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减少互花米草的荒滩养殖双齿围沙蚕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256530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海产品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可以减少互花米草的荒滩养殖双齿围沙蚕的方法。



背景技术:

互花米草,隶属禾本科、米草属,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它起源于美洲大西洋沿岸和墨西哥湾,适宜生活于潮间带。植株耐盐耐淹,抗风浪,种子可随风浪传播。根系分布深达60cm的滩土中,单株一年内可繁殖几十甚至上百株。由于互花米草秸秆密集粗壮、地下根茎发达,能够促进泥沙的快速沉降和淤积,因此,20世纪初许多国家为了保滩护堤、促淤造陆,先后加以引进。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1979年引入,曾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近年来在一些地方变成了害草,表现在:(1)破坏近海生物栖息环境,影响滩涂养殖;(2)堵塞航道,影响船只出港;(3)影响海水交换能力,导致水质下降,并诱发赤潮;(4)威胁本土海岸生态系统,致使大片盐沼植物消失。虽然互花米草在海岸生态系统中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但是其在潮滩湿地生境中超强的繁殖力,威胁着全球的海滨湿地土著物种,所以许多国家正在将其作为入侵植物实施大范围的控制计划。

沙蚕属于环节动物门、多毛纲、游走目、沙蚕科、围沙蚕属(perinereis)和刺沙蚕属(neanthes)一些经济沙蚕种类的统称,俗称“海蚂蝗”、“海蜈蚣”。主要品种有双齿围沙蚕、枕齿围沙蚕等。身体分节明显,体节两侧突出成具有刚毛的疣足,用以行动。长10厘米左右。双齿围沙蚕是喜分布在中、高潮区软相底质的种类,是海洋自然生态学系统中的主要品种,栖息泥沙中,生殖季节或夜出觅食时,能游水,是生长在潮间带的一种海产鱼虾蟹的优质饵料,动物性钓饵的一种,是钓取海鱼的主要饵料;还可作为鳗鱼及其它特种水产类配合饲料极好的添加剂和诱食剂。我国海滨已广泛养殖,作为商品饵供应垂钓者。我国黄海和渤海沿岸多产,日本亦产,中国福建、浙江、广东沿海有养殖。

对于增殖渔业资源、发展养殖生产、维持生态平衡,均有不可代替的作用。此外,随着国内外游垂钓业的蓬勃兴起,作为“万能钓饵”的沙蚕也随之身价陡增,成为我国沿海地区出口创汇的主要品种之一,其价格并有连年攀升之势。据1999年日本市场调查,双齿围沙蚕(perinerisaibihitensis,青虫)的售价达30美元/kg,多齿围沙蚕(perinereisnuntia,红虫)的售价高达100美元/kg。

沙蚕和卤虫是构成海洋生物食物链的主要成分之一,是鱼、虾、蟹类的上好食物,所以颇为水产养殖界重视。沙蚕具有药用食疗价值,目前已被人们当作美食和营养保健品利用。因此需求量增大,除人工养殖供给饵料和食用外,对自然资源的索取也相对加剧,为了维护海洋生态平衡,合理利用该类资源,部分地区已制定相关渔业法规加强保护和管理。

沙蚕的养殖,单靠天然饵料,无法维持沙蚕生长发育的需要,除造成自残稀疏外,还会造成养成个体细小,难以达到商品要求。现有技术中,沙蚕饵料方面,目前尚无专门配方和合成饵料的情况下,只有根据其个体大小和食性要求,自行选择,如前期(幼体阶段)以施肥繁殖基础饵料为主,逐步增加鱼粉、豆粉等粉末饵料,中后期(养成阶段)则将张网捕捞的小杂鱼虾搅碎打浆或将豆粕粉碎,兑水泼洒,勤投细喂。

众多滩涂、荒滩,利用沙蚕的生物学特性,养殖沙蚕,从而达到平衡生态、资源增殖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可以减少互花米草的荒滩养殖双齿围沙蚕的方法,通过投喂特殊的饵料,实现沙蚕、贝类高产增收的效果,同时减少互花米草的密集程度。

