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素食用菌蛋白体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308373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元素食用菌蛋白体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元素食用菌蛋白体的制备方法。
目前,食用菌的生产和应用研究主要有四个方面(1)大量栽培各类可食的食用菌子实体;(2)食用菌子实体的深加工,如制干、盐渍、缸芷等;(3)食用菌的液体发酵及加工应用;(4)选育新的食用菌种类。这些内容都只局限于对某一食用菌本身固有的特点,进行研究和应用,而对如何改变或是定向提高食用菌中某些有效成份的研究甚少。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多元素食用菌蛋白体的制备方法,其制品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富含有硒、锗、锌等微量元素,具有促进人体机能、增强体质之显著功效。
本发明的主要构思是一、选用下列食用菌菌种(A)真菌门 担子菌纲 多孔菌目 猴头菌料猴头菌属 猴头菌学名Hericium erimaceus (Bull exfr)Pers.
(B)真菌门 担子菌纲 伞菌目 白蘑料 香菇属 香菇学名Lentinus edodes (Berk) Sing(C)真菌门 担子菌纲 伞菌目 白蘑料 小火焰菌属 金针菇学名Flammulina velulipes(Fr)Sing二、根据上述食用菌具有富集某些微量元素的特性,采用浓度梯度压力法驯化出硒、锗、锌富集量高的猴头菇菌、香菇菌及金针菇菌,进而在培育子实体的过程中,再用具有微量元素的添加物对培养料进行处理,以达到定向提高上述食用菌中某些有效成分的目的。
三、根据猴头菇,香菇和金针菇三种原料的不同营养成分,以及人体对硒、锗和锌的需要,将三种原料的干粉进行科学组配,从而获得多元素食用菌蛋白体。
本发明工艺步骤如下(1)驯化、培育富集硒、锗、锌的猴头菇(1.1)驯化猴头菇菌(1.1.1)以Raper和Miles(1958)完全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配制出一组添加有不同量的亚硒酸钠、氧化锗及硫酸锌的猴头菇菌基本培养基,分别装入相应的一组比较试管内;同时另外制备装有Raper和Miles完全培养基的基准试管;(1.1.2)按常规方法在上述试管中接上猴头菇菌丝,并进行菌种培养,20天后,观察比较试管及基准试管内的菌丝生长情况,选出若干个菌丝生长情况较正常并与基准试管内的菌丝基本一致的比较试管,再从中选择出一个其培养基中亚硒酸钠、氧化锗及硫酸锌添加量较多的比较试管,确定该试管中的菌丝为第一代猴头菇驯化菌丝;(1.1.3)参照第一代菌丝的培养基中添加物的配比调配具有亚硒酸钠、氯化锗及硫酸锌添加物的培养基,将第一代猴头菇驯化菌丝接种于该培养基上,进行若干次反复培养驯化,从而获得能适应该培养基生长的硒、锗、锌富集量高的猴头菇驯化菌种;(1.2)培育富集硒、锗、锌的猴头菇(1.2.1)采用麦粒培养料(1.2.2)配制具有亚硒酸钠、氧化锗及硫酸锌的溶液,其添加物的配比低于(1.1.3)用以驯化第一代菌丝的培养基的添加物配比,并调该溶液的PH值为3~5;(1.2.3)按浓度分级法配制若干种不同浓度的具有亚硒酸钠、氧化锗及硫酸锌的溶液,并调上述溶液的PH值为3~5,上述若干种不同浓度的溶液按等量混合后,其混合剂中各添加物的浓度低于(1.2.2)配制的溶液;(1.2.4)根据干培养料的总吸水量依次将(1.2.3)配制的若干种溶液洒入培养料中,使之充分吸收;(1.2.5)将经(1.2.4)处理的培养料投入(1.2.2)配制的溶液中煮沸,然后取出沥干,调PH5~6;(1.2.6)按常规方法将培养料装瓶、杀菌,再把经(1.1.3)驯化后的猴头菇菌接入培养瓶内,按常规方法培育猴头菇;(2)驯化培育富集硒、锗的香菇(2.1)驯化香菇菌(2.1.1)以Paper和Miles(1958)完全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配制出一组添加有不同量的亚硒酸钠及氧化锗的香菇菌基本培养基,分别装入相应的一组比较试管内;同时另外制备装有Raper和Miles完全培养基的基准试管;
