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去核切片两步操作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14046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山楂去核切片两步操作一体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山楂加工设备的改进,属果品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集去核、切片于一体的山楂去核切片两步操作一体机。



背景技术:

山楂具有消食化积、活血化瘀的功效,酸甜可口,开胃、美颜、清热,是人们喜爱的一种水果。做成山楂片,不仅利于储存,也是一种重要的食用方法。目前,对于山楂去核设备,有多种报道,不管是手动还是自动,都是通过顶出杆将山楂核顶出,或者是采用圆切刀切出,这种设备,可保留山楂的圆形结构,主要用于制作山楂罐头,不能直接生产山楂片。目前,莱芜万邦食品有限公司申请的发明专利“山楂自动去核切片分类一体机”,申请日2014年8月23日,专利号CN201410417154.0,其公开了它包括机架支腿和水平操作台,水平操作台设在机架支腿的上端,在水平操作台的后部设有长方形垂直框架,在长方形垂直框架的上端中部和长方形垂直框架的腰部横梁中部均设有前伸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伸方管的端部设有垂直顶核气缸,垂直顶核气缸的活塞杆端部设有山楂定位针,山楂定位针对准的水平操作台上的山楂核顶出孔;所述的山楂核顶出孔的直径与垂直顶核气缸的活塞杆直径一致,而其活塞杆的直径与山楂核的生长分布空间直径一致,比要去核的山楂腰部直径小;在山楂核顶出孔的上侧设有翻转式“U”形压脚,通过翻转式“U”形压脚实现在上提山楂定位针时将山楂压住,当平切山楂片时,翻转式“U”形压脚抬起;在上端前伸方管的中部右壁上通过向右伸出的连杆连接控制“U”形压脚翻转气缸;所述的山楂核顶出孔的上侧设有去核山楂分层“U”形拉套,去核山楂分层“U”形拉套的后端连接座与在前、后方向上作推拉运动的平拉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在去核山楂分层“U”形拉套的层间和上、下侧均设有相互平行、等距的三角形平切刀,三角形平切刀的三角刀刃固定设在山楂核顶出孔后沿5—7mm处,三角形平切刀的两端柄通过切刀分层固定座固定在水平操作台上;所述的三角形平切刀后侧的水平操作台上依次设有山楂顶端次片方形漏孔和成品山楂片方形漏孔;所述的水平操作台的后端设有电器控制箱。其不足之处在于:设备比较复杂,制造成本较高;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动作太快,降低了设备操作的安全性,容易对操作人员造成人身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直观,对新鲜的山楂先去核,然后垂直山楂轴向切成四片圆环片,只选取下面三片作为成品,提高加工操作安全性的山楂去核切片两步操作一体机。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山楂去核切片两步操作一体机,包括支架、操作台、固定架、顶核气缸、顶核杆、控制箱、刀架、“U”形拉套、切片气缸、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顶核杆的下端固定设有山楂定位针,顶核杆的直径与山楂核的生长分布空间直径一致,操作台固定设在支架上端,操作台的面板上设有固定架、山楂核漏孔、山楂片漏孔、切片气缸、刀架和“U”形拉套,山楂核漏孔的直径与顶核杆的直径一致,“U”形拉套的两个自由端固定在固定板上,切片气缸的活塞前端与固定板连接固定,山楂片漏孔位于山楂核漏孔和切片气缸之间,刀架位于山楂片漏孔与山楂核漏孔之间,顶核杆位于山楂核漏孔的正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核气缸固定在固定架上部的水平横杆上,顶核气缸的活塞下端固定设有滑动定位板,滑动定位板的下面板上固定设有顶核杆和控制前翻控制板转动的第一拨杆;在山楂片漏孔与刀架之间设有转轴,转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转轴安装座设置在操作台的面板上,转轴的中部设有“U”形压板,“U”形压板的开口与顶核杆相适配,在转轴的一端部固定设有转轴控制板,转轴控制板由后翻控制板和前翻控制板构成,固定板上固定设有控制后翻控制板转动的第二拨杆;所述控制箱内设有变压器、第一电磁换向阀和第二电磁换向阀,变压器接电源,变压器的输出端分别通过导线与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相连接,第一开关通过导线与第一电磁换向阀相连接,第二开关通过导线与第二电磁换向阀相连接,第一电磁换向阀的进气口和第二电磁换向阀的进气口都通过导气管与产生高压空气的气泵相连通,第一电磁换向阀的出气口与顶核气缸相连通,第二电磁换向阀的出气口与切片气缸相连通。

