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管生物芯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1528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毛细管生物芯片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生命科学领域,涉及一种对基因、蛋白质、药物或受体、组织或细胞进行并行检测、识别、鉴定的装置,特别是一种毛细管生物芯片装置。
现有的生物芯片是指包被在固相载体上的高、中、低密度核酸(cDNA、mRNA、PNA)探针、蛋白质(多肽、酶分子、抗原、抗体)、药物或受体、细胞或组织的微点阵(Microarray)。是利用生物大分子间具有特异相互识别的能力而将他们有序的排列在固相载体基片(膜、玻璃片、硅片、瓷片等)上,与待检样品和相应的标记生物分子同时进行特异性反应或杂交,通过自动阅读设备可获得大量有用的生命科学信息。
基因芯片,又称DNA芯片,是一种高、中密度的核苷酸(cDNA、mRNA、PNA探针)微阵列。其制备方法有其一是采用光蚀刻和原位组合合成化学技术,将大量特定序列的核酸探针有序地固化在载体基片上;其二是将已纯化好的核酸探针利用自动点样设备点样(打印)于载体基片上;其三是利用光诱导技术使基因探针在光导纤维的一端生长;其四是采用分子印章方法多次压印原位定点DNA合成于载体基片上;从而构成储存有大量生命信息点阵的基因芯片。
蛋白质芯片又称肽芯片,是将蛋白质(多肽、酶分子、抗原或抗体)固定到固相载体基片上,利用蛋白质分子能特异性与配体分子(抗原或抗体、受体)相结合的原理,然后通过相应的标记分子,用来大规模检测抗原、抗体、受体或酶分子、多肽片段。其制作方法是将已纯化好的蛋白质分子通过不同的方式点样(打印)于固相载体上;其二是采用光导向多肽合成技术,将具有特定氨基酸序列的多肽链有序地固化在载体基片上。
生物芯片常用的固相载体基片有有机和无机聚合物薄膜、玻璃片、硅片、瓷片等,该类载体基片通常经过修饰处理,即用各种不同的活化试剂通过化学反应在载体基片表面键合上各种各样的活性基团,以便与点样物种的生物分子共价结合,形成具有不同生物特异性的亲和型载体基片,即生物芯片,用来固定和检测各种不同的活性生物分子,如蛋白质、多肽、酶、核酸、抗原、抗体、药物和受体、组织或细胞等,甚至在载体基片上构建各种各样的微结构(微坑、微沟、微槽、微管、微泵等微型结构或装置),以利于样品的处理和试剂的分配。
上述生物芯片制作工艺复杂,常需要特殊昂贵设备,相应检测手段要求条件高,不利于常规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就是提供一种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易于观察且制作简便,适合批量生产的毛细管生物芯片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完成的一种毛细管生物芯片装置,其特征在于它是由透明毛细管组成,在该毛细管内设有毛细纤维丝(条),在毛细纤维丝(条)上同时固相共价结合多种不同的稳定化点样物的点样线(点)、相应的标记物、阴阳性对照线(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结构后,由于设置了带有毛细纤维丝(条)的毛细管,只需一步操作,即可达到基因、抗原或抗体、药物或受体的并行检测、识别和鉴定的目的,尤其适合细胞的检测和鉴定。本实用新型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易于观察。适用于疾病相关基因、病原体、药物或受体、组织或细胞等生命科学领域中的检测、识别和鉴定。采用本实用新型,一次吸入待检样品即可并行处理,从而得到相关的生命信息。
附图
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中,1为毛细管、2为毛细纤维丝(条)、3为点样线(点)、4为标记物、5为阳性对照线(点)、6为阴性对照线(点)。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毛细管生物芯片装置是由透明毛细管1组成,在该毛细管1内设有毛细纤维丝(条)2,在毛细纤维丝(条)2上点有稳定化的点样物点样线(点)3、相应标记物4、阳性对照线(点)5和阴性对照线(点)6。最外层是透明毛细管1,用于容纳毛细纤维丝(条)2和扩展样品。毛细纤维丝(条)2上含有稳定化的点样物点样线(点)3,点样物可以是DNA探针、cDNA探针、PNA探针、mRNA、抗原、抗体(包括不同位点的单克隆抗体、抗人IgM捕获抗体、抗人IgG抗体或二抗抗体)、药物受体、多糖凝集素、细胞或组织等多种生物分子中的任一种或任一组合;两种以上点样物点样线(点)3自下而上依次平行排列。在毛细纤维丝(条)2上的相应区域还含有两种以上相应标记物4,标记物可以是金标记、铁标记、酶标记、荧光标记、化学发光标记、染料标记和放射性标记等标记物中的任一种或任一组合;另外,在毛细纤维丝(条)2上的相应区域还含有两种以上阳性对照线(点)5和阴性对照线(点)6。在同一检测项目的检测区域内,自下而上同时含有同一检测项目的相应标记物4、点样物点样线(点)3、阳性对照线(点)5和阴性对照线6,四者之间有一定的间隙,其距离为0.01-1.0mm;不同检测项目的检测区域的间距为0.1-2.0mm,以利于各检测项目间检测区域的分辩和检测;不同检测项目的各检测区域按照自下而上的次序在毛细纤维丝(条)2上依次等距离排列;检测时可借助透明毛细管的放大作用使显色条带或斑点清晰可辨。
操作时,将该装置的下端插入待检样品中,靠透明毛细管和毛细纤维的毛细现象将样品吸入透明毛细管内,此时待检样品可以沿透明毛细管向上移动并迅速浸渍毛细纤维丝(条),此时待检样品中的待检物同时与点样物和标记物发生特异性反应或杂交,室温4-60分钟后观察结果或洗涤后在判读设备上判读结果,以显色条带(点)的有无及多少,判断两种以上待检物的检测、识别和鉴定结果;如在其中一项待检物的检测区域无显色条带(点),则该待检物为阴性,否则为阳性,对于阳性的待检物亦可与其阳性对照线(点)相比较,根据显色条带(点)的颜色深浅而对该待检物进行半定量检测;另外,如果各检测区阳性对照线(点)显色,示该装置有效,否则,示该装置失效。
权利要求1.一种毛细管生物芯片装置,其特征在于它是由透明毛细管[1]组成,在该毛细管[1]内设有毛细纤维丝(条)[2],在毛细纤维丝(条)[2]上点有稳定化的点样物点样线(点)[3]、相应标记物[4]、阳性对照线(点)[5]和阴性对照线(点)[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细管生物芯片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标记物[4]、点样线(点)[3]、阳性对照线(点)[5]和阴性对照线(点)[6]自下而上依次排列,四者之间的距离为0.01-1.0mm,上述四者构成一种检测项目的检测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毛细管生物芯片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毛细管[1]上设有二种以上的不同检测项目的检测区域,各检测区域的间距为0.1-2.0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毛细管生物芯片装置,由内设毛细纤维丝(条)的透明毛细管组成,在毛细纤维丝(条)上点有稳定化的点样物点样线(点)、相应标记物、阳性和阴性对照线(点);利用本装置,一步操作即可对相关的疾病相关基因、病原体、药物或受体、组织或细胞等进行并行检测、识别和鉴定,尤其适合细胞的检测和鉴定,从而得到相关的生命信息。
文档编号C12Q1/68GK2483395SQ012278
公开日2002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01年6月20日 优先权日2001年6月20日
发明者郭占军, 赵华, 郭爱芹, 杨焕云 申请人:郭占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