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叶多酚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18128阅读:89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竹叶主要活性成分多酚为主的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食品与保健品加工领域。



背景技术:

竹子是禾本科(Poaceae)竹亚科(Bambusoideae)多年生常绿植物,具有分布广泛、再生能力强,一次播种可永久利用等特点。我国是世界上主要的产竹国,无论是竹子的种类、面积、蓄积量都雄踞世界首位。我国竹林的种类已知有39属500余种,竹林总面积约420万公顷。我国拥有悠久的竹子药食文化,竹叶中含有丰富的多酚类物质,在防治高血糖、高血脂、癌症、细胞衰老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功效。

研究发现,植物多酚类化合物易受温度、光照及pH的影响,引起含量及生物活性的降低,大大降低其营养保健价值。本发明依托胶囊化技术制备竹叶多酚软胶囊,不仅保持了竹叶多酚含量及生物活性的稳定性,而且竹叶多酚软胶囊产品制备工艺简单可行。该发明更新了竹资源产品结构和消费方式,对于提高我国竹叶资源精深加工水平,促进竹叶资源相关食品或保健品业的发展,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活性高含量的竹叶多酚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该胶囊能有效降低竹叶多酚营养成分的损失,利于人体吸收,储存运输方便。

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竹叶多酚软胶囊内容物,由竹叶多酚-VE干粉混合物与软胶囊内容物基质构成。

2、本发明所述的竹叶多酚软胶囊内容物,其特征在于,竹叶多酚-VE干粉混合物与软胶囊内容物基质的质量比为1∶2.5。

3、本发明所述的竹叶多酚软胶囊内容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竹叶多酚-VE干粉混合物为100目的竹叶多酚提取物粉末与VE干粉的混合物,所述竹叶多酚提取物粉末与VE干粉的质量比为4∶1,所述竹叶多酚提取物粉末多酚含量为20%以上。

4、本发明所述的竹叶多酚软胶囊内容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胶囊内容物基质包括胡麻籽油、蜂蜡、大豆磷脂。

5、本发明所述的竹叶多酚软胶囊内容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胶囊内容物基质按照如下方法制备:将胡麻籽油、蜂蜡、大豆磷脂按质量比1∶2%∶1%混合,加热至40℃使物料完全溶解,冷却至室温。

6、本发明提供一种竹叶多酚软胶囊,包含竹叶多酚软胶囊内容物以及包覆于竹叶多酚软胶囊内容物表面的囊壳。

7、本发明所述的竹叶多酚软胶囊,其特征在于,每粒胶囊1.25±0.1g,每粒胶囊竹叶多酚含量为57.0±0.1mg。

8、本发明所述的竹叶多酚软胶囊的制备方法,具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竹叶多酚-VE干粉混合物与软胶囊内容物基质混合,搅拌至均匀,制得软胶囊内容物,将软胶囊内容物送至软胶囊制备机上,压制成竹叶多酚软胶囊,分瓶包装,贴标签,制成成品。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1)除去腐烂发霉的竹叶,将竹叶自然风干,用万能粉碎机粉碎后制得竹叶干粉,其中竹叶多酚含量占竹叶干粉重量的1.6%左右;

(2)采用超声波辅助技术提取竹叶干粉,制得竹叶多酚提取物,竹叶多酚提取物中竹叶多酚含量可达到20%以上;

(3)按照配方将竹叶多酚提取物、VE粉、胡麻籽油、蜂蜡及大豆磷脂按比例混合,制得竹叶多酚软胶囊内容物,利用软胶囊制备机将其压制成竹叶多酚软胶囊;

(4)装瓶贴标签即得成品,其中每粒胶囊竹叶多酚可达57mg。

本发明有效避免了高温、光照、氧化等不利因素对竹叶多酚的影响,避免了活性成分的损失,可保持竹叶多酚稳定,具有降糖、降脂、抗氧化的作用。本品以胶囊为载体,每粒胶囊中含竹叶多酚活性成分2%以上。实验证明,每粒胶囊具有降糖的能力,其中竹叶多酚对猪胰α-淀粉酶的半抑制浓度为0.174mg/mL,且无任何防腐剂,有利于吸收,同时也为运输、携带、服用带来了方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竹叶多酚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本发明的方法及应用已经通过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发明内容、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的方法和应用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来实现和应用本发明技术。

本发明采用的仪器皆为普通市售品,皆可于市场购得。

本发明为一种竹叶多酚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由胶囊外壳和内容物组成,其制备步骤如下:

1.制备竹叶多酚提取物

(1)除去腐烂发霉的竹叶,将竹叶自然风干,用万能粉碎机粉碎,用100目筛对粉碎后的竹叶进行筛滤,制得竹叶干粉;

(2)称取竹叶干粉于圆底烧瓶中,在所述的圆底烧瓶中加入60%的乙醇溶液形成竹叶干粉乙醇溶液,所述竹叶干粉质量与所述60%的乙醇溶液体积的比值1∶8,所述竹叶干粉质量单位为克,所述60%的乙醇溶液体积单位为毫升,所述60%的乙醇溶液事先用6M盐酸调pH值至3.5;

(3)将所述竹叶干粉乙醇溶液室温放置浸泡12小时,得到竹叶干粉浸泡液;

(4)将竹叶干粉浸泡液放入超声波提取装置中,设定温度60-70℃,超声功率300W,超声时间30分钟,超声提取完毕,将物料冷却至室温,倾倒出上清液,上清液用布氏漏斗过滤,得竹叶多酚提取液;

