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定位结构的甘蔗去皮的改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03587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定位结构的甘蔗去皮的改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定位结构的甘蔗去皮的改良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农业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进行甘蔗研究前,需将甘蔗进行去皮处理,再对甘蔗进行榨汁,而后再对汁液进行深入研究,从而防止甘蔗皮中含有的成分对甘蔗汁成分研究的影响。

目前,甘蔗去皮基本上是通过手工工具刨削完成,整体效率较低,劳动强度大,另外,甘蔗皮很容易伤到工作人员的手,非常不方便,虽然现在市面上也有一些甘蔗去皮装置,但是这些去皮装置结构复杂,并且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定位结构的甘蔗去皮的改良装置,该具有定位结构的甘蔗去皮的改良装置简单,并能够高效的完成甘蔗去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定位结构的甘蔗去皮的改良装置,所述改良装置包括有支撑架、卡固结构、安装架、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夹持结构、切割刀片、定位结构及接收篓;所述支撑架包括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对应所述定位结构开设有长条形的安装口;所述卡固结构安装在所述支撑板顶面,用以夹持甘蔗的第一端,并能够相对所述支撑板转动所述甘蔗;所述第一气缸安装在所述支撑板顶面,所述安装架包括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安装在所述第一气缸的第一气缸轴的自由末端;所述接收篓安装在所述连接板上,且位于所述连接板远离甘蔗第一端所在一侧;所述夹持结构包括有第一夹持片及与第一夹持片相对的第二夹持片,所述第一夹持片安装在所述连接板一端且位于所述接收篓的相反一侧,所述第二气缸安装在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且与所述第一夹持片位于所述连接板的相同侧,所述第二夹持片安装在所述第二气缸的第二气缸轴上,并面对所述第一夹持片的一侧开设有缺口;所述定位结构包括有第三气缸、定位杆及定位圈;所述第三气缸安装在所述支撑板的底面,所述定位杆安装在所述第三气缸的第三气缸轴末端,并且部分穿过所述安装口而露出所述支撑板的顶面,所述定位圈安装所述定位杆上,所述第三气缸能够经由所述第三气缸轴、定位杆驱动所述定位圈朝向甘蔗第一端移动;所述切割刀片安装在所述第二气缸轴上,并且部分露出所述缺口;所述第一气缸能够驱动所述第一气缸轴相对所述支撑架朝向甘蔗第一端所在一侧移动,从而带动所述安装架、夹持结构及切割刀片朝向甘蔗第一端所在一侧移动;所述第二气缸能够通过所述第二气缸轴驱动所述第二夹持片相对所述第一夹持片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夹持片与所述第一夹持片抵靠,甘蔗的第二端能够穿过所述定位圈后夹持在述缺口与所述第一夹持片之间,所述切割刀片在甘蔗转动时能够削除甘蔗皮;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夹持片脱离所述第一夹持片,所述切割刀片脱离甘蔗。

优选地,所述卡固结构包括有卡盘及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安装在所述支撑板的顶面,所述卡盘安装在所述固定底座上,并包括有卡爪,所述卡爪的中心形成有用以抓紧甘蔗第一端的卡孔,所述卡爪能够相对所述支撑板转动,从而带动甘蔗转动;所述卡爪的中心轴与所述支撑架平行。

优选地,所述固定底座包括第一固定板及与第一固定板相对的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位于所述切割刀片的一侧,所述卡盘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上,所述卡爪的连接轴安装在所述第二固定板上,所述连接轴通过一皮带与一驱动装置的驱动轴连接。

优选地,所述定位杆的中心轴分别与所述第三气缸轴的中心轴及支撑板垂直。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平行,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及所述第二固定板相互平行。

优选地,所述安装架还包括有两连杆,所述两连杆分别安装在所述连接板两端部上,且位于面对甘蔗第一端所在一侧;所述第一夹持片安装在其中一连杆上,所述第二气缸安装在另一连杆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夹持片与所述连接板平行,所述第二夹持片与所述第一夹持片平行。

优选地,所述缺口呈弧形。

优选地,所述改良装置还包括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包括有套筒及衔接片,所述套筒安装在所述第二气缸轴上,所述第二夹持片安装在所述套筒上;所述衔接片安装在所述套筒上,所述切割刀片安装在所述衔接片上。

