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凡纳滨对虾亲虾投喂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64329阅读:71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凡纳滨对虾亲虾投喂方法。
背景技术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属热带型开放式纳精囊种类,是世界上公认的少数优良养殖虾种之一。亲虾的饵料营养和投饲策略是决定苗种生产效益的关键因素。确定适宜的饵料和投饲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亲虾的摄食率、饵料利用率和苗种质量,还能避免饵料的浪费,从而减少对养殖环境的污染。有研究显示,亲虾在性腺发育和繁殖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物质和能量,并需要合成、积累大量卵黄物质供胚胎发育。如果投饲方式不当,不但饵料不能充分被利用,而且亲虾的性腺成熟和正常的繁殖活动将受到严重阻碍,从而造成幼体质量下降,最终使得苗种生产难以继续。目前,国内外关于投喂频率已有不少报道,但主要集中在鱼虾的生长阶段,如草鱼、鱤鱼、鲇鱼、星斑川鲽、鲈鱼、日本沼虾等。然而投喂频率对亲虾繁殖阶段的影响尚未见有关详细的报道,因此探究亲虾繁殖期间适宜投喂频率是非常有意义的。为此,本试验比较分析了不同投喂频率对南美白对虾亲虾的增重率、体长增长率、繁殖性能、体组成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为苗种生产中确定亲虾最佳投喂频率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凡纳滨对虾亲虾繁殖期间的投喂方法,对特定组分的饲料,通过比较不同的投喂频率(2、3、4次/天)对亲虾生长、繁殖性能、虾体组成。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亲虾的增重率和体长增长率无显著影响;不同的投喂频率对产卵量、无节幼体数、孵化率、变态率、性腺指数、初产时间和产卵间期均无显著影响;不同的投喂频率对虾体组成无显著影响;亲虾繁殖期间营养强化的适宜投喂频率为2次/天。本发明是按以下操作技术完成的:一种凡纳滨对虾亲虾的投喂方法,所述投喂方法为投喂亲虾饲料的频率为2次/天,饱食投喂。进一步,所述的亲虾饲料中粗蛋白58.7%(质量比),粗脂肪7.5%(质量比)。进一步,所述亲虾饲料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质量比为46.52%,且epa(二十碳五烯酸)含量占总脂肪酸的质量比为16.20%(质量比),aa(花生四烯酸)的含量占总脂肪酸的质量比为10.41%。进一步,所述亲虾饲料中呈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为58.62%(质量比)。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1.2、3、4次/天这三个投喂频率对亲虾的生长无显著影响;不同的投喂频率对产卵量、无节幼体数、孵化率、变态率、性腺指数、初产时间和产卵间期均无显著影响。2.2次/天减少投喂次数,节省劳动力,不影响凡纳滨对虾的生长、繁殖性能及后代质量。2.2次/天减少饵料投喂量,凡纳滨对虾的生长、繁殖性能及后代质量不受影响,同时可以减少饲料残留的机会。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解释,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受实施例任何形式上限制。实施例选取15月龄、体质健壮、体色正常、卵巢未开始成熟发育的雌虾和体长13~14cm的雄虾。雌雄分池暂养七天,待亲虾摄食正常、活力恢复后进行实验分组。按体重和体长大小,分成三组,每组40尾虾。本实验设3种投喂频率进行人工投喂,即2次/天、3次/天、4次/天,具体投喂时间见表1。实验采取饱食投喂,根据摄食情况适时地调整投饵量。饲喂30天后,测定未剪眼柄的亲虾的终末体长、体重。表1投喂频率及投喂时间利用海水循环系统进行水温控制和水体净化,适时更换过滤棉芯,并及时补充新配制的海水。控制系统水温(27±2)℃,盐度(30±2)‰,ph7.8-8.0,溶解氧≥5mg/l,氨氮≤0.6mg/l,亚硝酸盐≤0.1mg/l,水深30-35cm,室内自然光照周期12h。养殖池为室内圆形水泥池(容水量3m3,直径2m)。每天上午9点换水一次,及时捞出残饵、粪便和蜕皮。釆用生产上常用的镊烫法摘除雌虾的单侧眼柄进行促熟。除眼柄是刺激虾蟹类性腺成熟和排卵的常用方法,普遍认为这是因为去除眼柄中的性腺抑制激素。