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涡动立式冲击破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092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涡动立式冲击破碎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破碎机,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立式冲击破碎机,适合破碎矿石、水泥熟料一类脆性材料。
随着矿物处理工业的发展,对矿物粒级要求越来越小。为了满足这一要求,如果采用传统的破碎设备,就会使处理厂大量增加设备投资和处理费用。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国外在80年代研制出一种巴马克(Barmac)立式冲击破碎机(参见《矿山机械》1991年第1期第23页题为“巴马克立式冲击破碎机及其应用”),它主要由喂料斗、分流装置、立轴、转子、破碎腔及驱动电机等组成。这种破碎机碎裂物料粒子的能量来自每个粒子的动能,而动能是粒子经过转子并被甩入破碎腔的粒子云时获得的,每个粒子离开转子时的速度取决于转子的直径和转速。根据所要求的破碎粒度,一般要求转子出口端点线速度要达到45~90m/s。由于这种巴马克立式冲击破碎机,只有一只转子,因此要提高转子出口端点线速度只有从提高转子转速或增大转子直径这两方面入手。故此现有的巴马克立式破碎机的轴承必须配备良好的冷却系统,而且体积庞大。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改进型立式冲击破碎机,旨在减小转子直径,降低造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由喂料斗、分流装置、立轴、转子、破碎腔、罩壳及驱动电机组成,其特征在于立轴由同轴的芯轴和空心轴组成,芯轴的顶端设有内转子,空心轴的顶端设有外转子,内转子和外转子之间形成破碎腔Ⅰ、外转子和与罩壳相联的内衬之间形成破碎腔Ⅱ。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在同轴的芯轴和空心轴的顶端分别置有内转子和外转子,因此只要使两台驱动电机反向转动,在电机转速和转子直径为定值的条件下,进入机内的物料粒子即可获得两倍的冲击能量,所以与现有技术相比,如果驱动电机的转速不变,破碎机的直径过以大大减小。由此而产生的有利之处还有破碎机的动载系数减小,从而降低基础的设计要求。
以下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便公众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和所能达到的效果,掌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手段,但本实用新型不受所述实施例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编号1--喂料斗,2--上盖,3--罩壳,4--电机,5--出料斗,6--电机,7--立轴,8--内衬,9--外转子,10--内转子。
图2为图1中立轴(7)及其顶端转子(9、10)的结构放大图,图中编号9--外转子,10--内转子,71--芯轴,72--空心轴,73--轴承座,74--轴承,75--轴承,76--轴承座,77--皮带轮,78--轴承,79--皮带轮,11a--分流叶片,11b分流叶片。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图中显示出内转子(10)和外转子(9)的结构;图中箭头分别表示内、外转子的转向;图中编号12--反击锤,其它编号的名称与图2相同。
图4为图1所示优选实施方案的外形图,图中编号13--循环风管,其它编号的名称与图1相同。
实施例参照图1、图2和图3,物料从破碎机顶部的料斗(1)进入后,垂直落入由物料自然形成的衬里的内转子(10)内,由弧形分流叶片(11a)将其分制成三等份连续甩出,进入由物料自然形成的衬里的破碎腔Ⅰ,物料在破碎腔Ⅰ内受到反向旋转的外转子(9)内的衬里的碰撞、摩擦和研磨粒度减小。物件在破碎腔Ⅰ又被外转子(9)内的分流叶片(11b)加速甩入破碎腔Ⅱ,再次与破碎腔Ⅱ内由物料自然形成的衬里相撞而进一步摩擦、研磨,粒度进一步减小后从出料斗(5)卸出。参照图3,由于内转子(10)和外转子(9)的旋向分别与其内弧形分流叶片(11a)和(11b)的方向一致,所以内转子(10)和破碎腔Ⅰ内的物料衬里是自然形成的,又由于内衬(8)为圆筒形,其内设有一组相互平行的环形隔板,两块隔板之间形成一环状破碎腔Ⅱ(参见图1),所以破碎腔Ⅱ内的物料衬里也是自然形成的,因此在整个破碎过程中,物料是相互冲击破碎的,几乎不对机器产生摩擦。本实用新型中内衬(8)上下对称可以调头使用,安装时可直接放入罩壳(3)内,无需用螺栓固定。
由于物料进入破碎腔Ⅱ与其内的物料衬里相撞后,必然有一部分要反弹回来,因此本实用新型在内转子(10)根部的背后沿径向设置有反击锤(12)(参见图3)来冲击反弹回来的物料,以提高破碎效率。
参照图4,本实用新型在罩壳(3)的上盖(2)和出料斗(5)之间设有循环风管(13),将破碎腔Ⅰ和Ⅱ的上下连通,以减少粉尘污染。
本实用新型中芯轴(71)和空心轴(72)支承方式按公知技术并结合图2设计制作即可。
权利要求1.一种双涡动立式冲击破碎机,由喂料斗(1)、分流装置(11)、立轴(7)、转子(9、10)、破碎腔(Ⅰ、Ⅱ)、罩壳(3)及驱动电机(4、6)组成,其特征在于立轴(7)由同轴的芯轴(71)和空心轴(72)组成,芯轴(71)的顶端设有内转子(10),空心轴(72)的顶端设有外转子(9),内转子(10)和外转子(9)之间形成破碎腔(Ⅰ)、外转子(9)和与罩壳(3)相联的内衬(8)之间形成破碎腔(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涡动立式冲击破碎机,其特征在于内转子(10)根部的背后沿径向设置有反击锤(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涡动立式冲击式破碎机,其特征在于内衬(8)为圆筒形,其内设有一组相互平行的环形隔板,两块隔板之间形成一环状破碎腔(Ⅱ)。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双涡动立式冲击式破碎机,其特征在于罩壳(3)的上盖(2)和出料斗(5)之间设有循环风管(13),将破碎腔(Ⅰ、Ⅱ)上下连通。
专利摘要一种双涡动立式冲击破碎机,它由喂料斗(1)、分流装置(11)、立轴(7)、转子(9、10)、破碎腔(I、II)、罩壳(3)及驱动电机(4、6)组成,其特征是立轴(7)由同轴的芯轴(71)和空心轴(72)组成,芯轴(71)的顶端设有内转子(10),空心轴(72)的顶端设有外转子(9),内转子(10)和外转子(9)之间形成破碎腔(I)、外转子(9)和与罩壳(3)相联的内衬(8)之间形成破碎腔(II)。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内、外转子反向转动,因此进入机内物料粒子可获得较高的冲击动能,而无需庞大的转子。
文档编号B02C19/00GK2149250SQ932047
公开日1993年12月15日 申请日期1993年2月24日 优先权日1993年2月24日
发明者许晓东, 李淑慧, 王传芳 申请人: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