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袋装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79791发布日期:2020-04-14 19:20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菌袋装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用菌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菌袋装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食用菌的生产过程中,将相应的菌料装入到菌袋内,以进行后续灭菌、接种等处理。传统的装料方式主要以人工手工装料,其工作量大,效率低。近年来,随着机械设备的发展,有相应的菌袋装料机械设备产生,例如以公开号为cn106472110a的专利公开了《食用菌方包装袋机》,其实现了机械化的菌袋装料,能够有效的提高装料效率,降低人工工作量。但是,此类机械化的装料装置只能适用于菌袋较小、菌袋长度较短的装料作业;当菌袋较大、较长时,在装料过程中若菌袋没有有效的定型支撑,菌袋容易出现垮塌、涨裂等现象,导致装料失败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在菌袋装料过程中对菌袋起到定型支撑的菌袋装料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菌袋装料装置,包括支撑架、定型套筒和加料斗,所述定型套筒固定安装于支撑架上,定型套筒的上端从支撑架的顶部穿出后形成凸沿部,所述加料斗中部呈下凹的漏斗结构,并且在加料斗的底部形成下凸的环形套,所述环形套能够可拆卸地活动套至在所述凸沿部上;在定型套筒的侧壁设置有可开闭的弧形侧门。

进一步的是:所述支撑架包括两侧的侧部支架、顶板、底板和底部支架,底板铺设于底部支架上,定型套筒的底端设置于底板上,两侧的侧部支架分别设置于底部支架其中一组相对的两侧部位,底部支架另外一组相对的两侧为敞口侧,顶板安装于两侧的侧部支架的顶端,定型套筒的顶端从顶板的中部穿过后向上延伸形成凸沿部,所述弧形侧门朝向其中一侧的敞口侧。

进一步的是:顶板在位于定型套筒穿过的区域呈下凹的漏斗结构。

进一步的是:所述弧形侧门沿定型套筒的周向的范围为180°。

进一步的是:在环形套的上端的内壁设置有向内凸出的一圈下压部,所述下压部与凸沿部的顶端端部对应配合。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推料板和推杆,所述推料板与定型套筒相配并能够活动地伸入到定型套筒内,所述推杆一端与推料板连接,另一端为握持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菌袋装料装置,在菌袋装料过程中,先将菌袋的一端封堵后放入到定型套筒内,在后续装料过程中,可借助定型套筒实现对菌袋的支撑定型,以避免菌袋较大、较长时导致的菌袋垮塌、涨裂等问题;在装料完成后,通过开启弧形侧门后即可将装好料后的菌袋取出。另外,通过加料斗上的环形套还可将菌袋从定型套筒顶端外翻的边沿夹紧,以便于从加料斗上进行加料,同时确保加料过程中菌袋上端不会下滑。另外,还通过进一步设置下压部,能够更好地夹紧菌袋上端边沿。另外,通过设置推料板和推杆,能够更便于在装料过程中下压菌料,以使得菌料装料更加充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菌袋装料装置中支撑架和定型套筒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图2中a-a截面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b-b截面的剖视图;

图5为图3中局部区域c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5中加料斗安装到定型套筒上端后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局部区域d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推料板和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支撑架1、定型套筒2、加料斗3、凸沿部4、环形套5、弧形侧门6、侧部支架7、顶板8、底板9、底部支架10、下压部11、菌袋12、合页13、推料板14、推杆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8中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菌袋装料装置,包括支撑架1、定型套筒2和加料斗3,所述定型套筒2固定安装于支撑架1上,定型套筒2的上端从支撑架1的顶部穿出后形成凸沿部4,所述加料斗3中部呈下凹的漏斗结构,并且在加料斗3的底部形成下凸的环形套5,所述环形套5能够可拆卸地活动套至在所述凸沿部4上;在定型套筒2的侧壁设置有可开闭的弧形侧门6。

本实用新型进行菌料装料的过程如下:

使用时,先拆开加料斗3,然后将底端封堵后的菌袋12放入到定型套筒2内,并将菌袋12的上端边沿在定型套筒2的上端口部外翻,如附图7中所示。

然后,将加料斗3上的环形套5套至定型套筒2上端的凸沿部4上,利用环形套5和凸沿部4将菌袋12上端外翻的边沿夹紧,以便后续装料过程中对菌袋12上端的固定,防止装料过程中菌袋12上端下滑,如附图6和图7中所示;

之后,即可通过加料斗3上的漏斗结构向菌袋12内装入菌料。不失一般性,在装料过程中,弧形侧门6应当处于关闭状态,以确保在装料过程中能够有效的起到对菌袋外周的支撑定型作用。

最后,在装料完成后,即可开启弧形侧门6后取出装好的菌袋12。

另外,可进一步通过设置相应的推料板14和推杆15,以便于在装料过程中随时对菌料进行下压,以使得装料更加充实。

更具体的,本实用新型中的支撑架1的主要作用是用于对定型套筒2的固定安装和支撑作用。具体的参照附图中所示,所述支撑架1包括两侧的侧部支架7、顶板8、底板9和底部支架10,底板9铺设于底部支架10上,定型套筒2的底端设置于底板9上,两侧的侧部支架7分别设置于底部支架10其中一组相对的两侧部位,底部支架10另外一组相对的两侧为敞口侧,顶板8安装于两侧的侧部支架7的顶端,定型套筒2的顶端从顶板8的中部穿过后向上延伸形成凸沿部4,所述弧形侧门6朝向其中一侧的敞口侧,这样弧形侧门6的开闭和从相应的敞口侧进行操作,以避免侧部支架7的干扰。

另外,为了便于加料斗3上的漏斗结构能够更好的适配到顶板8上,本实用新型中进一步设置顶板8在位于定型套筒2穿过的区域呈下凹的漏斗结构,如附图中所示。当然,当顶板8上设置有下凹的漏斗结构时,相应的定型套筒2上端的凸沿部4应当从相应漏斗结构的底部位置穿出。

另外,弧形侧门6的作用,一方面是在关闭时,可作为定型套筒2的组成部分,以起到对菌袋的定型和支撑作用;另一方面则是在开启时,可通过弧形侧门6处取出位于内部的菌袋12,进而更方便取出装料后的菌袋12。更具体的,参照附图中所示,可将弧形侧门6的一侧与定向套筒2上相应开口的侧壁通过合页13铰接连接,以允许弧形侧门6开关转动。不失一般性,为了便于取出菌袋12,优选设置弧形侧门6沿定型套筒2的周向的范围为180°,即弧形侧门6大致为横截面呈半圆形的槽型结构。另外,弧形侧门6的底端可延至定型套筒2的底端,而弧形侧门6的上端则可尽量延伸至靠近定型套筒2的顶端,以便于弧形侧门6能够尽量覆盖到菌袋12长度方向的绝大部分,以便于开启弧形侧门6后能够更便于取出菌袋12。另外,不失一般性,当弧形侧门6关闭后需要起到对内部菌袋12的定型和支撑作用,因此弧形侧门6在关闭后应当能够被锁紧,以防止弧形侧门6自然打开,具体的可设置有相应的锁合机构,例如设置有插销、卡扣等对弧形侧门6在关闭时进行锁合。

另外,为了更好的下压菌袋12的上端边沿,参照附图中所示,本实用新型中进一步在环形套5的上端的内壁设置有向内凸出的一圈下压部11,所述下压部11与凸沿部4的顶端端部对应配合,即在将加料斗3上的环形套5套至定型套筒2上端的凸沿部4上时,可进一步通过下压部11下压在凸沿部4顶部侧翻的菌袋12上,以进一步提高对菌袋12上端边沿的夹紧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