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pkkk家族ila1基因在控制水稻叶夹角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0778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Mapkkk家族ila1基因在控制水稻叶夹角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稻基因工程领域。具体涉及分离、克隆和通过功能验证得到一种能够控制水稻叶夹角基因ILA1。本发明采用筛选T-DNA插入水稻突变体库的方法,克隆到控制水稻叶夹角基因ILA1,通过共分离分析、细胞学观察、基因表达部位分析表明ILAl是控制水稻叶夹角表型的关键基因。
背景技术
水稻是亚洲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同时也是一种模式植物。而在未来的40年,水稻的产量必须增长50%才能满足人口增长的需要。在众多影响产量的因素中,叶片的光合作用被认为对增加产量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对于水稻而言,叶片夹角、叶片温度和叶片衰老是影 响叶片光合作用的三个主要因素。叶片夹角是指叶片偏离垂直面的角度。拥有小的叶夹角、直立的叶片是新水稻品种的一个重要指标,被命名为NPT (new plant type)。总之,合适的叶夹角能减少植株阴影、增加群体透光性、充分发挥中下层叶的光合潜力、在密植的情况下减少占地面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叶夹角与植物激素和环境有密切的关系。油菜素内酯(BR)是一种多羟基化的固醇类激素,广泛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等多种生理过程。水稻对BR的一个最显著的反应就是叶夹角变大(Wada 等· Brassinolide and Homobrassinolide Promotionof Lamina Inclination of Rice Seedlings. Plant Cell Physiol, 1981, 22 :323-325.)。BR会引起近轴面细胞的快速分裂和生长,从而导致水稻叶夹角的增大(Cao H, ChenS.Brassinosteroid-induced rice lamina joint inclination and its relation toindole-3-acetic acid and ethylene. Plant Growth Regul, 1995,16 :189-196.),也会促进胚芽鞘的生长和根变短(Yamamuro 等.Loss of function of a rice brassinosteroidinsensitivel homolog prevents internode elongation and bending of the laminajoint. Plant Cell,2000,12 :1591-1606.)。生长素是植物中第一个发现的激素,研究发现生长素与BR有相互促进的作用。生长素引起的叶夹角的变化与与BR类似。Song等报道过在水稻中超表达OsIAAl使叶夹角变大、植株株高变矮,呈现典型的BR相关的表型。TLDl编码IAA氨基合成酶,TLDl功能获得突变体的表型为分蘖增多、叶夹角变大和矮化。水稻的叶是由叶片和叶鞘组成,中间由叶枕连接,维管束在这三个组织中平行排布,厚壁细胞分布在维管束周围,被认为是支撑叶的最主要的细胞。叶片或叶鞘中厚壁细胞的减少或者变薄会直接导致植株变脆或柔韧。叶夹角的改变也与光照强度和光性质有关,光依赖的叶夹角变化是通过光敏色素和ABA合成介导的。叶夹角与纬度的关系也被研究过,例如,拟南芥不同生态型的叶片在低纬度上表现得更加直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涉及一个MAPKKK家族基因ILAl基因在控制水稻叶夹角改良中的应用。
