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山参制品及其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5843阅读:5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野山参制品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野山参制品,以及制作该野山参制品的方法。
背景技术
野山参是指自然生长在山野林间的野生山参或者是将移山参种 子或野生人参种子人工播种于山林之中,任其自然生长而成的山参。 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称"林下参"习称"籽海"林 下山参是野生山参物种的延续,同称野山参;同时,国家标准化管理 委员会国标委农轻函<2003>88号认为能完全体现野山参特征的林下 参可示为野山参。野山参属于五加科植物,是一种极其珍贵的中药材。 现代科学证明,野山参中含有丰富的人参皂甙、氨基酸、蛋白质、酶 类、多肽、人参醇、植物疏酸、植物甾醇、胆碱、麦芽糖、维生素A、 Bl、 B2和C等。按照现代医学理论,食用野山参或将野山参入药具 有滋补强壮、补气、安神、生津、止渴、明目、益智之功效;对于治 疗虚症发热、内伤中风、病后体虚失血、治虛脱及心血管疾病,胃和 肝脏疾病、糖尿病,不同类型的神经衰弱症、抗癌等均有较好的疗效。野山参除可入药以外,还可作为食品直接食用,在现有技术中, 通常将野山参制成生晒参或红参或糖参等可直接食用的产品。其中,生晒参是将野山参放在特定环境下干燥制成,生晒参的制作方法虽然 简单,但,由于野山参的味微苦,直接食用不但口感不好,而且纟艮难 将其处理干净,直接食用易将污物带入体内;而红参和糖参虽然经过 高温处理,且糖参还添加有糖作为调味品,但其味感也没有得到实质 性改善;另外,上述的生晒参、红参和糖参均是在野山参固有形态的 lJf出上加工而成的,即是固体产品,而固体山参直接食用后不易消化, 同时其内的活性成份不易被人体全部吸收,据现代医学统计,直接食 用上述山参制品,山参中最高只有70°/ 的活性成份#皮人体吸收,所以, 上述山参制品可造成珍贵的野山参资源浪费。中国专利1160095C号公告的"抗衰老养生膏及其制作方法"提 出一种制取人参、薏苡仁浸膏的方案。该专利中采用IO倍量的60% 乙醇作溶剂、将人参、薏苡仁浸渍24小时后,以每分钟l-3ml的速4度进行渗漉,弃药渣,收集渗漉液,并浓缩成稠膏状。虽然该专利给 出制取人参浸膏的技术启示,但,由于人参味微苦,即便参照该专利 的制取方法能制作出人参浸膏,该种浸膏也不易直接食用,况且用其 制作的浸膏不能长期保存,所以,该专利所提出的人参和薏苡仁混合物浸膏只能入药;另外,由于人参包括园参、高丽参和西洋参等,其 中的园参和高丽参是人工种植出来的,在田间管理的过程中通常需要施肥和喷洒农药,致使园参和高丽参中含有铜镉等重金属及农药残留 物,且这种人参中皂甙的含量非常低,致使人们不去考虑用其制作浸 膏直接食用方面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利用蜂蜜调味和防腐的方式解决味感 和不能长期保存等问题的野山参制品。本发明另 一个任务是提供一种利用筒单的工序制作所述野山参 制品的方法。本发明所提出的野山参制品包括膏状的野山参制品,该膏状的野 山参制品是由用野山参提取的浸膏和蜂蜜构成,且浸膏和蜂蜜之间的 重量比为1: 0-4。用野山参提取物构成的浸膏和蜂蜜,浸膏和蜂蜜 之间的重量比为1: 0-4。野山参中含有大量的活性成份,用其制作 的浸膏含有6%-8%的人参皂武,且用野山参制作的浸膏中不含有重金 属及农药残留物,适合于直接食用;蜂蜜能入百药,制品中加入蜂蜜 一方面可以去除浸膏中的微苦味,另一方面还可以起到防腐的作用, 且能增进食欲,镇静安眠,辅助野山参浸膏进一步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所述浸膏的密度在每毫升1. 