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余热利用炒茶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茶叶炒制机械,尤其是涉及一种余热利用炒茶机。
背景技术:
茶作为我国一种传统饮料,自古以来都非常受国人喜爱,茶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炒茶是茶叶制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序,它主要起去水、紧条、定型和提香等作用。目前,传统炒干机已经有很多公开相关专利。比如中国专利201110162293. X公开的一种自动化滚筒式茶叶炒干机,由于只能单锅炒茶,生产效率不高,并且热能不能充分利用,造成能源浪费。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克服已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实现余热利用炒茶机。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余热利用炒茶机,包括机壳、滚筒锅、支撑导轮、动力机构、炉膛和烟囱,滚筒锅位于机壳内,滚筒锅下方设置炉膛,所述炉膛的内壁用耐火材料做成,炉膛一侧开有燃料入口,炉膛底部设置有炉壁,燃料入口下方设置风门,支撑导轮分别安装于滚筒锅锅口下方两侧和滚筒锅尾部下方两侧机壳外边的机架上,在滚筒锅尾部皮带轮外侧设置有电动降温风扇,电动降温风扇正对滚筒锅尾部端面,所述烟 设置在机壳上端近似直角梯形斜边坡相对一侧,至少两个滚筒锅按一定距离安装在炉膛上方,所述炉膛的纵截面为近似直角梯形,炉膛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或矩形。由于增加了近似直角梯形的炉膛,所以热量从燃料入口到烟囱一侧逐级递减,三个滚筒锅内的温度不同,可以同时炒制不同阶段的茶叶。电动机输出轴经过传动机构带动滚筒锅一侧皮带轮转动,电动机输出轴经过一次减速带动大带轮转动,小带轮经过二次减速带动滚筒锅一侧皮带轮转动,大带轮和小带轮同轴。所述滚筒锅尾部皮带轮周围设置带轮罩,在电动降温风扇外侧设置安全隔离网,所述隔离网和电动降温风扇都固定在带轮罩外侧壁上,在每个滚筒锅位置所对应的机壳顶端安装温度监测表,在相应滚筒锅一侧的机架上设置有转向开关。所述滚筒锅中部为圆柱形,一侧设置有截锥面,截锥面外侧为支撑导轮滚道,所述滚道外侧设置喇叭口状进料口,滚筒锅另一侧为圆柱形皮带轮,皮带轮内侧为支撑导轮滚道。所述炉膛一侧的燃料入口和风门处分别设有可开合的燃料入口盖和风门盖。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I.本实用新型的余热利用炒茶机有多个炒锅同时炒制茶叶,不仅更大限度的利用了余热,而且大大提高了制茶效率。2.本实用新型的余热利用炒茶机设置有电动降温风扇,可以保持滚筒锅内的温度稳定,这样炒制出来的茶叶品质更高。3.本实用新型的余热利用炒茶机设置了近似梯形的炉膛,余热被充分的利用,可以节约大量的能源和资金。
图I是余热利用炒茶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余热利用炒茶机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余热利用炒茶机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余热利用炒茶机的滚筒锅的机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余热利用炒茶机做更加详细的描述。实施例 参见图I-图4 :1-机壳,2-滚筒锅,3-支撑导轮,4-大带轮,5-小带轮,6_支撑轴,7-轴承,8-V带,9-电机,10-安全隔离网,11-电动降温风扇,12-转向开关,13-温度监测表,14-烟囱,15-燃料入口盖,16-风门盖,17-炉膛,18-炉壁,19-倾边坡,20-机架,21-带轮罩,201-滚筒锅进料口,202-圆柱形皮带轮。