(2.1.2)按常规方法在上述试管中接上香菇菌丝,并进行菌种培养,30天后,观察各比较试管及基准试管内的菌丝生长情况,选出若干个菌丝生长情况较正常并与基准试管内的菌丝基本一致的比较试管,再从中选择出一个其培养基中亚硒酸钠及氧化锗添加量较多的比较试管,确定该试管中的菌丝为第一代香菇驯化菌丝;(2.1.3)参照第一代菌丝的培养基中添加物的配比调配具有亚硒酸钠及氧化锗添加物的培养基,将第一代香菇驯化菌丝接种于该培养基上,进行若干次反复培养驯化,从而获得能适应该培养基生长的硒、锗富集量高的香菇驯化菌种;(2.2)培育富集硒锗的香菇(2.2.1)采用麦粒培养料(2.2.2)配制具有亚硒酸钠及氧化锗的溶液,其添加物的配比低于(2.1.3)用以驯化第一代菌丝的培养基的添加物配比,并调该溶液的PH值为3~5;(2.2.3)按浓度分级法配制若干种不同浓度的具有亚硒酸钠及氧化锗的溶液,并调上述溶液的PH值为3~5,上述若干种不同浓度的溶液按等量混合后,其混合剂中各添加物的浓度低于(2.2.2)配制的溶液;(2.2.4)根据干培养料的总吸水量依次将(2.2.3)配制的若干种溶液洒入培养料中,使之充分吸收;(2.2.5)将经(2.2.4)处理的培养料投入(2.2.2)配制的溶液中煮沸,然后取出沥干,调PH5~6;(2.2.6)按常规方法将培养料装瓶、杀菌,再把经(2.1.3)驯化后的香菇菌接入培养瓶内,按常规方法培育香菇;
(3)驯化培育富集硒、锗、锌的金针菇(3.1)驯化金针菇菌(3.1.1)以Raper和Miles(1958)完全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配制出一组添加有不同量的亚硒酸钠、氧化锗及硫酸锌的金针菇菌基本培养基,分别装入相应的一组比较试管内;同时另外制备装有Raper和Miles完全培养基的基准试管;(3.1.2)按常规方法在上述试管中接上金针菇菌丝,并进行菌种培养,20天后,观察各比较试管及基准试管内的菌丝生长情况,选出若干个菌丝生长情况较正常并与基准试管内的菌丝基本一致的比较试管,再从中选择出一个其培养基中亚硒酸钠、氧化锗及硫酸锌添加量较多的比较试管,确定该试管中的菌丝为第一代金针菇驯化菌丝。
(3.1.3)参照第一代菌丝的培养基中添加物的配比调配具有亚硒酸钠、氯化锗及硫酸锌添加物的培养基,将第一代金针菇驯化菌丝接种于该培养基上,进行若干次反复培养驯化,从而获得能适应该培养基生长的硒、锗、锌富集量高的金针菇驯化菌种;(3.2)培育富集硒、锗、锌的金针菇(3.2.1)采用麦粒培养料(3.2.2)配制具有亚硒酸钠、氧化锗及硫酸锌的溶液,其添加物的配比低于(3.1.3)用以驯化第一代菌丝的培养基的添加物配比,并调该溶液的PH值为3~5;(3.2.3)按浓度分级法配制若干种不同浓度的具有亚硒酸钠、氧化锗及硫酸锌的溶液,并调上述溶液的PH值为3~5,上述若干种不同浓度的溶液按等量混合后,其混合剂中各添加物的浓度低于(3.2.2)配制的溶液;(3.2.4)根据干培养料的总吸水量依次将(3.2.3)配制的若干种溶液洒入培养料中,使之充分吸收;(3.2.5)将经(3.2.4)处理的培养料投入(3.2.2)配制的溶液中煮沸,然后取出沥干,调PH5~6;(3.2.6)按常规方法将培养料装瓶、杀菌,再把经(3.1.3)驯化后的金针菇菌接入培养瓶内,按常规方法培育金针菇;(4)加工成品(4.1)分别对上述步骤培育出的猴头菇,香菇及金针菇进行烘干处理并磨成粉,(4.2)以上述步骤加工出的三种食用菌粉状物配成可供食用的组合物即多元素食用菌蛋白体。
