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产高温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草酸青霉菌菌株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9799阅读:630来源:国知局
一种产高温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草酸青霉菌菌株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产高温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草酸青霉菌菌株及其应用。该产高温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草酸青霉菌菌株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3627,保藏于位于中国武汉市武汉大学的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该菌株可应用于高温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发酵生产。本发明保护的菌株所产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复合酶(粗酶液)在温度为60℃时表现出最大反应活性,反应温度为65℃时仍然保持约85%的酶活力,这至今未见相关报道,是一株产高温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草酸青霉菌菌株。
【专利说明】一种产高温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草酸青霉菌菌株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和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从自然界中富含果胶类物质的环境中筛选、分离、纯化得到一株能产高温多聚半乳糖醒酸酶的草酸青霉菌菌株
oxalicum )。
技术背景
[0002]果胶是一种主要由D-半乳糖酸经α- (1,4)_糖苷键聚合而成的多糖类物质,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组织中,尤其在果实,茎块,浆果中含量最为丰富,是细胞间层和初生细胞壁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果胶类物质的降解吸引着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和研究,特别是在果蔬汁加工工业中,果胶类物质的存在会使液体的粘度增加,对果蔬汁的澄清度,过滤性能,出汁率等都会造成严重影响。
[0003]果胶酶是一类能够降解果胶类物质的复合酶的总称。其广泛存在于细菌、真菌、放线菌以及动植物中。按照作用底物以及反应方式的不同,果胶酶大致可以分为原果胶酶、果胶酯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和果胶裂解酶。原果胶酶主要作用于不容性的原果胶,使其变成高聚合度的可溶性果胶;果胶酯酶主要通过水解果胶上的甲氧基而使果胶脱脂;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和果胶裂解酶则分别通过水解作用和反式消除作用使果胶主链上D-半乳糖醛酸之间α- (1,4)_糖苷键发生断裂,使高聚合度的果胶发生解聚。
[0004]果胶酶是一类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复合酶,是全球产销量最大的工业酶制剂之一,主要应用食品加工工业特别是果蔬汁、果酒的加工,能够显著提高压榨果蔬汁的出汁率,降低果汁果酒的粘度,增加澄清效果,从而保证果汁果酒的品质。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是果胶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直以来人们研究最多的一种果胶酶。它通过外切和内切的方式水解聚半乳糖醛酸(果胶酸)的糖苷键,隶属于糖苷水解酶28家族(GH28)。多聚半乳糖醛酸内切酶(endo-PG)只能裂开与羧基相邻的糖苷键,以随机的方式水解聚半乳糖醛,生成一系列的寡聚半乳糖醛酸,使底物的粘度迅速降低;多聚半乳糖醛酸外切酶(exo-PG)则从聚半乳糖醛酸非还原末端切下1-2半乳糖醛酸残基,生成二半乳糖醛酸或半乳糖醛酸单体。
[0005]来源于微生物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是工业应用中最重要的一种果胶酶,在果汁制造,果酒酿造、饲料加工、麻类脱胶、造纸等行业均有大量的报道。能产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微生物主要有曲霉、青霉、根霉、镰刀霉等属中的一些种。虽然国内外文献均对这些种属所产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酶学特性已经报道很多,然而,随着果胶酶需求量和重要性的日益增加,筛选新的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果胶酶生产菌株仍极为必要。