所述控制箱内还设有第一空气过滤器和第二空气过滤器,第一空气过滤器设在第一电磁换向阀与气泵之间的导气管上,第二空气过滤器设在第二电磁换向阀与气泵之间的导气管上。

所述固定架上设有灯和与顶核气缸轴线平行设置的导轨,灯通过导线与控制箱内的变压器相连接,滑动定位板的侧边沿上设有卡在导轨上滑动的滑槽。

所述固定架的上方固定设有山楂储存斗,山楂储存斗的底部设有通孔,通孔通过斜管与山楂出口相连通,山楂出口位于操作台的上面板上。

所述山楂片漏孔的下方固定设有第二出料斗,所述山楂核漏孔的下方固定设有第一出料斗。

所述第一拨杆的自由端位于前翻控制板的上方;所述第二拨杆的自由端位于后翻控制板的上方。

所述的刀架由三个刀片叠放构成,两个刀片之间的间距以及最下面一个刀片到操作台之间的距离都相同,“U”形拉套设有三个,都与固定板连接固定,两个刀片之间以及最下面一个刀片到操作台之间分别放置一个“U”形拉套。

所述操作台上还设有拉簧固定销,转轴的一端固定设有调节杆,调节杆的自由端与拉簧固定销之间设有拉簧。

所述控制箱固定设置在操作台上。

所述顶核杆的直径为10—12毫米。

所述第一开关设在支架的下方,第二开关设在操作台的面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直观,对新鲜的山楂先去核,然后垂直山楂轴向切成四片圆环片,只选取下面三片作为成品,提高了山楂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益,提高了加工操作安全性,而且切出的山楂片平整、均匀、厚薄一致,可广泛用于山楂片的大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箱内的电气连接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刀架和操作台的安装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U”形拉套、刀架和操作台的安装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转轴和操作台的安装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沿图5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刀架和“U”形拉套的装配结构右视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转轴控制板和转轴的装配结构侧视放大示意图。

图中:1、支架;2、操作台;3、固定架;4、山楂储存斗;5、顶核气缸;6、第一拨杆;7、顶核杆;8、滑动定位板;9、灯;10、山楂出口;11、刀架;12、导轨;13、“U”形拉套;14、拉簧;15、拉簧固定销;16、控制箱;17、调节杆;18、第一开关;19、第二开关;20、切片气缸;21、转轴安装座;22、第二拨杆;23、第一出料斗;24、第二出料斗;25、转轴控制板;26、“U”形压板;27、气泵;28、变压器;29、第一电磁换向阀;30、第二电磁换向阀;31、第一空气过滤器;32、第二空气过滤器;33、通孔;34、山楂片漏孔;35、山楂核漏孔;36、转轴;37、斜管;38、固定板;39、后翻控制板;40、前翻控制板。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制作本实用新型。该山楂去核切片两步操作一体机,包括支架1、操作台2、固定架3、顶核气缸5、顶核杆7、控制箱16、刀架11、“U”形拉套13、切片气缸20、第一开关18和第二开关19,顶核杆7的下端固定设有山楂定位针,使用时,将山楂的果柄一端朝下,果蒂一端朝上放置,山楂定位针向下扎入山楂的果蒂中心,顶核杆7的直径与山楂核的生长分布空间直径一致,这样当顶核杆7从上向下穿过山楂内部时,可以将山楂核和果柄一起去除,操作台2固定设在支架1上端,操作台2的面板上设有固定架3、山楂核漏孔35、山楂片漏孔34、切片气缸20、刀架11和“U”形拉套13,山楂核漏孔35的直径与顶核杆7的直径一致,以便于顶核杆7可以插入山楂核漏孔35内,“U”形拉套13的两个自由端固定在固定板38上,切片气缸20的活塞前端与固定板38连接固定,山楂片漏孔34位于山楂核漏孔35和切片气缸20之间,刀架11位于山楂片漏孔34与山楂核漏孔35之间,切片气缸20的活塞完全伸出时,“U”形拉套13的圆弧端位于山楂核漏孔35的上方,切片气缸20的活塞完全收缩时,“U”形拉套13的圆弧端位于山楂片漏孔34的上方,顶核杆7位于山楂核漏孔35的正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核气缸5固定在固定架3上部的水平横杆上,顶核气缸5的活塞下端固定设有滑动定位板8,滑动定位板8的下面板上固定设有顶核杆7和控制前翻控制板40转动的第一拨杆6;在山楂片漏孔34与刀架11之间设有转轴36,转轴36的两端分别通过转轴安装座21设置在操作台2的面板上,转轴36的中部设有“U”形压板26,“U”形压板26的开口与顶核杆7相适配,以便于在顶核杆7在顶出山楂核后,“U”形压板26能及时转动到山楂的上方,并压住去核后的山楂,从而才能向上拔出顶核杆7,在转轴36的一端部固定设有转轴控制板25,转轴控制板25由后翻控制板39和前翻控制板40构成,固定板38上固定设有控制后翻控制板39转动的第二拨杆22;所述控制箱16内设有变压器28、第一电磁换向阀29和第二电磁换向阀30,变压器28接电源,变压器28的输出端分别通过导线与第一开关18和第二开关19相连接,第一开关18通过导线与第一电磁换向阀29相连接,第二开关19通过导线与第二电磁换向阀30相连接,第一电磁换向阀29的进气口和第二电磁换向阀30的进气口都通过导气管与产生高压空气的气泵27相连通,第一电磁换向阀29的出气口与顶核气缸5相连通,第二电磁换向阀30的出气口与切片气缸20相连通,通过第一开关18控制第一电磁换向阀29动作,实现顶核气缸5活塞的伸缩,通过第二开关19控制第二电磁换向阀30动作,实现切片气缸20活塞的伸缩。