雌虾在摘除单侧眼柄后,继续投饵培育3-5天,就会出现性腺发育成熟个体。之后每天上午换水时,检查雌虾池中是否有性腺发育成熟即将产卵的个体,然后将性腺变成橘红色的雌虾选入到同一个雄虾池中进行交配。交配池为圆形跑道池,面积为20m3左右,水深0.4-0.5m。性腺发育良好的雄虾约有100尾,有活力、反应灵敏、精荚呈白色且饱满凸出。每天提前12小时准备200l的产卵孵化桶,每桶加入100l经消毒过滤没有余氯的新鲜海水,同时加入6ppm的edta-2na络合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并保持24h不间断地微充气。交配行动一般在下午3点到晚上11点进行。交配后及时将带有雄虾精荚的雌虾捞出,放在产卵孵化桶中,做好标记待其产卵。动作要轻捷,避免因雌虾弹跳而使精荚弹出。夜晚10点左右,不管雌虾是否己经成功交配,均捞出放在产卵孵化桶中。亲虾产卵结束后,及时捞出并在两三小时内完成计数。雌虾所产的卵继续留在孵化桶内,每隔1小时翻动一次,直至次日下午四点孵化出无节幼体并计数。孵化桶内存活下来的无节幼体在次日下午六点左右变态成为蚤状幼体后计数统计。繁殖性能指标的测定卵和幼体的计数计数前,用手轻轻搅动水体使卵子或幼体均匀地分散在水中。用100ml的烧杯从桶内五个固定位点打取水样,五次计数的平均值乘以1000,将其作为亲虾此次的产卵量和相应幼体的产量。同时记下雌虾的组别、编号、日期以便进行统计,并计算孵化率和变态率。性腺指数和产卵情况的测计算实验末期,适时地选取性腺成橘红色的、即将产卵的雌虾进行解剖,取性腺称重,计算性腺指数。根据记录的每天产卵孵化雌虾的编号、数目和日期,计算每个实验组的初产时间、产卵间期。不同的投喂频率对亲虾生长的影响表2是不同实验组的初始体重、终末体重、增重率、初始体长、终末体长和体长增长率。结果显示,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亲虾的增重率和体长增长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投喂频率为3次/天的亲虾体增重率和体长增长率最大,但差异不显著(p>0.05)。表2不同的投喂频率对亲虾生长的影响不同的投喂频率对亲虾繁殖性能的影响表3是不同实验组的产卵量、无节幼体数和孵化率。结果显示,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亲虾的产卵量、无节幼体数和孵化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3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3不同的投喂频率对产卵量和无节幼体孵化率的影响蚤状幼体数和变态率表4是不同实验组的蚤状幼体数和变态率。结果显示,蚤状幼体个数及变态率随投喂频率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但三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4不同的投喂频率对蚤状幼体数和变态率的影响性腺指数、初产时间、产卵间期表5是不同实验组的性腺指数、初产时间和产卵间期。结果表明,各组亲虾的性腺指数、初产时间和产卵间隔差异均不显著(p>0.05)。表5不同的投喂频率对性腺指数、初产时间和产卵间期的影响不同的投喂频率对南美白对虾亲虾全虾体成分组成的影响表6为不同的投喂频率对南美白对虾亲虾全虾体成分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投喂频率组南美白对虾亲虾全虾水分、粗脂肪、灰分和蛋白质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6投喂频率对南美白对虾亲虾体组成的影响试验期间所用的饲料粗蛋白58.7%,粗脂肪7.5%。饲料中多不饱和脂肪酸为46.52%,且epa含量16.20%,aa(花生四烯酸)的含量为10.41%比较丰富,饲料的脂肪酸组成如表7.饲料呈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为58.62%,饲料氨基酸组成如表8。表7饲料脂肪酸组成脂肪酸(%)12:013.5614:00.9915:01.4216:020.4116:13.5318:04.0118:112.1620:27.6220:312.2920:4(花生四烯酸aa)10.4120:5(epa)16.20∑pufa(不饱和脂肪酸)46.52表8饲料的氨基酸组成氨基酸组成(%)天冬氨酸4.30精氨酸11.25谷氨酸29.63甘氨酸14.22丙氨酸15.61半胱氨酸4.13缬氨酸7.70蛋氨酸2.97异亮氨酸5.59亮氨酸1.49酪氨酸4.35组氨酸6.24苏氨酸3.89苯丙氨酸2.61赖氨酸1.99呈味氨基酸/总氨基酸58.62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