从水稻T-DNA突变体库中分离得到一个叶夹角变小的水稻T-DNA突变体,其插入基因是一个MAPKKK基因,基于这个突变体的表型,申请人将该基因命名为ILAl (increasedleaf anglel)。本发明分离和应用一种包含ILAl基因的DNA片段。其中,所述的ILAl基因是下列核苷酸序列之一I)序列表SEQ NO 1中第50-1744位所示的DNA序列;或2)编码与I)编码的蛋白质相同的蛋白质的DNA序列;或3) I)和2)所包含的亚片断。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序列表SEQ ID NO 1显示的是本发明分离克隆的包含有ILAl基因编码区的核苷酸序列。图I.根据插入位点设计引物验证共分离示意图。A表示在插入位点上游设计的引物,B表示在插入位点下游设计的引物,C表示根据T-DNA内部序列设计的引物。在TI代植株中,纯合突变体只有A和C配对可以扩增的出,因为有T-DNA插入A与B配对的产物太大无法得到扩增片段,野生型的植株由于没有T-DNA的插入,只有A和B配对可以得到产物,杂合植株则A和C配对以及A和B配对时都可以扩增得到产物。图2.根据插入位点设计引物验证共分离的PCR结果。上一行引物A+B,下一行引物:〇+8,其中泳道3,4,8,10,14,16,18,20,21为1'-0嫩纯合;1,9,19 为 T-DNA 杂合;2,5,6,7,11,12,13,15,17,为 T-DNA 阴性。图3. ilal突变体表型。A图为野生型水稻植株中花11 (ZHll)与突变体(ilal)在抽穗时的表型图为野生型植株与突变体的叶片夹角的比较图4.水稻中花Il(ZHll)与ilal叶枕的横切面的比较。箭头显示厚壁细胞。图5. ilal叶枕细胞壁组分测定。X-轴是测定组分,分别为鼠李糖(Rhamnose),岩藻糖(Fucose),阿拉伯糖(Arabinose),木糖(Xylose),甘露糖(Mannose),半乳入糖(Galactose),葡萄糖(Glucose)、纤维(Cellulose).图6. pDX2181-ILAlP 载体图谱。图7. ILAl基因的启动子表达模式。图中显示叶枕部位⑶S特异表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实施例定义了本发明,并描述了本发明在分离ILA1T-DNA突变体,鉴定表型的方法。根据以下的描述和这些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确定本发明的基本特征,并且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以使其适用不同的用途和条件。实施例I :分离ILAl T-DNA突变体基于已报道的植物MAPK/MAPKK/MAPKKK蛋白质序列建立隐马尔可夫模型(HMMs Hidden Markov model profiles, 一种软件,参见http://onlinelibrary. wiley. com/doi/10. 1002/0471219282. eotll4/full)然后用HMMER扫描水稻全基因组,得到水稻基因组里所有可能的MAPKKK基因。然后从水稻突变体库(http://rmd.ncpgr.cn/)中挑取相应的T-DNA突变体。本发明所涉及的序列来源于NCBI (http://www. ncbi. nlm. nih. gov/),TIGR (http: //www. tigr. org),KOME (http: //cdnaOl. dna. affrc. go. jp/cDNA/),定位的基因的位置信息以“TIGR Rice Annotation Release 4” 为准。其中ILAl T-DNA突变体的侧翼序列为AACGTCCGCAATGTGTTATTAAGTTGTCCTGCACCTATTTTTGGCTCTACCACAGCCCTTAAGGCTCTTGTTCGTCAAGCAAGCAGCAAGAACCTCCTGGATGACAACCAAGACATAGATGCTATTCTCAGGTTTGCATATTTATAGTTACTAGGTCCTGAAATTTTCTCATTTACCTATGCACTTTTTTCTCTTTGCACTTTCGGATTTTTCTGTTTTAGACATTCATTTTTAATTCAAATATCACTAATTAGCTCATTTTGCTGTTACTTGATGTTGTGTTTATTCCTTTTTTTCAGTCAGAGTGTGGTTATTTCTTTAAAACACTAATCAGTGAGACTATGATATTTAGAACCATTTCTTCTGTTTCATCTCAGTCGTCAAATCTGGCATGCGGGTTTGTGAAATACAGTTTTTATTGATAGAAGGATTTTTACACATACAAATAAATCGTAAAGGGGTGCGTGTGTGCCCCACACACGCGGCGAAACCCTATAGGAAACCCCAATTCCCCCTATCTGGGGACTACACCACACCTTTTTTATGGGAGAAAACCCGCGCACACAGACAA
