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笋红茶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08491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紫笋红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红茶再度走俏国内市场,如金骏眉等红茶新贵已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当前的红茶多以春季幼嫩芽、叶为原料,红茶属全发酵茶,是以适宜制作本品的茶树新芽叶为原料,经萎调、揉捻、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因其干茶冲泡后的茶汤和叶底色呈红色而得名。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茶叶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多,仅靠春季生产的茶叶远不能满足人们对茶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夏秋采摘的茶叶通过传统的制茶工艺处理后口味偏苦涩,口感不好,茶农不喜欢用夏秋采摘的茶叶,夏秋采摘的茶叶利用率不高,夏秋季节茶叶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加工方便,且能保证产品外形、汤色、滋味、香气达到优质红茶标准,提高原料利用率,降低操作强度,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的紫笋红茶加工方法。

本发明紫笋红茶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选材,选用夏秋季一叶一芽紫笋叶作为原料;

第二步,萎凋,采取自然萎凋法,将原料薄摊在竹匾中,厚度5-6cm,再将竹匾置于多层的铁架上,萎凋架为10-12层,层距20-30cm,摊叶量1-2kg/平方米,萎凋室气温控制在22-26度,相对湿度为60%~65%,萎凋时间为18-22h;

第三步,揉捻,揉捻间气温在22-24度,相对湿度为85%-95%,由于夏秋季气温高、湿度低,可在地面洒冷水或喷雾以降低室温、提高湿度,采用30型或55型揉捻机,投叶量为揉桶容积的3/4,揉捻分为两次,时间分别为40min和10min,中间使用解块机解块一次,揉捻以叶细胞破碎率达80%-90%、叶片成条率90%-95% 以上和茶汁充分外溢并粘附于叶表面为止;

第四步,发酵,发酵时将揉捻叶放进发酵框内保持通气,在框上盖一湿布达到保湿目的,摊叶厚度一般为10-15cm,发酵时常为8-12h,叶色90%以上变为铜红色,青气逐渐消失,发出清新鲜浓的花果香,叶脉及汁液泛红,或者当3/4的发酵叶泛红便可上烘进行干燥;

第五步,干燥,采用烘焙提香机分两次进行,中间摊晾20min,毛火温度120-130度,时间30min左右,迅速散发水分和去除杂异味;足火温度75-85度,烘至足干,巩固茶叶花果香,确保茶叶耐冲泡。

优选地,发酵时气温控制在22-26度,湿度为90%-95%。

本发明操作简单,加工方便,且能保证产品外形、汤色、滋味、香气达到优质红茶标准,提高原料利用率,降低操作强度,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发明紫笋红茶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选材,选用夏秋季一叶一芽紫笋叶作为原料;

第二步,萎凋,采取自然萎凋法,将原料薄摊在竹匾中,厚度5-6cm,再将竹匾置于多层的铁架上,萎凋架为10-12层,层距20-30cm,摊叶量1-2kg/平方米,萎凋室气温控制在22-26度,相对湿度为60%~65%,萎凋时间为18-22h;

第三步,揉捻,揉捻间气温在22-24度,相对湿度为85%-95%,由于夏秋季气温高、湿度低,可在地面洒冷水或喷雾以降低室温、提高湿度,采用30型或55型揉捻机,投叶量为揉桶容积的3/4,揉捻分为两次,时间分别为40min和10min,中间使用解块机解块一次,揉捻以叶细胞破碎率达80%-90%、叶片成条率90%-95% 以上和茶汁充分外溢并粘附于叶表面为止;

第四步,发酵,发酵时将揉捻叶放进发酵框内保持通气,在框上盖一湿布达到保湿目的,摊叶厚度一般为10-15cm,发酵时常为8-12h,叶色90%以上变为铜红色,青气逐渐消失,发出清新鲜浓的花果香,叶脉及汁液泛红,或者当3/4的发酵叶泛红便可上烘进行干燥;

第五步,干燥,采用烘焙提香机分两次进行,中间摊晾20min,毛火温度120-130度,时间30min左右,迅速散发水分和去除杂异味;足火温度75-85度,烘至足干,巩固茶叶花果香,确保茶叶耐冲泡。

实施例二:

本发明紫笋红茶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选材,选用夏秋季一叶一芽紫笋叶作为原料;

第二步,萎凋,采取自然萎凋法,将原料薄摊在竹匾中,厚度5-6cm,再将竹匾置于多层的铁架上,萎凋架为10-12层,层距20-30cm,摊叶量1-2kg/平方米,萎凋室气温控制在22-26度,相对湿度为60%~65%,萎凋时间为18-22h;

第三步,揉捻,揉捻间气温在22-24度,相对湿度为85%-95%,由于夏秋季气温高、湿度低,可在地面洒冷水或喷雾以降低室温、提高湿度,采用30型或55型揉捻机,投叶量为揉桶容积的3/4,揉捻分为两次,时间分别为40min和10min,中间使用解块机解块一次,揉捻以叶细胞破碎率达80%-90%、叶片成条率90%-95% 以上和茶汁充分外溢并粘附于叶表面为止;

第四步,发酵,发酵时气温控制在22-26度,湿度为90%-95%,发酵时将揉捻叶放进发酵框内保持通气,在框上盖一湿布达到保湿目的,摊叶厚度一般为10-15cm,发酵时常为8-12h,叶色90%以上变为铜红色,青气逐渐消失,发出清新鲜浓的花果香,叶脉及汁液泛红,或者当3/4的发酵叶泛红便可上烘进行干燥;

第五步,干燥,采用烘焙提香机分两次进行,中间摊晾20min,毛火温度120-130度,时间30min左右,迅速散发水分和去除杂异味;足火温度75-85度,烘至足干,巩固茶叶花果香,确保茶叶耐冲泡。

本发明操作简单,加工方便,且能保证产品外形、汤色、滋味、香气达到优质红茶标准,提高原料利用率,降低操作强度,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与仅生产春季名优绿茶相比,茶园亩增产l0公斤干茶,按红茶200元/公斤计算,茶场亩产值增加2000元;或茶农夏秋季每亩采摘40公斤鲜叶,按30元/公斤计算,收人增加1200元,经济效益显著,市场前景可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