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虾养殖稳水专用微生元制剂的制备及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74511发布日期:2019-04-12 23:09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微生元制剂的研制方法,及其在对虾养殖中促进菌相-藻相平衡,调节水质的应用。



背景技术:

在诸多影响对虾养殖生态系统和抗病力的因素中,养殖水质是关键性因素之一。微生物和微藻都是水产养殖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其组成的菌相和藻相结构关系着整个养殖环境中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影响着整个养殖系统中水质和底质,而这对于健康养殖和疾病防控尤为重要。

在对虾养殖生态系统中,细菌等微生物是生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芽孢杆菌、乳酸菌、光合细菌、硝化细菌等组成的有益菌相结构在水体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自然界被微生物菌消耗并且投入再循环的初级生产力达80%以上,细菌等微生物对养殖水体残余饲料、粪便和死亡生物体分解产生的有机碎屑等有机物质进行分解,可以促进水体中各种营养元素循环,减少水体中溶解态氨和有机碳的积累。并在促进微藻生长和保持良好水质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

在对虾养殖生态系统中,作为重要生态因子的微生物与微藻组成的菌相和藻相存在相互共存以及相互排斥的复杂关系。尤其在集约化养殖过程中,不能单方面强调致病菌或者不良藻种对养殖病害的影响,要同时关注微藻和细菌的相互关系,改善菌相-藻相微系统,实现绿色生态调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制备具有稳定水质,防控池塘有害水藻及病原微生物,调节动物肠道微生态平衡,促进对虾生长的微生元制剂。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以对虾养殖中对养殖环境起到决定作用的菌相-藻相微系统平衡为出发点,科学筛选配伍多种可促进菌相平衡并协同有益微藻共同作用的功能性益生菌,并利用具有显著促进菌相-藻相繁殖的寡糖类益生元和复合微藻营养素,提供了一种微生元制剂和制备方法,该微生元制剂组成包括:

复合芽孢杆菌菌粉、复合乳酸菌菌粉、粪肠链球菌菌粉、寡糖类益生元、植物源载体、复合微藻营养素;

所述复合芽孢杆菌菌粉为枯草芽孢杆菌菌粉、地衣芽孢杆菌菌粉、解淀粉芽孢杆菌菌粉、短小芽孢杆菌菌粉、纳豆芽孢杆菌菌粉、侧孢芽孢杆菌菌粉等比例混合获得;

所述复合乳酸菌菌粉为干酪乳杆菌菌粉、植物乳杆菌菌粉、嗜酸乳杆菌菌粉等比例混合获得;

所述各微生物菌粉,经植物源载体稀释后,生物量保证值为:芽孢杆菌≧300亿cfu/g,乳酸菌≧200亿cfu/g,粪肠链球菌≧100亿cfu/g。

所述寡糖类益生元包括聚合度均为2~10的低聚木糖、低聚壳聚糖、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

所述各寡糖类益生元的质量比为1~3:1~5:2~8:5~15;

所述植物源载体为具有微观板层结构的玉米芯粉、稻壳粉或麸皮,用量由稀释后的生物量保证值确定;

所述复合微藻营养素组分及其质量百分比含量分别为:

na2edta0.03~0.08、feso4·7h2o0.05~0.10、znso4·4h2o0.04~0.10、mncl2·4h2o0.02~0.06、cuso4·5h2o0.01~0.02、na2moo4·2h2o0.01~0.02、cono3·6h2o0.01~0.02、na2b4o7·10h2o0.003~0.008、nasio3·9h2o0.3~0.5、nah2po40.22~0.3、nano30.1~0.4。

所述微生元制剂各组分的配比为:

等比例混合后的上述微生物菌粉,加入占所述混合菌粉质量5~10%的寡糖类益生元、占所述菌粉质量50~100%的复合微藻营养素。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微生元制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s1、配置复合微生物菌粉,经植物源载体稀释调配后,各菌粉生物量保证值为:芽孢杆菌≧300亿cfu/g,乳酸菌≧200亿cfu/g,粪肠链球菌≧100亿cfu/g。

所述复合芽孢杆菌菌粉为枯草芽孢杆菌菌粉、地衣芽孢杆菌菌粉、解淀粉芽孢杆菌菌粉、短小芽孢杆菌菌粉、纳豆芽孢杆菌菌粉、侧孢芽孢杆菌菌粉等比例混合获得;

所述复合乳酸菌菌粉为干酪乳杆菌菌粉、植物乳杆菌菌粉、嗜酸乳杆菌菌粉等比例混合获得;

所述植物源载体为具有微观板层结构的玉米芯粉、稻壳粉或麸皮;

s2、将所述微生物菌粉等比例混合后,加入占所述混合菌粉质量5~10%的寡糖类益生元、占所述菌粉质量50~100%的复合微藻营养素。

所述寡糖益生元包括聚合度为2~10的低聚木糖、低聚壳聚糖、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

所述各寡糖类益生元的质量比为1~3:1~5:2~8:5~15;