根据侧翼序列与水稻基因组的匹配情况,可以确定插入位点,在插入位点的两边设计一对引物A和B,及T-DNA上设计一条引物C,如图1,A表示在插入位点上游设计的引物,B表示在插入位点下游设计的引物,C表示根据T-DNA内部序列设计的引物。在TI代植株中,T-DNA纯合植株只有A和C配对可以扩增的出,因为有T-DNA插入A与B配对的产物太大无法得到扩增片段,野生型的植株由于没有T-DNA的插入,只有A和B配对可以得到产物,杂合植株则A和C配对以及A和B配对时都可以扩增得到产物。根据插入位点设计的引物序列为 A (引物)5' ACACCAGCGTATGTCCTT 3' B (引物)5' ATGCTCCTCCCCAGCTTTTT3 ' C (引物)5 ' AATCCAGATCCCCCGAATTA3 '。PCR 反应体系的总体积为 20 μ I,DNA 模板 Iul (约 50ng)、lXTaq 酶反应缓冲液、25mM MgCL21. 2ul、2mM dNTP 1.5ul、10uM 引物
0.2ul、0. 3 单位 Taq 酶,加水至 20 μ I。反应程序为94°C变性 5min,94°C 45s,55°C 45s、72°C lmin30cycles, 72°C延伸 5min。PCR结果,如图 23,4,8,10,14,16,18,20,21 为 T-DNA 纯合;1,9,19 为 T-DNA 杂合;2,5,6,7,11,12,13,15,17,为 T-DNA 阴性。结果表明这个 T-DNA插在第4个ΕΧ0Ν,位于ATG下游963bp处。实施例2 :鉴定突变体表型将已鉴定好基因型的纯合和野生型家系(水稻品种中花11)催芽后直播到南方水稻土中(按照常规方法)。在正常生长情况下,转ilal基因的水稻与野生型(即未转基因)水稻在苗期没有明显差别,但是在分蘖期和抽穗期转ilal基因的水稻植株叶片夹角明显比野生型(即未转基因)水稻植株要大,在分蘖期表现为叶片披散(见图3A,3B)。实施例3 :转ilal基因水稻的细胞学观察I、叶枕的横切面观察取转ilal基因的水稻突变体和野生型水稻叶夹角差异最大的叶枕进行观察。经过徒手切片结果表明,叶枕处的厚壁细胞在转ilal基因水稻和野生型水稻中存在很大差异。转ilal基因的水稻中包围在维管束附近的厚壁细胞明显比野生型少(见图4)。而对同一时期的叶片和叶鞘切片观察,两者没有明显差异。2、叶枕细胞壁组分测定取转ilal基因的水稻突变体和野生型水稻叶枕进行细胞壁糖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突变体中细胞壁单糖木糖、阿拉伯糖和葡萄糖含量显著下降,纤维素含量也显著下降(见图5),下降程度均大于30%。具体测定方法如下将干燥的水稻叶片打磨成粉末,过100目筛,经70%乙醇和氯仿/甲醇(体积比为I : lv/v)抽提后,干燥。经α淀粉酶(购自西格玛奥德里奇公司)酶解样品中的淀粉后,用蒸馏水洗三次,干燥。称取2mg样品,加入2Μ三氟乙酸在121°C水解90min,经硼氢化钠还(10mg/ml)原后,加入卩比唳和乙酸酐,加热到120°C,生成单糖乙酰化衍生物。样品经SP2380色谱柱恒流模式(lml/min)分离后通过质谱检测(安捷伦气相色谱9700A/质谱5975C),以肌醇为内标,计算各单糖的成分。为确定纤维素含量,称取2mg样品,加入Updegraff试剂(乙酸硝酸水,体积比为8:1:2, v/v/v)消解非纤维素多糖,水洗三次并干燥后,加入72%浓硫酸 并稀释以降解纤维素。取10μ I降解产物,加入新配制的蒽酮试制(2mg/ml),于80°C温浴30min,冷却后,测定吸光值(625nm),并依据标准曲线计算纤维素含量。实施例4 : ILAl的启动子表达模式。为了研究ILAl在水稻各个组织的的表达模式,将ILAl启动子连接⑶S报告基因转化水稻中花11。