本发明所述的可以减少互花米草的荒滩养殖双齿围沙蚕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场地选择:选择地势较平坦、富含有机质的中高潮泥或泥沙滩涂,在养殖区下部修筑一条长堤,滩面在养殖前进行翻耕,清除敌害生物,放苗前滩面施以发酵、晒干并碾碎的有机肥料,沙蚕苗种放养前,翻松、平整滩面;

2)苗种养殖:将池塘养殖培育至16-18刚节幼体移殖滩涂进行放养,滩涂上自然生长着菲律宾蛤仔、西施舌、四角蛤蜊、毛蚶,在养殖滩涂上投放壳长为1-2cm的文蛤苗;

3)养殖管理:每日巡回检查,露滩时进入滩面检查沙蚕生长状况,投喂特殊饵料,整理滩面,疏通排水沟,清除蟹类、螺类、鱼类、敌害生物,夏季天气炎热时排尽积水,平时管理时经常观察沙蚕幼体生长发育情况;

所述的特殊饵料,以质量计算,由:去皮豆粕20.0-30.0份、国产鱼粉10.0-20.0份、百香果果渣5.0-10.0份、2,4-d0.5-1.0份、复合维生素0.5-1.0份、复合矿物盐0.5-1.0份,制成;

4)成体采捕:

放养的苗种经过8个月养殖后,沙蚕个体大的达15cm以上,平均在10cm以上,根据市场行情适时起捕,成体采收时,采取捕大留小,多次轮捕的方法。

本发明步骤1)所述的场地选择,优选地势较平坦、富含有机质的中高潮泥或泥沙滩涂,在养殖区下部修筑一条长堤,高10-20cm,防止幼苗的流失外逃,滩面在养殖前进行翻耕,翻耕深度为20cm,同时清除敌害生物,放苗前3-7d滩面施以发酵、晒干并碾碎的猪粪、鸡粪,有机肥料3t/hm2,沙蚕苗种放养前,翻松、平整滩面。

步骤2)所述的放养,优选选择在退潮时滩涂表面有少量积水时进行,放苗密度为30万尾/hm2,投放文蛤苗的放养密度为150kg/hm2

步骤3)所述的养殖管理,滩涂养殖沙蚕属于开放式养殖,养殖过程中往往因环境的变化造成沙蚕迁移,尤其是对于涂位较低,大潮水淹没或淤泥沉积多,底质环境中有害物质多的区域,易引起沙蚕迁移外逃,因此保持环境的稳定至关重要;养殖期间,每日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修补,露滩时进入滩面检查沙蚕生长状况,投喂特殊饵料,用量控制在每次40-50kg/hm2,整理滩面,疏通排水沟,及时清除蟹类、螺类、鱼类等敌害生物,夏季天气炎热时排尽积水,避免太阳曝晒导致水温过高,烫伤养殖生物,平时管理时经常观察沙蚕幼体生长发育情况。

所述的特殊饵料,优选以质量计算,由:去皮豆粕25.0份、国产鱼粉15.0份、百香果果渣7.5份、2,4-d0.5份、复合维生素1.0份、复合矿物盐1.0份,制成;

所述的百香果渣,优选百香果压榨果汁后剩下的残渣。

所述的复合维生素,优选每千克复合维生素有效成分为:维生素a:80万iu,维生素d3:15万iu,维生素k3:800mg,维生素e:9g,维生素b1:2.2g,维生素b2:2.2g,维生素b6:2.5g,维生素b12:2.5mg,烟酰胺:10g,叶酸:450mg,泛酸:7.2mg,生物素:20mg,维生素c:10g,肌醇:5g,载体为脱脂米糠。

所述的复合矿物质,优选每千克复合矿物质有效成分为:镁:12g,锰:3.5g,铁:10g,锌:6g,铜:1.2g,碘:20mg,钴:20mg,硒:20mg,载体为沸石粉。