[0006]具有高温反应特性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在工业应用(特别是果汁加工)中尤其重要。因为高温不仅能够减少有害的微生物的污染,而且还可以降低处理液的粘度,从而使剪切力及抽运、离心、过滤费用减少。目前,能够产具有高温反应特性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微生物种属报 道相对较少,而能够直接产该类复合酶的草酸青霉菌菌株更鲜有相关文献报道。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产具有高温反应特性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微生物菌株及其在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发酵生产方面的应用。
[0008]本发明的方案为:一种产高温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草酸青霉菌菌株,该菌株保藏编号为CCTCC N0.M2013627。该菌株是发明人用微生物学手段从柑橘园土壤中分离选育得到,已于2013年12月03日保藏于的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该中心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路16号武汉大学,保藏编号为CCTCC N0.M2013627。该菌株经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鉴定后,确定其为草酸青霉菌(Penicillin? oxalicum)0其ITSDNA 序列与 Genbank 核酸数据库所列的oxalicum strain als2_d38 菌株的 ITSDNA 序列(KC344971.V), Penicillium oxalicum strain 114-2 菌株的 ITSDNA 序列(KF152942.1)具有99%的序列同源性。 [000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的草酸青霉菌菌株发酵产得高温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催化反应温度为55-65°C,在55-65°C条件下保持85%以上的酶活力。
[001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的草酸青霉菌菌株发酵产高温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稳定期为发酵培养开始后第36-72小时。
[0011]一种产高温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草酸青霉菌菌株的应用,保藏编号为CCTCCN0.M2013627产高温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草酸青霉菌菌株在高温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发酵生产方面的应用。
[0012]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的草酸青霉菌菌株发酵产得高温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催化反应温度为55-65°C,该菌株所产生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最适反应温度为60°C,在55-65°C范围均能保持85%以上的酶活力。
[0013]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的草酸青霉菌菌株发酵产高温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稳定期为发酵培养开始后第36-72小时。
[0014]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的草酸青霉菌菌株发酵所用培养基为:1-2%果胶,0.1-0.2%硫酸铵,0.01-0.05%硫酸镁,0.1-0.3%磷酸二氢钾,0.01-0.05%氯化钙,0.5-1.0%硝酸钠,0.1-0.5%吐温80,初始pH值为5.0-6.0。作为培养基优选方案,该菌株发酵产酶培养基为:1%果胶,0.14%硫酸铵,0.03%硫酸镁,0.2%磷酸二氢钾,0.03%氯化钙,0.5%硝酸钠,0.1%吐温80,初始pH值为5.5。
[001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的草酸青霉菌菌株发酵条件为:30_37°C条件下,摇床转速200-300rpm培养36-72小时。作为培养条件优选方案,最佳培养条件为:300C,200rpm摇床培养60小时,该菌在培养60h时,发酵液中聚半乳糖醛酸酶活力达到最大值,约为3445.3u/ml。
[0016](I)为使本发明公开充分,本发明所保护的菌株分离和选育过程包括三步进行:采样、初筛、复筛和纯化。
[0017]采样:于广西桂林市阳朔县郊区柑橘园中采集的土壤,采集时间2013年10月,采