滚筒锅2位于机壳I内,滚筒锅2下方设置炉膛17,炉膛17的内壁用耐火材料做成,炉膛17 —侧开有燃料入口,炉膛17底部设置有炉壁18,燃料入口下方设置风门,支撑导轮3分别安装于滚筒锅进料口 201下方两侧和滚筒锅尾部下方两侧机壳I外边的机架20上,在滚筒锅2尾部皮带轮外侧设置有电动降温风扇11,电动降温风扇11正对滚筒锅2尾部端面,烟 14设置在机壳I上端近似直角梯形斜边坡19相对一侧,至少两个滚筒锅2按一定距离安装在炉膛17上方,炉膛17的纵截面为近似直角梯形,炉膛17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或矩形。动力机构包括电机9,V带8,大带轮4、小带轮5,支承轴6和轴承7,电机9固定在相应滚筒锅2下方的机架20底部,大带轮4和小带轮5同轴,轴承7固定在机架20的相应立柱上并与支撑轴6 —端配合,支承轴6中部装小带轮5,支撑轴6另一端装大带轮4,电机9与大带轮4之间用V带8连接,滚筒锅2与小带轮5之间用V带8连接。滚筒锅2尾部皮带轮周围设置带轮罩21,在电动降温风扇11外侧设置安全隔离网10,安全隔离网10和电动降温风扇11都固定在带轮罩21外侧壁上,在每个滚筒锅2位置所对应的机壳I顶端安装温度监测表13,在相应滚筒锅2 —侧的机架20上设置有转向开关12。滚筒锅2中部为圆柱形,一侧设置有截锥面,截锥面外侧为支撑导轮3滚道,滚道外侧设置喇叭口状进料口,滚筒锅2另一侧为圆柱形皮带轮202,皮带轮内侧为支撑导轮3滚道。炉膛17 —侧的燃料入口和风门处分别设有可开合的燃料入口盖15和风门盖16。
权利要求1.一种余热利用炒茶机,包括机売、滚筒锅、支撑导轮、动カ机构、炉膛和畑 ,滚筒锅位于机壳内,滚筒锅下方设置炉膛,所述炉膛的内壁用耐火材料做成,炉膛ー侧开有燃料入ロ,炉膛底部设置有炉壁,燃料入ロ下方设置风门,支撑导轮分别安装于滚筒锅锅ロ下方两侧和滚筒锅尾部下方两侧机壳外边的机架上,其特征是在滚筒锅尾部皮带轮外侧设置有电动降温风扇,电动降温风扇正对滚筒锅尾部端面,所述烟囱设置在机壳上端近似直角梯形斜边坡相对ー侧,至少两个滚筒锅按一定距离安装在炉膛上方,所述炉膛的纵截面为近似直角梯形,炉膛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或矩形。
2.根据权利要求I的余热利用炒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カ机构为电动机输出轴经过传动机构带动滚筒锅ー侧皮带轮转动,电动机输出轴经过一次減速带动大带轮转动,小带轮经过二次減速带动滚筒锅ー侧皮带轮转动,大带轮和小带轮同轴。
3.根据权利要求I的余热利用炒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锅尾部皮带轮周围设置带轮罩,在电动降温风扇外侧设置安全隔离网,所述隔离网和电动降温风扇都固定在带轮罩外侧壁上,在每个滚筒锅位置所对应的机壳顶端安装温度监测表,在相应滚筒锅ー侧的机架上设置有转向开关。
4.根据权利要求I的余热利用炒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锅中部为圆柱形,ー侧设置有截锥面,截锥面外侧为支撑导轮滚道,所述滚道外侧设置喇叭ロ状进料ロ,滚筒锅另ー侧为圆柱形皮带轮,皮带轮内侧为支撑导轮滚道。
5.根据权利要求I的余热利用炒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ー侧的燃料入口和风门处分别设有可开合的燃料入口盖和风门盖。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茶叶炒制机械,尤其是涉及一种余热利用炒茶机。包括机壳、滚筒锅、支撑导轮、动力机构、炉膛和烟囱,滚筒锅位于机壳内,滚筒锅下方设置炉膛,炉膛的内壁用耐火材料做成,炉膛一侧开有燃料入口,炉膛底部设置有炉壁,燃料入口下方设置风门,支撑导轮分别安装于滚筒锅锅口下方两侧和滚筒锅尾部下方两侧的机架上,在滚筒锅尾部皮带轮外侧设置有电动降温风扇,电动降温风扇正对滚筒锅尾部端面,烟囱设置在机壳上端近似直角梯形斜边坡相对一侧,至少两个滚筒锅按一定距离装在炉膛上方,炉膛的纵截面为近似直角梯形,炉膛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或矩形。本实用新型的余热利用炒茶机制茶效率高,品质好,能节约大量能源和资金。
文档编号A23F3/06GK202566164SQ20122013619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31日
发明者刘广 申请人:信阳市华阳工贸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