实施例按步骤(1.1)驯化猴头菇菌的具体方法是(1.1.1)以Paper和Miles(1958)完全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按正交试验法配制九种添加有不同量的亚硒酸钠,氧化锗及硫酸锌的猴头菇菌基本培养基,其添加物配比分别为A1(1mg/1NaSeO2+1mg/GeO2+5mg/1 ZnSO4);A2(1mg/1NaSeO2+5mg/GeO2+10mg/1 ZnSO4);A3(1mg/1NaSeO2+10mg/GeO2+20mg/1 ZnSO4);A4(5mg/1NaSeO2+1mg/GeO2+5mg/1 ZnSO4);A5(5mg/1NaSeO2+5mg/GeO2+10mg/1 ZnSO4);A6(5mg/1NaSeO2+10mg/GeO2+20mg/1 ZnSO4);A7(10mg/1NaSeO2+1mg/GeO2+5mg/1 ZnSO4);
A8(10mg/1NaSeO2+5mg/GeO2+10mg/1 ZnSO4);A9(1mg/10NaSeO2+10mg/GeO220mg/1 ZnSO4);将上述培养基分别装入相应的比较试管内,每种浓度的培养基装10个试管,同时另外制备10个装有Raper和Miles完全培养基的基准试管。
(1.1.2)挑选生长健壮的猴头菇菌丝体,分别接种于上述各种试管的培养基的斜面上,然后置于25℃,弱光下培养,培养20天后,取出观察各种处理的菌丝体生长情况,结果表明A1、A2、A4、和A5、四个处理的菌丝生长与基准试管基本一致,即菌丝体能正常生长,其生长速度也与对照相同。其中,A1和A4处理的菌丝生长与基准试管最为一致,确定A4处理的菌丝为第一代猴头菇驯化菌丝(其余的各个处理,菌丝生长不良,表现为生长速度缓慢,菌丝体量少,证明其生长已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
(1.1.3)随后,对A4处理的添加物的配比作进一步的调整,得A10(3mg/1NaSeO2+2mg/1GeO2+6mg/1 ZnSO4)取A4处理的菌丝接种于经A10处理的培养基上重新培养,从而获得在此培养基中菌丝生长正常、稳定的菌种。该菌种即为高浓度富集硒、锗和锌的猴头菇菌种。(用该菌种进行常规出菇培养试验,结果其菇形、色泽等特性均和对照原菇一致)。
实施例按步骤(1.2)培育猴头菇的方法是(1.2.1)采用麦粒培养料,麦粒培养料的配方是大麦90~98%;碳酸钙1~2%;其它敷料1~5%。
(1.2.2)配制具有亚硒酸钠、氧化锗及硫酸锌的溶液,溶液中添加物的配比是用以驯化第一代菌丝的培养基的1/2即根据A10处理的培养基中添加物的配比,按1/2比例换算成所要配制溶液的添加物的配比,换算结果亚硒酸钠为1.5mg/kg;氧化锗为1mg/kg;硫酸锌为3mg/kg。
(1.2.3)为了有利于培养料由里至外地逐渐充分吸收亚硒酸钠、氯化锗和硫酸锌三种添加物,先按浓度分级法配制四种溶液;即先将三种添加均分别溶解后,再混合定变配制成四个浓度水平的溶液,a1(0.1ppm NaSeO2+0.1ppm GeO2+0.3ppm ZnSO4);a2(0.3ppm NaSeO2+0.2ppm GeO2+0.5ppm ZnSO4);a3(0.4ppm NaSeO2+0.3ppm GeO2+1.0ppm ZnSO4);a4(0.7ppm NaSeO2+0.4ppm GeO2+1.2ppm ZnSO4);四种溶液均调成PH3-5(1.2.4)然后试验计算,每公斤干的培养料的吸水量,从而确定依次添加四种溶液的量。如,每公斤干培养料吸收0.8公斤的水,则添加上述四种溶液的总量为0.8公斤(800ml)。具体方法是(以1公斤干培养料为例)先用a1溶液200ml以喷雾的方式喷洒在干培养料上(培养料需翻动)2-3小时后,用a2溶液200ml喷洒,3-4小时后,用a3溶液200ml喷洒,5-6小时后,用a4溶液200ml浸泡,均匀翻动培养料,直至吸干a4溶液为止。