集者卢波。
[0018]初筛:制备初筛培养基(果胶30g、NaN035g、KC10.5g、MgSO40.3g、(MM)2SO4L 4g、CaCl20.3g、KH2P043.8g、琼脂粉 20g、溴酚蓝 0.2g、水 1000ml),起始 pH 值 5.5,121 °C 灭菌20min。步骤:从采集的土壤中随机挑取约0.5g样品,悬浮于IOml无菌水中,充分摇匀,静置一段时间后取上清液稀释适当的倍数,均匀涂布于初筛培养基中,30°C培养2-3天。挑取黄色水解圈较大的菌落做进一步筛选。
[0019]复筛和纯化:制备液体发酵培养基(1%果胶,0.14%硫酸铵,0.03%硫酸镁,0.2%磷酸二氢钾,0.03%氯化钙,0.5%硝酸钠,0.1%吐温80),起始PH值,5.5,1211:灭菌201^11。将初筛得到的菌落接种于液体发酵培养基中,30°C,200rpm摇床培养48小时,取发酵液测定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力以确定初筛得到的菌落能够发酵产多聚半乳糖醛酸酶(酶促反应条件为:0.5%聚半乳糖醛酸,pH4.8乙酸-乙酸钠缓冲液,50°C反应15min,以Imin水解底物产生Iug半乳糖醛酸残基定义为一个酶活力单位)。然后将酶活力高的菌落做进一步的分离纯化后,筛选获得一株生长稳定,产酶能力高的菌株,其聚半乳糖醛酸酶活力达到最大值约为3445.3u/ml,命名为PCl。
[0020](2)为使本发明公开充分,本发明所保护的菌株的分类鉴定包括分子鉴定和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鉴定。
[0021]分子鉴定过程:将PCl菌株接种于PDA培养基中,30°C培养5_6天后收集孢子,按IO6个孢子/ml的接种量接种于液体发酵培养基中,30°C,200rpm摇床培养48小时后收集菌体细胞,液氮冷冻研磨破碎后,用酚-氯仿法提取菌体的基因组DNA。以该DNA为模板,采用通用引物 ITSl (5-TCCGTAGGTGAACCTGCGG-3,)和 ITS4 (5’-TCCTCCGCTTATTGATATGC-3’)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该菌体的ITSDNA序列。50ul的反应体系含PCR缓冲液5ul, ITSl 和 ITS4 引物各 2ul,各(1见132111,0嫩模板1111,了390嫩聚合酶0.3ul,ddH2037.7ul。反应条件:94°C 5 min ;94°C 30s,55°C 30s, 72°C lmin。所得反应产物进行DNA序列测定分析,得到该菌株596pb的ITSDNA序列,将该序列在NCBI网站的Genbank核酸数据库进行同源序列比对分析搜索,结果表明,其ITSDNA序列与Genbank核酸数据库所列的Penicillium oxalicum strain als2_d38 菌株的 ITSDNA序列(KC344971.1),Penicilliumoxalicum strain 114-2 菌株的 ITSDNA 序列(KF152942.1)具有 99% 的序列同源性。
[0022]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鉴定:将该菌株接种于2%麦芽提取物琼脂培养基中(20g麦芽汁干粉培养基,18g细菌级琼脂,IL无菌水),置于26°C培养箱中培养至产孢(约5-6天)。用无菌接种棒粘取适量的孢子于厂家配置的FF-1F接种液中制成孢子悬浮液,将制备好的菌悬液接种至FF板上(每孔IOOul ),接种完毕后盖上盖子并将其放置于26°C培养箱中培养3天,培养结束后使用MicrologTM 3软件进行结果分析。
[0023]综合上述分析结果,鉴定所选育得到的产果胶酶的菌株PCl为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
[0024](3)为使本发明公开充分,菌株的产酶时间及其所产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特性具体如下:
菌株的产酶时间的研究确定^fPCI菌株接种于液体发酵培养基中,接种量为IO6个孢子/ml,200rpm,30°C摇床中培养,于不同培养时间段取样测定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活力(酶促反应条件为:0.5%聚半乳糖醛酸,pH4.8乙酸-乙酸钠缓冲液,50°C反应15min,以Imin水解底物产生Iug半乳糖醛酸残基定义为一个酶活力单位)。结果表明:该菌在培养60h时,发酵液中聚半乳糖醛酸酶活力达到最大值,约为3445.3u/ml。36_72h为产酶稳定期,72h后产酶能力显著降低。与传统菌株产酶稳定期在40-72h,本发明菌株产酶稳定期提前,菌株产酶效率相对传统菌株高。[0025]最适反应温度的研究确定:将PCl菌株按IO6个孢子/ml接种量接种于液体发酵培养基中,200rpm, 30°C培养48h,取发酵液8500rpm离心15min,取上清酶液稀释一定倍数后分别于30°C,40°C,50°C,55°C,60°C,65°C,70V测定酶活力。结果表明: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60°C,温度在55-65°C范围时能够保持85%以上的反应活性,温度超过65°C时,酶活力急剧下降,反应温度为70°C时,酶活力只有最高酶活的22.3%。而传统酶在55-65°C范围能保持85%以上的酶活力的至今未见报道。
