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间歇抽水恒流吸气式养鱼增氧装置的制造方法_5

文档序号:9673736阅读:来源:国知局
恒流密封箱1连 通,以便监测恒流密封箱1中的水位变化情况。连通孔2612与水位检测管连通口 171孔径均 为lcm,所用的连通管子的外径为lcm,内径为0.8cm。而且,水位检测管261与恒流密封箱1是 一个整体,无需用户连接。接近水位检测管261下端的连通孔2612的孔心距离恒流密封箱1 的腔底为lcm,这样设计利于防止其被残渣堵住。上端的连通孔2612的孔心距离恒流密封箱 1的腔底为12cm,这个距离必须大于正常抽水时允许水达到的最大高度。
[0128] 水位检测管261内放置了磁铁浮子2613,磁铁浮子2613-直漂浮在水位检测管261 内的液面上,且几乎沿着水位检测管261的轴线上下移动。本实施案例中,磁铁浮子2613位 于水位检测管261的轴线上时,在紧贴水位检测管261外壁的最大磁感应强度为15毫特。 [0 129]水位检测管261的外径为3cm,内径为2.8cm,高度为13cm;水位检测管261的下端是 封闭的,上端通过如图19所示的软木塞2611密封;软木塞2611呈圆台形,上底直径为2.7cm, 下底直径为2.9cm,高度为2cm。在接近水位检测管261上下两端的外壁上各放置了一个磁敏 传感器2614。本实施案例,使用的磁敏传感器2614呈长方体,底为边长0.6cm的正方形,高为 5cm,该磁敏传感器2614的一端设置有导线,另一端的附近是感应区,感应区长约2cm;该磁 敏传感器能检测到的磁感应强度的范围是4mT到10mT。当水栗正常工作时,磁敏传感器2614 能将检测到或未检测到磁铁浮子这个信号传递到电路控制板211,以控制水栗所处的工作 状态,即检测到磁铁浮子处于水位检测管261下端附近时,电路控制板211会启动水栗,而检 测到在上端附近时会停止水栗工作。本实施例中的磁铁浮子2613的构造是这样的:其外壳 是空心玻璃球,很薄;球壳上开有一个圆孔,在与圆孔正对的腔底上固定一质量及磁感应强 度适当的圆形磁铁,然后将圆孔封住。这样的设计能尽可能地使磁铁浮子在上下运动的过 程中,不发生过渡偏斜。
[0130] 磁铁浮子2613的外径为2 · 5cm,上端开口处,内径为I · 5cm,总质量为4克。
[0131] 电路控制板211处于电路控制区25并利用螺丝固定在控制箱盖板21上,距离水位 检测区26内的水位检测管261较近的一侧的距离为9cm,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电路控制板 211尽可能远离磁铁浮子2613,降低对其影响。
[0132] 电路控制板211被密封,只露出必要的电线;整个电路控制板211的长度为5cm,宽 度为3cm,高度为IOcm;密封过的电路控制板211被固定在控制箱盖板21上。
[0133] 吸气增氧盒3整体高度为6.5cm,包括吸气增氧盒盖31、水流吸气消声腔32、圆形隔 板33、圆形隔板支撑台34、半封闭式出水腔35和吸气增氧盒出水孔36。
[0134] 其中,吸气增氧盒盖31的厚度为0.3cm。
[0135] 吸气增氧盒3被圆形隔板33分隔为两部分,分别是水流吸气消声腔32和半封闭式 出水腔35。
[0136]其中,靠近储水增氧区18的水流吸气消声腔32,呈圆柱形,高为1.9cm,内径为 8.0cm,外径为8.6cm。在1.9cm的总高度中包括:圆形隔板33的厚度0.5cm,水流吸气管332在 水流吸气消声腔32内高于圆形隔板33的高度0.2cm,分水片312距离最近的水流吸气管332 管口的距离为0 · 5cm,其厚度0 · 2cm,高度0 · 5cm。
[0137] 离储水增氧区18较远的半封闭式出水腔35,呈正六棱柱形状;腔内底面内边长为 4cm,外边长为4.3cm。半封闭式出水腔35高为4.3cm,包括底面厚度0.5cm。将半封闭式出水 腔35设计为正六棱柱形的目的是:便于利用本发明附带的旋转杆52旋转吸气增氧盒3使水 流吸气消声腔32内水流吸气管332均处于吸气状态。