优选地,所述衔接片与所述第二夹持片相互平行。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卡盘上的卡爪夹持甘蔗的第一端,并通过驱动装置驱动卡爪相对所述固定底座转动,再通过第二气缸驱动夹持结构夹持甘蔗的第二端,所述卡爪转动带动甘蔗转动,切割刀具在甘蔗转动时削除甘蔗皮,同时,第一气缸推动切割刀片朝向甘蔗的第一端移动,从而实现甘蔗去皮,相对人工去皮效率提高了65%以上;同时,所述定位结构用以夹持甘蔗中部,从而防止在切皮过程甘蔗脱离切割刀片,另外一方面,在切割刀片的一侧设置有接收篓,接收篓用以接收已经削过皮的甘蔗,从而防止削好的甘蔗被污染,再者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有定位结构的甘蔗去皮的改良装置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的一立体组装图。

图2是图1具有定位结构的甘蔗去皮的改良装置的另一视角图。

图3是图1具有定位结构的甘蔗去皮的改良装置的另一视角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一具有定位结构的甘蔗去皮的改良装置100包括有一支撑架10、一卡固结构30、一安装架40、一第一气缸50、一夹持结构60、一第二气缸70(见图3)、一切割刀片80、一定位结构90及一接收篓98。

所述支撑架10包括有一支撑板11及若干支撑脚12,所述支撑板11对应所述定位结构90开设有一长条形的安装口111(见图2),所述若干支撑脚12分别安装在所述支撑板11的顶角上,进一步地,每一支撑脚12上还可以安装有一滚轮(图未示),从而方便移动所述改良装置100。

请一起参阅图3,所述卡固结构30安装在所述支撑板11顶面,用以夹持甘蔗的第一端,并能够相对所述支撑板11转动甘蔗,所述卡固结构30包括有一卡盘20及一固定底座25。所述固定底座25安装在所述支撑板11顶面,并位于所述安装口111的一端,所述卡盘20安装在所述固定底座25上,并包括有一卡爪21,所述卡爪21的中心形成有一用以抓紧甘蔗第一端的卡孔211,所述卡爪21能够相对所述支撑板11转动,从而带动甘蔗转动,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卡盘20为气动卡盘,并具有两控制开关,其中一控制开关用以减小卡孔211的内径,另一控制开关用以增大卡孔211的内径,这样就可以抓取不同大小外径的甘蔗。

所述固定底座25进一步包括有一第一固定板251及一与第一固定板251相对的第二固定板252。所述第一固定板251及所述第二固定板252分别安装在所述支撑板11顶面,并且平行设置;另外,所述第一固定板251位于靠近所述切割刀片80一侧,所述卡盘20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板251上,所述卡抓21的连接轴212安装在所述第二固定板252上,所述连接轴212通过一皮带34与一驱动装置33的驱动轴331连接,所述驱动装置33驱动所述驱动轴331转动,所述驱动轴331转动带动所述皮带34转动从而带动所述连接轴212转动,用以带动所述卡爪21转动,进而带动甘蔗相对所述支撑架10转动,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装置33为马达,所述卡爪21的中心轴与所述支撑板11平行。

所述第一气缸50安装在所述支撑板11顶面,并且位于所述固定底座25的一侧,所述安装架40安装在所述第一气缸50的第一气缸轴51上,并且包括有一连接板41。所述连接板41安装在所述第一气缸轴51的自由末端,并且与所述第一固定板251及所述第二固定板252相互平行。所述接收篓98安装在所述连接板41上,且位于所述连接板41远离甘蔗第一端所在一侧,用以接收削过皮的甘蔗。