启动子⑶S载体构建方法如下首先通过查找NCBI数据库http://www. ncbi.nlm. nih. gov/,找到其所对应的基因组序列(BAC克隆号AP007231),用引物ILAlPF(5’_CCAGTCGACCACTACGACGATCAATCACG-3’)和 ILAlPR(5,-CCAGGATCCACAGCAAAGGCGCAACTCTT-3’),扩增片断,反应条件为:94°C预变性3min ;94°C 30sec,50°C 30sec,72°C 2min,30个循环;72°C延伸5min。用BamHI和Sail双酶切,回收次PCR片段;同时,用同样的方法酶切遗传转化载体PDX2181 (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技学院林拥军教授惠赠),用BamHI和SalI双酶切,酶切完毕,用氯仿异戊醇(体积比为24 I)抽提,纯化酶切产物。用包含ILAl基因组的酶切片段和酶切后的载体做连接反应,转化大肠杆菌DHlOii (大肠杆菌DHlOii菌株购自Invitrogen公司)。通过酶切筛选阳性克隆,获得转化表达载体PDX2181_ILA1P (见图6)。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遗传转化方法(如下述具体步骤)将以上遗传转化表达载体PDX2181-ILA1P导入到水稻品种中花11 (中国水稻研究所提供的一个公开使用的水稻品种,)中,经过预培养、侵染、共培养、筛选具有潮霉素抗性的愈伤、分化、生根、练苗、移栽,得到转基因植株。农杆菌介导的水稻(中花11)遗传转化方法(体系)在Hiei等人报道的方法(Hiei Efficient transformation of rice,Oryza sativa L , mediated byAgrobacterium and sequence analysis of the boundaries of the T-DNA, Plant J,6 271-282,1994)基础上改良进行(如下述具体步骤)。具体遗传转化步骤如下(I)愈伤组织诱导将成熟的水稻种子中花11去壳,然后依次用70%浓度的的乙醇处理I分钟,0. 15%氯化汞(HgCl2)种子表面消毒15分钟;用灭菌水洗种子4-5次;将该消过毒的种子放在诱导培养基上(成分见后);将接种后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置于黑暗处培养4周,培养温度25 ± I °C。(2)愈伤继代挑选亮黄色、紧实且相对干燥的胚性愈伤,放于继代培养基(成分见后)上黑暗下培养2周,温度25±1°C。(3)预培养挑选紧实且相对干燥的胚性愈伤,放于预培养基(成分见后)上黑暗下培养2周,培养温度25± 1°C。
(4)农杆菌培养在带有对应抗性选择的LA培养基上(成分见后)预培养农杆菌EHA105 (来源于CAMBIA,商用菌株)两天,培养温度28°C ;将所述的农杆菌转移至悬浮培养基(成分见后)里,于28°C摇床上培养2-3小时。(5)农杆菌侵染将预培养的愈伤转移至灭菌好的瓶子内;调节农杆菌的悬浮液至0D_ O. 8-1. O ;将愈伤在农杆菌悬浮液中浸泡30分钟;转移愈伤至灭菌好的滤纸上吸干;然后放置在共培养基(成分见后)上培养3天,培养温度19-20°C。(6)愈伤洗漆和选择培养用灭菌水洗漆愈伤至看不见农杆菌;浸泡在含400ppm羧苄青霉素(CN)的灭菌水中30分钟;转移愈伤至灭菌好的滤纸上吸干;再转移愈伤至选择培养基(成分见后)上选择2-3次,每次2周(第一次筛选羧苄青霉素浓度为400ppm,第二次及以后为250ppm,潮霉素浓度250ppm)。(7)分化将抗性愈伤转移至预分化培养基(成分见后)上黑暗处培养5-7周 ’转 移预分化培养的愈伤至分化培养基上(成分见后),光照下培养,培养温度26°C。(8)生根剪掉分化时产生的根;然后将其转移至生根培养基中光照下培养2-3周,温度26°C。(9)移栽洗掉根上的残留培养基,将具有良好根系的幼苗转入温室,在最初的几天保持水分湿润。培养基组分及其配方(1)试剂和溶液缩写本发明中培养基所用到的植物激素的缩写表不如下6_BA (6-Benzy IaminoPur ine, 6-节基腺嘌呤);CN (Carbenici 11 in,羧节青霉素);KT(Kinetin,激动素);NAA (Napthalene acetic acid,萘乙酸);IAA(Indole-3-acetic acid, Π引哚乙酸);2,4_D(2,4_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
