;

e、采收,子实体长至5cm,菌盖肥厚,菌病与菌盖间的菌膜裂开前及时采摘。

实施例2

一种栽培姬松茸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制作培养基,取槟榔壳和椰子壳,并分别研磨成屑,将槟榔壳屑45千克、椰子壳屑35千克、牛粪15千克、豆渣8千克、花生麸4千克和石膏粉2千克均匀混合成混料,在混料中添加45千克水混合制成培养基;

b、堆放,将制成的培养基建堆,用干树叶进行覆盖,并静置14天,静置期间进行4次翻堆;

c、播种,采用穴播,穴距为9cm,将培养基分成两部分,在穴内先撒上竹叶屑,将一部分培养基铺撒于竹叶屑上层,将菌种均匀撒于培养基表面,在穴上方架设塑料薄膜,在塑料薄膜上穿刺数个透气孔;

d、出菇管理,发满菌丝后,撤去塑料薄膜,取剩下的培养基与砂质壤土均匀混合后,覆在菌丝表面,土壤覆盖厚度在4cm,保持土壤湿润并大量通风;

e、采收,子实体长至8cm,菌盖肥厚,菌病与菌盖间的菌膜裂开前及时采摘。

实施例3

一种栽培姬松茸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制作培养基,取槟榔壳和椰子壳,并分别研磨成屑,将槟榔壳屑50千克、椰子壳屑30千克、牛粪20千克、豆渣5千克、花生麸5千克和石膏粉2千克均匀混合成混料,在混料中添加50千克水混合制成培养基;

b、堆放,将制成的培养基建堆,用干树叶进行覆盖,并静置15天,静置期间进行5次翻堆;

c、播种,采用穴播,穴距为10cm,将培养基分成两部分,在穴内先撒上竹叶屑,将一部分培养基铺撒于竹叶屑上层,将菌种均匀撒于培养基表面,在穴上方架设塑料薄膜,在塑料薄膜上穿刺数个透气孔;

d、出菇管理,发满菌丝后,撤去塑料薄膜,取剩下的培养基与砂质壤土均匀混合后,覆在菌丝表面,土壤覆盖厚度为5cm,保持土壤湿润并大量通风;

e、采收,子实体长至10cm,菌盖肥厚,菌病与菌盖间的菌膜裂开前及时采摘。

对比例

按照现有技术,采用木屑为主要碳源制作培养基,并在播种时,将培养基铺洒于平地后,将菌种直接铺洒在培养基上进形培养。

采用上述各个实施例与对比例所述的方法分成4组分别培养相同数量的菌种,将栽培产出的姬松茸的产量进行统计,并从每组姬松茸中随机挑选3株,对这3株姬松茸所含的营养成分进行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将采用同一方法栽培成的3株姬松茸所测得的营养成分含量取平均数后,与其他实施例进行对比,从上表可以看出,采用实施例1、2和实施例3所述的方法栽培出的姬松茸在产量上明显高于采用对比例栽培姬松茸的产量,并且采用实施例1、2和实施例3栽培生长的姬松茸所含的营养成分也比采用对比例栽培生长的姬松茸所含的营养成分有所增长,尤其是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钙的含量上,增长十分明显。由此可知,使用本发明方法代替传统木屑培养姬松茸,不仅能够减少木材的消耗,有利于对环境的保护,还能有助于姬松茸的栽培,促进姬松茸的生长,提高姬松茸的营养价值。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