请参阅图1-3,所述夹持结构60包括有一第一夹持片61及一与第一夹持片61相对的第二夹持片62。所述第一夹持片61安装在所述连接板41的一端且位于所述接收篓98相反一侧,优选地,所述第一夹持片61与所述连接板41平行,并且与所述卡爪21的中心轴垂直。所述第二气缸70安装在所述连接板41的另一端且与所述第一夹持片61位于所述连接板41的相同侧,所述第二夹持片62安装在所述第二气缸70的第二气缸轴71上,并且面对所述第一夹持片61的一侧开设有一缺口621,优选地,所述缺口621呈弧形,并且能够与所述第一夹持片61一起能够夹持甘蔗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夹持片62呈半圆形,并且所述第二夹持片62与所述第一夹持片61相互平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架40还包括有两连杆42,所述两连杆42分别安装在所述连接板41的两端部上,且位于面对甘蔗第一端所在一侧;所述第一夹持片61安装在其中一连杆42上,所述第二气缸70安装在另一连杆42上。所述具有定位结构的甘蔗去皮的改良装置100进一步包括有一固定架63,所述固定架63安装在所述第二气缸轴71上,所述第二夹持片62安装在所述固定架63上,所述切割刀片80安装在所述固定架63上,且部分露出所述缺口621。所述固定架63包括有一套筒631及一衔接片632。所述套筒631套装在所述第二气缸轴71上,所述衔接片632呈L形,并且安装在所述套筒631上。所述第二夹持片62安装在所述套筒631上,所述切割刀片80安装在所述衔接片632的末端。优选地,所述衔接片632与所述第二夹持片62相互平行。

所述定位结构90包括有一第三气缸91、一定位杆92及一定位圈93。所述第三气缸91安装在所述支撑板11的底面,所述定位杆92安装在所述第三气缸91的第三气缸轴911的末端,并且部分穿过所述安装口111而露出所述支撑板11的顶面;所述定位圈93安装在所述定位杆92的末端,并且所述定位圈93的孔径大于甘蔗的外径,优选地,所述定位杆92的中心轴分别与所述支撑板11及所述第三气缸轴911的中心轴垂直。

使用时,将一根甘蔗的第一端卡入所述卡孔211,按下其中一控制开关,使所述卡孔211的内径缩小夹持甘蔗,所述甘蔗第二端依次穿过所述定位圈93、所述缺口621,部分露出所述缺口621,并且开启所述驱动装置33,所述驱动装置33转动所述驱动轴331,所述驱动轴331带动所述皮带34转动,从而通过连接轴212带动所述卡爪21转动,进而转动甘蔗,同时开启所述第二气缸70、第三气缸91,所述第二气缸70通过所述第二气缸轴71驱动所述第二夹持片62相对所述第一夹持片61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夹持片62与所述第一夹持片61抵靠,所述缺口621与所述第一夹持片61一起夹持甘蔗的第二端,所述切割刀片80在驱动装置33驱动甘蔗转动时削除甘蔗皮,同时,启动所述第一气缸50,所述第一气缸50驱动所述第一气缸轴51相对所述支撑架10朝向甘蔗第一端所在一侧移动,从而带动所述安装架40、所述夹持结构60、所述切割刀片80及所述固定架63一起朝向甘蔗第一端所在一侧移动,这样在移动切割刀片80的同时转动甘蔗,从而完成甘蔗去皮,非常方便,同时,所述第三气缸91经由所述第三驱动轴911驱动所述定位圈93朝向第一端移动,用以定位甘蔗,从而防止甘蔗脱离;另外,接收篓98用以接住已经削过皮的甘蔗,保证甘蔗的干净度。

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夹持片62脱离所述第一夹持片61,从而松开甘蔗。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卡盘20上的卡爪21夹持甘蔗的第一端,并通过驱动装置33驱动卡爪21相对所述固定底座25转动,再通过第二气缸70驱动夹持结构60夹持甘蔗的第二端,所述卡爪21转动带动甘蔗转动,切割刀具80在甘蔗转动时削除甘蔗皮,同时,第一气缸50推动切割刀片80朝向甘蔗的第一端移动,从而实现甘蔗去皮,相对人工去皮效率提高了65%以上;同时,第三气缸91能够驱动所述定位圈93朝向第一端移动,所述定位圈93用以定位甘蔗中部,防止甘蔗脱离卡爪21和/或夹持结构60,另外一方面,在切割刀片80的一侧设置有接收篓98,接收篓98用以接收已经削过皮的甘蔗,从而防止削好的甘蔗被污染,再者,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实用新型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专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