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茶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328663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红茶的制备方法,属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红茶属全发酵茶是以茶树的芽叶为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故名红茶。目前众多的红茶因原料以及加工工艺的不足,导致品质无法稳定控制,在形成茶汤时,色泽偏暗,口感生涩,难以满足日常消费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红茶的制备方法,可以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红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茶:采茶时用布袋或竹制品装,下雨天或露水大时不采茶;

2)萎凋:将鲜叶置于室内,摊叶厚度1.5~2.5cm,在室内温度27℃下萎凋15小时,期间翻动2~3次,至芽叶含水量达到65%即可;

3)揉捻:揉捻要求是,对于较嫩的芽叶,揉捻过程中压力宜轻,时间在20~30分钟,对于粗老芽叶,加压相应较重,揉捻时间在30~40分钟;

4)发酵:将揉捻叶均匀、松散堆放于发酵盘内,厚度3~5cm,将发酵盘置于烘焙发酵室内进行通氧发酵,发酵室温度27~30℃,湿度90~100%,发酵时间2.5~3小时,待叶色转黄红色时,即可停止发酵,进入下一工序;

5)初烘:采用薄摊快烘的方式,将发酵后的茶叶在120~125℃下烘干至含水量65~75%,摊凉至室温;

6)烘培足干:初烘后的茶叶采用五段式进行烘培足干,第一段温度75~82℃、时间1.5~2小时,第二段温度82~90℃、时间1.5~2小时,第三段温度90~95℃、时间1.5~2小时,第四段温度110~130℃、时间0.5~1小时,第五段温度140~150℃、时间20~35分钟;

7)、包装入库:烘培足干后的茶叶经摊凉冷却后,放入冷库保存2~3天后即得成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发明制茶方法制成的红茶,具有品质稳定,色泽良好,口感滑嫩等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介绍,

实施例1:

一种红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茶:采茶时用布袋或竹制品装,下雨天或露水大时不采茶;

2)萎凋:将鲜叶置于室内,摊叶厚度1.5~2.5cm,在室内温度27℃下萎凋15小时,期间翻动2~3次,至芽叶含水量达到65%即可;

3)揉捻:揉捻要求是,对于较嫩的芽叶,揉捻过程中压力宜轻,时间在20~30分钟,对于粗老芽叶,加压相应较重,揉捻时间在30~40分钟;

4)发酵:将揉捻叶均匀、松散堆放于发酵盘内,厚度3~5cm,将发酵盘置于烘焙发酵室内进行通氧发酵,发酵室温度27℃,湿度90%,发酵时间2.5小时,待叶色转黄红色时,即可停止发酵,进入下一工序;

5)初烘:采用薄摊快烘的方式,将发酵后的茶叶在120℃下烘干至含水量65~75%,摊凉至室温;

6)烘培足干:初烘后的茶叶采用五段式进行烘培足干,第一段温度75℃、时间1.5小时,第二段温度82℃、时间1.5小时,第三段温度90℃、时间1.5小时,第四段温度110℃、时间0.5小时,第五段温度140℃、时间20分钟;

7)、包装入库:烘培足干后的茶叶经摊凉冷却后,放入冷库保存2~3天后即得成品。

实施例2:

一种红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茶:采茶时用布袋或竹制品装,下雨天或露水大时不采茶;

2)萎凋:将鲜叶置于室内,摊叶厚度1.5~2.5cm,在室内温度27℃下萎凋15小时,期间翻动2~3次,至芽叶含水量达到65%即可;

3)揉捻:揉捻要求是,对于较嫩的芽叶,揉捻过程中压力宜轻,时间在20~30分钟,对于粗老芽叶,加压相应较重,揉捻时间在30~40分钟;

4)发酵:将揉捻叶均匀、松散堆放于发酵盘内,厚度3~5cm,将发酵盘置于烘焙发酵室内进行通氧发酵,发酵室温度30℃,湿度100%,发酵时间3小时,待叶色转黄红色时,即可停止发酵,进入下一工序;

5)初烘:采用薄摊快烘的方式,将发酵后的茶叶在125℃下烘干至含水量65~75%,摊凉至室温;

6)烘培足干:初烘后的茶叶采用五段式进行烘培足干,第一段温度82℃、时间2小时,第二段温度90℃、时间2小时,第三段温度95℃、时间2小时,第四段温度130℃、时间1小时,第五段温度150℃、时间35分钟;

7)、包装入库:烘培足干后的茶叶经摊凉冷却后,放入冷库保存2~3天后即得成品。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茶;2)萎凋;3)揉捻;4)发酵;5)初烘;6)烘培足干;7)、包装入库。采用本发明制茶方法制成的红茶,具有品质稳定,色泽良好,口感滑嫩等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吴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兴义市天瑞核桃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技术研发日:2016.10.27
技术公布日:2018.05.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