[0026]最适反应pH值的研究确定:将PCl菌株按IO6个孢子/ml接种量接种于液体发酵培养基中,200rpm,30°C培养48h后,发酵液8500rpm离心15min,取上清酶液稀释适当倍数后置于PH值分别为4.4,4.8,5.2,5.4,5.8,6.4,6.6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配制的0.5%聚半乳糖醛酸反应体系中进行酶促反应,测定酶活。结果表明:草酸青霉PCl所产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最适反应PH为5.2,最适反应pH范围为4.8-5.4,pH值超过5.4时,酶活力急剧下降,表明该酶为酸性果胶酶,可广泛用于酸性条件(4.8-5.4)下酶促反应。
[0027]温度稳定性的研究:将PCl菌株按IO6个孢子/ml接种量接种于液体发酵培养基中,200rpm,30°C培养48h后,取发酵液8500rpm离心15min,取上清液用ρΗ5.2乙酸-乙酸钠缓冲液配制的0.5%聚半乳糖醛酸溶液稀释至适当的倍数,分别于50°C,55°C水浴中保温,以未经保温处理的酶液作为对照,每间隔一定的时间段取样并迅速冷却,然后测定果胶酶活力。结果表明该果胶酶在50°C下保持15min、30mim,60min,90min时,其剩余相对酶活力分别为=87.6%, 79.0%, 59.8%, 43.3%,温度上升至55°C时,剩余相对酶活力分别为64.1%,34.5%, 25.4%, 27.6%,由此可见随着温度的升高及保温时间的延长,酶的热稳定性下降。
[0028]本发明具备以下良好效果:提供了一株能够产高温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草酸青霉菌菌株PCI (Penicillium oxalicum),该菌株所产生的多聚半乳糖醒酸酶最适反应温度为60°C,在55-65°C范围均能保持85%以上的酶活力,这至今未见相关报道。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9]图1: CCTCC N0.M2013627草酸青霉菌菌株PCl的产酶时间。
[0030]图2 =CCTCC N0.M2013627草酸青霉菌菌株PCl所产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最适反应温度。
[0031]图3:CCTCC N0.M2013627草酸青霉菌菌株PCl所产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最适反应pH值。
[0032]图4 =CCTCC N0.M2013627草酸青霉菌菌株PCl所产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温度稳定性。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以下结合实施例和描述本发明,这些描述并不是对本
【发明内容】
作进一步的限定。
[0034]实施例1:菌株的分离选育
菌株分离和选育过程包括三步进行:采样、初筛、复筛和纯化。
[0035]采样:于广西桂林市阳朔县郊区柑橘园中采集合适的土壤。
[0036]初筛:制备初筛培养基( 果胶30g、NaN035g、KC10.5g、MgSO40.3g、(MM)2SO4L 4g、CaCl20.3g、KH2P043.8g、琼脂粉 20g、溴酚蓝 0.2g、水 1000ml),起始 pH 值 5.5,121 °C 灭菌20min。步骤:从采集的土壤中随机挑取约0.5g样品,悬浮于IOml无菌水中,充分摇匀,静置一段时间后取上清液稀释适当的倍数,均匀涂布于初筛培养基中,30°C培养2-3天。挑取黄色水解圈较大的菌落做进一步筛选。
[0037]复筛和纯化:制备液体发酵培养基(1%果胶,0.14%硫酸铵,0.03%硫酸镁,0.2%磷酸二氢钾,0.03%氯化钙,0.5%硝酸钠,0.1%吐温80),起始PH值,5.5,1211:灭菌201^11。将初筛得到的菌落接种于液体发酵培养基中,30°C,200rpm摇床培养48小时,取发酵液测定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力,将酶活力高的菌落做进一步的分离纯化后,筛选获得一株生长稳定,产酶能力高的菌株,命名为PC1。
[0038]实施例2:菌株鉴定
对实施例1筛选得到的菌株PCl菌株的分类鉴定包括分子鉴定和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鉴定。
[0039]分子鉴定过程:将PCl菌株接种于PDA培养基中,30°C培养5_6天后收集孢子,按IO6个孢子/ml的接种量接种于液体发酵培养基中,30°C,200rpm摇床培养48小时后收集菌体细胞,液氮冷冻研磨破碎后,用酚-氯仿法提取菌体的基因组DNA。以该DNA为模板,采用通用引物 ITSl (5-TCCGTAGGTGAACCTGCGG-3,)和 ITS4 (5’-TCCTCCGCTTATTGATATGC-3’)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该菌体的ITSDNA序列。50ul的反应体系含PCR缓冲液5ul, ITSl 和 ITS4 引物各 2ul,各(1见132111,0嫩模板1111,了390嫩聚合酶0.3ul,ddH2037.7ul。反应条件:94°C 5 min ;94°C 30s, 55°C 30s, 72°C lmin。所得反应产物进行DNA序列测定分析,得到该菌株596pb的ITSDNA序列,如序列表中SEQ ID NO:1序列所示,将该序列在NCBI网站的Genbank核酸数据库进行同源序列比对分析搜索,结果表明,其ITSDNA序列与Genbank 核酸数据库所列的 Penicillium oxalicum strain als2_d38 菌株的 ITSDNA序列(KC344971.1), Penicillium oxalicum strain 114-2 菌株的 ITSDNA 序列(KF152942.1)具有99%的序列同源性。`