所述控制箱16内还设有第一空气过滤器31和第二空气过滤器32,第一空气过滤器31设在第一电磁换向阀29与气泵27之间的导气管上,第二空气过滤器32设在第二电磁换向阀30与气泵27之间的导气管上,以便对气泵27产生的高压空气进行过滤,去除空气里的水分,保护电磁换向阀。

所述固定架3上设有灯9和与顶核气缸5轴线平行设置的导轨12,灯9通过导线与控制箱16内的变压器28相连接,以起到对操作区域进行照明的作用,滑动定位板8的侧边沿上设有卡在导轨12上滑动的滑槽,以保证在顶核气缸5活塞上下移动时滑动定位板8能平稳上下移动,第一拨杆6始终能位于前翻控制板40的正上方。

所述固定架3的上方固定设有山楂储存斗4,山楂储存斗4的底部设有通孔33,通孔33通过斜管37与山楂出口10相连通,山楂出口10位于操作台2的上面板上,这样,储存在山楂储存斗4内的山楂可以从斜管37能滑到山楂出口10处,并落在操作台2上,方便操作人员拿取。

所述山楂片漏孔34的下方固定设有第二出料斗24,以方便成品山楂片的收集,所述山楂核漏孔35的下方固定设有第一出料斗23,以方便山楂核和山楂片废品的收集。

所述第一拨杆6的自由端位于前翻控制板40的上方,以便在第一拨杆6垂直向下移动时,可以顶在前翻控制板40的表面,驱动前翻控制板40向下移动,带动转轴36向前翻控制板40所在位置旋转,最终带动“U”形压板26转动压在去核后的山楂上;所述第二拨杆22的自由端位于后翻控制板39的上方,以便在第二拨杆22水平向切片气缸20所在位置移动时,可以压在后翻控制板39的表面,驱动后翻控制板39向下移动,带动转轴36向后翻控制板39所在位置旋转,最终带动“U”形压板26转动离开去核后的山楂。

所述的刀架11由三个刀片叠放构成,两个刀片之间的间距以及最下面一个刀片到操作台2之间的距离都相同,“U”形拉套13设有三个,都与固定板38连接固定,两个刀片之间以及最下面一个刀片到操作台2之间分别放置一个“U”形拉套13,这样,“U”形拉套13腔内的去核后的山楂被刀架11切割成四片,最上面一个刀片切下的一片为废品,在自身惯性作用下会落入山楂核漏孔35内,其它三片成品全部落入山楂片漏孔34内。

所述操作台2上还设有拉簧固定销15,转轴36的一端固定设有调节杆17,调节杆17的自由端与拉簧固定销15之间设有拉簧14,当第一拨杆6下压前翻控制板40后,在拉簧14自身弹性作用下,转轴36能带动“U”形压板26快速转动压住山楂,同样,当第二拨杆22拨动后翻控制板39后,在拉簧14自身弹性作用下,转轴36能带动“U”形压板26快速转动离开山楂。

所述控制箱16固定设置在操作台2上。

所述顶核杆7的直径为10—12毫米。

所述第一开关18设在支架1的下方,以便于操作人员用脚操作,第二开关19设在操作台2的面板上,以便于操作人员用手操作。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设备的初始状态是:顶核气缸5活塞收缩,顶核杆7位于最上方,切片气缸20活塞伸出,“U”形拉套13位于山楂核漏孔35上方;操作人员用手将山楂的果蒂插在顶核杆7下端的山楂定位针上,脚踩第一开关18,第一电磁换向阀29控制顶核气缸5活塞伸出,顶核杆7下行到山楂核漏孔35处,此时,第一拨杆6同步下行压在前翻控制板40上,顶核杆7继续下行顶出山楂核,转轴36在前翻控制板40和拉簧14的作用下转动,从而使“U”形压板26的前端压住去核后的山楂,第一电磁换向阀29驱动顶核气缸5活塞收缩,顶核杆7从山楂内拔出;操作人员用手按动第二开关19,第二电磁换向阀30驱动切片气缸20活塞收缩,此时第二拨杆22移动并压在后翻控制板39上,通过后翻控制板39和拉簧14的作用下,转轴36转动从而带动“U”形压板26抬起,活塞也同步带动“U”形拉套13和去核后的山楂从刀架11内移动到山楂片漏孔34处,三个刀片切成的四片山楂片中的下面的三片落入山楂片漏孔34内,最上面的一片废品山楂片落入山楂核漏孔35内,最后第二电磁换向阀30控制切片气缸20活塞伸出,“U”形拉套13再次回到山楂核漏孔35上方;如此循环操作即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