[0138] 旋转杆52由一个正六边形转环和呈"?,,图形的转杆构成;其中,转环内边缘的边 长为4.4cm,外边缘的边长为4.6cm,环厚度为0.5cm;转杆可看作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与 转环直接相连,其长为6cm;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的末端相连且相互垂直,其长度为IOcm;第 三部分与第二部分的末端相连且相互垂直,其长度为12cm。设计转杆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旋 转吸气增氧盒3使处于水流吸气消声腔32内的所有水流吸气管332的管口与水流吸气消声 腔32内的液面基本等距,以达到所有水流吸气管332均吸气所需要的条件之一。当然,虽然 也可以直接用手旋转吸气增氧盒3,但由于其处在恒流密封箱1的下底,直接用手旋转很不 方便,故设计旋转杆来进行调节。利用旋转杆52调整吸气增氧盒3,即使在看不见的情况下, 也容易将转环套在吸气增氧盒3上,并且能够方便快捷地调整。
[0139] 吸气增氧盒挂扣321:在水流吸气消声腔32的外壁上等间距的分布着四个吸气增 氧盒挂扣321,为正方体,边长0.5cm,向外凸出,便于吸气增氧盒挂钩313挂住。
[0140]圆形隔板支撑台34:呈圆环状,该环内、外半径差为0.2cm。
[0141] 吸气增氧盒盖31:呈圆柱形,直径为8.6cm,厚度为0.3cm。
[0142] 吸气增氧盒挂钩313:在吸气增氧盒盖31边缘上等间距的分布着四个吸气增氧盒 挂钩313;吸气增氧盒挂钩313长0.2cm,厚0.3cm,中间方孔的长为lcm,宽0.5cm,圆角半径 0.1cm〇
[0143] 进水悬挂管311:内径为1.4cm,外径为1.6cm,长度为1.7cm。对于管长,其中有 0.2cm位于水流吸气消声腔32中。进水悬挂管311的轴线与吸气增氧盒盖31的轴线相重合。 [0144] 圆形隔板33:直径为8cm,板厚度为0.5cm。
[0145] 气压平衡管331:外径为1.2cm,内径为lcm,长度为3.5cm。此管的长度中,有Icm位 于水流吸气消声腔32内,有2cm位于半封闭式出水腔35内。气压平衡管331靠近呈"一"字型 排列的水流吸气管332中处于首位或末位的一根管子,两管轴线间距为0.2cm。设置气压平 衡管331目的是:降低噪音,确保水流吸气管332能正常吸气。
[0146] 水流吸气管332:内径为0.6cm,外径为0.8cm,长度为4cm。其长度中,有0.2cm位于 水流吸气消声腔32内,有3.3cm位于半封闭式出水腔35内。相邻两根管子的轴线间的距离为 1·5cm〇
[0147] 吸气增氧盒出水孔36:吸气增氧盒3的底面上按一定规律排布了一些孔,分别处于 外圈、内圈和中间。处于外圈的孔为小孔,共8个,孔径均为0.5cm,均勾分布在直径为6.2cm 的圆周上;处于内圈的为大孔,共3个,孔径均为lcm,均匀分布在直径为4cm的圆周上;位于 中间的孔只有一个,孔径为1.2cm,用于固定吸气增氧盒3下端的水泡收集器4。
[0148] 分水片312 :外观呈长方体形状,宽2cm,长2.4cm,高0.5cm。分水片312的厚度为 0.2cm,分水片312位于进水悬挂管311的正下方,这样设计是为了避免从进水悬挂管311流 出的水集中于少数几根水流吸气管332,从而导致一部分水流吸气管332吸气,而另一部分 不吸气。
[0149] 本实施例中的水泡收集器4包括:收集器固定管41、收集器固定环42、连接杆43和 围圈44;
