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盒饭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45032阅读:787来源:国知局
一种盒饭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盒饭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快餐盒饭食品在装好饭菜后需要进行密封速冻冷藏,之后在送至列车或是飞机上进行加热,然而现有的食品在包装过程中效率较低需要多个人工进行排列递送手工包装,效率较低,且包装机在包装过程中容易出现封膜褶皱破裂的情况,另外配菜的制作及油炸品的制造业存在切菜机效率低,菜品结构不均,油炸品中油炸炉电热管表面留有油炸残渣,若没有及时清理会影响电热管加热效率;在油液的使用方面,现有的电炸炉缺少油液循环处理,不够节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改进,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盒饭制造生产过程中效率较低,能耗较高。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是:一种盒饭生产装置,包括切菜机,电热炸炉及盒饭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盒饭包装装置包括包装机、设置于包装机一侧进料输送带及另一侧的出料输送带,所述包装机包括进料板,所述进料板上具有与食品包装盒的凸起部位相配合的镂空槽,所述进料板下方设有驱动进料板运行的驱动机构,所述进料板上方设有热压上模,所述进料板上还设有与热压上模对应设置的封槽。

进一步的,所述切菜机包括机架、传动机构、输送机构、出料机构和均料机构,传动机构的电机分别与输送机构和备料机构连接并带动其工作,所述输送机构上方设有均料机构,所述均料机构包括竖直固定在机架上表面的立杆,所述立杆之间设有横杆,所述横杆上固定连接有均料杆;所述出料机构为离心式切料机构,用于将蔬菜切成片状,再由输送机构将片状蔬菜输送至下一工序,所述输送机构的进料端下方在竖直方向设有调节螺杆。

进一步的,所述电热炸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内设有油槽,所述油槽内设有电热管装置,所述电热管装置伸出油槽端通过旋转轴与炉体连接,所述油槽的侧面开有进油口,所述油槽底面开有出油口,所述进油口和出油口之间连接有油液循环装置,所述油槽呈V形,且上端两侧水平设有支撑台,所述油槽沿长度方向前端设有置物台。

进一步的,所述热压上膜一旁设有封盖膜卷筒,另一旁设有收膜滚筒,所述封盖膜卷筒与包装机热压装置之间具有调节封盖膜的调节辊,所述包装机上设有一对调节辊固定板,所述调节辊包括调节辊固定板上设有的一对固定辊以及一对固定辊之间的活动辊,所述调节辊固定板对称设置有纵向轨槽,所述活动辊两端位于轨槽内,所述封盖膜绕过固定辊的上部及活动辊的下部。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进料板底部的纵向气缸及用于驱动纵向气缸横向移动的横向气缸,所述纵向气缸上还设有顶针固定板,所述顶针固定板上设有位于镂空槽下方的顶针。

进一步的,所述电热管装置包括若干L型双头电热管,所述电热管的头部穿设有固定在炉体的旋转轴,所述电热管下端沿长度方向依次套接有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所述第二横杆中间铰接有L型拉手,所述拉手的折弯处背面焊接有挂钩,所述拉手的上端为圆形,且套有圆形橡胶套,所述炉体上端内部设有控制箱,所述电热管、油箱、过滤器、电加热筒和阀门均电性连接至控制箱,所述炉体上端外部沿高度方向依次设有第一挂杆和第二挂杆。

进一步的,所述立杆开有长条槽,所述横杆穿过长条槽用螺母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电机、第一传动带、双轴传动轮、第二传动带、偏心轮和第三传动带,电机通过第一传动带将动力传递给双轴传动轮,所述双轴传动轮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二传动带和第三传动带,所述第二传动带将动力传递给偏心轮,所述第三传动带连接有出料机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包装机利用输送带及斜导板能方便地实现包装机的进料,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利用调节辊实现包装膜的紧绷,另外该切菜机上料装置结构简单,利用可上下调节的均料杆与输送带的相对运动,均料杆穿过蔬菜堆内部并将上端的蔬菜铲落至后方,从而降低了蔬菜堆的高度,实现均匀输送,避免后续对蔬菜切丝造成卡死或切断不完全;电热炸炉设计合理,利用拉手推动第二横杆沿电热管移动,将电热管管壁的油炸残渣除尽,拉动拉手并将挂钩挂在第一或第二挂杆上,使得电热管悬空,有利于电热管冷却和清理油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切菜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均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热油炸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A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清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进料板驱动装置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进料板结构俯视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的一种切菜机装置,包括机架110、传动机构120、输送机构130、出料机构140和均料机构150,传动机构120的电机1201分别与输送机构130和出料机构140连接并带动其工作,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130上方设有均料机构150,所述均料机构150包括竖直固定在机架上表面的120根立杆1501,所述立杆1501之间设有横杆1502,所述横杆1502沿长度方向上焊接有4根均料杆1503;所述出料机构140为离心式切料机构,用于将蔬菜切成片状,再由输送机构130将片状蔬菜输送至下一工序,所述输送机构130的进料端下方在竖直方向设有调节螺杆170,即输送机构130将来自出料机构140的片状蔬菜进行向前输送,在输送过程中均料杆1503将成堆的片状蔬菜堆铲散,降低其高度,从而保证了输送带1305均匀的送料至下一工序。