(5)将所述竹叶多酚提取液在旋转蒸发仪上进行浓缩,脱除溶剂,其中所述旋转蒸发仪真空度为0.09Mpa,水浴温度控制在45-50℃之间,脱溶至脱溶瓶中剩余少量料液且能倾倒出来,停止脱溶,将脱除溶剂后的料液倒入表面皿中,置于真空冷动干燥机中冷冻至干,得竹叶多酚提取物,所述竹叶多酚提取物多酚含量为20%以上。

2.制备竹叶多酚软胶囊

(1)将竹叶多酚提取物粉碎,过100目筛,得竹叶多酚干粉,将竹叶多酚干粉与VE干粉混合,制得竹叶多酚-VE混合物,所述竹叶多酚提取物与所述VE粉质量比为4∶1;

(2)将胡麻籽油、蜂蜡、大豆磷脂按1∶2%∶1%质量比混合,加热至40℃,使得上述物料完全溶解,冷却至室温,制得软胶囊内容物基质;

(3)将竹叶多酚-VE混合物与软胶囊内容物基质混合,用搅拌桨搅拌至物料均匀,所述竹叶多酚-VE混合物与软胶囊内容物基质质量比值为1∶2.5,制得软胶囊内容物;

(4)将软胶囊内容物送至软胶囊制备机上,压制成竹叶多酚软胶囊,每粒胶囊1.25±0.1g,每粒胶囊竹叶多酚含量为57.0±0.1mg;

(5)将竹叶多酚软胶囊分瓶包装,每瓶100粒,贴标签。

采用本发明制备竹叶多酚软胶囊的方法,制得的软胶囊竹叶多酚的含量及生物活性稳定性高,软胶囊内容物的流动性、均匀性、粘稠度、切断性及沉降比等指标较优,同时,软胶囊制备工艺简单,利于产业化。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制备竹叶多酚提取物

称取200g粉碎至100目的竹叶粉于圆底烧瓶中,加入1600mL60%乙醇溶液,60%乙醇溶液事先用6M盐酸调至pH3.5,竹叶粉乙醇溶液室温浸泡12hr,竹叶粉浸泡液放入超声波提取装置中,设定温度60-70℃,超声功率300W,超声时间30分钟,超声提取完毕,将物料冷却至室温,倾倒出上清液,上清液用布氏漏斗过滤,得竹叶多酚提取液,将竹叶多酚提取液在旋转蒸发仪上进行浓缩,旋转蒸发仪真空度为0.09Mpa,水浴温度控制在45-50℃之间,脱溶至脱溶瓶中剩余少量料液且能倾倒出来,停止脱溶,将脱除溶剂后的料液倒入表面皿中,置于真空冷动干燥机中冷冻至干,得竹叶多酚提取物,所述竹叶多酚提取物多酚含量为20%以上。

实施例2:制备竹叶多酚软胶囊

将实施例1制备的竹叶多酚提取物粉碎,过100目筛,将竹叶多酚干粉100g与25gVE粉混合,制得竹叶多酚-VE混合物;将胡麻籽油303g、蜂蜡6.25g、大豆磷脂3.13g混合,加热至40℃,使得物料完全溶解,冷却至室温,制得软胶囊内容物基质;将竹叶多酚-VE混合物与内容物基质混合,用搅拌桨搅拌至物料均匀,制得软胶囊内容物;将软胶囊内容物送至软胶囊制备机上,压制成竹叶多酚软胶囊,每粒胶囊1.25±0.1g,其中每粒竹叶多酚含量为57.0±0.1mg,将竹叶多酚软胶囊分瓶包装,每瓶100粒,贴标签。

实施例3:竹叶多酚软胶囊多酚含量及降糖活性稳定性评价

将实施例2制备好的竹叶多酚软胶囊储存0、6及12个月后,取出软胶囊内容物,分别采用分光光度法测试软胶囊内容物竹叶多酚含量,采用对猪胰α-淀粉酶抑制能力评价体外降糖活性,具体测试结果如下表1,从表1中可看出,软胶囊储存0-12个月过程中,竹叶多酚的含量及降糖活性稳定,储存时间内,两项指标测试值相对标准偏差均在10%以内,竹叶多酚软胶囊多酚含量及降糖活性稳定,竹叶多酚软胶囊产品质量稳定。采用本发明制备竹叶多酚软胶囊的方法,软胶囊中竹叶多酚的含量及生物活性稳定性高。

表1.软胶囊储存过程中多酚含量及降糖活性

实施例4:软胶囊内容物指标评价

将实施例1制备的竹叶多酚提取物粉碎,过100目筛,将竹叶多酚干粉100g与25g VE粉混合,制得竹叶多酚-VE混合物;将胡麻籽油303g、蜂蜡6.25g、大豆磷脂3.13g混合,加热至40℃,使得物料完全溶解,冷却至室温,制得软胶囊内容物基质;将竹叶多酚-VE混合物与软胶囊内容物基质混合,用搅拌桨搅拌至物料均匀,制得软胶囊内容物。采用软胶囊内容物通用评价方法考察它的流动性、均匀性、粘稠度、切断性及沉降比,表2为各项指标评价结果,数据显示各项指标较优,符合软胶囊生产灌装的要求。

表2.胶囊内容物指标评价结果

注a:均匀性、粘稠度、流动性和切断性分为5个等级,1分为最差,5分为最好。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