(1.2.5)随后,将上述处理过的培养料用过量的(1.2.2)中配制的溶液沸煮5-10分钟,取出捞起沥干,调PH值为5-6。
(1.2.6)按常规方法进行装瓶、杀菌,最后在接种箱内将经驯化的富集硒、锗、锌的猴头菇菌种接入培养瓶内。置于25℃左右弱光条件下培养。
实施例按步骤(2.1)驯化香菇菌的方法是(2.1.1)以Paper和miles(1958)完全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按正交试验法配制四种添加有不同量的亚硒酸钠及氧化锗的香菇菌基本培养基,其添加物配比分别是B1(1mg/1 NaSeO2+1mg/1 GeO2B2(1mg/1 NaSeO2+5mg/1 GeO2B3(5mg/1 NaSeO2+1mg/1 GeO2B4(5mg/1 NaSeO2+5mg/1 GeO2将上述培养基分别装入相应的比较试管内,每种浓度的培养基装10个试管。同时,另外制备10个装有Paper和Miles完全培养的基准试管。
(2.1.2)取香菇菌种的菌丝分别接种于上述试管内,置于25℃左右,黑暗条件下进行培养,培养30天后取出观察,结果B1和B3处理的菌丝生长与基准试管相似,确定B3处理菌丝为第一代香菇驯化菌丝。(B2和B4的菌丝生长量略少,菌丝略呈褐黄色)。
(2.1.3)对B3的添加物的配比进行调整,得B5(4mg/1 NaSeO2+2mg/1 GeO2),把B3处理的菌丝转接到经B5处理的培养基上继续培养,用经B5处理的培养基进行3-5次的反复驯化培养,从而获得在此培养基中菌丝生长正常、稳定的菌种,该菌种即为高浓度富集硒、锗的香菇菌种(该菌种同样经过常规出菇试验,无发现异常现象)。
实施例按步骤(2.2)培育富集硒、锗的香菇的方法是
(2.2.1)与实施例步骤(1.2.1)相同(2.2.2)配制具有亚硒酸钠及氧化锗的溶液,溶液中添加物的配比是用以驯化第一代菌丝的培养基的1/2,即根据B5处理的培养基中添加物的配比,按1/2比例换算成所要配制溶液的添加物的配比,换算结果亚硒酸钠为2mg/l;氧化锗为1mg/l;。
(2.2.3)先将亚硒酸钠及氧化锗分别溶解后,再混合定容配制成四个浓度水平的溶液b1(0.2 NaSeO2+0.1 GeO2b2(0.5 NaSeO2+0.2 GeO2b3(0.6 NaSeO2+0.3 GeO2b4(0.7 NaSeO2+0.4 GeO2四种溶液均调成PH3-5。
(2.2.4)然后试验计算,每公斤干的培养料的吸水量,从而确定依次添加四种溶液的量。如,每公斤干培养料吸收0.8公斤的水,则添加上述四种溶液的总量为0.8公斤(800ml)。具体方法是(1公斤干培养料为例)先用b溶液200ml以喷雾的方式喷洒在干培养料上(培养料需翻动)2-3小时后,用b溶液200ml喷洒,3-4小时后,用b3溶液200ml喷洒,5-6小时后,用b4溶液200ml浸泡,均匀翻动培养料,直至吸干b4溶液为止。
(2.2.5)随后,将上述处理过的培养料用过量的(2.2.2)中配制的溶液沸煮5-10分钟,取出捞起沥干,调PH值为5-6。
(2.2.6)按常规进行装瓶、杀菌,最后在接种箱内将经驯化的富集硒、锗的香菇菌种接入培养瓶内置于25℃左右弱光条件下培养。
实施例按步骤(3.1)驯化金针菇菌的方法是(3.1.1)与(1.1.1)相同(3.1.2)挑选生长健壮的金针菇菌丝体,分别接于上述各种试管的培养基的斜面上,然后置于20℃,黑暗条件下培养,培养20天后,取出观察各种处理的菌丝体生长情况,结果表明A1、A2、A4、A5和A7、处理的菌丝生长与基准试管基本一致,确定A5处理的菌丝为第一代金针菇驯化菌丝。