08-1. 8克之间。浸膏密度小于1. 08 不易成型,密度大于1.8,基本形成干粉物,不但食用不方便,而且 还能延长静置沉淀和浓缩时间,进而提高制作成本。所述制品还包括野山参粉,且膏状的野山参制品与野山参粉之间 的重量比为1: 0.1-0. 4。所述制品是由颗粒为100-200目的粉状物构成。制作上述野山参制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浸泡将野山参切 成片状后放置装有水的容器中浸泡,且浸泡到野山参切片吸水后膨胀 为止;煎煮过滤对浸泡好的野山参切片装在有水的容器中并煎煮l-3次,且每次煎煮的温度控制在93-100。C之内,煎煮时间为1-3小 时,将每一次煎煮液过滤后合并形成第一滤液;减压浓缩将第一滤 液静置沉淀20-30小时,采用再次过滤的方式提取第二滤液,然后将 第二滤液放入压力为0. 031-0. 075MPa,温度在45-90°C的减压浓缩容 器中进行减压浓缩,当将第二滤液浓缩至密度为每毫升1. 08-1. 8克 时便形成浸膏,再将该浸膏与蜂蜜按重量比为1: 0-4份额混合后即 为该野山参制 品。在提取第二滤液步骤中,采用中孔树脂材料对静置沉淀后的第一 滤液进行再次过滤,以获取第二滤液。在减压浓缩步骤中,还包括将减压浓缩后的浸膏进行冷凝和醇沉 处理的步骤。在冷凝和醇沉步骤中,将第一浸膏冷却到10-15°C,然 后加入质量为第一浸膏6-10倍的乙醇,并充分搅拌均匀,然后醇沉、 浓缩至密度为每毫升1. 08-1. 8克的第二浸膏,再将第二浸膏与蜂蜜 按重量比为1: 0-4份额混合即为膏状的野山参制品。在煎煮过滤步骤中,釆用向装有野山参和水的容器中通入蒸汽 间接加热,待容器内温度达到93-100。C时停止间接加热,并保持温 度继续煎煮l-3小时。所述野山参制品还包括将膏状的野山参制品通过喷雾干燥或微 波干燥后,并在温度为零下7"C至零上15。C的条件下将其粉碎成 100-200目的颗粒,以制成粉末状野山参制品的步骤,或将膏状的野 山参制品与野山参粉^^姿照重量比为1: 0. 1-0. 4的比例混合,再经熔 融和均质,将均质后的混合物均匀地滴入冷凝剂中冷凝的步骤,以制 成滴丸。本发明所提出的野山参制品是以野山参为主料,以蜂蜜为辅料配 制而成,因野山参是没有经过田间管理的野生植物,其内不含有重金 属及农药残留物,而含有丰富的人参皂甙和多种氨基酸等活性成份, 直接食用该制品不仅能增强肌体免疫功能,且对人体不会造成任何损 害;同时因野山参所含的人参皂甙等活性成份较高,在浸膏密度较小 的情况下就可成型,且直接食用该野山参制品,其内的活性成份能全 部被人体吸收,进而可节省野山参珍贵资源;另夕卜,蜂蜜即可以调味, 又能防腐,所以,该制品不必添加任何对人体有害的防腐剂。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 制取野山参浸膏首先将野山参切成片状后放置在装有水的容器内对其进行浸泡, 且使容器中水的质量是片状野山参质量的4-10倍,最好是6-8倍, 待片状野山参吸水膨胀,或者片状野山参膨胀到最大限度时再进入煎 煮过滤程序。在煎煮时,可以采用两种方式加热,其一是直接对容器 加热,其二是先向容器内通入热蒸汽对其进行间接加热,当容器内的 温度达到预定的温度时,再直接对容器加热,而无论是直接加热,还 是间接加热,均应该将容器内温度控制在93-100。C之间,因容器内 温度超过10(TC,野山参中的活性成份易随蒸汽挥发,而温度低于93 。C会延长煎煮时间,煎煮的最佳温度应该保持在95-98。C之间。为了 让野山参中的活性成份能最大限度地溶于液体中,本着煎煮时间与效 率、能耗相互制约的原则进行煎煮,如设定煎煮时间为3小时,煎煮 一次或二次就能将大部分活性成份从野山参中分离出来,而煎煮三次 基本上能使活性成份全部分离;如设定煎煮时间为1小时,至少应该 煎煮三次。将每一次煎煮液过滤后合并,合并后的滤液为第一滤液。