[0150]水泡收集器4整体高度为5.5cm,收集器固定管41的内径为0.8cm,外径为Icm,高度 为4cm;高度中,有0.5cm伸入到吸气增氧盒中,将水泡收集器固定住;距离固定管顶端0.5cm 处有一个凸起的收集器固定环42,环的外径为1.2cm,高度为0.5cm,这样设计是为了防止用 户在使用的时候,将过多的固定管伸入到半封闭式出水腔35中,碰到水流吸气管332,影响 吸气效果。围圈44是一个空心圆柱,内径为9.4cm,外径为9.6cm,高度为2cm。连接杆43的厚 度均为〇. 5cm,长度是4.1 cm。收集器固定管41的下端有0.5cm伸入到围圈44中,用于固定连 接杆43。收集器固定管41和围圈44之间是通过四根对称的连接杆43将两者连接起来。用户 在使用的时候,只需将水泡收集器4固定于在吸气增氧盒3下端面即可。水泡收集器4的作 用:1.能够将液面上产生的水泡收集在一起,防止水泡逸散,影响美观;2.能够使滴落下来 的水不断的打击围圈43内的水泡,再次让水和空气混合,增加水中的溶解氧;3.将气泡收集 在一起,防止不易破裂的气泡漂浮在水面上,妨碍水面和空气的接触机会,也妨碍一些有害 物质如二氧化碳、氨等的溢出。
[0151] 本实施例中的间歇抽水恒流吸气式养鱼增氧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
[0152] -、本发明装置的组合安装方法
[0153] 1.将恒流密封箱1安放在鱼缸上,并调节其水平程度,尽可能使其底部处于水平状 ??τ O
[0154] 2.将水栗的出水管与恒流密封箱1上的进水管173连接;将软管的一端与溢水保护 管174的下端相连,另一端置于在鱼缸内液面下适当位置。
[0155] 3.将剪裁适当的过滤棉175和生化棉176分别固定在相应的滤材支撑棒1773上,而 且过滤棉175处于内层,生化棉176处于外层,并且均与滤材固定板177密合;再将缓冲筒 1774以进水管173的轴线为中心轴,放置在滤材固定板177上。
[0156] 4.将圆形隔板支撑台34清理干净后,再将圆形隔板33放置在上面,且稍用力将其 压紧;利用吸气增氧盒挂钩313与吸气增氧盒挂扣321把两者固定,形成水流吸气消声腔32。
[0157] 5.将水泡收集器4的收集器固定管41塞入吸气增氧盒3底面中心的吸气增氧盒出 水孔36,使整个水泡收集器4悬于吸气增氧盒3下面。(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决定是否需要水 泡收集器4)
[0158] 6.将吸气增氧盒3上的进水悬挂管311塞入储水增氧区出水口 182,以便将吸气增 氧盒3悬于恒流密封箱1的底部。
[0159] 7.将密封盖11的下表面擦拭干净,不能有颗粒残渣出现,同样地,也要将密封盖支 撑板12及密封框13擦洗干净;将密封盖11放置到位后,可以适当的在密封盖11的边缘滴一 定量的水,以确保恒流密封箱1的气密性。
[0160] 8.将水栗的电源线插入控制箱盖板21上的水栗电源接口 213;在电源接口 212处接 入总电源。
[0161] 9.本发明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可以借助灯光观察水流吸气管332中是否有气泡 产生;或者让左或右耳贴近吸气增氧盒3尝试能否听到产生气泡的急促吸气声响;如果只有 部分水流吸气管332有气泡产生,可以将旋转杆52套在半封闭式出水腔35的外壁,转动旋转 杆52,观察水流吸气管332中产生气泡的情况,找到产生气泡的最佳位置;如果发现水流吸 气管332均无吸气现象,在确保水流吸气管332无堵塞现象后,可以通过调节气流调节阀 1811适当改变储水增氧区出水口 182处的水流量,使其满足产生气泡的条件。再按照上述方 法进行调试,找到产生气泡的最佳位置即可。
[0162] 二、本发明装置的清洗方法
[0163] 1.本发明的清洗频率视养
当前第5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