所述复合微藻营养素组分及其质量百分比含量分别为:

na2edta0.03~0.08、feso4·7h2o0.05~0.10、znso4·4h2o0.04~0.10、mncl2·4h2o0.02~0.06、cuso4·5h2o0.01~0.02、na2moo4·2h2o0.01~0.02、cono3·6h2o0.01~0.02、na2b4o7·10h2o0.003~0.008、nasio3·9h2o0.3~0.5、nah2po40.22~0.3、nano30.1~0.4。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对虾专用微生元制剂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具体步骤为:

s1、激活:取10份原养殖池塘水与1份本发明微生态稳水剂,搅拌混合,待充分溶解,并静置2~4小时后,兑入更多原池水均匀泼洒于池中。

s2、用量:一般为1米水深每亩用量0.5kg~2kg,低温期(<16℃)或水质恶化严重可根据实际情况连用数日并酌情加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在科学筛选配伍多种可促进菌相平衡并协同有益微藻共同作用的功能性益生菌基础之上,利用合生元理念(益生菌+益生元),有效平衡在水产养殖中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菌相-藻相微系统,降低养殖水体氨氮、cod等有害物质、显著提高水产动物对环境胁迫及致病微生物的抵御能力、抑制有害水藻及病原微生物繁殖,净化水体及底泥环境,促进水产动物健康生长。

2、本发明利用具有微观板层结构的植物源载体固定化封装功能性微生物,有效保证功能微生物的活性及产品的可靠性。

3、本发明通过科学调试筛选,利用有助于养殖水体中有益微藻(例如硅藻、绿藻等)繁殖的复合微藻营养素,调节水质,抑制养殖池塘有害水藻的大量繁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制备本发明微生元制剂

步骤1、将复合芽孢杆菌菌粉、复合乳酸菌菌粉、粪肠链球菌粉混合均匀,经植物源载体稀释调配后,各菌粉生物量保证值为:芽孢杆菌=300亿cfu/g,乳酸菌=200亿cfu/g,粪肠链球菌=100亿cfu/g。

所述复合芽孢杆菌菌粉为枯草芽孢杆菌菌粉、地衣芽孢杆菌菌粉、解淀粉芽孢杆菌菌粉、短小芽孢杆菌菌粉、纳豆芽孢杆菌菌粉、侧孢芽孢杆菌菌粉等比例混合获得;

所述复合乳酸菌为干酪乳杆菌菌粉、植物乳杆菌菌粉、嗜酸乳杆菌菌粉等比例混合获得;

所述植物源载体为玉米芯粉;

步骤2、将所述微生物菌粉等比例混合后,加入占所述混合菌粉质量10%的寡糖类益生元、占所述菌粉质量100%的复合微藻营养素。

所述寡糖益生元包括聚合度为2~10的低聚木糖、低聚壳聚糖、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

所述各寡糖类益生元的质量比为1:1:3:5;

所述复合微藻营养素组分及其质量百分比含量分别为:

na2edta0.05、feso4·7h2o0.075、znso4·4h2o0.08、mncl2·4h2o0.04、cuso4·5h2o0.01、na2moo4·2h2o0.01、cono3·6h2o0.01、na2b4o7·10h2o0.005、nasio3·9h2o0.4、nah2po40.22、nano30.1。

实施例2

本发明微生元制剂在对虾养殖中的使用案例:

1使用方法:按照每亩虾池用量为1kg在养殖前期(3~6月份)使用本发明微生态稳水剂,取10份原养殖池塘水与1份本发明微生元制剂,搅拌混合,待充分溶解,并静置2小时后,兑入更多原池水均匀泼洒于池中,使用频率为15天一次。

2、使用效果:在虾池中随机使用本发明微生元制剂,按上述使用法方施用本发明后,第15天观察:虾池水色清爽,水体表面不出现气泡,水色呈现浅褐色,为优质水质,表明硅藻及绿藻成优势藻类,已成功构建虾池优质藻相,cod、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都在正常值范围内;对照组水体是墨绿色,cod、氨氮和亚硝酸盐均高于正常值40%以上;对水体及底泥中微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表明,施用本发明微生态稳水剂的虾池微生态菌群结构更合理,芽孢杆菌和乳酸菌等益生菌含量要高于对照组70%以上,而潜在治病弧菌含量则要低于对照组50%以下。

从上述实验可得出结论,本发明微生元制剂在稳定水质,促进菌相-藻相平衡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实施例3

本发明微生元制剂在对虾养殖中的使用案例:

1使用方法:按照每亩虾池用量为2kg在养殖后期(6~9月份)使用本发明微生元制剂,取10份原养殖池塘水与1份本发明微生元制剂,搅拌混合,待充分溶解,并静置2小时后,兑入更多原池水均匀泼洒于池中,使用频率为7天一次。

2、使用效果:在虾池中随机使用本发明微生元制剂,按上述使用法方施用本发明后,第15天观察:虾池水色维持黄褐色,较少有气泡出现,为较优质水质,没有出现倒藻现象,稳定住了水体藻相结构,cod、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都在正常可控范围内;对照组水体是深墨色或红褐色且有异味,cod、氨氮和亚硝酸盐均高于正常值30%以上;对水体及底泥中微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表明,施用本发明微生态稳水剂的虾池微生态菌群结构更合理,芽孢杆菌和乳酸菌等益生菌含量要高于对照组70%以上,而潜在治病弧菌含量则要低于对照组40%以下。

从上述实验可得出结论,本发明微生元制剂在稳定水质,促进菌相-藻相平衡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