(3.1.3)随后,对A5处理的添加物的配比作进一步的调整,得A11(4mg/1 NaSeO2+4mg/1 GeO2+8mg/1 ZnSO4)取A5处理的菌丝接种于经A11处理的培养基上重新培养,用经A11处理的培养基进行3-5次的反复驯化培养,从而获得在此培养基中菌丝生长正常、稳定的菌种。该菌种即为高浓度富集硒、锗和锌的金针菇菌种。(用该菌种进行常规出菇培养试验,结果其菇形、色泽等特性均和对照原菇一致。)实施例按步骤(3.2)培育金针菇的方法是(3.2.1)与(1.2.1)相同(3.2.2)配制具有亚硒酸钠、氧化锗及硫酸锌的溶液,溶液中添加物的配比是用以驯化第一代菌丝的培养基的1/2,即根据A11处理的培养基中添加物的配比,按1/2比例换算成所要配制溶液的添加物的配比,换算结果亚硒酸钠为2mg/l;氧化锗为2mg/l;硫酸锌为4mg/l。
(3.2.3)为了有利于培养料由里至外地逐渐充分吸收亚硒酸钠、氧化锗和硫酸锌三种添加物,先按浓度分级法配制四种溶液;即先将三种添加物分别溶解后,再混合定容配制成四个浓度水平的溶液,c1(0.2ppm NaSeO2+0.2ppm GeO2+0.4ppm ZnSO4);c2(0.4ppm NaSeO2+0.4ppm GeO2+0.8ppm ZnSO4);c3(0.6ppm NaSeO2+0.6ppm GeO2+1.2ppm ZnSO4);c4(0.8ppm NaSeO2+0.8ppm GeO2+1.6ppm ZnSO4);四种溶液均调成PH3-5(3.2.4)然后试验计算每公斤干的培养料的吸水量,从而确定依次添加四种溶液的量。如,每公斤干培养料吸收0.8公斤(800ml)。具体方法是(1公斤干培养料为例)先用c溶液200ml以喷雾的方式喷洒在干培养料上(培养料需翻动)2-3小时后,用c溶液200ml喷洒,3-4小时后,用c3溶液200ml喷洒,5-6小时后,用c4溶液200ml浸泡,均匀翻动培养料,直至吸干c4溶液为止。
(3.2.5)随后,将上述处理过的培养料用过量的(3.2.2)中配制的溶液沸煮5-10分钟,取出捞起沥干,调PH值为5-6。
(3.2.6)按常规进行装瓶、杀菌,最后在接种箱内将经驯化的富集硒、锗、锌的金针菇菌种接入培养瓶内置于26℃左右,黑暗条件下培养。
实施例中按(4.2)配制可供食用的组合物的配方是猴头菇粉10-30%;香菇粉30-50%;金针菇粉30-50%。
根据所培育的猴头菇,香菇及金针菇的不同营养成分和人体对硒、锗、锌的需要,上述组合物即多元素食用菌蛋白体的最佳配方是猴头菇粉20%,香菇粉40%;金针菇粉40%。
本发明的产品多元素食用菌蛋白体经福建省测试中心检测的分析测试报告(见附件1)表明,该产品不但所含的氨基酸种类齐全,而且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特别是硒、锗和锌的含量最为突出。其中硒的含量为2mg/100g是蘑菇含硒量的37倍,锗的含量为2.82mg/100g,是野生灵芝含锗量的10倍。对该产品所含硒的化学构成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99.8%以有机态形式存在(见附件2)这种多元素食菌蛋白体中所富含的硒、锗、锌三种微量元素,已被公认对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功能和抗衰老具有明显作用,而且它们以有机形式存在易被人体吸收在一定量的范围内,不具任何副作用。
本发明的产品一多元素蛋白体富有营养价值,可根据需要加工成营养品胶囊,饮料、食品添加剂或特殊药品。
权利要求