步骤4)所述的成体采捕,优选放养的苗种经过8个月养殖后,沙蚕个体大的达15cm以上,平均在10cm以上,根据市场行情适时起捕,起捕不受季节影响,除繁殖季节沙蚕不宜上市外,一年四季均可起捕;成体采收时,采取捕大留小,多次轮捕的方法,起捕方法有二种:一是徒手起捕,这种方法对沙蚕无损伤;二是用铁锹、齿耙等工具起捕,这种方法容易弄断沙蚕,具体操作是:淤泥底质可以完全用双手操捕,效率稍低,但断残少;细沙底质采用特制耙具,采捕起来比较方便,伤残也少;上述诸法采捕之前先放水晾滩,后组织好人力,齐头并进,分段进行,起捕过的区域过一段时间后多次重复进行,以达到彻底捕清和翻耕底质的目的;

滩涂养殖起捕时按养殖面积的5-6%分区域留足种蚕,以便自然繁殖;

采捕的沙蚕,使用沙蚕专用的泡沫框(60cmx30cmx10cm)分装,避免过分挤压和日晒雨淋;经集中分拣,剔除断残,清海水淘洗2-3次后,启运出售,暂时不能运走的,放在低温(10℃左右)处暂存。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现有技术中,滩涂养殖沙蚕,平时滩涂管理时,发现底栖硅藻少,一般是施加有机肥料,以促进天然、基础饵料的繁衍。而本发明是通过施加特殊的饵料用以增加沙蚕的营养。

2、沙蚕在水产养殖中主要用于亲本培育,现有对斑节对虾的研究表明,由于需要进行卵黄等物质的合成和积累,亲虾在性腺发育与繁殖期间,对蛋白质的需求会高于养成阶段,饵料中的蛋白源会影响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亲虾产卵频率和幼体存活率,因此,在水产动物亲本培育过程中,尤其是对虾亲本培育过程中需提高饵料中蛋白质的含量。通过对斑节对虾的研究,现有技术在沙蚕的养殖过程中,通常也是提高饵料中蛋白质的含量,但是现有的沙蚕鲜品的蛋白含量为13%左右,如扣除水分,折算出干物质(按5%的水分含量计算)中的蛋白含量为平均60%左右,而现有沙蚕饲料、饵料中的主要成分国产鱼粉的蛋白质含量为48.32%,从蛋白质角度来说,双齿围沙蚕的营养价值不低于国产鱼粉,因此,现有技术中,前期逐步增加鱼粉、豆粉等粉末饵料,中后期(养成阶段)则将张网捕捞的小杂鱼虾搅碎打浆或将豆粕粉碎的技术方案,并不适合沙蚕的养殖,而本发明通过在饵料中添加罗汉果渣,一个目的是降低沙蚕饵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另一个目的是增加了饵料的粘结性,便于各成分的混合。在饵料中增加2,4-d,(2,4-dichlorophenoxy)aceticacid,2,4-二氯苯氧乙酸类除草剂,用作植物生长调节,是用于诱导愈伤组织形成的常用的生长素类似物的一种。发明人在前期的池塘、滩涂中有使用过2,4-d,用于除草,后面发现用过2,4-d的池塘、滩涂,养殖沙蚕的效果挺好,因此在饵料中增加2,4-d。

3、通过放养大规格沙蚕幼体、贝类,实现减少互花米草的密集程度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

可以减少互花米草的荒滩养殖双齿围沙蚕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场地选择:选择地势较平坦、富含有机质的中高潮泥或泥沙滩涂,在养殖区下部修筑一条长堤,高10-20cm,防止幼苗的流失外逃,滩面在养殖前进行翻耕,翻耕深度为20cm,同时清除敌害生物,放苗前3-7d滩面施以发酵、晒干并碾碎的猪粪、鸡粪,有机肥料3t/hm2,沙蚕苗种放养前,翻松、平整滩面;

2)苗种养殖:将池塘养殖培育至16-18刚节幼体移殖滩涂进行放养,选择在退潮时滩涂表面有少量积水时进行,放苗密度为30万尾/hm2,滩涂上自然生长着菲律宾蛤仔、西施舌、四角蛤蜊、毛蚶,在养殖滩涂上投放壳长为1-2cm的文蛤苗,投放文蛤苗的放养密度为150kg/hm2

