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茶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328661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绿茶的制备方法,属于制茶叶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绿茶是历史最早的茶类。绿茶的加工,简单地可以分为杀青、揉捻和干燥三个步骤。在现有的茶叶制作工艺中,由于在高温和高氧含量的条件下进行长时间的机械理条及烘炒,导致了茶叶的型、色、味和营养成份的破坏,在热水冲泡时茶叶的颜色、香气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绿茶的制备方法,所制成的茶叶具有色泽佳,味道香(有栗香、嫩香和密兰香三味一体)等特点,可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绿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茶:采茶时用布袋或竹制品装,下雨天或露水大时不采茶;

2)摊凉:摊凉时用簸箕或晒席,摊放1h-2h,茶叶表面水蒸发干至80%即可;

3)杀青:杀青至无青草气味、焦气味和水闷气味,同时至杀青叶水分含量一致,叶质柔软度相近,化学变化程度相近;

4)揉捻:揉捻要求是,对于较嫩的芽叶,揉捻过程中压力宜轻,时间在10~20分钟,对于粗老芽叶,加压相应较重,揉捻时间在20~30分钟;

5)做形:制成条形、芽形、卷曲形、针形、珠形或球形;

6)烘干:在90℃~100℃范围内对茶叶进行烘干处理;

7)提香:将经烘干处理的茶叶摊凉后放入提香机进行提香处理,其中,先在85℃提香60分钟,取出摊凉冷后再次放入提香机内在115℃提香15分钟;

8)包装入库。

在做形步骤时,当茶叶达到六成干时,即火温到90度~100度时转入人搓团提毫工序。

所述人搓团提毫工序为开始搓大团,然后小团,塑造外形,到七成干时用轻一重一轻的手法进行提毫到白毫显露近八成干时即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发明制茶方法制成的茶叶,拥有集栗香、嫩香和密兰香三味一体,口感清香,色泽亮佳等特点,其中栗香即炒熟板栗香,嫩香即煮熟鲜嫩玉米香,密兰香即蜜糖香与兰花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介绍,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本发明一种绿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茶:采茶时用布袋或竹制品装,下雨天或露水大时不采茶。

2)摊凉:摊凉时用簸箕或晒席,摊放1h-2h,茶叶表面水蒸发干至80%即可。

3)杀青:杀青至无青草气味、焦气味和水闷气味,同时至杀青叶水分含量一致,叶质柔软度相近,化学变化程度相近;具体的判断方法为:一看,看叶色是否己经由鲜绿转为暗绿;二闻,青草气消失,茶叶显露;三触摸,手捏叶软,略有粘性,嫩茎醒折之不断,紧捏叶子成团,稍有弹性。

4)揉捻:揉捻要求是,对于较嫩的芽叶,揉捻过程中压力宜轻,时间在10~20分钟,对于粗老芽叶,加压相应较重,揉捻时间在20~30分钟;低级原料经筛分后,如果筛面茶条索松泡,可以复揉。

5)做形:制成条形、芽形、卷曲形、针形、珠形或球形,当茶叶达到六成干时,即火温到90度~100度时转入人搓团提毫工序,即开始搓大团,然后小团,塑造外形,到七成干时用轻一重一轻的手法进行提毫到白毫显露近八成干时即可。

6)烘干:在90℃~100℃范围内对茶叶进行烘干处理。

7)提香:将经烘干处理的茶叶摊凉后放入提香机进行提香处理,其中,先在85℃提香60分钟,取出摊凉冷后再次放入提香机内在115℃提香15分钟。

8)包装入库:入库毛茶要按品质、批次、级别进行拼和,然后筛选分。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绿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茶;2)摊凉;3)杀青:杀青至无青草气味、焦气味和水闷气味,同时至杀青叶水分含量一致,叶质柔软度相近,化学变化程度相近;4)揉捻:对于较嫩的芽叶,揉捻过程中压力宜轻,时间在10~20分钟,对于粗老芽叶,加压相应较重,揉捻时间在20~30分钟;5)做形;6)烘干:在90℃~100℃范围内对茶叶进行烘干处理;7)提香:将经烘干处理的茶叶摊凉后放入提香机进行提香处理,其中,先在85℃提香60分钟,取出摊凉冷后再次放入提香机内在115℃提香15分钟;8)包装入库。采用本发明方法制成的茶叶,拥有集栗香、嫩香和密兰香三味一体,口感清香,色泽亮佳等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吴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黔西南州贵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6.10.27
技术公布日:2018.05.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