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果蔬保鲜包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翠冠梨的保鲜包装工艺。
背景技术:
翠冠梨是国内最早成熟的蜜梨品种,七月上中旬成熟,比北方的鸭梨及砀山梨早2至3个月上市,单果重200克,最大500克,果实可食率达96%。肉质细嫩、柔软多汁、化渣,石细胞极小,味浓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14%,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改、磷、铁等微量元素,营养价值高,具有较高的医用价值,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因此近几年翠冠梨产业发展很快,栽培面积和产量都大幅上升,但是翠冠梨成熟时间较集中,保鲜时间较短,导致其销售期过于集中,难以长期供应市场,因此采后贮藏保鲜工作越来越迫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翠冠梨的保鲜包装工艺,可解决现有翠冠梨保鲜时间短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翠冠梨的保鲜包装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采收、挑选:采收新鲜的翠冠梨,挑选品质好的翠冠梨进行保鲜包装;
2)预冷:将步骤1)挑选出的翠冠梨放入真空预冷设备中进行预冷,预冷到15℃以下,然后取出吹干;
3)浸渍保鲜剂:将步骤2)处理后的翠冠梨浸入保鲜剂中,浸泡10-15min后取出吹干;其中所述保鲜剂的成分及重量配比为:碳酸氢钠25-30份、蔗糖酯7-12份、柠檬酸6-10份、水60-70份;
4)套袋:采用透明聚乙烯包装袋对步骤3)处理后的翠冠梨进行逐个套袋包装;
5)充入保鲜气体:对步骤4)处理好后的包装袋内充入保鲜气体;
6)封口、质检、入库:充气完成后,依次进行封口、品质检验、入库处理。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步骤5)中的保鲜气体为氮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保鲜气体。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氮气与二氧化碳的混合质量比为4: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首先对新鲜采摘的翠冠梨进行预冷处理,然后浸渍保鲜剂,最后进行套袋及气体置换处理,该包装工艺可以可靠延长翠冠梨的保鲜时间,并使其口感优于采收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实施例一:
一种翠冠梨的保鲜包装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采收、挑选:采收新鲜的翠冠梨,挑选品质好的翠冠梨进行保鲜包装;
2)预冷:将步骤1)挑选出的翠冠梨放入真空预冷设备中进行预冷,预冷到15℃以下,然后取出吹干;
3)浸渍保鲜剂:将步骤2)处理后的翠冠梨浸入保鲜剂中,浸泡10min后取出吹干;其中所述保鲜剂的成分及重量配比为:碳酸氢钠25份、蔗糖酯7份、柠檬酸6份、水60份;
4)套袋:采用透明聚乙烯包装袋对步骤3)处理后的翠冠梨进行逐个套袋包装;
5)充入保鲜气体:对步骤4)处理好后的包装袋内充入保鲜气体;其中所述保鲜气体为混合质量比为4:1的氮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保鲜气体;
6)封口、质检、入库:充气完成后,依次进行封口、品质检验、入库处理。
实施例二:
一种翠冠梨的保鲜包装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采收、挑选:采收新鲜的翠冠梨,挑选品质好的翠冠梨进行保鲜包装;
2)预冷:将步骤1)挑选出的翠冠梨放入真空预冷设备中进行预冷,预冷到15℃以下,然后取出吹干;
3)浸渍保鲜剂:将步骤2)处理后的翠冠梨浸入保鲜剂中,浸泡12min后取出吹干;其中所述保鲜剂的成分及重量配比为:碳酸氢钠28份、蔗糖酯8份、柠檬酸9份、水65份;
4)套袋:采用透明聚乙烯包装袋对步骤3)处理后的翠冠梨进行逐个套袋包装;
5)充入保鲜气体:对步骤4)处理好后的包装袋内充入保鲜气体;其中所述保鲜气体为混合质量比为4:1的氮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保鲜气体;
6)封口、质检、入库:充气完成后,依次进行封口、品质检验、入库处理。
实施例三:
一种翠冠梨的保鲜包装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采收、挑选:采收新鲜的翠冠梨,挑选品质好的翠冠梨进行保鲜包装;
2)预冷:将步骤1)挑选出的翠冠梨放入真空预冷设备中进行预冷,预冷到15℃以下,然后取出吹干;
3)浸渍保鲜剂:将步骤2)处理后的翠冠梨浸入保鲜剂中,浸泡15min后取出吹干;其中所述保鲜剂的成分及重量配比为:碳酸氢钠30份、蔗糖酯12份、柠檬酸10份、水70份;
4)套袋:采用透明聚乙烯包装袋对步骤3)处理后的翠冠梨进行逐个套袋包装;
5)充入保鲜气体:对步骤4)处理好后的包装袋内充入保鲜气体;其中所述保鲜气体为混合质量比为4:1的氮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保鲜气体;
6)封口、质检、入库:充气完成后,依次进行封口、品质检验、入库处理。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翠冠梨的保鲜包装工艺,首先对新鲜采摘的翠冠梨进行预冷处理,然后浸渍保鲜剂,最后进行套袋及气体置换处理,该包装工艺可以可靠延长翠冠梨的保鲜时间,并使其口感优于采收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