3)养殖管理:滩涂养殖沙蚕属于开放式养殖,养殖过程中往往因环境的变化造成沙蚕迁移,尤其是对于涂位较低,大潮水淹没或淤泥沉积多,底质环境中有害物质多的区域,易引起沙蚕迁移外逃,因此保持环境的稳定至关重要;养殖期间,每日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修补,露滩时进入滩面检查沙蚕生长状况,投喂特殊饵料,用量控制在每次40-50kg/hm2,整理滩面,疏通排水沟,及时清除蟹类、螺类、鱼类等敌害生物,夏季天气炎热时排尽积水,避免太阳曝晒导致水温过高,烫伤养殖生物,平时管理时经常观察沙蚕幼体生长发育情况;

所述的特殊饵料,以质量计算,由:去皮豆粕25.0份、国产鱼粉15.0份、百香果果渣7.5份、2,4-d0.5份、复合维生素1.0份、复合矿物盐1.0份,制成;

所述的罗汉果渣,为罗汉果提取活性成分后剩下的残渣;

所述的复合维生素,每千克复合维生素有效成分为:维生素a:80万iu,维生素d3:15万iu,维生素k3:800mg,维生素e:9g,维生素b1:2.2g,维生素b2:2.2g,维生素b6:2.5g,维生素b12:2.5mg,烟酰胺:10g,叶酸:450mg,泛酸:7.2mg,生物素:20mg,维生素c:10g,肌醇:5g,载体为脱脂米糠;

所述的复合矿物质,每千克复合矿物质有效成分为:镁:12g,锰:3.5g,铁:10g,锌:6g,铜:1.2g,碘:20mg,钴:20mg,硒:20mg,载体为沸石粉;

4)成体采捕:

放养的苗种经过8个月养殖后,沙蚕个体大的达15cm以上,平均在10cm以上,根据市场行情适时起捕,起捕不受季节影响,除繁殖季节沙蚕不宜上市外,一年四季均可起捕;成体采收时,采取捕大留小,多次轮捕的方法,起捕方法有二种:一是徒手起捕,这种方法对沙蚕无损伤;二是用铁锹、齿耙等工具起捕,这种方法容易弄断沙蚕,具体操作是:淤泥底质可以完全用双手操捕,效率稍低,但断残少;细沙底质采用特制耙具,采捕起来比较方便,伤残也少;上述诸法采捕之前先放水晾滩,后组织好人力,齐头并进,分段进行,起捕过的区域过一段时间后多次重复进行,以达到彻底捕清和翻耕底质的目的;

滩涂养殖起捕时按养殖面积的5-6%分区域留足种蚕,以便自然繁殖;

采捕的沙蚕,使用沙蚕专用的泡沫框(60cmx30cmx10cm)分装,避免过分挤压和日晒雨淋;经集中分拣,剔除断残,清海水淘洗2-3次后,启运出售,暂时不能运走的,放在低温(10℃左右)处暂存。

对比例1:

方法同实施例,没有投喂特殊饵料。

对比例2:

方法同实施例,所述的饵料,以质量计算,由:去皮豆粕20-30份、国产鱼粉10-20份、百香果果渣5-10份、复合维生素0.5-1份、复合矿物盐0.5-1份,制成。

对比例3:

方法同实施例,所述的饵料,以质量计算,由:去皮豆粕20-30份、国产鱼粉10-20份,复合维生素0.5-1份、复合矿物盐0.5-1份,制成。

养殖结果:

粗蛋白含量采用凯氏(kjeldahl)定氮法(gb/t6432--1994);

多糖含量采用马莺等(2005)的方法进行;

2016年6月-2017年5月

结果表明:实施例沙蚕的产量、多糖的指标以及贝类的产量,明显好于对比例。

互花米草单位面积刈割量(kg/m2)

结果表明:实施例互花米草的密集程度明显减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