[0040]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鉴定:将该菌株接种于2%麦芽提取物琼脂培养基中(20g麦芽汁干粉培养基,18g细菌级琼脂,IL无菌水),置于26°C培养箱中培养至产孢(约5-6天)。用无菌接种棒粘取适量的孢子于厂家配置的FF-1F接种液中制成孢子悬浮液,将制备好的菌悬液接种至FF板上(每孔IOOul ),接种完毕后盖上盖子并将其放置于26°C培养箱中培养3天,培养结束后使用MicrologTM 3软件进行结果分析。
[0041]综合上述分析结果,鉴定所选育得到的产果胶酶的菌株PCl为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
[0042]实施例3:菌株特性实验
菌株按IO6个孢子/ml接种量接种于液体发酵培养基(含1%果胶,0.14%硫酸铵,0.03%硫酸镁,0.2%磷酸二氢钾,0.03%氯化钙,0.5%硝酸钠,0.1%吐温80,初始pH值5.5,121。。灭菌2011^11。),301:,200印111摇瓶培养。酶促反应条件为:0.5%聚半乳糖醛酸底物,pH4.8乙酸-乙酸钠缓冲液,50°C反应15min,以Imin水解底物产生Iug半乳糖醛酸残基定义为一个酶活力单位。结果表明:该菌在培养60h时,发酵液中聚半乳糖醛酸酶活力达到最大值,约为3445.3u/ml。36_72h为产酶稳定期,72h后产酶能力显著降低,如附图1所示。
[0043]菌株按IO6个孢子/ml接种量接种于液体发酵培养基(含1%果胶,0.14%硫酸铵,
0.03%硫酸镁,0.2%磷酸二氢钾,0.03%氯化钙,0.5%硝酸钠,0.1%吐温80,初始pH值5.5,121°C灭菌20min),30 °C,200rpm摇瓶培养48小时后,发酵液8500rpm离心15min,上清液用蒸馏水稀释适当的倍数后进行酶促反应(反应条件:0.5%聚半乳糖醛酸底物,pH4.8乙酸-乙酸钠缓冲液,反应时间15min),以最高的反应酶活力为参照,测定其相对酶活力。结果表明: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60 V,温度在55-65 °C范围时能够保持85%以上的反应活性,温度超过65°C时,酶活力急剧下降,反应温度为70°C时,酶活力只有最高酶活的
22.3%。,如附图2所示。
[0044]菌株按IO6个孢子/ml接种量接种于液体发酵培养基(含1%果胶,0.14%硫酸铵,0.03%硫酸镁,0.2%磷酸二氢钾,0.03%氯化钙,0.5%硝酸钠,0.1%吐温80,起始pH值5.5,121°C灭菌20min),30 °C,200rpm摇瓶培养48小时后,发酵液8500rpm离心15min,取上清液稀释适当倍数后置于不同PH值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配制的0.5%聚半乳糖醛酸反应体系中进行酶促反应,反应温度60°C,反应时间15min,以最高的反应酶活作为参照,测定其相对酶活力。结果表明:草酸青霉PCl所产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最适反应pH为5.2,最适反应PH范围为4.8-5.4,pH值超过5.4时,酶活力急剧下降,表明该酶为酸性果胶酶,如附图3所示。
[0045]菌株按IO6个孢子/ml接种量接种于液体发酵培养基(含1%果胶,0.14%硫酸铵,0.03%硫酸镁,0.2%磷酸二氢钾,0.03%氯化钙,0.5%硝酸钠,0.1%吐温80,初始pH值5.5,121°C灭菌20min),30°C,200rpm摇瓶培养48小时后,发酵液8500rpm离心15min,取上清液用pH5.2乙酸-乙酸钠缓冲液配制的0.5%聚半乳糖醛酸溶液稀释适当倍数后于不同温度和保温时间处理,然后进行酶促反应,以未经保温处理作为参照,测定其相对酶活力。结果表明该果胶酶在50°C下保持15min、30mim,60min,90min时,其剩余相对酶活力分别为:87.6%, 79.0%, 59.8%, 43.3%,温度上升至55°C时,剩余相对酶活力分别为64.1%, 34.5%,25.4%, 27.6%,由此可见 随着温度的升高及保温时间的延长,酶的热稳定性下降,如附图4所示。
[0046]实施例4:菌株的应用
利用实施例1分离选育得到的菌株用于发酵制备产高温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步骤如
下:
O菌种活化
菌种以斜面保存在4°c冰箱或以冻干品保存在-80°c冰箱。利用CCTCC No:M2013627

酸青霉菌菌株PCl发酵生产果胶酶时,先将保藏的菌种取出冰箱恢复常温,接种PDA琼脂培养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水1000ml, pH自然,121°C灭菌20min),30°C培养箱中培养5-6天至产孢,收集孢子并制备孢子悬液,用于产酶发酵培养。
[0047]2)产酶发酵培养
孢子悬液按IO6个孢子/ml接种量接种于液体发酵培养基(含1%果胶,0.14%硫酸铵,