2,4-二氯苯氧乙酸);AS (Acetosringone,乙酸丁香酮);CH (Casein EnzymaticHydrolysate,水解酪蛋白);HN(Hygromycin B,潮霉素);DMS0 (Dimethyl Sulfoxide, 二甲基亚砜);N6max(N6大量成分溶液);N6mix (N6微量成分溶液);MSmax (MS大量成分溶液);MSmix (MS微量成分溶液)。(2)主要溶液配方1)N6培养基大量元素母液[10倍浓缩液(10X)]的配制
硝酸钾(KNO3)28.3 g
磷酸二氢钾(KH2PO4)4.0 g
硫酸铵((NH4)2SO4)4.63 g
硫酸镁(MgSO4 ·7Η20)1.85 g
氯化钙(CaCl2.2H20)1.66g逐一溶解,然后室温下用蒸懼水定容至1000ml。2) N6培养基微量元素母液[100倍浓缩液(100X)]的配制碘化钾(ΚΙ)0.08 g
硼酸(H3BO3)0.16 g
硫酸锰(MnSO4MH2O)0.44 g
硫酸锌(ZnSO4IH2O)0.15 g室温下溶解并定容至1000ml。3)铁盐(Fe2EDTA)贮存液(100X)的配制准备800ml双蒸水并加热至70°C,加入乙二铵四乙酸二钠(Na2EDTA · 2H20) 3. 73克,充分溶解后在70°C水浴中保持2小时,定容至1000ml,4°C保存备用。 4)维生素贮存液(100X)配制
烟酸(Nicotinicacid)0.1 g
维生素 BI (Thiamine HCl)0.1 g
维生素B6 (Pyridoxine HCl)0.1 g
甘氣酸(Glycine)0.2 g
肌醇(Inositol)IOg加水定容至1000ml,4°C保存备用。5)MS培养基大量元素母液(IOX)的配制
硝酸铵(NH4NO3)16.5 g
硝酸钾19.0 g
磷酸二氢钾1.7 g
硫酸镁3.7 g
氯化钙4.4 g室温下溶解并定容至1000ml。6)MS培养基微量元素母液(100X)的配制
碘化钾0.083 g
硼酸0.62 g
硫酸锰0.86 g
钼酸钠(Na2MoO4CH2O)0.025 g
硫酸铜(CuSO4JH2O)0.0025 g室温下溶解并定容至1000ml。7) 2,4-D贮存液,6-BA贮存液,萘乙酸(NAA)贮存液,吲哚乙酸(IAA)贮存液I均为 mg/ml ο8)葡萄糖贮存液0· 5g/ml。
9) AS 贮存液的配制秤取 AS O. 392g,DMSO 10ml。(3)用于水稻遗传转化的培养基配方I)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
N6max 母液(IOX)IOOml
N6mix 母液(100X)IOml Fe2+EDTA 贮存液(100X)IOml
维生素贮存液(100X)IOml
2,4-D 贮存液.2.5 ml
脯氨酸(Proline)0.3 g
CH0.6 g
庶糖(Sucrose)30 g
Phytagel3 g加蒸馏水至900ml,用IN氢氧化钾调节pH值到5. 9,煮沸并定容至1000ml,分装到50ml三角瓶(25ml/瓶),封口灭菌。2)继代培养基
N6max 母液(IOX) ·IOOml
N6mix 母液(100X)IOml Fe2+EDTA 贮存液(100X) IOml
维生素贮存液(100X)IOml
2,4-D 贮存液2.0 ml
脯氨酸0.5 g CH 0.6 g
蔗糖30 g
Phytagel3 g加蒸馏水至900ml,用IN氢氧化钾调节pH值到5. 9,煮沸并定容至1000ml,分装到50ml三角瓶(25ml/瓶),封口灭菌。3)预培养基 N6max 母液(IOX)12.5 ml
N6mix 母液(100X)1.25 ml
Fe2+EDTA 贮存液(100X)2.5 ml
维生素贮存液(100X)2.5 ml
2.4-DIt存液0.75 ml CH0.15 g 蔗糖5g
琼脂粉(Agarose)1.75 g加蒸馏水至250ml,用IN氢氧化钾调节pH值到5. 6,封口灭菌。使用前加热溶解 培养基并加入5ml葡萄糖贮存液和250 μ I AS贮存液,分装倒入培养皿中(25ml/皿)。4)共培养基
N6max 母液(IOX)12.5 ml
N6mix 母液(100X)1.25ml
Fe2+EDTA 贮存液(100X)2.5 ml
维生素贮存液(100X)2.5 ml
2.4-DC存液0.75 ml CH0.2 g 蔗糖5g
琼脂粉1.75 g加蒸馏水至250ml,用IN氢氧化钾调节pH值到5. 6,封口灭菌。使用前加热溶解培养基并加入5ml葡萄糖贮存液和250 μ I AS贮存液,分装倒入培养皿中(25ml/每皿)。5)悬浮培养基