将第一滤液静置沉淀20-30小时,然后按常规方法将上清液与下 部的混浊物分离,并将分离出的上清液装入中孔树脂材料的容器中进 行过滤,经中孔树脂材料过滤后的液体即为第二滤液,将第二滤液放 置在减压浓缩容器中对其进行第一次减压浓缩,并将减压浓缩容器中 的压力设定为0. 031-0. 075MPa之间,温度设置在45-9(TC之间,待 第二滤液减压浓缩至密度为每毫升1. 08-1. 8克时,即为野山参第一 浸膏,第一浸膏可作为普通产品使用。而对于高挡产品而言,由于静 置沉淀后经中孔树脂材料过滤后的第二滤液中还含有部分悬浮物,用 其制作的第一浸膏含有杂质,要想去除第一浸膏内的杂质,可对第一 浸膏进行冷凝和醇沉处理以去除杂质,其处理方法是先将减压浓缩后 的第一浸膏冷却到10-15°C,再向其内加入质量是其6-10倍的乙醇 充分搅拌均匀,然后再醇沉10至16小时,将溶于乙醇的上清液置于 减压浓缩容器中,按第一次减压浓缩条件将其浓缩至密度为每毫升 10. 8-1.8克的第二浸膏。制取野山参制 品1、 制取野山参膏状制品取10Kg野山参第一浸膏或第二浸膏和 1K g蜂蜜,将两者混合均匀即为膏状的野山参制品。2、 制取野山参颗粒制品将1中所述的野山参膏状制品通过喷 雾干燥或微波干燥后,放置在零下7'C氛围内,再将其粉碎成100-200 目颗粒即可获得粉末状的野山参制品。3、 制取野山参滴丸取野山参1Kg并粉碎成100-!20Q目颗粒, 再取1中所述的野山参制品10Kg与上述重量的野山参颗粒混合,再 经常规熔融、均质步骤后,将均质后的混合物一滴一滴地滴入冷凝剂 中,以形成一个个滴丸,其中的冷凝剂可选用吐温80。实施例2:按照实施例1的方式制作第一浸膏或第二浸膏。取10Kg第一浸 膏或第二浸膏和40Kg蜂蜜,将两者混合均匀即为膏状的野山参制品。 将该膏状的野山参制品通过喷雾干燥或微波干燥后再放置在零上15 。C氛围内粉碎成100-200目颗粒即为粉末状的野山参制品。取野山参 4Kg并粉碎成100-200目颗粒,再取野山参制品10Kg与野山参颗粒 混合,按照实施例1的方式制作滴丸。实施例3:按照实施例1的方式制作第一浸膏或第二浸膏。取10Kg第一浸 膏或第二浸膏和2Kg蜂蜜,将两者混合均匀即为膏状的野山参制品。 将该膏状的野山参制品通过喷雾干燥或^f敖波干燥后再》文置在零下3。C 氛围内粉碎成100-200目颗粒即为粉末状的野山参制品。取野山参 1.2Kg并粉碎成100-200目颗粒,再取野山参制品10Kg与野山参颗 粒混合,按照实施例1的方式制作滴丸。实施例4:按照实施例1的方式制作第一浸膏或第二浸膏。取10Kg第一浸 膏或第二浸膏和20Kg蜂蜜,将两者混合均匀即为膏状的野山参制品。 将该膏状的野山参制品通过喷雾干燥或^b皮干燥后再^t置在零上3°C 氛围内粉碎成100-200目颗粒即为粉末状的野山参制品。取野山参 3. 3Kg并粉碎成100-200目颗粒,再取野山参制品10Kg与野山参颗 粒混合,按照实施例1的方式制作滴丸。实施例5:按照实施例1的方式制作第一浸膏或第二浸膏。取10Kg第一浸 膏或第二浸膏和3Kg蜂蜜,将两者混合均匀即为膏状的野山参制品。 将该膏状的野山参制品通过喷雾干燥或^:波干燥后再^:置在零上10 。C氛围内粉碎成100-200目颗粒即为粉末状的野山参制品。取野山参 2Kg并粉碎成100-200目颗粒,再取野山参制品10Kg与野山参颗粒 混合,按照实施例1的方式制作滴丸。实施例6:按照实施例1的方式制作第一浸膏或第二浸膏。取10Kg第一浸 膏或第二浸膏直接作为膏状的野山参制品。将该膏状的野山参制品通 过喷雾干燥或微波干燥后再放置在零下rC氛围内粉碎成100-200目 颗粒即为粉末状的野山参制品。取野山参2. 5Kg并粉碎成100-200目 颗粒,再取野山参制品10Kg与野山参颗粒混合,按照实施例1的方 式制作滴丸。
权利要求
