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烯丙苯噻唑、噻霉酮的杀菌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02666阅读:43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菌组合物,主要成分包括烯丙苯噻唑、噻霉酮,该组化合物主要用来防治各类蔬菜细菌性病害。技术背景烯丙苯噻唑为诱导免疫型杀菌剂,通过激发植物本身对病害的免疫(抗性)反应来实现防病效果,通过植物根部吸收,并较迅速地渗透传导至植物体各部分。烯丙苯噻唑是日本明治制果公司于1973年开发的异噻唑类杀菌剂,可用于防治水稻稻瘟病及白叶枯病,在开发时,将该药剂作为一般杀菌剂使用,1995年先正达公司创制了新杀菌剂活化酯,并提出抗病激活剂的理论,人们开始重新认识烯丙苯噻唑,该类药剂不直接作用于病菌,而是通过激发作物系统获得抗性,抗御病原菌的侵害,从而发挥药效作用。噻霉酮是一种新型、广谱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和治疗黄瓜霜霉病、梨黑星病、苹果疮痂病、柑橘炭疽病、葡萄黑痘病等的多种细菌、真菌性病害。其杀菌作用机理,主要包括破坏病菌细胞核结构,使其失去心脏部位而衰竭死亡和干扰病菌细胞的新陈代谢,使其生理紊乱,最终导致死亡两个方面。噻霉酮是一种杀菌剂作用特点:该药是一种新型、广谱杀菌剂,对真菌性病害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在杀菌过程中,噻霉酮系列产品可同时做到1.破坏病菌细胞核结构,使其失去心脏部位而衰竭死亡。2.干扰病菌细胞的新陈代谢,使其生理紊乱,最终导致死亡。将病菌彻底杀死,而达到铲除病害的理想效果。噻霉酮系列产品有五大特点:a.高效性:对植物的防治用很低的浓度,就可以达到高浓度同类产品的防治效果,并对植物的病原有杀灭作用。b.低毒:国内对农药产品的毒性分五级,毒力累积指数ld在500以上的为低毒,噻霉酮原药的ld在1600以上,远远超过了国内规定的标准,因此将噻霉酮系列产品使用在农作物上,无任何毒副作用。c.广谱性:噻霉酮系列产品对多种细菌、真菌性病害均有特效。d.低残留:人每天要摄取大量的蔬菜、水果以及农副产品,而残留在这些农副产品表面的农药在人体中若累积到一定数量,人就会中毒,噻霉酮系列产品不含国家规定检测的s、cl、hg等对人体有害的元素,对人畜安全。e.使用安全:噻霉酮系列产品均为水乳剂,其剂型先进、散热性好、环保、不污染环境,是无公害农业生产的首选杀菌剂。f.保护和铲除双重作用。在病害发生初期使用可有效保护植株不受病原物侵染,病害发生后酌情增加用药量可明显控制病菌的蔓延,从而达到保护和铲除的双重作用。主要用于防治黄瓜霜霉病、梨黑星病、苹果疮痂病、柑橘炭疽病、葡萄黑痘病等对多种细菌、真菌性病害均有特效。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含烯丙苯噻唑、噻霉酮的杀菌组合物,将该组合物加工成悬浮剂、水分散粒剂等常用的农药剂型,主要用于黄瓜、西红柿等蔬菜细菌病害的防治。通过室内活性检测,发现烯丙苯噻唑对黄瓜、西红柿具有极好的诱导抗病性,将烯丙苯噻唑、噻霉酮按照一定的比例复配发现,混剂的活性比单剂的活性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较之单一剂型存在巨大的开发价值。经过田间试验发现,该混合制剂的防效和室内检测的结果一致,对黄瓜、西红柿等蔬菜病害防治具有极好地增效作用。本发明主要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室内增效试验,孙云沛法计算共毒系数(ctc)。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共毒系数(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100理论毒力指数(tti)=(a的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的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将95%烯丙苯噻唑(probenazole)、95%噻霉酮(benziothiazolinone)原药折百后分别用丙酮、吐温-80制成1.6μg/ml母液,利用母液配制成烯丙苯噻唑、噻霉酮质量比例分别为1:10—10:1。试验结果具体数据如表1表1烯丙苯噻唑、噻霉酮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试验ec50(μg/ml)实际ati理论atictc烯丙苯噻唑0.574100----噻霉酮0.730702.86----烯丙苯噻唑:噻霉酮(1:10)0.517793.55648.05122.45烯丙苯噻唑:噻霉酮(1:5)0.524745.45602.38123.75烯丙苯噻唑:噻霉酮(1:3)0.508702.86552.14127.30烯丙苯噻唑:噻霉酮(1:1)0.475647.37401.43161.27烯丙苯噻唑:噻霉酮(3:1)0.450356.52250.71142.20烯丙苯噻唑:噻霉酮(5:1)0.428267.39200.48133.38烯丙苯噻唑:噻霉酮(10:1)0.484195.24154.80126.12通过室内盆栽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试验发现,烯丙苯噻唑、噻霉酮按照1:10—10:1的比例复配后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具有增效作用,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防治作用明显,混合物效果明显好于单剂,由此可见烯丙苯噻唑和噻霉酮混配具有很好的协同增效作用。按照成本核算要求,我们将烯丙苯噻唑、噻霉酮加工成含量分别为20%的可溶性粉剂,具体配方如下所述。20%可溶性粉剂的配方如下:具体应用实例应用实例1采用以上配方的药剂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实验地点为广西南宁市,试验时间为2016年6月,选择水肥田间较好水稻田块,采用机械喷雾的方式。以5%噻霉酮悬浮剂500倍液为对照药剂,以上述20%可溶性粉剂2000倍液进行试验处理。于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发病初期喷雾处理,施药1次,药后30d调查水稻穗生长情况,药后30d防效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药药效田间试验准则》中规定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以上药剂30d防效分别为52.5%、85.6%。试验表明20%烯丙苯噻唑·噻霉酮可溶性粉剂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具有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应用实例2采用以上配方的药剂防治番茄青枯病,实验地点为广东惠州市,试验时间为2016年8月,选择水肥田间较好番茄田块,采用药液灌根的方式。以5%噻霉酮悬浮剂200倍液为对照药剂,以上述20%噻霉酮·烯丙苯噻唑可溶粉剂800倍液进行试验处理。分别于药后30d调查番茄青枯病防治情况,药后30d防效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药药效田间试验准则》中规定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以上药剂30d后校正防效分别为58.2%、80.5%。试验表明20%烯丙苯噻唑·噻霉酮可溶性粉剂具有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应用实例3采用以上配方的药剂防治辣椒青枯病,实验地点为湖北荆州市,试验时间为2016年4月,选择水肥田间较好辣椒田块,采用机械喷雾的方式。以5%噻霉酮悬浮剂200倍液为对照药剂,以上述20%噻霉酮·烯丙苯噻唑可溶性粉剂800倍液进行试验处理。分别于药后30d调查辣椒生长情况,药后30d防效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药药效田间试验准则》中规定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以上药剂30d后校正防效分别为63.1%、82.8%。试验表明20%烯丙苯噻唑·噻霉酮对辣椒青枯病具有有很好的增产作用。通过室内生测试验和大量室外田间对比试验表明,烯丙苯噻唑·噻霉酮混剂产品对黄瓜、番茄等蔬菜细菌性病害均具有很好的效果,是一种值得推广使用农药品种。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