N6max 母液(IOX)5 ml
N6mix 母液(100X)0.5 ml
Fe2+EDTA 贮存液(100X)0.5 ml
维生素C存液(100X)Iml
2.4-D贮存液0.2 ml
CH0.08 g
蔗糖2g加蒸馏水至100ml,用IN氢氧化钾调节pH值至5. 4,分装到两个IOOml的三角瓶
中,封口灭菌。
使用前加入Iml葡萄糖贮存液和100 μI AS贮存液。6)选择培养基
N6max 母液(IOX)25 ml
N6mix 母液(100X)2.5ml
Fe2+EDTA 贮存液(100X)2.5 ml
维生素贮存液(100X)2.5 ml
2,4-D 贮存液0.625 ml
CH0.15 g
蔗糖7.5 g
琼脂粉1.75 g加蒸懼水至250ml,用IN氢氧化钾调节pH值到6. O,封口灭菌。使用前溶解培养基,加入250 μ I HN和400ppm CN,分装倒入培养皿中(25ml/ M )。7)预分化培养基
N6max 母液(IOX)25 ml
N6mix 母液(100X)2.5 ml
Fe2+EDTA 贮存液(100X)2.5 ml
维生素贮存液(100X)2.5 ml
6-BA JC存液0.5 ml
KT贮存液0.5 ml
NAA贮存液50 μ
IAA 存液50 μ
CH0.15 g
蔗糖7.5 g
琼脂粉1.75 g加蒸馏水至250ml,用IN氢氧化钾调节pH值到5. 9,封口灭菌。使用前溶解培养基,加入250 μ I HN和200ppm CN,分装倒入培养皿中(25ml/ M )。8)分化培养基N6max 母液(IOX)100 ml
N6mix 母液(100X)IOml
Fe2+EDTA 贮存液(100X)IOml
维生素It存液(100X)IOml
6-BA IC存液2 ml
KT贮存液2 ml
NAA Jt存液0.2 ml
IAA贮存液0.2 ml
CHIg
蔗糖30 g
Phytagel3 g加蒸懼水至900ml,用IN氢氧化钾调节节pH值到6· O。煮沸并定容至1000ml,分装到50ml三角瓶(50ml/瓶),封口灭菌。9)生根培养基
MSmax 母液(IOX)50 ml
MSmix 母液(100X)5 ml
Fe2+EDTA 贮存液(100X)5 ml
维生素K存液(100X)5 ml
蔗糖30 g
Phytagel3 g加蒸馏水至900ml,用IN氢氧化钾调节pH值到5. 8。煮沸并定容至1000ml,分装到生根管中(25ml/管),封口灭菌。本发明通过遗传转化共产生了 15株水稻植株,其中得到12株为阳性植株,对转基因阳性植株的不同组织进行⑶S染色,结果表明在叶枕处有很强的表达,而在其它组织或器官中检测不到明显⑶S表达或者很微弱(见图7),说明ILAl基因主要在水稻叶枕这个部位特异表达。由于叶片夹角主要是受叶枕控制,ILAl基因在叶枕特异表达这一结果进一步支持了 ILAl基因控制叶夹角这一结论。
权利要求
1.一种控制水稻叶夹角的基因ILAl在水稻遗传改良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该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SEQ NO 1中第50-1744位所示。
2.权利要求I所述的基因的应用,其中包括在控制水稻叶夹角改良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水稻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分离、克隆和通过功能验证得到一种能够控制水稻叶夹角基因ILA1。本发明采用筛选T-DNA插入水稻突变体库的方法,克隆到控制水稻叶夹角基因ILA1,通过共分离分析、细胞学观察、基因表达部位分析表明ILA1是控制水稻叶夹角表型的关键基因。所述的ILA1基因具有如序列表SEQ NO1中第50-1744位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文档编号C12N15/29GK102952809SQ20111041591
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3日
发明者熊立仲, 宁婧, 周奕华, 张保才 申请人:华中农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