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印楝素和双丙环虫酯的复配杀虫剂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63705阅读:95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含印楝素和双丙环虫酯的复配杀虫剂及其应用,该复配杀虫剂用于防治粉虱、蚜虫、盲蝽等刺吸式害虫,。



背景技术:

印楝素,英文名称:azadirachtin,是一种来自植物印楝的化合物,对昆虫具有拒食、胃毒、触杀和抑制生长发育的作用,其作用机制是扰乱昆虫的内分泌。印楝素具有优良的杀虫活性,几乎对所有的农业害虫都有效,且用量低,在环境中降解快,不伤害天敌及其它非靶标生物,是全世界公认的治理害虫最有前景的植物源生物农药。

双丙环虫酯,英文名称:afidopyropen,是日本明治制药株式会社和日本北里研究所共同研究开发的一种新型杀虫剂,具有全新的作用机制,对刺吸式害虫如飞虱、蚜虫、介壳虫及叶蝉均具有很好的致死效果,可用于蔬菜、果树、中耕作物及观赏植物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农业生产中化学农药的长期、大量、单一使用,甚至滥用,导致产生害虫抗药性、环境污染、农药残留,给整个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日益严重的污染和为害。因此,研究开发高效的复配杀虫剂品种已成为当务之急。

关于印楝素、双丙环虫酯生物活性的研究已有报道,但目前尚未发现有关印楝素和双丙环虫酯的复配杀虫剂的研究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对于现有技术中现有关印楝素和双丙环虫酯的复配杀虫剂的空缺,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含印楝素和双丙环虫酯的复配杀虫剂及其应用,该复配杀虫剂含有植物源农药,对人、畜低毒,对环境友好,可以减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并将该复配杀虫剂本在防治粉虱、蚜虫、盲蝽等刺吸式害虫方面进行应用。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含有印楝素和双丙环虫酯的复配杀虫剂,其特殊之处在于:复配杀虫剂主要成分是印楝素和双丙环虫酯,印楝素与双丙环虫酯的质量比为1:1~1:100。

作为一种优化方式:一种含有印楝素和双丙环虫酯的复配杀虫剂,其特征在于印楝素与双丙环虫酯的质量比为1:1~1:60。

作为再一种优化方式:一种含有印楝素和双丙环虫酯的复配杀虫剂,其特征在于印楝素与双丙环虫酯的质量比为1:1~1:20。

作为再一种优化方式:一种含有印楝素和双丙环虫酯的复配杀虫剂,其特征在于印楝素与双丙环虫酯的质量比为1:1~1:10。

作为一种更优化方式:一种含有印楝素和双丙环虫酯的复配杀虫剂,其特征在于印楝素与双丙环虫酯的质量比为1:5。

本发明中印楝素和双丙环虫酯在整个复配杀虫剂中的质量百分比分别为印楝素0.3~0.6%,双丙环虫酯1.8~3%,余量为常规辅料添加物。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含有印楝素和双丙环虫酯的复配杀虫剂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配杀虫剂用于防治刺吸式害虫。

作为一种优化方式:将含有1.8%~3.6%印楝素·双丙环虫酯的复配杀虫剂用于田间稀释600~1000倍防治刺吸式害虫。

作为再一种优化方式:将含有3%的印楝素·双丙环虫酯的复配杀虫剂用于田间稀释600~1000倍防治刺吸式害虫。

本发明的复配杀虫剂经一系列室内筛选及田间药效试验,选择增效明显的复配比列,兼具速效性和持效性,减少农药使用量的同时提高防效是本发明的关键所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1、印楝素和双丙环虫酯复合后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印楝素和双丙环虫酯两者以1:1至1:100的配比范围内均表现出相加或增效作用,其中印楝素和双丙环虫酯的质量比为5:1时,共毒系数达到558.46,体现出了极高水平的增效作用。

2、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印楝素和双丙环虫酯复配后不仅提高了田间防效,而且印楝素和双丙环虫酯的复配杀虫剂分别较两单剂减少了58.50%和16.60%以上的使用量。