0.03%硫酸镁,0.2%磷酸二氢钾,0.03%氯化钙,0.5%硝酸钠,0.1%吐温80,起始pH值5.5,121°C灭菌20min)中培养48-60h,收集培养液,8500rpm离心15min,所得上清即为菌株PCl所产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粗酶液。
[0048]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方案仅是对本发明的说明而不能限制本发明,权利要求中指出了本发明保护主题,因此,在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相当的含义和范围内的任何改变,都应当认为是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产高温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草酸青霉菌菌株,其特征在于,该草酸青霉菌菌株保藏编号为 CCTCC N0.M201362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高温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草酸青霉菌菌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草酸青霉菌菌株发酵产得高温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催化反应温度为55-65°C,在55-65°C条件下保持85%以上的酶活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高温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草酸青霉菌菌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草酸青霉菌菌株发酵产高温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稳定期为发酵培养开始后第36-72小时。
4.一种产高温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草酸青霉菌菌株的应用,其特征在于,保藏编号为CCTCC N0.M2013627产高温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草酸青霉菌菌株在高温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发酵生产方面的应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产高温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草酸青霉菌菌株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草酸青霉菌菌株发酵产得高温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催化反应温度为55-65°C,在55-65°C条件下保持85%以上的酶活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产高温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草酸青霉菌菌株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草酸青霉菌菌株发酵所用培养基为:1-2%果胶,0.1-0.2%硫酸铵,0.01-0.05%硫酸镁,0.1-0.3%磷酸二氢钾,0.01-0.05%氯化钙,0.5-1.0%硝酸钠,0.1-0.5%吐温80,初始 PH 值为 5.0-6.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产高温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草酸青霉菌菌株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草酸青霉菌菌株发酵条件为:30-37°C条件下,摇床转速200-300rpm培养。
8.根 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产高温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草酸青霉菌菌株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草酸青霉菌菌株发酵产高温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稳定期为发酵培养开始后第36-72小时。
【文档编号】C12N1/14GK103773700SQ201410048791
【公开日】2014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12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12日
【发明者】卢波, 陈东, 程忠, 张穗生, 芦志龙, 吴仁智, 陆琦, 彭立新, 黄日波 申请人:广西科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