1.一种多元素食用菌蛋白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的步骤如下(1)驯化、培育富集硒、锗、锌的猴头菇(1.1)驯化猴头菇菌(1.1.1)以Raper和Miles(1958)完全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配制出一组添加有不同量的亚硒酸钠、氧化锗及硫酸锌的猴头菇菌基本培养基,分别装入相应的一组比较试管内;同时另外制备装有Raper和Miles完全培养基的基准试管;(1.1.2)按常规方法在上述试管中接上猴头菇菌丝,并进行菌种培养,20天后,观察各比较试管及基准试管内的菌丝生长情况,选出若干个菌丝生长情况较正常并与基准试管内的菌丝基本一致的比较试管,再从中选择出一个其培养基中亚硒酸钠、氧化锗及硫酸锌添加量较多的比较试管,确定该试管中的菌丝为第一代猴头菇驯化菌丝;(1.1.3)参照第一代菌丝的培养基中添加物的配比调配具有亚硒酸钠、氯化锗及硫酸锌添加物的培养基,将第一代猴头菇驯化菌丝接种于该培养基上,进行若干次反复培养驯化,从而获得能适应该培养基生长的硒、锗、锌富集量高的猴头菇驯化菌种;(1.2)培育富集硒、锗、锌的猴头菇(1.2.1)采用麦粒培养料(1.2.2)配制具有亚硒酸钠、氧化锗及硫酸锌的溶液,其添加物的配比低于(1.1.3)用以驯化第一代菌丝的培养基的添加物配比,并调该溶液的PH值为3~5;(1.2.3)按浓度分级法配制若干种不同浓度的具有亚硒酸钠、氧化锗及硫酸锌的溶液,并调上述溶液的PH值为3~5,上述若干种不同浓度的溶液按等量混合后,其混合剂中各添加物的浓度低于(1.2.2)配制的溶液;(1.2.4)根据干培养料的总吸水量依次将(1.2.3)配制的若干种溶液洒入培养料中,使之充分吸收;(1.2.5)将经(1.2.4)处理的培养料投入(1.2.2)配制的溶液中煮沸,然后取出沥干,调PH5~6;(1.2.6)按常规方法将培养料装瓶、杀菌,再把经(1.1.3)驯化后的猴头菇菌接入培养瓶内,按常规方法培育猴头菇;(2)驯化培育富集硒、锗的香菇(2.1)驯化香菇菌(2.1.1)以Paper和Miles(1958)完全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配制出一组添加有不同量的亚硒酸钠及氧化锗的香菇菌基本培养基,分别装入相应的一组比较试管内;同时另外制备装有Raper和Miles完全培养基的基准试管;(2.1.2)按常规方法在上述试管中接上香菇菌丝,并进行菌种培养,30天后,观察各比较试管及基准试管内的菌丝生长情况,选出若干个菌丝生长情况较正常并与基准试管内的菌丝基本一致的比较试管,再从中选择出一个其培养基中亚硒酸钠及氧化锗添加量较多的比较试管,确定该试管中的菌丝为第一代香菇驯化菌丝;(2.1.3)参照第一代菌丝的培养基中添加物的配比调配具有亚硒酸钠及氧化锗添加物的培养基,将第一代香菇驯化菌丝接种于该培养基上,进行若干次反复培养驯化,从而获得能适应该培养基生长的硒、锗富集量高的香菇驯化菌种;(2.2)培育富集硒锗的香菇(2.2.1)采用麦粒培养料(2.2.2)配制具有亚硒酸钠及氧化锗的溶液,其添加物的配比低于(2.1.3)用以驯化第一代菌丝的培养基的添加物配比,并调该溶液的PH值为3~5;(2.2.3)按浓度分级法配制若干种不同浓度的具有亚硒酸钠及氧化锗的溶液,并调上述溶液的PH值为3~5,上述若干种不同浓度的溶液按等量混合后,其混合剂中各添加物的浓度低于(2.2.2)配制的溶液;(2.2.4)根据干培养料的总吸水量依次将(2.2.3)配制的若干种溶液洒入培养料中,使之充分吸收;(2.2.5)将经(2.2.4)处理的培养料投入(2.2.2)配制的溶液中煮沸,然后取出沥干,调PH5~6;(2.2.6)按常规方法将培养料装瓶、杀菌,再把经(2.1.3)驯化后的香菇菌接入培养瓶内,按常规方法培育香菇;(3)驯化培育富集硒、锗、锌的金针菇(3.1)驯化金针菇菌(3.1.1)以Raper和Miles(1958)完全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配制出一组添加有不同量的亚硒酸钠、氧化锗及硫酸锌的金针菇菌基本培养基,分别装入相应的一组比较试管内;同时另外制备装有Raper和Miles完全培养基的基准试管;(3.1.2)按常规方法在上述试管中接上金针菇菌丝,并进行菌种培养,20天后,观察各比较试管及基准试管内的菌丝生长情况,选出若干个菌丝生长情况较正常并与基准试管内的菌丝基本一致的比较试管,再