本发明的复杀虫剂配比合理,对黑刺粉虱等刺吸式害虫的毒力较强,共毒系数较高,且有较强的增效效果,是一类高效低毒的复配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以茶树黑刺粉虱为例给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用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绝非仅仅限于以下实施例。配方中百分比均为质量百分比,所使用药品均为其他厂家购买。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复配杀虫剂为印楝素·双丙环虫酯复配杀虫剂,所述复配杀虫剂的有效成分中含有印楝素和双丙环虫酯,印楝素和双丙环虫酯的质量配比为1:1~1:100。

在本发明的复配杀虫剂中,印楝素和双丙环虫酯的质量配比优选为1:1~1:60。

在本发明的复配杀虫剂中,印楝素和双丙环虫酯的质量配比优选为1:1~1:20。

在本发明的复配杀虫剂中,印楝素和双丙环虫酯的质量配比优选为1:1~1:10。

在本发明的复配杀虫剂中,印楝素和双丙环虫酯的质量配比优选为1:5。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复配杀虫剂的应用,采用上述的复配杀虫剂,用于防治粉虱、蚜虫、盲蝽等刺吸式害虫。

优选地,将1.8%~3.6%印楝素·双丙环虫酯复配杀虫剂,田间稀释600~1000倍防治茶树黑刺粉虱。

优选地,将3%印楝素·双丙环虫酯复配杀虫剂,田间稀释600~1000倍防治茶树黑刺粉虱。

本发明通过研究植物源农药印楝素和化学农药双丙环虫酯单独使用和复配后对黑刺粉虱的室内生物测定和田间试验,评价这两种农药的特点,进而通过合理复配,探讨印楝素和双丙环虫酯复配的防治效果。

试验一:室内生物测定试验

在该试验一中采用的试验方法具体分为以下步骤:

步骤一、药剂配制

所选用的药剂为:1%印楝素微乳剂,该药剂由广东园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5%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该药剂由巴斯夫公司提供,在制作复配杀虫剂时,印楝素与双丙环虫酯的质量比分别选取1:1,1:5,1:10,1:20,1:40,1:60,1:80,1:100。用丙酮稀释配成10000mg/l母液备用,印楝素、双丙环虫酯及其各复配比例分别稀释成6个浓度梯度。

步骤二、供试虫源及测定方法

试验用黑刺粉虱采自烟台市供销社龙泉茶园,采集带有黑刺粉虱若虫的茶树嫩叶带回室内备用。

采用叶片浸渍法测定黑刺粉虱对杀虫剂的敏感性。将各供试药剂稀释成6个浓度梯度,选取嫩绿带有黑刺粉虱若虫的茶叶叶片,在显微镜下镜检50头3龄若虫,用毛笔扫除多余或死亡的若虫。将叶子在预先配好的药液中浸渍5s,拿出晾干,放入培养皿中。每处理重复4次,共200头若虫,以清水为对照。

步骤三、饲养与观察

处理后的黑刺粉虱置于温度为25℃±1℃、相对湿度60%、光周期为l:d=(16:8)h的光照培养箱中饲养和观察。

步骤四、结果检查

48h后在显微镜下检查若虫死亡情况,以虫体干瘪、变色为死亡标准,分别记录总虫数和死虫数。

步骤五、数据处理

生物测定结果采用spss20.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别计算出所测药剂的毒力回归方程、lc50及相关系数。

采用孙沛云等的共毒系数法评价印楝素和双丙环虫酯不同配比杀虫剂的杀虫活性。

毒力指数ti=(标准剂的lc50/供试药剂的lc50)×100

混剂实际毒力指数(ati)=(标准剂的lc50/混剂的lc50)×100

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a剂的ti×a剂在混剂中所占的百分数(%)]+[b剂的ti×b剂在混剂中占的百分数(%)]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际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l00

根据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的规定,混剂配方增效的判断标准为:共毒系数大于120为增效作用,共毒系数80–120为相加作用,共毒系数小于80为拮抗作用。最佳配比的选择以混剂的共毒系数和lc50(或ld50)值两个指标来衡量,即共毒系数较高而lc50(或ld50)值最小(即实测毒力指数最大)。