1、一种野山参制品,其特征在于该制品包括膏状的野山参制品,该膏状的野山参制品是由用野山参提取的浸膏和蜂蜜构成,且浸膏和蜂蜜之间的重量比为1∶0-4。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浸膏的密度 在每毫升l. 08-1. 8克之间。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品还包括 野山参粉,且膏状的野山参制品与野山参粉之间的重量比为1: 0.1-0.4。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品是由颗 粒为100-200目的4分状物构成。
5、 制作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野山参制品的方法,其特 征在于包括以下步璩浸泡将野山参切成片状后放置在装有水的容器中浸泡,且浸泡 到野山参切片吸水后膨胀为止;煎煮过滤对浸泡好的野山参切片装在有水的容器中并煎煮1-3 次,且每次煎煮的温度控制在93-IO(TC之内,煎煮时间为1-3小时, 将每一次煎煮液过滤后合并形成第一滤液;减压浓缩将第一滤液静置沉淀20-30小时,釆用再次过滤的方 式获取第二滤液,然后将第二滤液放入压力为0. 031-0. 075MPa,温 度在45-90。C的减压浓缩容器中进行减压浓缩,当第二滤液浓缩至密 度为每毫升1. 08-1. 8克时形成第一浸膏,再将第一浸膏与蜂蜜按重 量比为1: 0-4份额混合后即为膏状的野山参制品。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提取第二滤液 步骤中,采用中孔树脂材料对静置沉淀后的第 一滤液进行再次过滤, 以获取第二滤液。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减压浓缩步骤 中,还包括将减压浓缩后的浸膏进行冷凝和醇沉处理的步骤。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冷凝和醇沉步 骤中,将第一浸膏冷却到10-15°C,然后加入质量为第一浸膏6-10 倍的乙醇,并充分搅拌均匀,然后醇沉、浓缩至密度为每毫升1. 08-1. 8克的第二浸膏,再将第二浸膏与蜂蜜按重量比为1: 0-4份额混合即 为膏状的野山参制 品。
9、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煎煮过滤步骤 中,采用向装有野山参和水的容器中通入蒸汽间接加热,待容器内温 度达到93-100。C时停止间接加热,并保持温度继续煎煮1-3小时。
10、 根据权利要求5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野山 参制品还包括将膏状的野山参制品通过喷雾干燥或孩t波干燥后,并在 温度为零下7"C至零上15。C的条件下将其粉碎成100-200目的颗粒, 以制成粉末状野山参制品的步骤,或将膏状的野山参制品与野山参粉 按照重量比为1: 0. 1-0. 4的比例混合,再经熔融和均质,将均质后 的混合物均匀地滴入冷凝剂中冷凝的步骤,以制成滴丸。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野山参制品及其制作方法,该制品包括用野山参提取物构成的浸膏和蜂蜜,通过浸泡、煎煮过滤、减压浓缩等步骤制成。因野山参是没有经过田间管理的野生植物,其内不含有重金属及农药残留物,且含有丰富的人参皂甙和多种氨基酸等活性成份,直接食用该制品不仅能增强肌体免疫功能,且对人体不会造成任何损害;另外,蜂蜜既可以调味,又能防腐,所以,该制品不必添加任何对人体有害的防腐剂。
文档编号A23L1/076GK101401648SQ200810228740
公开日2009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13日
发明者杰 王 申请人:杰 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