从中选择出一个其培养基中亚硒酸钠、氧化锗及硫酸锌添加量较多的比较试管,确定该试管中的菌丝为第一代金针菇驯化菌丝;(3.1.3)参照第一代菌丝的培养基中添加物的配比调配具有亚硒酸钠、氯化锗及硫酸锌添加物的培养基,将第一代金针菇驯化菌丝接种于该培养基上,进行若干次反复培养驯化,从而获得能适应该培养基生长的硒、锗、锌富集量高的金针菇驯化菌种;(3.2)培育富集硒、锗、锌的金针菇(3.2.1)采用麦粒培养料(3.2.2)配制具有亚硒酸钠、氧化锗及硫酸锌的溶液,其添加物的配比低于(3.1.3)用以驯化第一代菌丝的培养基的添加物配比,并调该溶液的PH值为3~5;(3.2.3)按浓度分级法配制若干种不同浓度的具有亚硒酸钠、氧化锗及硫酸锌的溶液,并调上述溶液的PH值为3~5,上述若干种不同浓度的溶液按等量混合后,其混合剂中各添加物的浓度低于(3.2.2)配制的溶液;(3.2.4)根据干培养料的总吸水量依次将(3.2.3)配制的若干种溶液洒入培养料中,使之充分吸收;(3.2.5)将经(3.2.4)处理的培养料投入(3.2.2)配制的溶液中煮沸,然后取出沥干,调PH5~6;(3.2.6)按常规方法将培养料装瓶、杀菌,再把经(3.1.3)驯化后的金针菇菌接入培养瓶内,按常规方法培育金针菇;(4)加工成品(4.1)分别对上述步骤培育出的猴头菇,香菇及金针菇进行烘干处理并磨成粉,(4.2)以上述步骤加工出的三种食用菌粉状物配成可供食用的组合物即多元素食用菌蛋白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元素食用菌蛋白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2)中的组合物的配方是猴头菇粉10-20%;香菇粉30-50%;金针菇粉30-50%;步骤(1.2.1)(2.2.1)(3.2.1)中的麦粒培养料配方是大麦90-98%;碳酸钙1-2%;其它敷料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元素食用菌蛋白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1.1)(3.1.1)是按正文试验法配制出一组添加有不同量的亚硒酸钠、氧化锗及硫酸锌的基本培养基;步骤(2.1.1)是按正交试验法配制出一组添加有不同量的亚硒酸钠及氧化锗的基本培养基;步骤(1.2.2)(2.2.2)及(3.2.2)溶液中添加物的配比分别是(1.1.3)(2.1.2)及(3.1.3)用以驯化第一代菌丝的培养基的1/2。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多元素食用菌蛋白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2)中的组合物的配方是猴头菇粉20%、香菇粉40%、金针菇粉40%。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元素食用菌蛋白体的制备方法,主要工艺步骤是1)采用浓度梯度压力法在具有硒、锗、锌添加物的培养基上驯化出生长正常的猴头菇菌和金针菇菌;在具有硒、锗添加物的培养基上驯化出生长正常的香菇菌。2)分别在具有硒、锗、锌添加物的培养料上培育出猴头及金针菇,在具有硒、锗的添加物的培养料上培育出香菇。3)将猴头菇、金针菇、香菇烘干,磨成粉,按1∶2∶2配比制成组合物。该产品营养丰富硒、锗、锌含量高。
文档编号A01G1/04GK1100587SQ9311463
公开日1995年3月29日 申请日期1993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1993年11月11日
发明者陈新民, 陈新俤, 王天池 申请人:陈新民, 陈新俤, 王天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