为了设计合理,上述立杆501开有调节范围为5厘米长条槽,所述横杆1502两端带有螺纹,横杆1502穿过长条槽再用螺母进行固定连接。为了设计合理,均料杆1503向下倾斜30度,且其下端设有折弯,便于更好的将片状蔬菜堆铲散。

为了传动合理,上述传动机构120包括电机1201、第一传动带1202、双轴传动轮1203、第二传动带1204、偏心轮1205和第三传动带1402,电机1201通过第一传动带1202将动力传递给双轴传动轮1203,所述双轴传动轮1203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二传动带1204和第三传动带1402,所述第二传动带1204将动力传递给偏心轮1205,所述第三传动带1402连接有出料机构140。

本实用新型包括的一种电热油炸炉,包括炉体210,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210内设有油槽220,所述油槽220内设有电热管装置,所述电热管装置伸出油槽220端通过旋转轴230与炉体210连接,所述油槽220的侧面开有进油240口,所述油槽220底面开有出油口250,所述进油口240和出油口250之间连接有油液循环装置。为了油炸方便,上述油槽220呈V形,且上端两侧水平设有支撑台2201,用于放置炸网260,炸网260在电热管装置的上方。

为了设计合理,上述电热管装置包括230个不锈钢L型双头电热管290,所述电热管290的头部穿设有固定在炉体210的旋转轴230,所述电热管290下端沿长度方向依次套接有第一横杆280和第二横杆270,所述第二横杆270中间铰接有L型拉手2110,所述拉手210的折弯处背面焊接有挂钩2101,所述拉手210的上端为圆形,且套有圆形橡胶套,避免烫伤。

为了设计合理,第一横杆280、第二横杆270与电热管290用螺栓连接,第二横杆270在拉手2110的推动下可沿电热管290移动,即拉手2110向上转动一定角度后,再往前推即可带动第二横杆270移动。

为了设计合理,油槽220沿长度方向前端设有置物台2202,置物台2202的高度低于炸网260的高度,且炸网260末端贴近置物台2202边缘,当油炸完毕后,向上拉动拉手2110,炸网260在拉手210的带动下往前倾斜,炸网6上的食物在重力的作用下落至置物台2202上,即可继续下一次油炸。

为了合理处理油液,上述油液循环装置包括炉体外部的油箱211,所述油箱211与进油口4之间用油管连通,所述出油口250与油箱211之间用油管依次连接有过滤器212和电加热桶213,使用过的油经过出油口250后先在过滤器212进行过滤,接着在电加热桶213进行加热,即可得到可重复使用的油。为了控制油液进出,上述进油口240和出油口250均连接有阀门。为了控制合理,上述炉体210上端内部设有控制箱214,所述电热管290、油箱211、过滤器212、电加热桶213和阀门均电性连接至控制箱214。为了设计合理,所述炉体210上端外部沿高度方向依次设有第一挂杆2141和第二挂杆2142,第一挂杆2141和第二挂杆2142的间距为10厘米。

如图6~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包装机包装成型机构,包括包装机310及设置于包装机310一侧进料输送带320,所述包装机另一侧设有出料输送带330。所述包装机310包括进料板3110,所述进料板3110上具有与食品包装盒的凸起部位相配合的镂空槽3111,所述进料板3110上方设有热压上模340,所述进料板上还设有与热压上模340对应设置的封槽3114。

所述进料板3110下方设有驱动进料板运行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进料板底部的纵向气缸3112及用于驱动纵向气缸横向移动的横向气缸3113。横向气缸113实现进料板3110位于热压上模内或外部,而纵向气缸3112则实现进料输送带上的包装盒上的落料。

所述包装机310包括热压上模及设置于热压上模旁侧的封盖膜卷筒3120,另一旁设有收膜滚筒3160,热压上模340通过热压方式对应封槽部位对封盖膜进行烫压使封盖膜紧紧封住饭盒,同时余料封膜继续通过收膜卷筒3130收起。

为了保证封膜的绷紧,所述封盖膜卷筒3120与包装机热压上模之间具有调节封盖膜的调节辊,所述包装机上设有一对调节辊固定板3130,所述调节辊包括调节辊固定板130上设有一对固定辊3140,一对固定辊3140之间设有活动辊3150,所述调节辊固定板130对称设置有纵向轨槽3131,所述活动辊3150两端位于轨槽3131内,所述封盖膜绕过固定辊的上部及活动辊的下部,由于活动辊3150的重力作用实现封盖膜的紧绷。

所述纵向气缸3112上还设有顶针固定板3115,所述顶针固定板3115上设有位于镂空槽下方的顶针3116。工作时,纵向气缸3112提升后饭盒完全置于镂空槽内进行热压封膜,同时收膜滚筒3160旋转实现封膜的移动,初始时饭盒通过镂空槽3111置放在顶针3116上方,纵向气缸3112抬起后饭盒完全进入镂空槽内进行热压,之后横向气缸3113平移实现出料,纵向气缸3112下移利用顶针使饭盒凸起以利于后续操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