步骤六、试验结果与分析

表1印楝素和双丙环虫酯不同复配比列对黑刺粉虱3龄若虫的毒力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比例混配中,质量比为1:80和1:100的共度系数为80~120之间,为相加作用。其它配比的共度系数均大于120,表现出一定的增效作用,其中共毒系数最大的配比为1:5,共毒系数达到了558.46。因此,选取攻读系数较高而lc50值最小的配比(印楝素:双丙环虫酯=1:5)制作相应比例的复配制剂,并进行了大田药效试验评价其田间药效情况。

试验二、田间药效评价试验

该试验中,根据室内筛选出的印楝素和双丙环虫酯最佳复配比例1:5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制成效果较好的1.8%、2.4%、3%、3.6%印楝素·双丙环虫酯复配杀虫剂,经分析发现在上述不同浓度的杀虫剂中,其中以3%的防效最好。因此,田间以3%印楝素·双丙环虫酯复配杀虫剂(含0.5%印楝素和2.5%双丙环虫酯)600倍、800倍、1000倍为例,以1%印楝素微乳剂500倍、5%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1000倍作为对照药剂,开展田间药效试验。

在该试验二中采用的试验方法具体分为以下步骤:

步骤一、试验条件

试验对象为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spiniferus(quaintanca),供试茶树品种为平阳特早。

试验地采用保护地栽培,为芽稍生长茂密的幼龄茶园,历年黑刺粉虱发生普遍而均匀。所有试验小区的栽培条件(土壤类型、施肥、生育阶段、株行距等)和植株长势均一,并与当地的栽培措施相一致。

步骤二、试验方法

于茶园黑刺粉虱发生盛期7月13日施药一次,利用苏农3wh-36型高压机动喷雾器进行全株喷雾,以叶片正反两面均匀着药,滴水为止。实际亩用药液量为100升/亩。每小区30m2,随机排列,每处理4次重复。

步骤三、调查、记录和计算方法

药前(7月13日)调查虫口基数,每小区调查100张叶片上的若虫数,并用记号笔做标记,药后3天、7天、15天各调查一次所标记叶片上的活虫数,共调查4次。

药效计算方法如下:

防治效果(%)=防治效果(%)=[1-(对照区药前活虫数×处理区药后活虫数)/对照区药后活虫数×处理区药前活虫数)]×100

采用dpsv7.05数据处理软件的duncan新复极差法对各防效进行多重比较。

步骤四、试验结果与分析

从表2中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按1:5的质量比例配成的3%印楝素·双丙环虫酯复配杀虫剂对茶树黑刺粉虱若虫具有良好的田间防效,其速效性和持效性均高于两种单剂。其中,复配杀虫剂600倍处理药后3天、7天、15天的防效分别为87.25%、93.48%、91.58%,显著高于两种单剂。因此,以3%印楝素·双丙环虫酯复配杀虫剂600倍处理为例,计算说明复配制剂较单剂减少农药用量的特点。

另外,试验期间各药剂处理对供试茶树品种安全无药害,且该复配杀虫剂对茶园天敌昆虫数量无明显影响。

表2复配制剂及各单剂对茶树黑刺粉虱若虫的田间防效

注:表中数据均为各处理平均数据,同列中不同字母表示显著性差异(p<0.05)。

如表3所示,在防治效果高于两种单剂的情况下,3%印楝素·双丙环虫酯复配杀虫剂600倍处理的用药量依然低于各单剂,较1%印楝素微乳剂500倍处理用药量减少了58.50%,较5%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1000倍减少了16.60%的药量,复配杀虫剂农药减量明显。

表3复配杀虫剂减量用药特点

也可以采用试验二的步骤,选用其它质量比的浓度为3%的印楝素·双丙环虫酯复配杀虫剂,或其它质量比浓度为1.8%、2.4%、3.6%的印楝素·双丙环虫酯复配杀虫剂进行田间药效评价试验,发现其它质量比的不同浓度的印楝素·双丙环虫酯复配杀虫剂也分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但是性能最好的还是质量比为1:5的浓度为3%的印楝素·双丙环虫酯复配杀虫剂。

综上所述,本发明采用两种农药印楝素和双丙环虫酯的复配杀虫剂,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与现有的单一制剂相比,杀虫效果明显提高,且农药用量减少,对作物安全,增加了防治粉虱、蚜虫、盲蝽等刺吸式害虫药剂的选择性。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以上仅对本发明的部分组合进行举例说明,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